<h4>戰時出任行政院長,明言不培植個人勢力</h4>
七七事變發生的第二天,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發出了《為日軍進攻盧溝橋通電》。第三天,中國工農紅軍領導人毛澤東、朱德等致電蔣介石,要求紅軍開赴前線,對日作戰。7 月15日,中共代表在廬山將《中共中央為公布國共合作宣言》交給蔣介石。17日,蔣介石才在廬山發表講話,做出了“拚全民族之生命,以求國家生存”的抗戰姿態。
9月22日,國民黨中央通訊社發表了中共代表7月15日提交的《中共中央為公布國共合作宣言》,23日,八路軍115師在晉西北伏擊日軍阪垣師團,取得了著名的“平型關大捷”。同日,蔣介石發表談話,承認共產黨合法化,第二次國共合作實現,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
國內抗日高潮興起,孔祥熙在海外再也休養不下去了,遂於國共合作實現的第二天,攜家眷自意大利乘“維多利亞號”客輪起程回國。
孔祥熙到達馬尼拉時,從菲律賓方麵得到一份情報,日軍不顧國際準則,準備中途登船,劫持孔祥熙這位中國國民黨政府高級官員為人質。為防止意外,孔祥熙即在馬尼拉改乘飛機,直飛香港。然後從香港換上了法國郵輪“海素號”,於10月18日到達上海吳淞口。
孔祥熙出國之時,國民黨當局對他此次出訪寄予厚望,希望他能夠說動美、英、法、德諸國,向日本施加壓力,延緩日本帝國主義侵華步伐。所以上海碼頭人聲鼎沸,高官致詞,鼓樂相送,好不熱鬧。然而,他未能承擔起這樣的重任,就在他在海外遊說的時候,戰爭已經強加到了中國人民頭上。如今,他回到上海時,日本鬼子對上海的進攻正在瘋狂關頭。孔祥熙不敢讓輪船靠近碼頭登岸,遂由法國領事帶一艘小船秘密靠近客輪,把孔祥熙一家偷偷接下來,在法租界的大馬路碼頭喬裝上岸。不要說沒有盛大的歡迎場麵,就連真實身份都不敢聲張,兩相比較,也隻有籲噓感歎。孔祥熙看到昔日繁華的大上海正在日軍炮火下呻吟,到處彈痕累累,死屍橫陳,滿目瘡痍,他悲愴、憤怒而又心寒,不敢停留,立即登上汽車,在中國上海守軍的掩護下,直奔南京而去。
蔣介石指揮的淞滬作戰失敗,日軍步步進逼南京,這座國民黨的首都也眼看朝不保夕,高官富商們正匆匆做著撤退逃跑的準備。已複任行政院長的蔣介石還是為孔祥熙設宴接風,誇獎了幾句出使有成之類的話。孔祥熙不敢領受,說了些弱國外交艱難,戰爭一起,靠人人跑、靠牆牆倒之類。
蔣介石大聲說:“不!庸之兄此次出訪成績是很大的,起碼打過招呼的國家不會一下子站到日本方麵,為侵略者張目,這是一;其二,訂購了一批武器和軍火,這對我國抗戰無疑會起到積極作用。”委員長嘉勉,其他人也就乘機恭維,說什麽孔副院長有外交天才,在艱難之中取得成就,敬佩敬佩之類。然後推杯換盞,飲了幾杯。
蔣介石指揮的淞滬會戰失利,日軍一舉進逼南京,到12月13日,南京失守,如豺狼禽獸般的日本鬼子進入這座六朝古都,在鬆井石根的指揮下,日軍進行了長達6周的滅絕人性的大屠殺,殺害中國軍民30多萬人。
國民黨政府撤到了武漢,華北、華東戰場日軍步步進逼,連連得手,瘋狂的日軍侵華總部叫嚷要“3個月滅亡中國”。蔣介石眼看如此下去,不僅國將不國,委員長也將無立足之地,不得不集中精力用於軍事方麵。於是以“身為最高統帥,前方戰事緊急”為由,提出辭去行政院長職務。
誰來接替行政院長職務呢?蔣介石思考再三,宋子文雖然同樣有才,又在西安事變中出了力,但是他當年任財長時恃才傲物的勁頭半分未減,如果出任院長,更難控製。而孔祥熙就不同了,一是西安事變期間,孔祥熙曾代院長,工作還算盡職,各方反映不錯;二是孔祥熙為人隨和,政敵不多,可能較好通過;三呢,是最主要的,就是孔祥熙曆來惟蔣之命是從,極好操縱,他好像沒有個人野心,不會窺視最高權力、對蔣構成威脅。於是想讓孔祥熙繼任行政院長。蔣介石先在黨內征求意見,結果國民黨元老派居正、於右任、覃振等也都支持孔祥熙出任。二陳係勢力雖旺,算來算去,自感資曆尚淺,還輪不到院長地位,也就順水推舟,表示擁護係的算盤是,以對孔的支持換取孔的合作,以後聯手抵製咄咄逼人的政學係和複興分子。
1939年1月3日,孔祥熙正式在漢口就任國民黨政府行政院長。
“哈哈,潘益民看相蠻靈嘛,果然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回到家的孔祥熙心裏想著,卻無人可以發番感慨,因為靄齡到香港去了,對於其他人,這話當然是不便說的。
“孔院長,這麽大的喜事,是不是慶祝一下?”譚新光提議說。
“不不不,國家正在遭難,我不能不顧國家的災難而對個人升遷表示高興。”
“孔院長言之有理!其實我也不主張去搞什麽慶祝,給人口實,授人以柄。我想說的是,孔院長這次拜相,既得到了元老派支持,也得到係的擁護,應該乘答謝這些人之機,同他們建立密切聯係,培植自己的羽翼,鞏固政治勢力。那麽不出幾年,在全國人的眼裏,就不隻是‘孔家財’,還會出現一個‘孔家黨’,到那時,您就會成為一個權傾天下、跺一腳九州亂顫的偉人……”譚新光說得極富於煽動味,專等孔祥熙一高興,給自己也封個什麽大頭銜。
“嘻!”孔祥熙立即變了臉色,“我孔某今天能夠上來,完全靠的是蔣先生支持,我就知道死心塌地為蔣先生效勞。蔣先生哪天不信任我,我立即滾蛋!聯合那班人有啥道理!”
