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陵,郡守府。


    比之襄陽,江陵更像是荊州最為繁華都邑。


    益州、交州、揚州商旅雲集此處,甚至不乏北方來的客商。


    郡守府內劉琦正研讀黑熊發來的厚厚一迭公文,更像是兩人之間的書信。


    普通竹紙之上,黑熊大致講述了攻克關中的經過,隨後就提議各種物資交易。


    第一批交易以民間為主,由荊州大姓、豪商押解糧食、布帛到南鄉;隨後再去藍田選購關中的各種銅器。


    這銅器怎麽說呢,普遍都是大型銅器為主,很多都是董卓遷都時強行運到關中的。


    說是國之重寶、帝室禦物也不算過分。


    黑熊希望劉琦、伊籍能擔保、促成這項民間為主的商貿。


    如果這件事情達成,黑熊會派人持黃金來江陵采買各類物資,這對劉琦的幫助很大。


    不是從中賺多少差價的事情,而是從江陵采購的話,那會方便劉琦拉攏荊南四郡的士人。


    不管從江陵采購,還是從襄陽采購,都是走漢水、丹水漕運;但側重方麵不同,合作對象也不同。


    從襄陽采購的話,大部分米還是來自荊南,但主導權就落到了劉表手裏。


    這批采購黃金大概有多少呢?


    五萬金!


    五萬金的巨額貿易,足以讓劉琦立刻獲得荊南豪強的擁護。


    特別是黑熊取得關中的情況下,劉琦地位本就趨於穩固,這次貿易達成,那誰都無法動搖劉琦的地位。


    荊州人很清楚,想要維持這份亂世樂土必須要有外部強援。


    黃祖擋住下遊的孫權,上遊有夔門、荊門天險,南陽有劉備守宛口。


    虎牙軍全據關中後,將從戰略方麵威懾中原,使荊州的安樂生活得以長期延續。


    簡單來說,虎牙軍兼並關中的消息傳來後,江陵、襄陽等大城邑的城內宅地、城外田產等不動產都開始升值,向漢末時期恢複。


    荊州的商業活性,也將更進一步得到釋放。


    士民的信心,比什麽都重要。


    所以五萬金的采購,必須要達成。


    這件事情做好,遠比直接得到五萬金更重要!


    劉琦放下書信,不由長舒一口濁氣,他沒想到黑熊的回報會來的這麽快。


    五萬金流通於荊州,種種好處他已經無法詳細考慮。


    但依舊有些遺憾,黑熊寧願拿出五萬金采買物資,也不願拿五顆仙桃出來。


    王威不是瞎子,也不是啞巴聾子,這段時間持續回饋信息。


    劉琦已經斷定,如果黑熊肯賣,一顆仙桃不說價值萬金,賣個千金不成問題。


    他正準備書寫回信時,他的新主簿楊慮帶著一封公文快步進來:“明公,鎮南幕府發文,邀明公商討江夏禦敵之事。”


    公文拆開,擺在劉琦麵前,劉琦掃一眼就丟在一邊:“父親這是看中了這五萬金啊。”


    楊慮疑惑,見劉琦將厚厚一迭發黃竹紙推過來,當即捧起來閱讀。


    一瞬間挺直腰背,快速翻閱紙張:“明公,此事若成,我荊州上下和睦萬民雀躍生機勃勃呀!”


