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中,各處吏民為過冬而忙碌。


    臨近九月,各處原野、田壟雜草已經長成型。


    軍民收割成片的雜草、這些草高能有四五尺,雨水充沛的地方能長到六七尺。


    收割後晾曬,曬幹後打捆背回裏社、隊裏;要麽就在曠野處設立草場,專門儲放這類草料。


    草捆與草捆是不一樣的,秋後采收的草捆普遍枯黃……但即便這樣的草,也是纖維,混雜了草籽,冬季也是能勉強喂食獸群的。


    無法消化吸收,也能拿來當燃料、肥料。


    劉備、周瑜在武關道上因山洪阻路,反而行程相合,結伴而行。


    兩人來到甘泉山道時,就見山道兩側遠近設立了一座座草場,這些草場沒有牆壘,由一捆捆草堆積成壘。


    許多軍民正背負、運輸一捆捆曬幹的草,割掉老草後的山野又有一層新綠滋生。


    孩童、半大少年結伴放牧牛羊,馬群則在草料更好的深處山野放牧。


    劉備坐在車上觀察遠近軍民,每處人群裏都有二十幾名左右的奴隸。


    奴隸很好辨認,集中使用,做最為辛苦的工作,有兩三個武裝騎士監工。


    見如此警惕,劉備就清楚這些奴隸是新來的,還沒有磨合純熟。


    奴隸經過兩三年後,普遍會適應現在新的生活,表現好的也會安排輕體力工作,也有可能成為頭目,獲取一定地位,甚至安排妻子。


    時間長了,就不需要安排專門的武裝軍士進行監工。


    幾乎就是一眼,劉備就斷定這批奴隸是從河西、朔方俘獲的奴隸。


    劉備在觀察,周瑜也在觀察。


    周瑜觀察重點是山野各處適合開墾的坡地,見許多坡地呈現山田模樣,但沒有開墾耕種的跡象。


    就知道關中依舊沒能恢複荒廢的山田,那麽平原地區也沒有開發完畢。


    周瑜很清楚關中對糧食的需求有多麽的大,他甚至懷疑他上一次混跡商隊來關中時已經暴露。


    可關中方麵為了獲取更多的糧食,忽視了他的存在,促成了糧食換馬的協議。


    可惜那批戰馬沒能發揮什麽作用,就成了淮南王國的戰利品。


    為了糧食,今年冬季關中一定會對外用兵。


    要麽逼迫荊州上繳糧食,要麽率兵遠征,就食於敵。


    種糧食,根本來不及。


    關中從四周吸納人口的速度太快了,等到明年,兗豫二州可能會出現許多無人縣。


    自己帶到南陽的萬餘吏士與戰艦群,將補足關中缺乏水軍的短板。


    這也意味著,荊州劉表父子極有可能采用不怎麽光彩的手段襲擊太史慈。


    太史慈能抵禦這輪襲擊,自然會得到關中的認可。


    如果太史慈失敗,那自己也隻能低頭做人。


    周瑜思索、略有憂慮,秋後午間慘白、又悶熱的陽光落在臉上,完全一副風輕雲淡的模樣。


    車隊又行十餘裏,就見一座營地正在草創階段。


    劉備一眼望去就斷定有萬餘人在營地內忙碌,另一輛車上周瑜也見到了,他目力更好,能發現大多數勞作的軍士體型纖細單薄,更類似少年。


    與周瑜同車的步騭介紹說:“那是青華學宮,是大司馬入關以來下令修築的第一座宮院。”


    “子山所言的這青華學宮,可是青華衛士駐屯、營訓之所在?”


