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連休息三日,積攢的法力也都使用。


    以六點黑法力將一名黑仆從強化成了黑武士,並用五點白法力洗練了皮甲皮盔、帶鞘環首刀、鞋子以及兩套軍服。


    兩套禦寒冬季軍服填充後,這位黑武士的枯瘦軀幹才能將皮甲充實起來。


    其中一套軍服的兩袖被切下來,成了黑武士的圍脖麵巾、纏手,所以這位黑武士也就露出雙目……對陽光的抗性大增。


    四隻鵝彼此混熟,成年公鵝也被強化,形體壯碩儼然鵝類極限,自然取代之前公鵝,成了種群頭目。


    ‘壯年公鵝,每日產兩錢鵝絨。’


    “梁國相也會通報沛國相,沛國相在相縣,等沛相軍令傳到豐縣、沛縣、蕭縣時,我們已入泗水進入徐州地界。隻要快過公文一步,我們就能躲過攔截追捕。”


    已無法繼續強化,也沒有進化成妖異靈獸之類的可能性,就是一隻當世最大的白鵝。


    留著等候處置是死,還不如試著追捕。


    “退!快退!”


    原地留下的老人將最後一枚鐵矢上弦,趴伏在地靜靜觀望。


    主動請命的老者趴伏在地雙手端弩細細校正,手中強弩搭在石塊上,強弩很是穩定。


    夜中,這些船各舉著魚油火把前後相連,當首五六條船上丁壯或穿木甲,或穿殘破皮甲、鐵甲,除了劃船的男子,餘下手持弓弩、短矛、飛叉。


    這時候兩個老人站起來靠近,抽簽結束時一人開口:“老夫善弩。”


    夜裏風勢不大,但兩岸蘆葦實在是茂密,縱深又大,火勢異常迅猛。


    這還隻是春季的臨時征發的徭役,一年總要這麽經曆兩三次,再多的人丁也不夠死。


    劉盛又中一箭這才反應過來,身邊親兵已先他一步落水,劃船的屯軍與周圍船上的屯軍紛紛低頭躲避。


    此外又得到了兩枚鵝蛋,也煉化成卡片收起來。


    蘆葦叢中,六名青壯半蹲拉弓緩緩瞄著身穿鑲鐵皮鎧外罩灰綠鬥篷的劉盛。


    哪怕是孩童,也知道此刻的凶險,航行之際靜悄悄的,打量陌生的兩岸蘆葦。


    殘存的蘆花飛絮引燃飄走,火勢進一步延燒。


    就這麽明火執仗而行,警惕著虞城水寨駐軍……說是駐軍,平日駐屯幾十名士兵。


    他身邊幾個發小夥伴也有子侄客死他鄉,所以普遍都沒什麽笑容,吊死屯田吏時毫不手軟。


    各船沒有調度配合,頃刻間幾艘船就碰撞在一起,兩個倒黴的持矛屯兵跌落河水。


    起火七八裏外,黑熊望著上遊燒紅的天際下意識吞咽一口。


    十幾步外劉盛肩膀一顫險些被弩矢衝翻落水,疼痛還未襲來,六枚利箭幾乎一齊射來。


    從魯國流浪到這裏的張俊不清楚老人言語虛實,他左右打量見沒人有異議就看另一個老人,這個老人一口黃牙:“我孫兒沒了,活著也無樂趣。”


    隨即選出十二人,開始詳細分配。


    屯田兵控船有的向南岸,有的想要來保護劉盛。


    就是有些太招眼。


    以至於黑熊生出一些奇特的想法,如果船板上掏幾個能固定大鵝腳掌的窟窿,大鵝煽動翅膀或許能推動船速。


    黑雲懷裏抱著環首刀與幾個親密夥伴坐在一起,神情沉肅仿佛家裏老三真死在徭役工地裏,在見到活人之前家裏老三跟死了沒什麽本質區別。


    不是駐軍怕他們,而是駐軍不清楚虛實,這也意味著所有人的退路斷絕。


    坐在張俊身邊的一個叫做宋武的壯年開口:“劉都尉能調的也隻有屯田兵,至多也就百人,都是我等鄉鄰親族,這些屯田兵不會盡力。若有設伏,爭取射殺姓劉的,這樣我們也好脫身。”