    楊慮隻有十六歲,也可是有莊園,有講學經驗的少年名士。


    自然清楚限製自家莊園發展的不是什麽競爭對手,而是東西生產出來無法銷售,生產的越多,儲存會有損耗,就越是虧本。


    所以吃飽飯無所事事消磨時日的事情太多了,這五萬金砸下來,想要接住這筆財富的各處豪強,都會竭力恢複生產。


    五萬金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這五萬金背後的一係列事情。


    劉琦見楊慮欣喜模樣,不由暗暗打量分析楊慮與黑熊,這兩個都是同齡人。


    他還見過零陵另一個神童周不疑,而劉琦的大女兒十三歲,再養兩年就可以及笄了。


    本以為黑熊進入關中會起起伏伏,甚至被趕回來;但對方打的實在是太過於神勇,如似韓信平河北一樣,整個過程對劉琦這種人來說隻覺得神異,實在是難以理解。


    自征辟楊慮後,他就琢磨這場婚事。


    這不是什麽下嫁,人家楊慮有拒絕的可能性。


    隻要不聯姻,楊家永遠是南郡著姓,未來劉表父子垮台與否,都不影響楊氏家族。


    所以別覺得劉琦女兒值錢,對楊慮、周不疑來說,拒絕這場婚事的綜合收益更高。


    見楊慮專注的模樣,劉琦暗暗息了這個心思。


    等楊慮閱讀完畢,劉琦就說:“這兩件事情我當與機伯先生全力促成,此澤及荊州吏民之公事也,萬不可延誤。還有一樁小事,我不知如今是否合適。”


    “還請明公坦言。”


    “是這樣的,我送別黑虎牙時曾盟誓,待其統合關中後,會送一子到他身邊曆練。我看他有大治長安學業之勢,感覺這個機會十分寶貴,不宜錯過。”


    他觀察楊慮的神態,想要看看楊慮的態度。


    其實黑熊當時的意思是等孩子成年後再去關中,最起碼也要十五六歲,免得父母與孩子長期分別,導致感情生疏。


    劉琦不缺孩子,馬騰一個人都能有那麽多,劉琦這些年基本上處於清養狀態,結果就是孩子多。


    楊慮聽了這個約定,當即就說:“遣子為質,有傷荊州士氣。不若等長安大學發展完善後,明公再遣子弟前去遊學。”


    派什麽質子啊,多難聽,楊慮都覺得臉上掛不住,分明是去遊學、考察的!


    “如此也可。”


    劉琦努力以賢明之君來要求自己,主要特點就是敢於接納下屬的正確意見。


    隨即又說:“馬壽成女兒與黑虎牙成就秦晉之好,眼前亂局已定,何人適合代我去關中祝賀此事?”


    楊慮思索片刻,就說:“功曹龐士元與黑虎牙有數麵之交,又出自鹿門山學,由他去,可探究長安大學之虛實。”


    “那就傳龐士元,我親自囑咐。”


    劉琦起身送楊慮,又說:“將文仲業一並傳見。”


    劉琦有兩套班底,一套是南郡籍貫的郡守府諸曹掾屬,一個是不限製籍貫的伏波將軍府。


    所以現在劉表如果想要拆分南郡北部各縣為襄陽郡,那龐統、楊慮這些人會反對。


    因為拆分後,他們就屬於襄陽郡,無法再來南郡郡守府任職。


    龐統手握南郡各縣的政績、風紀考察大權,絕不是什麽心慈手軟的人,自上任之初就以貪汙之罪殺了南郡三名縣令長,餘下大半主動辭官。


    就連江夏郡的沙羨長,龐統走漢水路過時,都順手以貪汙之罪給砍了。


    真的隻是順路,又抓了個正著,沒有稟報劉表、黃祖,當場就給辦了。


    原本黃祖還在找劉表鬧騰,劉表也想施壓。


    但關中戰事停歇,消息傳來後,黃祖、劉表追究龐統越權的聲音就少了很多。


    現在把殺氣騰騰的龐統送到關中避避風頭,大概越權殺人的事情就算揭過。


    隻要這次保住龐統官職不丟,那麽等龐統回來,就相當於劉表、黃祖默認劉琦的人對荊州各縣主官有生殺大權。


    這個殺人的權力很重要,落實這個認知後,今後誰敢忽視、推諉伏波將軍府的軍令公文?


