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城,守將雷緒巡視城頭。
城南已是逆皖水而來的江東軍營地,營地草創,僅僅是圈地後擺放、組合攻城器械。
大部分的江東軍吏士,依舊生活在船艙裏。
所以江東軍遠道而來,並沒有行軍的勞頓,更沒有修築營地浪費什麽體力。
現在的江東軍吏士,精神體力格外充沛。
雷緒思索之際,身邊衛士指著東北方向:“將軍,我軍信使!”
周圍人扭頭去看,就見十幾名騎士出現在遠處,勒馬緩行,保持著馬力。
也有巡哨的江東軍哨騎,隻是哨騎規模隻有兩組,每組各五名騎士。
江東哨騎不敢上前攔截,緩緩後退,保持著安全距離。
十幾個分鍾後,又有三組江東斥候抵達皖城東北。
但始終不敢上前截殺,隻能放任這十幾名騎士抵近皖城。
皖城有護城河,吊橋放下,一名騎士上前高舉手中密封的公文:“放下吊籃!”
吊籃快速降下,騎士將公文投入吊籃後,轉身就走,與其他人匯合後就朝東北而走。
江東斥候騎士裝模作樣追趕,很想截殺對方,但始終沒人敢先突搏殺。
吊籃拉扯上去,雷緒取下公文,周圍軍吏圍觀,雷緒借環首刀破開密封,裏麵是一疊正式的帛書。
最上麵的是陳蘭寫給他的信,陳蘭希望雷緒能守住三個月,三個月後,一定會有援軍抵達。
並講述了前日揚州刺史劉馥被淮南士民勸進位淮南王之事,如今的陳蘭是淮南國左將軍。
雷緒對劉馥稱王沒有什麽意外或負麵想法,劉馥稱王,他們這些人才能安心做事。
放下陳蘭的書信,下一份公文是蓋了淮南王印的敕書,拜他為右將軍、廬江郡守、持王節。
隨同而來的還有兩顆銀印,以及一尺半長的新編的絲絛旌節。
公文他流轉給左右軍吏,又拿起最後一封淮南王寫給他的手書。
雷緒下意識單膝跪地,對著合肥方向,捧著劉馥的手書細細閱讀。
劉馥在信中表達了淮南吏民迫切需求他稱王的種種不得已,也著重講述了淮南王國的政治立場,就是保境安民。
最後也講述了對外態度,王太子已經啟程去關中求援,希望雷緒能守住皖城三月。
三月後援軍不至而城池失陷,是他對不起雷緒。
雷緒閱讀後,緩緩卷起劉馥的手書,感慨說:“大王對我有知遇簡拔之恩,恩同再造,我理應以死相報。”
周圍軍吏將他攙扶起來,一個校尉也說:“我等本為袁術裹挾不得已為賊做叛,袁氏敗亡,我等無所依靠,還是大王不計前嫌,相邀我等同治淮南。為大王效力,某自然是樂意的。”
“好!就該如此!”
雷緒環視左右,見沒有人目光躲閃,一個個神色堅定:“今值國難,孫氏反而逆行進擊宗藩棟梁,可知其奸惡詭詐。今日我向諸君立誓,必與皖城共存亡!”
是劉馥恢複了動蕩的淮南,讓無數流離失所的男女安心耕種、恢複生產。
也讓躲在山裏隻能靠劫掠、打獵為生的袁術敗兵恢複人格,能正常生活在家鄉大地之上。
淮南的快速恢複欣欣向榮的局麵,值得每一個淮南人為此而拚命。
尤其是淮南人經曆過了袁術之亂,又湧入了周圍敗逃的軍民,讓他們更清楚淮南安寧太平局麵的來之不易。
在大司馬崛起之前,沒有一個人能像劉馥這樣快速撫定一個地區,並讓這個地區快速恢複生產力。
自雷緒以下,皖城守軍士氣高亢起來。
劉馥有大恩於淮南,而現在淮南王劉馥可以讓他當右將軍,未來可以帶著他一起加入大司馬幕府治下。
那麽孫會稽能給他什麽?
