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梁王宮。
靜室之中,劉璋握著手絹輕柔擦拭架子上的金銀菱紋魚鱗甲。
盔甲架子上還頂著鐵劄製成的頭盔,盔頂裝飾三支鶡羽。
聽到急促腳步聲,劉璋握著手絹丸成一團甩在地上,轉身就見王相張鬆已立在靜室屏風處。
張鬆手裏捧著一卷帛書:“大王,葭萌關急訊。”
劉璋聞言身子晃了晃,抬手抓住沉重的盔甲架子才站穩,問:“何事?”
“據查,大司馬大纛、三色長麾、傘蓋已立在江北。”
張鬆深吸一口氣,詢問:“是否增兵綿竹?”
某種程度上來說,葭萌關是一個絕地。
北麵之敵控扼白龍江,那麽蜀中的增援通過劍山道抵達白龍江南岸,也無法順利抵達葭萌關。
葭萌關南麵群山環繞,棧道失去守兵保護後,是很容易被破壞的。
“增兵?”
劉璋眉頭緊蹙,雙手負在背後來回踱步,顧慮重重:“未曾想大司馬如此神速……”
他準備稱王的時候,仔細探查,情報很明白的告訴他,對方出征河西,卻跟鮮卑糾纏於朔方,難以脫身。
正是因為相信鮮卑人的威名,劉璋才選擇梁王。
結果稱王完畢後,新的戰報傳來,對方橫掃鮮卑陣斬新舊二王,迫使最新的鮮卑王乞降。
這時候反悔已經失去了意義,隨後對方與諸羌爆發戰爭,這多多少少讓劉璋又有了一些期盼。
可諸羌依舊不經打,這幾年壓著巴西方麵打的張魯竟然嚇的喪膽,主動遣使乞降。
張魯本就不好對付,再加上率五萬大軍來漢中的黑熊,劉璋是真的興不起抵抗的念頭。
有王邑、馬騰乃至鍾繇做前車之鑒,早早乞降,或許也不失為富家翁。
劉璋思索著,也在警惕著。
就聽張鬆說:“大王,綿竹諸將吳匡乃陳留圉縣人,不可不防。臣以為,東州兵如今留在成都隱患頗多,不妨調入綿竹,或充實白水關。”
白水關還在葭萌關北,白水關的白水,指的就是白龍江。
地理上,白水關在葭萌關的上遊。
白水關西北是陰平關,大軍推進,白水關才是北麵第一關。
可對方從漢中陽平關向南而來,道路交通方麵可以繞開白水關,但白水關駐軍足有萬餘人,可以輕易襲擾漢中與前線之間的糧道。
敵軍想要正麵破入蜀中,就要老老實實攻克一座座關卡,否則寶貴的兵力就要分攤在各關,導致後勤壓力劇增。
而入蜀的道路,決定了補給上限!
前線能供養、維持的軍隊是有限的,不可能處處分攤、困死各關守軍。
除非開戰之前多修邸閣糧倉,這樣開戰時才能保證前線大軍的補給。
正常來說,隻有按著順序啃掉一座座關隘,才能在有限的後勤補給下,在局部集中兵力取得攻防優勢。
可是呢,現在對方就撇開了白水關,出現在了葭萌關。
這種不符合軍事常識的用兵,讓多疑的劉璋開始猜疑白水關駐軍的立場。
白水關是北麵的首關,更是與武都方麵保持著聯絡……白水關守軍有自己的消息渠道,會不會已經被策反了?
就算沒有策反,會不會坐觀成敗?
心中悲觀,劉璋麵容沉靜,仿佛在思索張鬆的增兵提議。
沉著片刻:“此事孤還要與兄長商議,白水關尚在,且不可自亂陣腳。”
“臣擔憂白水關糧道斷絕,為敵虜迫降。”
張鬆也是放低聲音:“大司馬鏖戰各方,麾下糾集四方猛士。以白水關之各軍,恐難突破。”
這下劉璋急了,前麵隻是心裏猜測白水關守軍的立場,但現在白水關的確有被圍破的風險。
他轉身來到地圖前,抬手點了點白水關,神情嚴肅:“白水關有兩萬兵馬,糧秣能度支幾月?”
張鬆回答:“劍閣儲糧多數調入葭萌關,原本是想著敵軍進圍白水關,我軍自葭萌關向白水關運糧。未曾想,大司馬用兵詭而多變。”
劉璋重複詢問,語氣溫和:“相國,白水關存糧還能度支幾月?”
“若無其他變故,儲糧能度支到明年春二月上旬。”
張鬆用肯定語氣回應,此刻也是麵露悲觀情緒。
張魯所在的漢中可以直接進攻葭萌關,擅長山地奔走的漢中兵更能跨越葭萌關侵入巴西、閬中。
對方圍困白水關的同時攻破葭萌關,那麽等到白水關陷落,就能兵分兩路。
一路走劍山道直接進攻蜀中,另一路走東麵,進攻閬中。
梁王與他的國相此刻悲觀情緒彌漫,都找不到可以擊敗對方的可靠策略。
他們連漢中兵都打不過,更別說是關中兵。
能返鄉的話,東州兵戰意潰散難以重振;東州兵不能指望,難道指望益州兵?
