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薑瑜說了個寓言
穿成廢柴庶子?卷王靠科舉逆襲! 作者:飛魚愛吃喵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而且薑瑜知道自己不是那種內心不堅定的人,想讓薑寧趕緊閉嘴。
其實薑寧是有些後悔自己來晚了,本來是打算搭上首富的關係,但沒想到薑瑜也沒留人家用飯,所以有些胸悶。
他還在這喋喋不休的散發‘爹味’,薑瑜早就發散思維去了別處,對於這種情況,他隻能左耳進右耳出。
薑寧說的口幹舌燥,剛拿起杯子一飲而盡,就看到薑瑜有些一言難盡的表情。
他不解的問:“瑜兒可是怎麽了?有話不妨直說。”
“嗯…父親,這杯子是剛剛張兄用過的。
但您放心,應該沒什麽問題。”
薑瑜這話相當於火上澆油,薑寧表情一僵,手中的杯子放下也不是,拿著也不是。
心裏更是有些膈應,隻好尷尬的說:“為父還有點事,就先去忙了。”
說完薑寧就離開了,薑瑜恭送著,在他的視角看來薑寧有些慌不擇路的逃跑。
這種小意外讓薑瑜心情大好,他感覺閑的沒事,不如找些事來幹。
剛好去看看黃聯之他們的進度如何,還有自己安排的課程是否有效果。
薑瑜到了時,並未聲張,隻在後麵看著他們講課的樣子,薑恒和薑忠表現的不錯,沒有因為自己的到來而分散注意力。
薑瑜本打算就此離開,但黃聯之看到他後便招呼他進來。
“磒瑾今日得空來訪,那就不要回去了。
剛好這堂課的內容可以讓你來幫我了,兩位公子覺得如何呢?”
薑瑜剛想拒絕,他可不想弄給自己惹麻煩,但薑忠立馬同意道:“好啊,二哥不僅學識好,而且總是奇思妙想。
這次的內容剛好符合,何不與我們一同探討一下。”
薑恒也沒有拒絕,反而點了點頭,薑瑜隻好硬著頭皮坐了下來。
他本來是打算看看就走的,沒想到卻被留了下來。
於是問起黃聯之,“敢問師兄,咱們要講些什麽內容呢?”
黃聯之笑了笑,然後回他:“磒瑾應該讀過《水經注》。
《山海經》曰:昆侖虛在西北,河水出其東北隅。《爾雅》曰:河出昆侖虛,色白;所渠並千七百一川,色黃。
我和兩位公子正是在討論‘歸墟’究竟在哪裏。不知師弟可有什麽見解?”
薑瑜知道這節課是地理,但他沒想到居然學得這麽雜,不過倒也有趣。
“哦?原來如此,那你們可有了什麽結果嗎?”薑瑜問道。
“我覺得這種書怪誕不經,不過是一個傳說罷了,不足為信。”薑恒發表著自己的意見。
薑忠則有不同看法,“我倒是覺得可以參考一二。
畢竟沒人真的見過,那就沒法證實它是假的啊!”
薑瑜聽著他們的爭論,陷入了思考。
他沒想到薑忠居然能夠辯證的看待問題,不過薑瑜可以給他們講講一些關於歸墟的傳說。
“我認為,歸墟可能並不存在於現實世界中,它也許是一種象征,代表著人們對未知的探索和向往。
但是‘歸墟’並不是沒人見過,我到聽過一個故事,剛好講給你們聽聽。”薑瑜緩緩說道。
三人頓時來了興趣,沒想到還真有人到過歸墟。
於是薑瑜就把元代劉基創作的故事中的《蹶叔三悔》(出自《鬱離子·虞孚》)講給他們聽。
“傳聞有個人名叫蹶叔,此人一次邀請朋友乘大船去航海。
船隻航海東行,到了深海的邊沿。
友人勸他說:‘這裏是歸墟啊!若是在往裏走,就回不來了!’
可蹶叔不聽勸,於是他單獨乘了一小船前行,船直接開進了深海的大坑裏,他在那裏麵被困了九年。
直到一次遇到巨鯤變為大鵬激起的巨大波濤,才把船衝了出來。
等到蹶叔回去的時候,頭發全白了,身體像幹肉一樣瘦,沒有人能夠認出他來。”
薑瑜的故事引得三人興致盎然,薑忠急切的問:“那後來呢?他是變成了仙人嗎?