什麽像樣的名號、官位都給不了。
現在天子被弑殺,各地強藩稱王,本就分享了朝廷社稷的正統性。
接下來就看劉家藩王哪一個能笑到最後,行光武之事。
濡須口,孫權大營。
劉馥稱王的消息傳來後,孫權更感壓抑。
劉馥若是自稱其他什麽王,孫權感想也不會這麽豐富。
可就選了個淮南王,這擺明了就是要跟他死磕。
除了這件事情外,軍中已有流言滋生,孫權越發感覺自己後方不穩。
這次北伐,隨行軍隊幾乎都是江北將校與他們的部曲。
南岸遺留的軍隊不多,若各郡、各縣的留守們壓製不住江東大姓,或許會爆發一場難以收拾的叛亂。
當年揚州刺史劉繇的兒子劉基兄弟幾個原本在豫章守孝,孫策回師時一並帶回江東。
理論上來講,現在十九歲的劉基如果在江東大姓勸進、擁護下自立為吳王,江東上下吏民也是認的。
以後江東郡縣自然聽吳王的,自不會聽他稽郡守孫權的。
或許真爆發叛亂後,他孫會稽會成為喪家之犬。
就在孫權思索衡量之際,策士蔣幹乘坐一葉扁舟,一名仆從搖櫓,徑直來到孫賁水寨。
孫賁親自出迎,與蔣幹在岸邊灘塗地上設立帷幕,飲酒吃魚。
三杯酒下肚,蔣幹取出一卷帛書遞出:“將軍,此江東誓書也。”
孫賁接住攤開,見是顧雍寫給淮南的親筆書,他們想要擁立劉基為吳王,希望淮南方麵能拖住孫權。
顧雍作為蔡邕的弟子,書法頗有特色,與眾不同。
孫賁放下這卷能要顧雍或孫權性命的親筆書,就問:“這是何意?”
“別無他意,隻是希望將軍莫要自誤,宜早作打算。”
蔣幹語氣溫和,一副為孫賁考慮的模樣:“自孫權聚兵以來,我家大王就遣使江東遊說諸人。除卻孫氏姻親外,餘者都已知情。雖說其中有人會揭發,但大軍聚集北岸,想要撤離談何容易?”
“擅興大軍又寸功未立,倉促督軍南撤,這軍勢如何能穩定?”
蔣幹看著孫賁:“孫會稽已無退路,唯有進擊合肥,破城立威尚有一線生機。若是將軍能乘機立功,我家大王自會在大司馬處為將軍請功。”
孫賁皺眉,很是不快。
之前是華歆,現在又是蔣幹,怎麽這些人都斷定自己會反?
雖然自己連續口頭答應了,可始終隻是與徐琨密謀,沒有采取過其他行動。
即便這樣,這些外人都覺得自己該反,那孫權會怎麽想?
或許早就磨刀霍霍,要借戰爭的方式將自己與徐琨清除掉。
隻是想了想,孫賁就問:“顧元歎手書,若是偽造,該當如何?”
“難道將軍不知道麽?顧元歎是蔡伯喈的弟子,與黑大司馬有同門之情誼。未來又有蔡昭姬引薦,顧元歎自會得到大司馬信賴、重用。就算是偽造,將軍能有更好的選擇?”
蔣幹說著,從袖裏取出一枚一路把玩的銀印,雙手奉上:“此淮南前將軍印也。”
孫賁眯眼,沉吟:“不夠。”
蔣幹又取出一顆銀印,依舊雙手奉上:“此豫章郡守印也。”
“先生,我的意思是一顆前將軍印不夠,我的夥伴平虜徐將軍也需要一顆。”
“原來如此,何不早言?”