    “正是,大司馬對青華衛士頗為看重。”


    步騭說著瞥一眼駕車的禦手後腦勺,又對周瑜說:“自大司馬賜號,原青州兵改易為青華衛以來,青華衛主管關中大小祭祀之事。今關中邪祀禁絕,隻準許民間祭祀山川之靈。”


    周瑜抬眉能見道路遠方十幾裏外兩側山坡上修築的崗樓、木牆,那裏應該就是當下大司馬幕府的樞紐所在。


    他也知道時間緊迫,步騭不會隨意講述這些,就好奇詢問:“這山川之靈未免虛泛,豈不是鄉野溪流也有神靈?”


    “非也,關中隻準祭祀涇河、渭河,餘下分支一概不準祭祀;也隻準祭祀南山神。”


    步騭說著頓了頓:“凡祭祀山川神靈,川河之神以修固堤壩、清淤為主,說是修固堤壩能修束河神之形體,清淤能使河神通暢愉悅。山神也是如此,以種樹、修路為要。此前主導邪祀,以及屢教不改的軍民,則就近發配,或修築提拔清淤河道,或植樹修路。”


    見周瑜神色了然忍著笑意,步騭卻斂容嚴肅說:“山川之神靈,準許吏民隨意祭祀。此外還有人神與天神,天神隻準大司馬遣使主祭;而人神……”


    看著周瑜,步騭放低聲音:“人神則由郡縣四時主祭,號約城隍。如今關中各縣城隍神位空懸,仆聽聞神位頗為靈異,可能會以功烈之士充任。”


    “子山的意思是,此間欲重整祭祀,行封神之事?”


    周瑜本能的對神異之事表示懷疑,但也清楚封神對軍中士兵的吸引力。


    封侯太難了,還要活著封侯;可封神就簡單了,隻要打仗足夠凶猛,就是死了,也能敕封為神靈。


    頓了頓,周瑜就問:“難道孔文舉、王仲宣等人沒有異議?”


    孔融是出了名的愛懟人,王粲又是青年士人領袖,怎麽可能眼睜睜看著這種事情發生?


    步騭隻是搖頭苦笑:“孔文舉見此策能肅清邪祀,並無異議。至於王仲宣,如今聲勢大不如前,何況大司馬又久在河西,王仲宣也是無能為力。”


    見周瑜沉思,步騭又說:“如今大司馬返回甘泉山,可王仲宣又自詡清貴,豈會親來?若是來了,大司馬拒之門外,豈不是遺笑遠近?”


    周瑜隻感受到了層層逼迫、擠壓之意。


    這道政令不怎麽重要,甚至施行的程序也不怎麽正規,但影響必然深遠。


    這可是封神,人選幾乎限定了,隻準功烈之士入選……多少人眼饞的發瘋?


    可這些人再發瘋,也絕對拚不過寒門、平民、流民、奴隸為主的軍隊。


    關中的軍隊有一個很明顯的缺點,那就是嚴重缺乏中高級軍吏。


    這個缺點危險很大,如果遭遇襲擊,倉促之間力量分散,很難聚合起來發動反擊。


    現在調兵,都是臨戰之際動員,再組建高級建製單位。


    這也意味著,平時掌握軍隊的人太少了,就那麽一些人。


    這些人怎麽可能跳出來反抗?


    封神是一件大事,影響力度堪比黑熊自己稱帝。


    支持封神,還是反對封神?


    這是青華衛士流露出來的信息,但背後就是大司馬授意。


    不肯支持,無法從封神事件中獲取利益的許多人肯定會反對,但有幾個人敢跳出來反對?


    如果都不反對,那意味著掌控力更強。


    可內部的凶險依舊存在。


    周瑜之前拒絕蔣濟的邀請,根本顧慮就在這裏。


    入仕渠道和方式,直接關係著與大司馬的親疏區別。


    如果作為淮南王國一份子加入關中,那未來大概率遭受株連。


    自行入仕的話,那就是另一種待遇。


    比如此刻,他自然是支持封神的!


    步騭冒著風險跟他聊這件事情,幾乎已經明示了這件事情裏的風險。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鵝的三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中更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中更並收藏鵝的三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