不然怎麽不吃不喝這麽多年都沒事呢!”
薑恒和黃聯之也滿眼放光的點著頭,很是焦急的樣子。
可這個故事到此就結束了,本來也不過是個寓言,哪有什麽後續,就連解釋也沒有。
於是薑瑜賣起了關子道:“這種神乎其神的事跡實在無從考證。
而且這人就算真活著,也得上千歲了,那必定成神仙了。
不過我想說的是,其實讀書無需太循規蹈矩,有時候想象力也是必要的。”
“磒瑾所言甚是。這便是讀書的意義所在,不拘泥於書本,敢於提出自己的觀點。”黃聯之笑著說。
薑瑜心中暗自鬆了口氣,還好應付過去了。
他們也沒再追問歸墟的所在,薑瑜又不能跟他們說,可能的地點在馬裏亞納海溝。
而接下來的課程變得更加有趣,眾人各抒己見,思想的火花不斷碰撞。
薑瑜看著差不多了,便打算離開,他可不想這一天都跟著上課。
他回去時剛好發現心蓮在偷偷哭泣,想到自己確實很久沒關心這幾個跟著他的下人了。
薑瑜走上前詢問:“是出了什麽事嗎?難道我娘她說你了?”
“少…爺,跟姨娘無關,也不是誰欺負奴婢。
隻是奴婢聽說了件事兒,有些傷心罷了。”心蓮邊哭邊回答。
“到底是什麽事讓你傷心成這樣?”薑瑜忙問。
“之前蘭英跟奴婢說,管家跟老爺提過,想把奴婢許配給他的兒子。
奴婢雖然心裏苦悶,但也不敢聲張,可實在忍受不住,所以今日才有些失態。
奴婢本沒資格挑剔,但管家他兒子並非良人,奴婢不敢撒謊。”
其實心蓮此舉是故意讓薑瑜看到的,因為她知道自家主子肯定不會讓自己受欺負。
“這倒是稀奇,管家是怎麽會選到你身上,定是有人背後搞鬼。”薑瑜猜測。
其實薑寧是有些後悔自己來晚了,本來是打算搭上首富的關係,但沒想到薑瑜也沒留人家用飯,所以有些胸悶。
他還在這喋喋不休的散發‘爹味’,薑瑜早就發散思維去了別處,對於這種情況,他隻能左耳進右耳出。
薑寧說的口幹舌燥,剛拿起杯子一飲而盡,就看到薑瑜有些一言難盡的表情。
他不解的問:“瑜兒可是怎麽了?有話不妨直說。”
“嗯…父親,這杯子是剛剛張兄用過的。
但您放心,應該沒什麽問題。”
薑瑜這話相當於火上澆油,薑寧表情一僵,手中的杯子放下也不是,拿著也不是。
心裏更是有些膈應,隻好尷尬的說:“為父還有點事,就先去忙了。”
說完薑寧就離開了,薑瑜恭送著,在他的視角看來薑寧有些慌不擇路的逃跑。
這種小意外讓薑瑜心情大好,他感覺閑的沒事,不如找些事來幹。
剛好去看看黃聯之他們的進度如何,還有自己安排的課程是否有效果。
薑瑜到了時,並未聲張,隻在後麵看著他們講課的樣子,薑恒和薑忠表現的不錯,沒有因為自己的到來而分散注意力。
薑瑜本打算就此離開,但黃聯之看到他後便招呼他進來。
“磒瑾今日得空來訪,那就不要回去了。
剛好這堂課的內容可以讓你來幫我了,兩位公子覺得如何呢?”
薑瑜剛想拒絕,他可不想弄給自己惹麻煩,但薑忠立馬同意道:“好啊,二哥不僅學識好,而且總是奇思妙想。
這次的內容剛好符合,何不與我們一同探討一下。”
薑恒也沒有拒絕,反而點了點頭,薑瑜隻好硬著頭皮坐了下來。
他本來是打算看看就走的,沒想到卻被留了下來。
於是問起黃聯之,“敢問師兄,咱們要講些什麽內容呢?”