譚新光嘿然而退,他拿不準這是孔祥熙躊躇滿誌的得意之語,還是發自內心的真實感受。 <h4>增稅印鈔票,全力維持戰時財政</h4>
抗戰開始,國民黨龐大的政權機構已明顯不適應戰爭狀態下的實際情形,所以在孔祥熙上任前的1月1日,國民黨政府就頒布了一個《調整中央行政機構令》,它規定:
一、凡工作因戰事影響,不能繼續進行之機關,暫行停辦或裁撤;
二、凡工作因與戰事無關,不必進行之機關,暫時停辦或裁撤;
三、凡某一機關之工作與另一機關之工作性質重複者合並之;
四、凡工作有繼續進行之必要之機關加強之;
五、凡工作有進行之必要,而尚無機關者創設之。
孔祥熙上任後,隨即按照這些原則對政府機構進行了大規模的調整,撤並機構,裁汰冗員,區分職責。例如他把原來的行政院的實業部,軍事委員會所屬的第三部、第四部、資源委員會、工礦調整委員會、農產調整委員會,國民政府所屬的建設委員會,全國經濟委員會所屬的水利部門等,共十幾個部門,一並納入一個新設的經濟部。原來五花八門的這部那部這委員會那委員會,一下子變得清爽多了;機構重疊、職能交叉、遇事隻知爭利、有了責任互相推諉、誰也不肯負責的局麵有了扭轉。
“庸之兄,你搞得有一套嘞,現在機構真有了戰時經濟體製色彩,推行抗戰的經濟措施這下不愁沒法實施了呀!”國民黨元老居正由衷地誇獎孔祥熙。
“不敢不敢!孔某的辦法都是蔣委員長出的,都是蔣委員長的英明決策!”孔祥熙出言謙遜。
背過臉去,居正就給人講了:“這個老孔,本事是有的,可惜怎麽總帶著一股奴才腔!”林森說:“他就是這麽個人,全靠這股奴才腔才爬上高位嘛!”
於右任大胡子說:“奴才腔?那要看跟誰,換了你這個元老試試,換了這個場合試試,他有厲害的時候哩!”
是的,孔祥熙為強化對戰時經濟的統治,不少時候也很有點沙皇般的鐵腕。比如,前一年日本鬼子“八一三”進攻上海時,上海、南京等地立即出現了擠兌風潮。遠在國外訪問的孔祥熙得到消息,令各銀行立即停業兩天。到15日一開業,《安定金融辦法》也出台了,它規定每戶每周隻能提取存款的5%,至多不能超過法幣150元,防止了資金外逸。17日,又命令中央、中國、交通、農民4銀行組成“四行聯合辦事處”,隨後又改為“四行聯合辦事總處”,孔祥熙坐一處而牽全國金融的牛鼻子,說一不二,使抗戰之初的金融得以穩定。
到1939年,蔣介石兼任了“四聯總處”理事會主席,孔祥熙任副主席,他們兩人就可以決定戰時全國財政經濟的一切問題。
1938年3月,華北偽聯合準備銀行成立,他們想方設法套購國民黨政府的外匯,破壞抗戰財政。孔祥熙當即規定一切外匯隻能由中央銀行在重慶辦理,對日本帝國主義套購中國外匯的陰謀予以遏製。
國民黨政府遷到長年濃霧籠罩的山城重慶之後,蔣介石的心情也被財政經濟狀況壓得像蒙上了濃霧。終於他再也憋不住了,屈尊紆貴駕臨孔祥熙的範莊別墅。
“庸之兄,現在前方的戰爭形勢不妙,可我認為我們的經濟形勢更糟!有人反映訂購武器彈藥的經費不能及時到位。前方將士的薪餉經常發不了,一些政府部門甚至沒有必要的辦公費,都快要關門了!過去人們都說你是一位精明的理財家,但今天你得給我說說,這究竟是怎麽搞的?”蔣介石氣沒喘勻就朝孔祥熙嚷起來。
“介兄,這你應該明白呀,去年全國的三稅(關稅、鹽稅和統稅)加上特稅,收入不過5億元,可現在光每天軍費開支就要500萬元,一年下來就是18億元!如果再加上政府部門的其他開支呢,5億元怎麽能夠應付過來?”孔祥熙慢條斯理地說。
“當然你認為你很有道理,可我現在不要聽那些數字,我要問你還有沒有辦法弄到錢,是用於支持抗戰的錢!”
“弄到錢的辦法我當然是有的,山西理財家的特點就是在最窮的地方籌到錢,但是這需要委員長的支持!”