    放幾年前,這夥人或許早已頭裹黃巾一邊趕路一邊劫掠、勒索沿途的塢堡、裏社。


    張俊麵無表情:“我們知道這一點,這都尉如何不知?在我看來,他隻會調兵追趕咬住我們的尾巴。他要等虞城的駐軍,他無權調動駐軍,這需要梁國相發令。”


    這輪箭羽之後,六名弓手轉身就朝下遊跑,身形沿著蘆葦蕩內壓好的隙縫穿梭。


    劉盛右臂不能動,他看著剛打撈上來的另一名親兵,又左右觀測,安慰附近人:“賊人甚少,不足慮。”


    又過了十幾個呼吸,船隊秩序恢複,落水者紛紛打撈。


    夜中東南風徐徐,劉盛趴伏在船上左右觀察心中發苦。


    劉盛側身躺在船上對附近呼喝,南岸老人不由歎息。


    緊接著第二輪箭羽落在劉盛附近,一個倒黴的劃船屯軍射中脖子頭猛一縮腦袋歪著就死,船上大亂。


    下遊兩三裏處,等候在這裏的另一個老人已紮好兩大捆蘆葦。


    曹公治下的士兵講究異地駐防、交叉防備,駐屯虞城的士兵來自五百裏之外,而非本地、就近征調。


    說著,張俊抬手在下遊遠處的蕭縣點了點:“梁國相得到都尉的公文,必然發快馬通報下邑。所以我們大隊不能停,要趕在下邑調船攔截之前穿過下邑!”


    一些人家在澤中本就有藏匿的小船,如今也都取出,足足二十八條小船組成船隊向下遊而行。


    夜裏行舟,已經算是給駐軍麵子了。


    說罷張俊拿起草莖露出一端,另一端遮住閉上眼睛:“開始吧。”


    有善射之名或自詡善射有勇氣的男人站了起來,附近一人上前蹲在張俊麵前抽出一條草莖,中簽後就去邊上等著。


    宋武聽了皺眉:“不妨增至十人,力求一擊必殺,不能殺也要射傷。南岸六個人,北岸藏船處四人,這樣的話北岸隻需要兩名善射者,另兩人隻管劃船。”


    虞城下遊水寨,死了兩名卒長本就有些風聲鶴唳,今夜更是閉門不出。


    “賊子!”


    這親兵聲音尖厲神情猙獰,何止是屯田兵要倒黴,他更是難逃一死。


    張俊念叨著環視,都是知根知底的人,當場男丁左右觀察,近半人勝任。


    這親兵剛說罷身子一顫,難以置信低頭,胸前完好,想要伸手去摸背心,劇烈疼痛與恐懼令他癱軟跪在劉盛麵前。


    蒙縣屯田都尉劉盛所督追兵漸漸靠近,前後八條船,船上除了兩名劉盛的部曲親兵外,其他都是本地屯軍青壯。


    一次出逃的屯民太多了,臨走還殺了屯田吏,這個責任太大了,他背不動。


    劉盛蹣跚幾步原地打旋險些跌落,在另一名親兵拉扯下勉強撲倒在船上,他的親兵指著南岸大呼:“殺賊!殺賊重賞!”


