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春耕結束後,長安大學散去的青年、少年陸續集結、返回。


    諸葛瑾如往常那樣,早起洗漱後帶著飯碗,與其他士人、求學少年排隊打飯。


    各處再緊張,長安大學的夥食依舊優先供給。


    隻是不再是全額給口糧,隻有七成口糧與野菜。


    一碗濃稠粘牙的黍米粥,兩個野菜團子,就成了諸葛瑾的早餐。


    對一個少年求學士人來說,這樣的早餐勉強能飽;對諸葛瑾這樣的成年人來說,明顯不夠。


    可這又有什麽辦法?


    現在的關中,你就是拿錢去買,買到的高價米又能夠你吃幾天?


    反正早晚兩碗黍米粥,四個野菜團子足夠保證他不會餓死,不會餓死,安全有保障,這已經比其他地方強太多了。


    清晨天氣晴朗,陽光曬在身上反倒有些刺痛。


    諸葛瑾站在路邊吃早飯,左手端碗並捏著一個菜團子,右手握木勺手心夾著菜團。


    木勺挖下一塊黍米粥團送嘴裏,再咬一口菜團,這樣吃比較有滋味。


    不止是諸葛瑾,各地來的士人都是類似的吃飯姿勢。


    食堂建設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士人們又忙著抄錄六經,有吃有睡的地方就行了。


    很多人最終還是要離開這裏,返回家鄉經營家業。


    而王粲又不用站著吃飯,所以開春以來食堂區域依舊沒能破土開工。


    諸葛瑾吃飯時嚴畯也端來新打好的飯菜,嚴畯不顧形象坐在地上用飯,對蹲在身邊的諸葛瑾說:“子瑜可是有個兄弟叫做諸葛亮?”


    “正是,我二弟、三弟與小妹跟隨叔父前往豫章赴任,怎麽你聽說了我二弟下落?”


    諸葛瑾情緒穩定,當年他要照顧患病的繼母,還要操持家業;徐州又亂糟糟的,叔父又成了豫章郡守派人來接,經過家裏一番討論,才讓年齡較小的諸葛亮幾個人先走。


    但諸葛玄很快被其他人擊敗,諸葛瑾本以為諸葛玄會寄居於江東。


    於是官渡大亂期間,諸葛瑾才帶著鄉黨乘船南下,隨後周遊三吳,卻始終沒找到諸葛玄的下落。


    雖然諸葛姓氏比較獨特,他也聽過荊州黃家女婿叫做諸葛亮,但字孔明……這讓諸葛瑾覺得自己弟弟一個外地人,不可能成為黃家女婿、蔡家外女婿。


    諸葛亮的字,又跟最初約定的不同。


    加上錢財耗盡,鄉黨已經在江東紮根,諸葛瑾也就息了去荊州探查的心思。


    嚴畯見諸葛瑾反應平淡,就直接說:“我剛聽幾個人說起這位諸葛亮,說他是鹿門山龐德公的門下高足,號臥龍居士,與荊州龐士元並稱臥龍鳳雛。他已入仕幕府,最初是司金從事,前日遷為京兆都尉,行商雒令。”


    “我知道他,年齡、姓名相近,不太可能是我二弟。”


    諸葛瑾說著吃掉最後一點菜團,咽下後對嚴畯說:“我聽說金簡書範本石碑再有兩三個月就能鑿好,準許各方拓印。我們現在錢帛不足,恐難堅持下去。”


    “丹水漕運將通,我想元歎公送來的錢帛已到了路上。”


    嚴畯說話間就見晚起的葛光才來排隊,不由笑了笑,對諸葛瑾繼續說:“要麽再等半月,等不來錢帛,我們就向幕府出仕。借一些錢糧,將謄抄好的帛書送回江東。”


    諸葛瑾點著頭,卻提議:“你我受元歎公委托,如今何不拜謁蔡大家?如果能早些接觸金簡書石碑,也能造一些拓印。完成元歎公委托,也方便你我自謀出路。”


    嚴畯想了想也是點頭,不由感到一些急迫。


    現在是出仕的大好機會,嚴畯一直感覺自己才能不如諸葛瑾,也就是諸葛瑾性格寬厚願意提攜自己。


    諸葛瑾晚一點出仕,也能快速出頭;不像他,再晚一些的話,會慢很多步。


    他是彭城人,四舍五入也能算是梁沛人,口音相近,吃的都是泗水,自然是大司馬的鄉黨。


    出仕越早,他的優勢越大。


    作為一個彭城人,嚴畯身上擔負著不僅僅是自己的仕途,還有其他彭城人、徐州人的仕途。


    在長安大學城這段時間的生活,讓嚴畯仿佛回到了孩童之際。


    不需要操心戰亂,安心治理學業,雖說吃的不好,可這比朝不保夕、顛沛流離、宗族離散的生活好太多了。


    他們交談之際,附近告示牌前,潘濬嘴裏嚼著黍米,用指頭摳一些塗抹在告示木牌。


    隨後取出一頁黃竹紙,小心翼翼鋪展,貼在告示牌上。


    再三檢查公文告示不會掉落後,潘濬引著兩個同伴又去下一處告示牌處張貼。


    他們走後,近百士人圍過來,身形瘦小泛白布巾裹頭的馬鈞勉強鑽到前排,就見告示上寫著:募集善於器械繪圖、改進之士,精於算術,喜好木工、冶煉者優先錄用;凡有意者,到東門報名、考核。


    馬鈞看著公文上金簡書法,雖然看不懂到底有什麽好,就是覺得賞心悅目,抬頭看著。


    這時候身邊有一個跟他年齡相近的五尺高少年問左右:“怎麽沒有俸祿?”