蔣介石哈哈大笑:“先告訴我辦法。”
“第一,實行《公庫法》。戰時國家財政,貴乎機動集中,統籌調度。在各省市縣均建立公庫,一切收入均集於公庫,實物在各地,而賬目和支配權則在中央,軍隊可在各地調用,而管理者卻不能中飽私囊。說到底就是物在當地,而權在中央。”
“妙!”
“第二,增加稅收。戰時籌款辦法有7種:借債、增稅、發鈔、募捐、動用戰備儲金、變賣產業、征發。而其中又應以增稅為主。理由有四:一是增稅永遠不需償還;二是備充公債基金,維持國家信用;三是有力出力,有錢出錢,負擔公平;四是課奢侈品以重稅,這是戰時特殊政策,無人能說是非。”
“好主意!”蔣介石脫口而出。
“但是,增稅也有缺點。”
“噢?增稅是好事,咱們政府能多收錢,有什麽缺點?”蔣介石不明白。
孔祥熙不得不解釋:“增稅手續繁瑣,你總得給人說個理由,什麽增,增多少,都得說個明白,而收入卻較慢。這是一;其二,人民感受痛苦,影響作戰意誌;其三,產業負擔較重,妨礙經濟恢複。”
蔣介石揮揮手:“現在是要錢第一!沒錢我們就得立即完蛋,就是飲鴆止渴也得飲,剜肉補瘡也得剜!”
“好!有委員長這話我就放心幹了。我打算用新三稅代替舊三稅。哪新三稅?就是貨物稅、直接稅、食鹽戰時附加稅……”
“好了好了,具體辦法我不要聽,你隻管去辦。拿回錢來你就是好院長,我也是好委員長;拿不回錢來你就是笨蛋窩囊廢,我也不認你什麽連襟一擔挑,也不認你過去功勞多大,你就下台滾蛋!你罵我什麽王八蛋我也不管。”蔣介石直言不諱。
孔祥熙心裏不悅,還得接著講:“籌錢的第三個辦法是舉借內外債。借債的優點有五:一是得款迅速,可以應急;二是得款易多,便於支持戰費;三是人民不感受壓迫;四是利用遊資,不傷國民經濟;五是使後人分擔戰費……”
“高!你就去借債,越多越好!讓子孫萬世來負擔,反正咱們隻管借來花,百年之後一挺腿,後事管他娘!”蔣介石聽得心花怒放。
“話是那麽說,可借債也有弊端。一是不能長期持久。你想光借不還,誰還願意借給你?二是戰後財政難於整理。三嘛,易使社會信用膨脹,造成物價上漲。”
“那你不要管,隻要能借到,就先借來用,其他事情以後再說嘛。”蔣介石大度得很。
孔祥熙點點頭接著說:“籌款還有第四個辦法,就是大量發行鈔票。”
“你跟宋子文不是常跟我講,發行一元鈔票得有一元黃金或白銀的準備嗎?如果有黃金白銀我還發愁什麽經費?你這不是說和不說一樣嗎?”蔣介石迷惑不解。
“哈!那是平時說話,現在是緊急時刻。過去發行的鈔票都是有黃金準備的,現在就顧不得了。政府要用錢,就讓印刷廠印,然後拿來就去買東西……”
“那,那不亂了套?”蔣介石對這個辦法不敢輕易表態。
“隻要我們控製住數量,悄悄幹,一時也顯不出來。既可應急,又能刺激生產。好處是收入迅速,數額易多。”
“隻要老百姓不起來造反,你就隻管去幹好了!”蔣介石也顧不了那麽多了。
“委員長這麽痛快,這維持戰時財政我就有辦法了!”孔祥熙滿懷信心。
有了蔣介石的首肯,孔祥熙籌錢的路子立即寬了起來。四手並用,果然讓蔣介石感到不再受錢掣肘。但是老百姓很快吃了苦。比如增稅,在國民黨統治區竟到了一把掃帚收1元稅,一個糞箕收5角,一把鍋刷收3角,農民自織一匹土布,要剪下2尺作稅捐。在四川,竟到了一隻雞、一個蛋、一棵蔥都有稅的地步。國民黨政府發行的債券也名目繁多,什麽救國公債、建設公債、軍需公債、國防公債、賑災公債,不一而足。到1944年,已發行法幣公債150億元,外幣公債3.2億美元。加上發行中的營私舞弊、攤派不公,各種公債無一不信譽掃地。短短時間內,舉借的外債有美國7億多美元,蘇聯3億多美元,英國1億多英鎊,還有德國、法國、比利時等一大堆。還本付息直把國家經濟壓得喘不過氣來。濫印鈔票更是災患無窮。到1945年,國民黨政府已經憑空濫印了比戰前多出800多倍的票子,致使物價像脫韁的野馬,狂奔如飛。法幣1元錢的購買力,1938年頂戰前6角,1939年就隻頂2角8分,1940年隻頂8分錢,1943年頂5厘,到1945年6月,就隻頂5毫了。就是說戰前1元錢的東西,這時用2000元還不一定能買來。這叫老百姓怎麽活?孔祥熙理財雖然把蔣介石政府維持了下來,卻讓全國人民受到極大壓榨,幾乎斷絕了生路。 <h4>恢複舊製,解決戰時糧食供應</h4>
孔祥熙的四條籌款辦法如同四隻大耙子,把全國民眾的錢都摟進了蔣介石政府的腰包,蔣介石自然眉開眼笑,對他嘉勉有加。可沒過多久,蔣介石又把孔祥熙找到了他的黃山別墅。
這一次蔣介石不先開口,隻管皺著眉頭喝他的白開水。重慶的天氣雖然濕熱難耐,但這個樣子卻讓孔祥熙渾身發涼。
“委員長……”孔祥熙戰戰兢兢,不知老蔣葫蘆裏要賣什麽藥,也不敢再像高興時稱他介兄了。
“噢。”蔣介石仍然滿臉陰沉,還是不講話。
孔祥熙站了起來:“委座,是不是我……”
“你坐,你坐。”
孔祥熙抖抖瑟瑟地屁股剛挨沙發,蔣介石把水杯“咚”地往桌上一摔,自己呼地站了起來,朝孔祥熙吼上了:“你的四條籌款辦法,我都讓黨內和政府通過了,沒說的吧?嗯?錢是多了,可當下是戰時,我的軍隊是要吃糧食的!拿你的錢弄不到糧食,難道讓軍隊吃你那花花綠綠的紙票子?嗯?你說你說,當年蕭何給劉邦的前線送去的是糧食還是花紙頭?”