    幾個呼吸後兩岸再無箭矢射出,河中船隻漸漸恢複秩序打撈落水的人。


    駐守的屯將站在寨內瞭望塔目送這支水匪隊伍遷徙離去,也是由衷的鬆一口氣。


    看清楚弩矢,周圍屯軍無不嘩然,聰明的已經開始挪步遠離劉盛向後退,小船也有意識避開一些。


    三月初入夜的河水,冷的要命。


    虞城水寨沒發現賊情,他這裏也不能發現,隻能放任通行。


    這些丁壯圍坐兩圈,裏圈是丁壯男子,一家頂梁柱;外麵一圈是各家子侄輩、贅婿之類。


    剛代替指揮的親兵攙扶劉盛盤坐在地,勸說:“天色已晚,再做追擊,賊人設伏實難偵查。”


    老人提著空弩向下遊快步走去,那裏舟船處起了爭執,隨著老人登船爭執停止,十一人默默劃船順流而下。


    蘆葦颯颯摩挲聲響蓋過了弩機扣發的聲音,弩矢破空而去毫無聲響。


    水火無情,若是自己這裏被人從外圍上風口縱火,就算潛在水裏,估計也會很糟糕的。


    積攢起來,等有了穩定的根據地就一起孵化……應該是可以自己覓食成長的。


    隨後張俊目光落在黑雲與另一人身上說:“黑家、梁家就剩他們兩人主事,不必抽簽了。”


    河中三艘船順流追趕,追幾十步就遭到北岸兩位弓手的射擊,當首之船當即橫舟減速。


    十七個家庭四十五名大小丁壯聚在一起,雖然乘夜突破了虞城防線,可這不值得喜悅。


    附近船隻陸續調頭,親兵高聲呼喊:“保護都尉!都尉沒了,你們都得死!”


    瞥一眼頗有名望的宋武,張俊繼續說:“留一條船,選六名善射之人。就在豐水口設伏,船放在水口下遊北岸,安置三個人,另三人藏匿水口北岸。待追兵至,南岸伺機射殺,不論是否得手,就向下遊跑,北岸發箭壓製追兵,再推船下水與南岸匯合。之後,傾力劃船。”


    張俊以草莖在地上勾畫河流圖,在下遊不遠處的豐水口點了點:“屯田都尉絕不會坐視,我們這些人走就走了,屯田校尉不會管。屯民,你們還成了軍屯,逃跑幾人都是大事,更別說跑了近百人。”


    他目光環視看著小蒙城出逃的各家頭目,繼續用手在豐水口點:“虞城也不會管我們這些人去留,可屯田都尉一定會發兵追捕。怎麽也會有十多條船做前鋒,後麵虞城的駐軍也會參與。我想在豐水口設伏,大家都怎麽看?”


    “善射者八人……”


    大白鵝生物動力帆,多多少少都能提供一些航速增幅。


    原本等到天黑就要撤離的,結果劉盛追的不快也不慢,恰恰在天色遲暮時抵達豐水口。


    劉盛才在親兵攙扶下爬起來,箭矢未能洞穿鎧甲已然跌落船上,而右肩鐵矢沒入寸餘。


    日暮之時,豐水口。


    屏住呼吸,瞄準後老者才去觸摸扳機。


    抱在懷裏沉甸甸足有十五六公斤,折合當下六十多漢斤;雙翅展開寬足足一丈有餘。


    一捆蘆葦推到北岸蘆葦茂密處引燃,一捆則在南岸作為火種。


    當夜,十幾條舢板小船抵近小蒙城,裏外配合吊死屯田吏後,大小近百人扶老攜幼登船逃亡。


    菜湯烹好,近二百人快速用餐,登船而行。


    但留在蒙澤、小蒙城不會有什麽好下場,二月服役去挖河渠,小蒙城去了七十個人,回來了六十二人。


    不同於黑熊的謹慎,這支遷徙船隊天亮後靠岸停泊,婦孺采伐蘆葦搜集野菜,五個老人燒火烹煮菜湯。


    返回草廬立刻將另一副皮甲穿上,戴好皮盔就與黑武士推船下水。


    將鵝群收攏裝入麻袋後,劃船駛離這處水灣。


    寧肯出去麵對追捕搏殺,也不想留在原地賭運氣!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鵝的三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中更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中更並收藏鵝的三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