按著益州傳統來說,也是可以動員諸夷仆從軍的;可目前時間上來不及,太緊迫了。
劉璋不相信白水關守軍能撐到明年春二月,更不相信張鬆為首的益州大姓。
劉璋生出退避之心,就說:“彼遠道而來,難以久戰。我欲增綿竹之守,禦敵於外。”
“是。”
張鬆應下,轉而就問:“可要巴西出兵接應?”
“不可妄動,大司馬麾下多精銳,巴西各軍不動還好,若是一動落入大司馬算計,那就有潰堤之勢。”
劉璋再一次拒絕張鬆的提議,擺脫張鬆後,劉璋返回內宅囑咐妻子收拾貼身物件,同時派人去傳見劉瑁。
兩人住的很近,劉璋派來的使者將劉瑁嚇了一跳,就問隨行左右的吳懿:“季玉此時遣使來召,是吉是凶?”
吳懿也是捉摸不定,就按著常理分析說:“近來城中多有謠言,說是大司馬麾下虎狼之師,不日將攻蜀中。城中富庶人家多有居家出城欲避居山野的,如今看來,梁王所招,或應在此事。”
親善劉瑁的東州兵主力在城外,城內的東州兵以荊州籍貫為主,與劉瑁關係一般。
現在要麽立刻出城舉兵,要麽去見。
劉瑁思索再三,就對吳懿說:“我去見季玉,你兄弟見機而動。若事有不協,攜我家眷出城召集各軍,向綿竹進發!”
“是!”
吳懿、吳班拱手,劉瑁則稍稍整理衣袍,就跟著使者出門而去。
當他在靜室見到劉璋時,劉璋開口就說:“兄長,大司馬遠道而來必不能持久。我欲退避南中,待其撤離,再北上與之爭奪。”
劉瑁愕然,本能的規勸:“不可,我父子在蜀中多有殺戮,恩義不彰,此去南中,必為左右所害!”
“兄長還不知,葭萌關急報,說是大司馬陳兵白水北岸,有窺伺進取之意。”
劉璋語氣放低:“張鬆勸我,意圖使兄長督兵增援綿竹。我就怕兄長督兵離開成都,他反手就篡奪成都,挾持益州文武,乞降於大司馬。”
餘光打量再次愕然的劉瑁,劉璋語氣更低,神情失落:“我奔赴南中時也會觀望形勢,形勢惡劣,就退守魚腹城。兄長也不必死守,若有機會,可舉成都進獻於大司馬處,如此也不失為公侯。”
劉瑁嘴半張著,欲言又止,最終還是忍不住一聲長歎。
劉璋見此更感到失落,抬手拍了拍劉瑁的肩膀,也將其他想說的話忍住了。
一時間,劉璋忍不住流淚:“趙韙害我……”
劉瑁不語,正是因為當年趙韙推動劉璋繼位,才導致了東州兵的內部分裂與張魯的背叛,張魯算起來也是東州人。
而趙韙呢,前年謀反,已被攻殺。
如果沒有這些事,東州人能始終壓製益州大姓,就不會有眼前這麽多的顧慮。
(本章完)
靜室之中,劉璋握著手絹輕柔擦拭架子上的金銀菱紋魚鱗甲。
盔甲架子上還頂著鐵劄製成的頭盔,盔頂裝飾三支鶡羽。
聽到急促腳步聲,劉璋握著手絹丸成一團甩在地上,轉身就見王相張鬆已立在靜室屏風處。
張鬆手裏捧著一卷帛書:“大王,葭萌關急訊。”
劉璋聞言身子晃了晃,抬手抓住沉重的盔甲架子才站穩,問:“何事?”
“據查,大司馬大纛、三色長麾、傘蓋已立在江北。”
張鬆深吸一口氣,詢問:“是否增兵綿竹?”
某種程度上來說,葭萌關是一個絕地。
北麵之敵控扼白龍江,那麽蜀中的增援通過劍山道抵達白龍江南岸,也無法順利抵達葭萌關。
葭萌關南麵群山環繞,棧道失去守兵保護後,是很容易被破壞的。
“增兵?”
劉璋眉頭緊蹙,雙手負在背後來回踱步,顧慮重重:“未曾想大司馬如此神速……”
他準備稱王的時候,仔細探查,情報很明白的告訴他,對方出征河西,卻跟鮮卑糾纏於朔方,難以脫身。
正是因為相信鮮卑人的威名,劉璋才選擇梁王。
結果稱王完畢後,新的戰報傳來,對方橫掃鮮卑陣斬新舊二王,迫使最新的鮮卑王乞降。
這時候反悔已經失去了意義,隨後對方與諸羌爆發戰爭,這多多少少讓劉璋又有了一些期盼。
可諸羌依舊不經打,這幾年壓著巴西方麵打的張魯竟然嚇的喪膽,主動遣使乞降。
張魯本就不好對付,再加上率五萬大軍來漢中的黑熊,劉璋是真的興不起抵抗的念頭。
有王邑、馬騰乃至鍾繇做前車之鑒,早早乞降,或許也不失為富家翁。
劉璋思索著,也在警惕著。
就聽張鬆說:“大王,綿竹諸將吳匡乃陳留圉縣人,不可不防。臣以為,東州兵如今留在成都隱患頗多,不妨調入綿竹,或充實白水關。”
白水關還在葭萌關北,白水關的白水,指的就是白龍江。
地理上,白水關在葭萌關的上遊。
白水關西北是陰平關,大軍推進,白水關才是北麵第一關。
可對方從漢中陽平關向南而來,道路交通方麵可以繞開白水關,但白水關駐軍足有萬餘人,可以輕易襲擾漢中與前線之間的糧道。
敵軍想要正麵破入蜀中,就要老老實實攻克一座座關卡,否則寶貴的兵力就要分攤在各關,導致後勤壓力劇增。
而入蜀的道路,決定了補給上限!