這一下孔祥熙才明白今天老蔣為什麽發火,原來要了票子還要實物,要就要唄,發什麽邪火?孔祥熙幹咳兩聲才慢吞吞開了口:“戰時是應考慮實物供應,軍民更是以糧為本。對此我已有想法,隻是還不太成熟,多謝委員長提醒,一周之內,我保證把籌措糧食的辦法拿出來。”
“失職,失職!身為行政院長,這麽重大的事情自己不考慮,還要我來提醒!什麽一周之內拿出辦法,我讓你一周不吃糧食等辦法你等得及嗎?三天,我要你三天就拿出辦法來!”蔣介石大耍威風。
“好吧,那就三天。”孔祥熙憋著一肚子氣走了出來。
“達令,孔聖人給你搞戰時財政,抓那麽多錢,多不容易!可你今天說話態度太糟糕,讓人出力,總得好話好說嘛!”孔祥熙一走,美齡出來抱怨蔣介石。
“我讓他占這麽高的地位,他總得多出力才行!再說老孔這個人,不擠不出油,詐他一下,他的辦法來得就快啦!”蔣介石猶自為自己的劣行狡辯。
“那不行,讓人心裏不愉快,總不是什麽好事情。我看大後天你找個名目請客,把氣氛搞好點,再讓人家談談想法,誰不知道在這裏大事小情最終都還得你拍板。你不說話再好的主意也實行不了嘞!”
“由你由你,我不管,反正我要他三天拿出辦法來。”
孔祥熙果然有些辦法,很快就提出了解決糧食問題的方案。他向蔣介石說:“抗戰以來,物價飛漲,而糧賦仍以貨幣征收,戰前的田賦標準根本買不到多少糧食,顯然失當。這也是造成軍民糧食供應不足的主要症結。為解決這個問題,我準備恢複舊製。”
“嗯,什麽舊製?”
“一是1927年以前的舊製。1927年前,所有財政素無中央地方之分,一切收入均歸中央。南京國民政府成立以後,才把田賦稅劃歸各省。恢複舊製首先是恢複1927年前的舊製,把征收權收歸中央……”
“好主意!這麽大的權力為什麽不歸中央?嗯,這事早該辦,你們,你們,到現在才提出來……”蔣介石又要指責,被美齡狠狠瞪了一眼,於是接著說,“你往下講,往下講!”
“二是恢複明朝嘉靖年間的舊製……”
“什麽?恢複明朝舊製,你怎麽不恢複周朝舊製?”蔣介石兜頭攔住。
孔祥熙低下頭不吭聲了。
等了一會兒無人說話,蔣介石又催開了:“往下說啊!”
孔祥熙說:“你要不同意,這一條就算了。”
蔣介石說:“什麽舊製我還沒明白,你怎麽知道我不同意?我說不同意了嗎?”
宋美齡望著天花板:“今天談話進行得很艱難,如果委員長心情不好,我看是不是先吃飯,以後找機會再談啊?”
