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薑瑜大膽斥責皇上
穿成廢柴庶子?卷王靠科舉逆襲! 作者:飛魚愛吃喵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眾人也很是不解,這要怎麽回答。而且袁太傅作為帝師,找這種傳說中的東西是要幹嘛?
林雨和祁元對視了一眼,都在心裏猜測:“難道是跟皇上有關?”而薑瑜則若有所思地看向遠方,他總覺得事情沒那麽簡單。
此時,袁太傅開口說道:“各位不必驚訝、困惑,雖說九鼎隻存在於傳說之中,老夫提出這個問題並非是要什麽結果。
所以各位皆可暢所欲言,聖上也知道此事,而且事關重大,至於具體原因,暫時還不便透露。”
眾人麵麵相覷,心中更加疑惑,但也不好再追問。
馬上便有人站出來說:“太傅大人,學生想到,《史記·封禪書》中曰‘秦滅周,周之九鼎入秦。或曰宋太丘社亡,而鼎沒於泗水彭城下。’
既然如此,隻要找到泗水,便定能尋到九鼎。”
此人便是剛才被薑瑜懟得啞口無言的宋錦陽,他這次要找回畫麵,讓眾人忘記他剛才丟臉的樣子。
不過這人說的簡單,薑瑜想就連秦始皇都沒找到,而且現在的技術也根本不支持。
眾人聽了紛紛點頭附和,覺得有理有據。
雖然其他人都在心裏覺得不靠譜,但也沒有別的辦法,史料的記載大多都是這種說法,順著說定不會被怪罪。
畢竟皇上都知道此事,若是回答的不好,可是容易得罪皇家的,所以還是讓宋錦陽做代表,他們可不想爭這個名頭。
但袁太傅卻搖了搖頭,“不妥,泗水之地廣袤,尋找起來猶如大海撈針。”宋錦陽忙道:“那依太傅之見,應當如何?”
袁太傅捋了捋胡須,緩緩說道:“這個問題若真的這麽簡單,那也不會困擾皇上這麽久了。”
薑瑜聽出其中細節,看來找九鼎並非是袁太傅的主意,而是皇上的意思。
就在他思考時,祁元上前說道:“太傅,小生有些想法,和各位討教一下。
九鼎最早記錄於《逸周書·克殷》;‘乃命南宮百達、史佚遷九鼎三巫。’
而《左傳·宣公三年》中曰:‘昔夏之方有德也,遠方圖物,貢金九牧,鑄鼎象物。’
說明九鼎始於夏朝,但學生並非覺得此等神物出自夏禹帝之手。
可《左傳》既不稱禹,而禹在位不久,恐亦未暇及此,或啟或少康未可知也。
所以或許是最開始方向的錯誤導致尋找九鼎困難重重。但要說具體的方位,小生也不太清楚。”
薑瑜沒想到祁元居然如此有質疑精神,倒是讓他很佩服,而袁太傅並沒多說什麽,隻是眉頭緊鎖,身邊的二皇子倒是點了點頭。
不過宋錦陽卻立馬反駁道:“祁公子還真是口出狂言,難不成你比司馬遷懂得還多?簡直是無稽之談!”宋錦陽冷哼一聲。
祁元微微一笑,並不在意,“在下也隻是提出一種可能性,供大家探討。
也許諸位應該從其他角度思考,比如九鼎的用途或者象征意義。”
薑瑜接口道:“不錯,或許九鼎並非單純的器物,而是某種權力或者信仰的象征。大家可以從這方麵入手,尋找與其相關的線索。”
林雨也表示讚同,“太傅,既然是聖上授意尋找九鼎,想必其中必有深意。祁兄所言也是為聖上分憂。”
這時二皇子突然說:“那各位對於重鑄九鼎可有什麽看法呢?”
這下可沒人再敢回答,畢竟此乃國家大事,哪能容他們這些無官之身隨意回答,弄不好就會引來殺身之禍。
就連宋錦陽都退下不再說話,就怕二皇子問到他這裏。
薑瑜知道原來這才是文惠帝的目的,他應該是想效仿女皇武則天重鑄九鼎,製禮作樂,向來是帝王鞏固地位的手段。
文惠帝知道九鼎難求,所以想重新鑄造,但這種耗時耗力又勞民傷財的行徑,怎麽會是一個國庫虛空的帝王該想的事情?