黃聯之笑了笑,然後回他:“磒瑾應該讀過《水經注》。
《山海經》曰:昆侖虛在西北,河水出其東北隅。《爾雅》曰:河出昆侖虛,色白;所渠並千七百一川,色黃。
我和兩位公子正是在討論‘歸墟’究竟在哪裏。不知師弟可有什麽見解?”
薑瑜知道這節課是地理,但他沒想到居然學得這麽雜,不過倒也有趣。
“哦?原來如此,那你們可有了什麽結果嗎?”薑瑜問道。
“我覺得這種書怪誕不經,不過是一個傳說罷了,不足為信。”薑恒發表著自己的意見。
薑忠則有不同看法,“我倒是覺得可以參考一二。
畢竟沒人真的見過,那就沒法證實它是假的啊!”
薑瑜聽著他們的爭論,陷入了思考。
他沒想到薑忠居然能夠辯證的看待問題,不過薑瑜可以給他們講講一些關於歸墟的傳說。
“我認為,歸墟可能並不存在於現實世界中,它也許是一種象征,代表著人們對未知的探索和向往。
但是‘歸墟’並不是沒人見過,我到聽過一個故事,剛好講給你們聽聽。”薑瑜緩緩說道。
三人頓時來了興趣,沒想到還真有人到過歸墟。
於是薑瑜就把元代劉基創作的故事中的《蹶叔三悔》(出自《鬱離子·虞孚》)講給他們聽。
“傳聞有個人名叫蹶叔,此人一次邀請朋友乘大船去航海。
船隻航海東行,到了深海的邊沿。
友人勸他說:‘這裏是歸墟啊!若是在往裏走,就回不來了!’
可蹶叔不聽勸,於是他單獨乘了一小船前行,船直接開進了深海的大坑裏,他在那裏麵被困了九年。
直到一次遇到巨鯤變為大鵬激起的巨大波濤,才把船衝了出來。
等到蹶叔回去的時候,頭發全白了,身體像幹肉一樣瘦,沒有人能夠認出他來。”
薑瑜的故事引得三人興致盎然,薑忠急切的問:“那後來呢?他是變成了仙人嗎?
不然怎麽不吃不喝這麽多年都沒事呢!”
薑恒和黃聯之也滿眼放光的點著頭,很是焦急的樣子。
可這個故事到此就結束了,本來也不過是個寓言,哪有什麽後續,就連解釋也沒有。
於是薑瑜賣起了關子道:“這種神乎其神的事跡實在無從考證。
而且這人就算真活著,也得上千歲了,那必定成神仙了。
不過我想說的是,其實讀書無需太循規蹈矩,有時候想象力也是必要的。”
“磒瑾所言甚是。這便是讀書的意義所在,不拘泥於書本,敢於提出自己的觀點。”黃聯之笑著說。
薑瑜心中暗自鬆了口氣,還好應付過去了。
他們也沒再追問歸墟的所在,薑瑜又不能跟他們說,可能的地點在馬裏亞納海溝。
而接下來的課程變得更加有趣,眾人各抒己見,思想的火花不斷碰撞。
薑瑜看著差不多了,便打算離開,他可不想這一天都跟著上課。
他回去時剛好發現心蓮在偷偷哭泣,想到自己確實很久沒關心這幾個跟著他的下人了。
薑瑜走上前詢問:“是出了什麽事嗎?難道我娘她說你了?”
“少…爺,跟姨娘無關,也不是誰欺負奴婢。
隻是奴婢聽說了件事兒,有些傷心罷了。”心蓮邊哭邊回答。
“到底是什麽事讓你傷心成這樣?”薑瑜忙問。
“之前蘭英跟奴婢說,管家跟老爺提過,想把奴婢許配給他的兒子。
奴婢雖然心裏苦悶,但也不敢聲張,可實在忍受不住,所以今日才有些失態。
奴婢本沒資格挑剔,但管家他兒子並非良人,奴婢不敢撒謊。”
其實心蓮此舉是故意讓薑瑜看到的,因為她知道自家主子肯定不會讓自己受欺負。
“這倒是稀奇,管家是怎麽會選到你身上,定是有人背後搞鬼。”薑瑜猜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