蔣介石知道美齡指的是什麽,馬上說:“不不不,我們接著談,我對孔院長的建議很感興趣,我想早點知道。”
孔祥熙這才接著說:“明朝嘉靖年以前,田賦征收的都是實物,即糧食油料等。嘉靖年間實行了‘一條鞭法’,將田賦實物稅改為貨幣稅,它的好處很多。但現在戰爭期間,糧食已經成為重要的戰略物資,我的想法還是恢複征收實物,由政府直接控製……”
“好的好的,政府直接收取糧食才有用,要票子你的工廠就能印嘛……”蔣介石這回倒眉開眼笑。
孔祥熙的田賦征收辦法一出台,各省縣都設立了田賦管理處,省財政廳長和縣長兼任處長。各征收點的設立以讓農民往返不超過60裏為原則。可謂征網密布。
孔祥熙規定原來田賦每元折稻穀2鬥,不產稻穀之地折其他雜糧。不久又將1元折2鬥改為折4鬥。每到征糧季節,孔祥熙要求財政部派50人以上赴各省監督。各省則派200人以上到各縣,各縣市則全體出動。孔祥熙還在各地聘請通訊員1000多人,直接與財政部聯係,對征糧秘密督察,遇有情況直接報告。這些措施,確保了各地征糧任務的完成。如1941年征糧4500多萬石。1942年征收6600多萬石,1943年征收6400多萬石,1944年征收5400多萬石,年年都超額征收。征收實物,軍隊的糧食供應上了,政府公務員也免費供糧,確實給蔣介石解決了極為頭疼的大問題。
七七事變發生的第二天,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發出了《為日軍進攻盧溝橋通電》。第三天,中國工農紅軍領導人毛澤東、朱德等致電蔣介石,要求紅軍開赴前線,對日作戰。7 月15日,中共代表在廬山將《中共中央為公布國共合作宣言》交給蔣介石。17日,蔣介石才在廬山發表講話,做出了“拚全民族之生命,以求國家生存”的抗戰姿態。
9月22日,國民黨中央通訊社發表了中共代表7月15日提交的《中共中央為公布國共合作宣言》,23日,八路軍115師在晉西北伏擊日軍阪垣師團,取得了著名的“平型關大捷”。同日,蔣介石發表談話,承認共產黨合法化,第二次國共合作實現,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
國內抗日高潮興起,孔祥熙在海外再也休養不下去了,遂於國共合作實現的第二天,攜家眷自意大利乘“維多利亞號”客輪起程回國。
孔祥熙到達馬尼拉時,從菲律賓方麵得到一份情報,日軍不顧國際準則,準備中途登船,劫持孔祥熙這位中國國民黨政府高級官員為人質。為防止意外,孔祥熙即在馬尼拉改乘飛機,直飛香港。然後從香港換上了法國郵輪“海素號”,於10月18日到達上海吳淞口。
孔祥熙出國之時,國民黨當局對他此次出訪寄予厚望,希望他能夠說動美、英、法、德諸國,向日本施加壓力,延緩日本帝國主義侵華步伐。所以上海碼頭人聲鼎沸,高官致詞,鼓樂相送,好不熱鬧。然而,他未能承擔起這樣的重任,就在他在海外遊說的時候,戰爭已經強加到了中國人民頭上。如今,他回到上海時,日本鬼子對上海的進攻正在瘋狂關頭。孔祥熙不敢讓輪船靠近碼頭登岸,遂由法國領事帶一艘小船秘密靠近客輪,把孔祥熙一家偷偷接下來,在法租界的大馬路碼頭喬裝上岸。不要說沒有盛大的歡迎場麵,就連真實身份都不敢聲張,兩相比較,也隻有籲噓感歎。孔祥熙看到昔日繁華的大上海正在日軍炮火下呻吟,到處彈痕累累,死屍橫陳,滿目瘡痍,他悲愴、憤怒而又心寒,不敢停留,立即登上汽車,在中國上海守軍的掩護下,直奔南京而去。
蔣介石指揮的淞滬作戰失敗,日軍步步進逼南京,這座國民黨的首都也眼看朝不保夕,高官富商們正匆匆做著撤退逃跑的準備。已複任行政院長的蔣介石還是為孔祥熙設宴接風,誇獎了幾句出使有成之類的話。孔祥熙不敢領受,說了些弱國外交艱難,戰爭一起,靠人人跑、靠牆牆倒之類。
蔣介石大聲說:“不!庸之兄此次出訪成績是很大的,起碼打過招呼的國家不會一下子站到日本方麵,為侵略者張目,這是一;其二,訂購了一批武器和軍火,這對我國抗戰無疑會起到積極作用。”委員長嘉勉,其他人也就乘機恭維,說什麽孔副院長有外交天才,在艱難之中取得成就,敬佩敬佩之類。然後推杯換盞,飲了幾杯。
蔣介石指揮的淞滬會戰失利,日軍一舉進逼南京,到12月13日,南京失守,如豺狼禽獸般的日本鬼子進入這座六朝古都,在鬆井石根的指揮下,日軍進行了長達6周的滅絕人性的大屠殺,殺害中國軍民30多萬人。
國民黨政府撤到了武漢,華北、華東戰場日軍步步進逼,連連得手,瘋狂的日軍侵華總部叫嚷要“3個月滅亡中國”。蔣介石眼看如此下去,不僅國將不國,委員長也將無立足之地,不得不集中精力用於軍事方麵。於是以“身為最高統帥,前方戰事緊急”為由,提出辭去行政院長職務。
誰來接替行政院長職務呢?蔣介石思考再三,宋子文雖然同樣有才,又在西安事變中出了力,但是他當年任財長時恃才傲物的勁頭半分未減,如果出任院長,更難控製。而孔祥熙就不同了,一是西安事變期間,孔祥熙曾代院長,工作還算盡職,各方反映不錯;二是孔祥熙為人隨和,政敵不多,可能較好通過;三呢,是最主要的,就是孔祥熙曆來惟蔣之命是從,極好操縱,他好像沒有個人野心,不會窺視最高權力、對蔣構成威脅。於是想讓孔祥熙繼任行政院長。蔣介石先在黨內征求意見,結果國民黨元老派居正、於右任、覃振等也都支持孔祥熙出任。二陳係勢力雖旺,算來算去,自感資曆尚淺,還輪不到院長地位,也就順水推舟,表示擁護係的算盤是,以對孔的支持換取孔的合作,以後聯手抵製咄咄逼人的政學係和複興分子。
1939年1月3日,孔祥熙正式在漢口就任國民黨政府行政院長。
“哈哈,潘益民看相蠻靈嘛,果然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回到家的孔祥熙心裏想著,卻無人可以發番感慨,因為靄齡到香港去了,對於其他人,這話當然是不便說的。
“孔院長,這麽大的喜事,是不是慶祝一下?”譚新光提議說。
“不不不,國家正在遭難,我不能不顧國家的災難而對個人升遷表示高興。”
“孔院長言之有理!其實我也不主張去搞什麽慶祝,給人口實,授人以柄。我想說的是,孔院長這次拜相,既得到了元老派支持,也得到係的擁護,應該乘答謝這些人之機,同他們建立密切聯係,培植自己的羽翼,鞏固政治勢力。那麽不出幾年,在全國人的眼裏,就不隻是‘孔家財’,還會出現一個‘孔家黨’,到那時,您就會成為一個權傾天下、跺一腳九州亂顫的偉人……”譚新光說得極富於煽動味,專等孔祥熙一高興,給自己也封個什麽大頭銜。
“嘻!”孔祥熙立即變了臉色,“我孔某今天能夠上來,完全靠的是蔣先生支持,我就知道死心塌地為蔣先生效勞。蔣先生哪天不信任我,我立即滾蛋!聯合那班人有啥道理!”