薑瑜很不理解,於是上前說道:“回二皇子的話,在下認為此舉不妥。就算是皇上在此,小生也會如此回答。
要知道,鑄造如此巨鼎,少說也需要幾百噸的銅礦,而這還需從皖州運往京城。
大約要用數十萬人力,大梁現在並非流方盛世,若是真要建造九鼎,那定會勞民傷財。
小生以為皇上無需像前朝那般追求受命於天,君權神授。
這都是那亡國之君麻痹自己的手段罷了。
大梁要做的是千秋萬代,不用靠九鼎來提升實力。
真正的神器並不是那些物品本身,而是強大的國力和穩定的民心。”
薑瑜說完這句話後全場安靜,他也意識到自己實在太過大膽,居然當著皇帝兒子的麵批判他老子。
二皇子遲遲沒有說話,薑瑜在考慮要不要跪下認錯,就當剛才不過是胡言亂語,得了失心瘋。
薑瑜內心糾結不已,他一直沒聽到答複,以為二皇子要責罰他。
袁太傅眼中閃過一絲讚賞,率先開口道:“諸位今日所言都有理有據,不過,此事關係重大,還需從長計議。
今日之探討,令老夫獲益匪淺。回去後定當稟告皇上,看來咱們大梁後輩人才濟濟啊!”
二皇子卻說:“原來你便是大名鼎鼎的薑瑜,說話還真是直言不諱,倒讓本殿印象深刻。”
薑瑜不知道他這話是什麽意思,隻覺得後背發涼。不過這個二皇子竟然敢直接將文惠帝的意思說出來,肯定極為受寵。
“今日之事就此作罷,多謝各位。”二皇子微笑著對眾人說道。
袁太傅也笑著附和道:“今日大家都辛苦了,金崇園畢竟是吟詩作對的地方,還是不要打擾諸位雅興了。
老夫年歲已高,還是早些回去休息吧。”
待眾人散去後,二皇子看向袁太傅,低聲問道:“外祖,您覺得薑瑜此人如何?”
袁太傅沉思片刻,回答道:“此人確實有些才華,思維敏捷,言論獨到。但他過於直接,不懂為官之道。”
二皇子點點頭,表示同意。“不過,他說得也不無道理。父皇若真要重鑄九鼎,確實需要慎重考慮。”
袁太傅歎了口氣:“殿下,聖意難測啊。我們隻能做好分內之事,其他的就交給陛下自己裁決吧。”
兩人又交談了幾句,隨後也離開了廳堂。
而薑瑜此時正心事重重的走出大廳,他不知道自己今天的表現會帶來怎樣的後果。
林雨和祁元對視了一眼,都在心裏猜測:“難道是跟皇上有關?”而薑瑜則若有所思地看向遠方,他總覺得事情沒那麽簡單。
此時,袁太傅開口說道:“各位不必驚訝、困惑,雖說九鼎隻存在於傳說之中,老夫提出這個問題並非是要什麽結果。
所以各位皆可暢所欲言,聖上也知道此事,而且事關重大,至於具體原因,暫時還不便透露。”
眾人麵麵相覷,心中更加疑惑,但也不好再追問。
馬上便有人站出來說:“太傅大人,學生想到,《史記·封禪書》中曰‘秦滅周,周之九鼎入秦。或曰宋太丘社亡,而鼎沒於泗水彭城下。’
既然如此,隻要找到泗水,便定能尋到九鼎。”
此人便是剛才被薑瑜懟得啞口無言的宋錦陽,他這次要找回畫麵,讓眾人忘記他剛才丟臉的樣子。
不過這人說的簡單,薑瑜想就連秦始皇都沒找到,而且現在的技術也根本不支持。
眾人聽了紛紛點頭附和,覺得有理有據。
雖然其他人都在心裏覺得不靠譜,但也沒有別的辦法,史料的記載大多都是這種說法,順著說定不會被怪罪。
畢竟皇上都知道此事,若是回答的不好,可是容易得罪皇家的,所以還是讓宋錦陽做代表,他們可不想爭這個名頭。
但袁太傅卻搖了搖頭,“不妥,泗水之地廣袤,尋找起來猶如大海撈針。”宋錦陽忙道:“那依太傅之見,應當如何?”