蔣幹從懷裏掏出七顆銀印,挑出一顆丹陽郡守印,一顆前將軍銀印,一共四顆銀印遞給孫賁:“這是我家大王給予將軍最高的敬意,這豫章乃漢之大郡,不是孫權所分的小郡。”
孫賁目光落在蔣幹手裏另外五顆印:“先生還有多少?實不相瞞,某友人頗多,或許能用上。”
(本章完)
城南已是逆皖水而來的江東軍營地,營地草創,僅僅是圈地後擺放、組合攻城器械。
大部分的江東軍吏士,依舊生活在船艙裏。
所以江東軍遠道而來,並沒有行軍的勞頓,更沒有修築營地浪費什麽體力。
現在的江東軍吏士,精神體力格外充沛。
雷緒思索之際,身邊衛士指著東北方向:“將軍,我軍信使!”
周圍人扭頭去看,就見十幾名騎士出現在遠處,勒馬緩行,保持著馬力。
也有巡哨的江東軍哨騎,隻是哨騎規模隻有兩組,每組各五名騎士。
江東哨騎不敢上前攔截,緩緩後退,保持著安全距離。
十幾個分鍾後,又有三組江東斥候抵達皖城東北。
但始終不敢上前截殺,隻能放任這十幾名騎士抵近皖城。
皖城有護城河,吊橋放下,一名騎士上前高舉手中密封的公文:“放下吊籃!”
吊籃快速降下,騎士將公文投入吊籃後,轉身就走,與其他人匯合後就朝東北而走。
江東斥候騎士裝模作樣追趕,很想截殺對方,但始終沒人敢先突搏殺。
吊籃拉扯上去,雷緒取下公文,周圍軍吏圍觀,雷緒借環首刀破開密封,裏麵是一疊正式的帛書。
最上麵的是陳蘭寫給他的信,陳蘭希望雷緒能守住三個月,三個月後,一定會有援軍抵達。
並講述了前日揚州刺史劉馥被淮南士民勸進位淮南王之事,如今的陳蘭是淮南國左將軍。
雷緒對劉馥稱王沒有什麽意外或負麵想法,劉馥稱王,他們這些人才能安心做事。
放下陳蘭的書信,下一份公文是蓋了淮南王印的敕書,拜他為右將軍、廬江郡守、持王節。
隨同而來的還有兩顆銀印,以及一尺半長的新編的絲絛旌節。
公文他流轉給左右軍吏,又拿起最後一封淮南王寫給他的手書。
雷緒下意識單膝跪地,對著合肥方向,捧著劉馥的手書細細閱讀。
劉馥在信中表達了淮南吏民迫切需求他稱王的種種不得已,也著重講述了淮南王國的政治立場,就是保境安民。
最後也講述了對外態度,王太子已經啟程去關中求援,希望雷緒能守住皖城三月。
三月後援軍不至而城池失陷,是他對不起雷緒。
雷緒閱讀後,緩緩卷起劉馥的手書,感慨說:“大王對我有知遇簡拔之恩,恩同再造,我理應以死相報。”
周圍軍吏將他攙扶起來,一個校尉也說:“我等本為袁術裹挾不得已為賊做叛,袁氏敗亡,我等無所依靠,還是大王不計前嫌,相邀我等同治淮南。為大王效力,某自然是樂意的。”
“好!就該如此!”
雷緒環視左右,見沒有人目光躲閃,一個個神色堅定:“今值國難,孫氏反而逆行進擊宗藩棟梁,可知其奸惡詭詐。今日我向諸君立誓,必與皖城共存亡!”
是劉馥恢複了動蕩的淮南,讓無數流離失所的男女安心耕種、恢複生產。
也讓躲在山裏隻能靠劫掠、打獵為生的袁術敗兵恢複人格,能正常生活在家鄉大地之上。
淮南的快速恢複欣欣向榮的局麵,值得每一個淮南人為此而拚命。
尤其是淮南人經曆過了袁術之亂,又湧入了周圍敗逃的軍民,讓他們更清楚淮南安寧太平局麵的來之不易。
在大司馬崛起之前,沒有一個人能像劉馥這樣快速撫定一個地區,並讓這個地區快速恢複生產力。
自雷緒以下,皖城守軍士氣高亢起來。
劉馥有大恩於淮南,而現在淮南王劉馥可以讓他當右將軍,未來可以帶著他一起加入大司馬幕府治下。
那麽孫會稽能給他什麽?