譚新光嘿然而退,他拿不準這是孔祥熙躊躇滿誌的得意之語,還是發自內心的真實感受。 <h4>增稅印鈔票,全力維持戰時財政</h4>
抗戰開始,國民黨龐大的政權機構已明顯不適應戰爭狀態下的實際情形,所以在孔祥熙上任前的1月1日,國民黨政府就頒布了一個《調整中央行政機構令》,它規定:
一、凡工作因戰事影響,不能繼續進行之機關,暫行停辦或裁撤;
二、凡工作因與戰事無關,不必進行之機關,暫時停辦或裁撤;
三、凡某一機關之工作與另一機關之工作性質重複者合並之;
四、凡工作有繼續進行之必要之機關加強之;
五、凡工作有進行之必要,而尚無機關者創設之。
孔祥熙上任後,隨即按照這些原則對政府機構進行了大規模的調整,撤並機構,裁汰冗員,區分職責。例如他把原來的行政院的實業部,軍事委員會所屬的第三部、第四部、資源委員會、工礦調整委員會、農產調整委員會,國民政府所屬的建設委員會,全國經濟委員會所屬的水利部門等,共十幾個部門,一並納入一個新設的經濟部。原來五花八門的這部那部這委員會那委員會,一下子變得清爽多了;機構重疊、職能交叉、遇事隻知爭利、有了責任互相推諉、誰也不肯負責的局麵有了扭轉。
“庸之兄,你搞得有一套嘞,現在機構真有了戰時經濟體製色彩,推行抗戰的經濟措施這下不愁沒法實施了呀!”國民黨元老居正由衷地誇獎孔祥熙。
“不敢不敢!孔某的辦法都是蔣委員長出的,都是蔣委員長的英明決策!”孔祥熙出言謙遜。
背過臉去,居正就給人講了:“這個老孔,本事是有的,可惜怎麽總帶著一股奴才腔!”林森說:“他就是這麽個人,全靠這股奴才腔才爬上高位嘛!”
於右任大胡子說:“奴才腔?那要看跟誰,換了你這個元老試試,換了這個場合試試,他有厲害的時候哩!”
是的,孔祥熙為強化對戰時經濟的統治,不少時候也很有點沙皇般的鐵腕。比如,前一年日本鬼子“八一三”進攻上海時,上海、南京等地立即出現了擠兌風潮。遠在國外訪問的孔祥熙得到消息,令各銀行立即停業兩天。到15日一開業,《安定金融辦法》也出台了,它規定每戶每周隻能提取存款的5%,至多不能超過法幣150元,防止了資金外逸。17日,又命令中央、中國、交通、農民4銀行組成“四行聯合辦事處”,隨後又改為“四行聯合辦事總處”,孔祥熙坐一處而牽全國金融的牛鼻子,說一不二,使抗戰之初的金融得以穩定。
到1939年,蔣介石兼任了“四聯總處”理事會主席,孔祥熙任副主席,他們兩人就可以決定戰時全國財政經濟的一切問題。
1938年3月,華北偽聯合準備銀行成立,他們想方設法套購國民黨政府的外匯,破壞抗戰財政。孔祥熙當即規定一切外匯隻能由中央銀行在重慶辦理,對日本帝國主義套購中國外匯的陰謀予以遏製。
國民黨政府遷到長年濃霧籠罩的山城重慶之後,蔣介石的心情也被財政經濟狀況壓得像蒙上了濃霧。終於他再也憋不住了,屈尊紆貴駕臨孔祥熙的範莊別墅。
“庸之兄,現在前方的戰爭形勢不妙,可我認為我們的經濟形勢更糟!有人反映訂購武器彈藥的經費不能及時到位。前方將士的薪餉經常發不了,一些政府部門甚至沒有必要的辦公費,都快要關門了!過去人們都說你是一位精明的理財家,但今天你得給我說說,這究竟是怎麽搞的?”蔣介石氣沒喘勻就朝孔祥熙嚷起來。
“介兄,這你應該明白呀,去年全國的三稅(關稅、鹽稅和統稅)加上特稅,收入不過5億元,可現在光每天軍費開支就要500萬元,一年下來就是18億元!如果再加上政府部門的其他開支呢,5億元怎麽能夠應付過來?”孔祥熙慢條斯理地說。
“當然你認為你很有道理,可我現在不要聽那些數字,我要問你還有沒有辦法弄到錢,是用於支持抗戰的錢!”
“弄到錢的辦法我當然是有的,山西理財家的特點就是在最窮的地方籌到錢,但是這需要委員長的支持!”