    很快楊慮、龐統聯袂而來,劉琦囑咐一番後,議定了賀禮規模。


    給一份厚重的賀禮,就是向關中士人示威,有利於黑熊統治、整合關中。


    劉琦已經嚐到了甜頭,自然想要維持、增強這份盟約。


    隨後文聘入內,拜見劉琦。


    劉琦目前也算軍政剝離,郡守府商議政事,將軍府專管軍事。


    “黑虎牙在信中對王威多有誇讚,其麾下八百吏士近來不喜北方秋寒,故多思鄉。”


    劉琦觀察文聘的神態變化:“黑虎牙又有興複長安大學之誌,我有意使龐士元為使前往關中。一是考校長安大學,其次是是王仲宣修好,參與蔡公遺書的挖掘、謄抄,這最後是為黑虎牙婚事奉上賀禮。”


    文聘反應過來:“將軍是希望派一營兵護送龐士元與賀禮,並與王威所部調換?”


    王威這一營兵已經鍍金完成,雖然沒有經曆過什麽殘酷戰爭,但的確是戰爭狀態下持續受訓,精神狀態與荊州各部軍隊就有明顯的區別。


    “一營不夠,我希望是三營兩千之眾,由仲業親自提領。”


    劉琦見文聘臉上沒有抵觸情緒,就繼續說:“關中是黑虎牙安身立命之所,但也是我荊州得享安寧之命脈。我三營吏士,足以為他鎮守三縣之地。此次十月出征,明年四月中旬撤回,戍期半年。”


    “是,末將會仔細甄別吏士,選拔一支精銳之師,免得關隴之士看輕。”


    伏波軍有七個營五千人,另有三千人的水師部隊還在籌建舟船戰艦。


    王威那八百人並不在伏波軍序列,隻要調回來,就能擴編到兩千人,是一個單獨的校尉部。


    “多備冬裝,十月漢水、丹水充沛,盡快出發。”


    劉琦起身踱步:“到南鄉時,鎧甲入庫,你留專人看守。”


    “將軍是要充實南鄉武庫?”


    “嗯,此事我曾與機伯先生、黑虎牙一起討論過,若是江夏戰事危急,黑虎牙將率精銳輕裝馳援,在南鄉開啟武庫,隨後乘船順漢水而下,直奔江夏。”


    劉琦細細囑咐:“江東孫權已經開始整兵備戰,先讓黃祖抵擋,待孫權攻勢疲軟時,再聯合黑虎牙救援江夏,擊孫權疲憊之師。”


    “是,末將明白!”


    文聘鄭重拱手,忍不住說:“將軍,就恐聽聞後,無膽進犯。虎牙將軍攻勢迅猛,數月定關中,比之孫伯符更為猛烈。以孫權心性,豈敢冒犯?”


    逆長江而來,若戰敗的話,真就不怕荊州兵順流而下,一戰搗碎江東?


    隻要是順風仗,又是順流而下,鬼知道到時候會冒出多少乘火打劫的義兵。


    所以文聘看來孫權的精神壓力很大,隻要敗績,那就是全軍覆沒、全家死光光那種。


    壓力不會憑空消失,孫權這裏壓力大了,黃祖的壓力就會少很多。


    黃祖以及黃祖麾下的軍隊,會更加頑強、積極的防守、抵抗孫權,以拖延等待援軍抵達戰場。


    這一增一減之間,就把孫策當年大破黃祖的紅利抵消了。


    一個重量級的盟友,帶來的友軍士氣增幅、敵軍士氣衰減,是很難估量的。


    哪怕丹水漕運不方便,荊州這裏也要給丹水漕運造勢。


    隻要江東人相信關中的天兵能一路乘船、吃飽喝好睡著覺養著膘來江夏參戰,那自孫權以下,都要慎重考慮這件事情。


    文聘的觀點,頓時就讓劉琦點頭不已:“仲業說的很有道理,隻是曹操、孫權絕非無能之輩。以我看來,此二人思謀對策,所以我軍不可輕忽,也不可依賴盟好。”


    “是,將軍英明。”


    文聘頗感意外,但也覺得心安,對劉琦拱手恭維。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鵝的三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中更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中更並收藏鵝的三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