什麽像樣的名號、官位都給不了。
現在天子被弑殺,各地強藩稱王,本就分享了朝廷社稷的正統性。
接下來就看劉家藩王哪一個能笑到最後,行光武之事。
濡須口,孫權大營。
劉馥稱王的消息傳來後,孫權更感壓抑。
劉馥若是自稱其他什麽王,孫權感想也不會這麽豐富。
可就選了個淮南王,這擺明了就是要跟他死磕。
除了這件事情外,軍中已有流言滋生,孫權越發感覺自己後方不穩。
這次北伐,隨行軍隊幾乎都是江北將校與他們的部曲。
南岸遺留的軍隊不多,若各郡、各縣的留守們壓製不住江東大姓,或許會爆發一場難以收拾的叛亂。
當年揚州刺史劉繇的兒子劉基兄弟幾個原本在豫章守孝,孫策回師時一並帶回江東。
理論上來講,現在十九歲的劉基如果在江東大姓勸進、擁護下自立為吳王,江東上下吏民也是認的。
以後江東郡縣自然聽吳王的,自不會聽他稽郡守孫權的。
或許真爆發叛亂後,他孫會稽會成為喪家之犬。
就在孫權思索衡量之際,策士蔣幹乘坐一葉扁舟,一名仆從搖櫓,徑直來到孫賁水寨。
孫賁親自出迎,與蔣幹在岸邊灘塗地上設立帷幕,飲酒吃魚。
三杯酒下肚,蔣幹取出一卷帛書遞出:“將軍,此江東誓書也。”
孫賁接住攤開,見是顧雍寫給淮南的親筆書,他們想要擁立劉基為吳王,希望淮南方麵能拖住孫權。
顧雍作為蔡邕的弟子,書法頗有特色,與眾不同。
孫賁放下這卷能要顧雍或孫權性命的親筆書,就問:“這是何意?”
“別無他意,隻是希望將軍莫要自誤,宜早作打算。”
蔣幹語氣溫和,一副為孫賁考慮的模樣:“自孫權聚兵以來,我家大王就遣使江東遊說諸人。除卻孫氏姻親外,餘者都已知情。雖說其中有人會揭發,但大軍聚集北岸,想要撤離談何容易?”
“擅興大軍又寸功未立,倉促督軍南撤,這軍勢如何能穩定?”
蔣幹看著孫賁:“孫會稽已無退路,唯有進擊合肥,破城立威尚有一線生機。若是將軍能乘機立功,我家大王自會在大司馬處為將軍請功。”
孫賁皺眉,很是不快。
之前是華歆,現在又是蔣幹,怎麽這些人都斷定自己會反?
雖然自己連續口頭答應了,可始終隻是與徐琨密謀,沒有采取過其他行動。
即便這樣,這些外人都覺得自己該反,那孫權會怎麽想?
或許早就磨刀霍霍,要借戰爭的方式將自己與徐琨清除掉。
隻是想了想,孫賁就問:“顧元歎手書,若是偽造,該當如何?”
“難道將軍不知道麽?顧元歎是蔡伯喈的弟子,與黑大司馬有同門之情誼。未來又有蔡昭姬引薦,顧元歎自會得到大司馬信賴、重用。就算是偽造,將軍能有更好的選擇?”
蔣幹說著,從袖裏取出一枚一路把玩的銀印,雙手奉上:“此淮南前將軍印也。”
孫賁眯眼,沉吟:“不夠。”
蔣幹又取出一顆銀印,依舊雙手奉上:“此豫章郡守印也。”
“先生,我的意思是一顆前將軍印不夠,我的夥伴平虜徐將軍也需要一顆。”
“原來如此,何不早言?”
蔣幹從懷裏掏出七顆銀印,挑出一顆丹陽郡守印,一顆前將軍銀印,一共四顆銀印遞給孫賁:“這是我家大王給予將軍最高的敬意,這豫章乃漢之大郡,不是孫權所分的小郡。”
孫賁目光落在蔣幹手裏另外五顆印:“先生還有多少?實不相瞞,某友人頗多,或許能用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