蔣介石哈哈大笑:“先告訴我辦法。”
“第一,實行《公庫法》。戰時國家財政,貴乎機動集中,統籌調度。在各省市縣均建立公庫,一切收入均集於公庫,實物在各地,而賬目和支配權則在中央,軍隊可在各地調用,而管理者卻不能中飽私囊。說到底就是物在當地,而權在中央。”
“妙!”
“第二,增加稅收。戰時籌款辦法有7種:借債、增稅、發鈔、募捐、動用戰備儲金、變賣產業、征發。而其中又應以增稅為主。理由有四:一是增稅永遠不需償還;二是備充公債基金,維持國家信用;三是有力出力,有錢出錢,負擔公平;四是課奢侈品以重稅,這是戰時特殊政策,無人能說是非。”
“好主意!”蔣介石脫口而出。
“但是,增稅也有缺點。”
“噢?增稅是好事,咱們政府能多收錢,有什麽缺點?”蔣介石不明白。
孔祥熙不得不解釋:“增稅手續繁瑣,你總得給人說個理由,什麽增,增多少,都得說個明白,而收入卻較慢。這是一;其二,人民感受痛苦,影響作戰意誌;其三,產業負擔較重,妨礙經濟恢複。”
蔣介石揮揮手:“現在是要錢第一!沒錢我們就得立即完蛋,就是飲鴆止渴也得飲,剜肉補瘡也得剜!”
“好!有委員長這話我就放心幹了。我打算用新三稅代替舊三稅。哪新三稅?就是貨物稅、直接稅、食鹽戰時附加稅……”
“好了好了,具體辦法我不要聽,你隻管去辦。拿回錢來你就是好院長,我也是好委員長;拿不回錢來你就是笨蛋窩囊廢,我也不認你什麽連襟一擔挑,也不認你過去功勞多大,你就下台滾蛋!你罵我什麽王八蛋我也不管。”蔣介石直言不諱。
孔祥熙心裏不悅,還得接著講:“籌錢的第三個辦法是舉借內外債。借債的優點有五:一是得款迅速,可以應急;二是得款易多,便於支持戰費;三是人民不感受壓迫;四是利用遊資,不傷國民經濟;五是使後人分擔戰費……”
“高!你就去借債,越多越好!讓子孫萬世來負擔,反正咱們隻管借來花,百年之後一挺腿,後事管他娘!”蔣介石聽得心花怒放。
“話是那麽說,可借債也有弊端。一是不能長期持久。你想光借不還,誰還願意借給你?二是戰後財政難於整理。三嘛,易使社會信用膨脹,造成物價上漲。”
“那你不要管,隻要能借到,就先借來用,其他事情以後再說嘛。”蔣介石大度得很。
孔祥熙點點頭接著說:“籌款還有第四個辦法,就是大量發行鈔票。”
“你跟宋子文不是常跟我講,發行一元鈔票得有一元黃金或白銀的準備嗎?如果有黃金白銀我還發愁什麽經費?你這不是說和不說一樣嗎?”蔣介石迷惑不解。
“哈!那是平時說話,現在是緊急時刻。過去發行的鈔票都是有黃金準備的,現在就顧不得了。政府要用錢,就讓印刷廠印,然後拿來就去買東西……”
“那,那不亂了套?”蔣介石對這個辦法不敢輕易表態。
“隻要我們控製住數量,悄悄幹,一時也顯不出來。既可應急,又能刺激生產。好處是收入迅速,數額易多。”
“隻要老百姓不起來造反,你就隻管去幹好了!”蔣介石也顧不了那麽多了。
“委員長這麽痛快,這維持戰時財政我就有辦法了!”孔祥熙滿懷信心。
有了蔣介石的首肯,孔祥熙籌錢的路子立即寬了起來。四手並用,果然讓蔣介石感到不再受錢掣肘。但是老百姓很快吃了苦。比如增稅,在國民黨統治區竟到了一把掃帚收1元稅,一個糞箕收5角,一把鍋刷收3角,農民自織一匹土布,要剪下2尺作稅捐。在四川,竟到了一隻雞、一個蛋、一棵蔥都有稅的地步。國民黨政府發行的債券也名目繁多,什麽救國公債、建設公債、軍需公債、國防公債、賑災公債,不一而足。到1944年,已發行法幣公債150億元,外幣公債3.2億美元。加上發行中的營私舞弊、攤派不公,各種公債無一不信譽掃地。短短時間內,舉借的外債有美國7億多美元,蘇聯3億多美元,英國1億多英鎊,還有德國、法國、比利時等一大堆。還本付息直把國家經濟壓得喘不過氣來。濫印鈔票更是災患無窮。到1945年,國民黨政府已經憑空濫印了比戰前多出800多倍的票子,致使物價像脫韁的野馬,狂奔如飛。法幣1元錢的購買力,1938年頂戰前6角,1939年就隻頂2角8分,1940年隻頂8分錢,1943年頂5厘,到1945年6月,就隻頂5毫了。就是說戰前1元錢的東西,這時用2000元還不一定能買來。這叫老百姓怎麽活?孔祥熙理財雖然把蔣介石政府維持了下來,卻讓全國人民受到極大壓榨,幾乎斷絕了生路。 <h4>恢複舊製,解決戰時糧食供應</h4>
孔祥熙的四條籌款辦法如同四隻大耙子,把全國民眾的錢都摟進了蔣介石政府的腰包,蔣介石自然眉開眼笑,對他嘉勉有加。可沒過多久,蔣介石又把孔祥熙找到了他的黃山別墅。
這一次蔣介石不先開口,隻管皺著眉頭喝他的白開水。重慶的天氣雖然濕熱難耐,但這個樣子卻讓孔祥熙渾身發涼。
“委員長……”孔祥熙戰戰兢兢,不知老蔣葫蘆裏要賣什麽藥,也不敢再像高興時稱他介兄了。
“噢。”蔣介石仍然滿臉陰沉,還是不講話。
孔祥熙站了起來:“委座,是不是我……”
“你坐,你坐。”
孔祥熙抖抖瑟瑟地屁股剛挨沙發,蔣介石把水杯“咚”地往桌上一摔,自己呼地站了起來,朝孔祥熙吼上了:“你的四條籌款辦法,我都讓黨內和政府通過了,沒說的吧?嗯?錢是多了,可當下是戰時,我的軍隊是要吃糧食的!拿你的錢弄不到糧食,難道讓軍隊吃你那花花綠綠的紙票子?嗯?你說你說,當年蕭何給劉邦的前線送去的是糧食還是花紙頭?”