袁太傅捋了捋胡須,緩緩說道:“這個問題若真的這麽簡單,那也不會困擾皇上這麽久了。”
薑瑜聽出其中細節,看來找九鼎並非是袁太傅的主意,而是皇上的意思。
就在他思考時,祁元上前說道:“太傅,小生有些想法,和各位討教一下。
九鼎最早記錄於《逸周書·克殷》;‘乃命南宮百達、史佚遷九鼎三巫。’
而《左傳·宣公三年》中曰:‘昔夏之方有德也,遠方圖物,貢金九牧,鑄鼎象物。’
說明九鼎始於夏朝,但學生並非覺得此等神物出自夏禹帝之手。
可《左傳》既不稱禹,而禹在位不久,恐亦未暇及此,或啟或少康未可知也。
所以或許是最開始方向的錯誤導致尋找九鼎困難重重。但要說具體的方位,小生也不太清楚。”
薑瑜沒想到祁元居然如此有質疑精神,倒是讓他很佩服,而袁太傅並沒多說什麽,隻是眉頭緊鎖,身邊的二皇子倒是點了點頭。
不過宋錦陽卻立馬反駁道:“祁公子還真是口出狂言,難不成你比司馬遷懂得還多?簡直是無稽之談!”宋錦陽冷哼一聲。
祁元微微一笑,並不在意,“在下也隻是提出一種可能性,供大家探討。
也許諸位應該從其他角度思考,比如九鼎的用途或者象征意義。”
薑瑜接口道:“不錯,或許九鼎並非單純的器物,而是某種權力或者信仰的象征。大家可以從這方麵入手,尋找與其相關的線索。”
林雨也表示讚同,“太傅,既然是聖上授意尋找九鼎,想必其中必有深意。祁兄所言也是為聖上分憂。”
這時二皇子突然說:“那各位對於重鑄九鼎可有什麽看法呢?”
這下可沒人再敢回答,畢竟此乃國家大事,哪能容他們這些無官之身隨意回答,弄不好就會引來殺身之禍。
就連宋錦陽都退下不再說話,就怕二皇子問到他這裏。
薑瑜知道原來這才是文惠帝的目的,他應該是想效仿女皇武則天重鑄九鼎,製禮作樂,向來是帝王鞏固地位的手段。
文惠帝知道九鼎難求,所以想重新鑄造,但這種耗時耗力又勞民傷財的行徑,怎麽會是一個國庫虛空的帝王該想的事情?
薑瑜很不理解,於是上前說道:“回二皇子的話,在下認為此舉不妥。就算是皇上在此,小生也會如此回答。
要知道,鑄造如此巨鼎,少說也需要幾百噸的銅礦,而這還需從皖州運往京城。
大約要用數十萬人力,大梁現在並非流方盛世,若是真要建造九鼎,那定會勞民傷財。
小生以為皇上無需像前朝那般追求受命於天,君權神授。
這都是那亡國之君麻痹自己的手段罷了。
大梁要做的是千秋萬代,不用靠九鼎來提升實力。
真正的神器並不是那些物品本身,而是強大的國力和穩定的民心。”
薑瑜說完這句話後全場安靜,他也意識到自己實在太過大膽,居然當著皇帝兒子的麵批判他老子。
二皇子遲遲沒有說話,薑瑜在考慮要不要跪下認錯,就當剛才不過是胡言亂語,得了失心瘋。
薑瑜內心糾結不已,他一直沒聽到答複,以為二皇子要責罰他。
袁太傅眼中閃過一絲讚賞,率先開口道:“諸位今日所言都有理有據,不過,此事關係重大,還需從長計議。
今日之探討,令老夫獲益匪淺。回去後定當稟告皇上,看來咱們大梁後輩人才濟濟啊!”
二皇子卻說:“原來你便是大名鼎鼎的薑瑜,說話還真是直言不諱,倒讓本殿印象深刻。”
薑瑜不知道他這話是什麽意思,隻覺得後背發涼。不過這個二皇子竟然敢直接將文惠帝的意思說出來,肯定極為受寵。
“今日之事就此作罷,多謝各位。”二皇子微笑著對眾人說道。
袁太傅也笑著附和道:“今日大家都辛苦了,金崇園畢竟是吟詩作對的地方,還是不要打擾諸位雅興了。
老夫年歲已高,還是早些回去休息吧。”
待眾人散去後,二皇子看向袁太傅,低聲問道:“外祖,您覺得薑瑜此人如何?”
袁太傅沉思片刻,回答道:“此人確實有些才華,思維敏捷,言論獨到。但他過於直接,不懂為官之道。”
二皇子點點頭,表示同意。“不過,他說得也不無道理。父皇若真要重鑄九鼎,確實需要慎重考慮。”
袁太傅歎了口氣:“殿下,聖意難測啊。我們隻能做好分內之事,其他的就交給陛下自己裁決吧。”
兩人又交談了幾句,隨後也離開了廳堂。
而薑瑜此時正心事重重的走出大廳,他不知道自己今天的表現會帶來怎樣的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