    見這樣子應該是新來的人,年紀也小,聽口音親切,馬鈞回頭解釋說:“關中乏糧,暫時不給俸祿,隻有口糧。”


    這時候又有一個口音接近的鄉人解釋說:“等秋糧入庫,就會厘清官秩,發放俸祿。我聽說要等到八月,還得等將近四個月……是五個月,今年還有個閏六月。”


    “是啊,還有五個月才能發放俸祿,也不知能大司馬會發多少。”


    眾人就這俸祿優厚討論起來,馬鈞不假思索,轉身就朝東門走去。


    雖然出自茂陵馬氏,他認茂陵馬氏,可人家現在不會認他。


    家裏也沒什麽人,以後大學這裏不發早晚兩餐後,他該怎麽辦?


    幾乎沒多少猶豫,能選中當個吏,也好過這樣的生活。


    當吏之後,學習的環境更好。


    馬鈞前腳走,身邊那個小少年緊步跟上打招呼:“大兄,某郿縣魯芝,年十一歲。”


    馬鈞放慢腳步,等魯芝追上來,就說:“我扶風馬鈞,今年十三歲。”


    很快這裏二十幾個士人轉身就去東門,後來抵達這裏的士人聽聞後,也陸續分出人。


    其中一些人純粹是閑的沒事幹,跑到東門去看熱鬧。


    也在今日,丹水漕運開通。


    第一船幫起航,步騭站在船頭,看著兩岸不斷掠過的群山,放空心神,沉浸在這奇特的漕運隊伍裏。


    他所在的船揚帆,東南春風吹的帆布鼓鼓脹脹,船尾還有兩名水手一起搖櫓。


    步騭看著前方沉穩的漕船,分析片刻,不由眯眼。


    漕運疏通,荊州的糧食源源不絕運抵關中,豈不是意味著關中兵又可以對外發動戰爭?


    看了片刻,步騭返回船艙,又拿出顧雍的書信閱讀。


    這次步騭不僅帶來了諸葛瑾等人生活所需的錢帛,還帶來了顧雍送給蔡昭姬姐妹兩人的賀禮,包括婚禮賀儀。


    江東的形勢並不好,很多人並不看好孫權注定發動的江夏之戰。


    比起孫權,江東大姓、豪強們更想擁護揚州刺史劉馥。


    跟著劉馥當叛軍,在許多人眼裏也是立誌於興複漢室的誌士。


    至於跟著孫權匡扶社稷,總覺得投入大、風險大,回報低。


    船幫前排,裴潛雙手負在背後立在雀室指揮台上,背後來的東南風吹刮,他衣袍巾帶揚起。


    他眯眼看著碧色丹水,腦海中思索的卻是荊州失控的可能性。


    本想繼續待在劉琦身邊,但最近矛盾滋生,再不走,就有矛盾擴大的趨勢。


    沒辦法了,他隻能主動請辭。


    荊州人可以容納傅巽待在劉琦身邊,因為傅巽歲數大了,沒有那麽多的雄心壯誌;最重要的是,傅巽與劉琦的關係隻是一般。


    而他裴潛,未入仕前,就是劉琦的朋友,這很關鍵。


    裴潛可以在官方立場之外,用私人感情來影響劉琦。


    不想鬧的太難看,裴潛才決定先返回關中述職。


    與劉琦保持一定距離,反而有益於維持彼此之間珍貴的私人友誼。


    真到迫不得已的時刻,這點私人友誼或許就能起到決定性的作用!


    至於龐統……裴潛不覺得龐統能成功。


    不是龐統個人能力不行,而是大環境上,荊州已無強軍,更缺乏那種一往無前、氣吞山河的氣勢。


    劉表、荊州人唯一的機會就是劉焉身死之際,那個時候一戰跨有荊益,那將是另一種戰略姿態。


    就連荊州內部,以及劉表個人,也都是與今日迥然不同的風氣與形象。


    當年若是跨有荊益,以劉表這些年表現出來的狂悖,早就自稱楚王了,稱王建製,早就將內部臣民化,打造的鐵桶一般。


    可惜劉表當年不敢賭,然後就陷入了泥沼中。


    慢慢發展,真不見得就穩定。


    劉表發展的夠慢,但周圍人誰都能欺負荊州,內部也是麵和心不和。


    與荊州做對比,關中呢?


    黑熊打的太快了,快到了讓人應接不暇。


    然後呢,雖然內部有各種問題,可也滋生出一股氣吞天下的共識與心氣。


    天下這麽大,黑熊一個人吃不完,大家都可以分潤。


    與可見的未來收益比起來,在黑熊手裏吃的這點虧,受的這點委屈又算的了什麽?


    故而,這股氣吞天下的共識之下,內部矛盾弱化,凝聚力上漲。


    反之,黎陽失利又丟了關中、河東的曹操,那股奉天子誅討不臣進而統一天下的信心已經開始破碎,許多人已經不在乎長遠利益,他們注重眼前得失,因而矛盾越發劇烈。


    這股矛盾爆發之前,許多人就開始跑路,跑的慢了就有可能被風暴吞沒、撕碎。


    裴潛反複思慮,已經給曹操那裏判了死刑。


    這段時間也接觸過劉備,曹操配合朝廷的態度有問題,整合關東四州的手段有問題,白白浪費朝廷的大義,在曹操手裏,朝廷的威信隻會不斷地起起落落,直到威信崩解。


    那麽劉備呢?


    劉備也不重要了,現在漕運恢複,糧食持續運輸,劉備已經沒機會了!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鵝的三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中更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中更並收藏鵝的三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