這一下孔祥熙才明白今天老蔣為什麽發火,原來要了票子還要實物,要就要唄,發什麽邪火?孔祥熙幹咳兩聲才慢吞吞開了口:“戰時是應考慮實物供應,軍民更是以糧為本。對此我已有想法,隻是還不太成熟,多謝委員長提醒,一周之內,我保證把籌措糧食的辦法拿出來。”
“失職,失職!身為行政院長,這麽重大的事情自己不考慮,還要我來提醒!什麽一周之內拿出辦法,我讓你一周不吃糧食等辦法你等得及嗎?三天,我要你三天就拿出辦法來!”蔣介石大耍威風。
“好吧,那就三天。”孔祥熙憋著一肚子氣走了出來。
“達令,孔聖人給你搞戰時財政,抓那麽多錢,多不容易!可你今天說話態度太糟糕,讓人出力,總得好話好說嘛!”孔祥熙一走,美齡出來抱怨蔣介石。
“我讓他占這麽高的地位,他總得多出力才行!再說老孔這個人,不擠不出油,詐他一下,他的辦法來得就快啦!”蔣介石猶自為自己的劣行狡辯。
“那不行,讓人心裏不愉快,總不是什麽好事情。我看大後天你找個名目請客,把氣氛搞好點,再讓人家談談想法,誰不知道在這裏大事小情最終都還得你拍板。你不說話再好的主意也實行不了嘞!”
“由你由你,我不管,反正我要他三天拿出辦法來。”
孔祥熙果然有些辦法,很快就提出了解決糧食問題的方案。他向蔣介石說:“抗戰以來,物價飛漲,而糧賦仍以貨幣征收,戰前的田賦標準根本買不到多少糧食,顯然失當。這也是造成軍民糧食供應不足的主要症結。為解決這個問題,我準備恢複舊製。”
“嗯,什麽舊製?”
“一是1927年以前的舊製。1927年前,所有財政素無中央地方之分,一切收入均歸中央。南京國民政府成立以後,才把田賦稅劃歸各省。恢複舊製首先是恢複1927年前的舊製,把征收權收歸中央……”
“好主意!這麽大的權力為什麽不歸中央?嗯,這事早該辦,你們,你們,到現在才提出來……”蔣介石又要指責,被美齡狠狠瞪了一眼,於是接著說,“你往下講,往下講!”
“二是恢複明朝嘉靖年間的舊製……”
“什麽?恢複明朝舊製,你怎麽不恢複周朝舊製?”蔣介石兜頭攔住。
孔祥熙低下頭不吭聲了。
等了一會兒無人說話,蔣介石又催開了:“往下說啊!”
孔祥熙說:“你要不同意,這一條就算了。”
蔣介石說:“什麽舊製我還沒明白,你怎麽知道我不同意?我說不同意了嗎?”
宋美齡望著天花板:“今天談話進行得很艱難,如果委員長心情不好,我看是不是先吃飯,以後找機會再談啊?”
蔣介石知道美齡指的是什麽,馬上說:“不不不,我們接著談,我對孔院長的建議很感興趣,我想早點知道。”
孔祥熙這才接著說:“明朝嘉靖年以前,田賦征收的都是實物,即糧食油料等。嘉靖年間實行了‘一條鞭法’,將田賦實物稅改為貨幣稅,它的好處很多。但現在戰爭期間,糧食已經成為重要的戰略物資,我的想法還是恢複征收實物,由政府直接控製……”
“好的好的,政府直接收取糧食才有用,要票子你的工廠就能印嘛……”蔣介石這回倒眉開眼笑。
孔祥熙的田賦征收辦法一出台,各省縣都設立了田賦管理處,省財政廳長和縣長兼任處長。各征收點的設立以讓農民往返不超過60裏為原則。可謂征網密布。
孔祥熙規定原來田賦每元折稻穀2鬥,不產稻穀之地折其他雜糧。不久又將1元折2鬥改為折4鬥。每到征糧季節,孔祥熙要求財政部派50人以上赴各省監督。各省則派200人以上到各縣,各縣市則全體出動。孔祥熙還在各地聘請通訊員1000多人,直接與財政部聯係,對征糧秘密督察,遇有情況直接報告。這些措施,確保了各地征糧任務的完成。如1941年征糧4500多萬石。1942年征收6600多萬石,1943年征收6400多萬石,1944年征收5400多萬石,年年都超額征收。征收實物,軍隊的糧食供應上了,政府公務員也免費供糧,確實給蔣介石解決了極為頭疼的大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