前線能供養、維持的軍隊是有限的,不可能處處分攤、困死各關守軍。
除非開戰之前多修邸閣糧倉,這樣開戰時才能保證前線大軍的補給。
正常來說,隻有按著順序啃掉一座座關隘,才能在有限的後勤補給下,在局部集中兵力取得攻防優勢。
可是呢,現在對方就撇開了白水關,出現在了葭萌關。
這種不符合軍事常識的用兵,讓多疑的劉璋開始猜疑白水關駐軍的立場。
白水關是北麵的首關,更是與武都方麵保持著聯絡……白水關守軍有自己的消息渠道,會不會已經被策反了?
就算沒有策反,會不會坐觀成敗?
心中悲觀,劉璋麵容沉靜,仿佛在思索張鬆的增兵提議。
沉著片刻:“此事孤還要與兄長商議,白水關尚在,且不可自亂陣腳。”
“臣擔憂白水關糧道斷絕,為敵虜迫降。”
張鬆也是放低聲音:“大司馬鏖戰各方,麾下糾集四方猛士。以白水關之各軍,恐難突破。”
這下劉璋急了,前麵隻是心裏猜測白水關守軍的立場,但現在白水關的確有被圍破的風險。
他轉身來到地圖前,抬手點了點白水關,神情嚴肅:“白水關有兩萬兵馬,糧秣能度支幾月?”
張鬆回答:“劍閣儲糧多數調入葭萌關,原本是想著敵軍進圍白水關,我軍自葭萌關向白水關運糧。未曾想,大司馬用兵詭而多變。”
劉璋重複詢問,語氣溫和:“相國,白水關存糧還能度支幾月?”
“若無其他變故,儲糧能度支到明年春二月上旬。”
張鬆用肯定語氣回應,此刻也是麵露悲觀情緒。
張魯所在的漢中可以直接進攻葭萌關,擅長山地奔走的漢中兵更能跨越葭萌關侵入巴西、閬中。
對方圍困白水關的同時攻破葭萌關,那麽等到白水關陷落,就能兵分兩路。
一路走劍山道直接進攻蜀中,另一路走東麵,進攻閬中。
梁王與他的國相此刻悲觀情緒彌漫,都找不到可以擊敗對方的可靠策略。
他們連漢中兵都打不過,更別說是關中兵。
能返鄉的話,東州兵戰意潰散難以重振;東州兵不能指望,難道指望益州兵?
按著益州傳統來說,也是可以動員諸夷仆從軍的;可目前時間上來不及,太緊迫了。
劉璋不相信白水關守軍能撐到明年春二月,更不相信張鬆為首的益州大姓。
劉璋生出退避之心,就說:“彼遠道而來,難以久戰。我欲增綿竹之守,禦敵於外。”
“是。”
張鬆應下,轉而就問:“可要巴西出兵接應?”
“不可妄動,大司馬麾下多精銳,巴西各軍不動還好,若是一動落入大司馬算計,那就有潰堤之勢。”
劉璋再一次拒絕張鬆的提議,擺脫張鬆後,劉璋返回內宅囑咐妻子收拾貼身物件,同時派人去傳見劉瑁。
兩人住的很近,劉璋派來的使者將劉瑁嚇了一跳,就問隨行左右的吳懿:“季玉此時遣使來召,是吉是凶?”
吳懿也是捉摸不定,就按著常理分析說:“近來城中多有謠言,說是大司馬麾下虎狼之師,不日將攻蜀中。城中富庶人家多有居家出城欲避居山野的,如今看來,梁王所招,或應在此事。”
親善劉瑁的東州兵主力在城外,城內的東州兵以荊州籍貫為主,與劉瑁關係一般。
現在要麽立刻出城舉兵,要麽去見。
劉瑁思索再三,就對吳懿說:“我去見季玉,你兄弟見機而動。若事有不協,攜我家眷出城召集各軍,向綿竹進發!”
“是!”
吳懿、吳班拱手,劉瑁則稍稍整理衣袍,就跟著使者出門而去。
當他在靜室見到劉璋時,劉璋開口就說:“兄長,大司馬遠道而來必不能持久。我欲退避南中,待其撤離,再北上與之爭奪。”
劉瑁愕然,本能的規勸:“不可,我父子在蜀中多有殺戮,恩義不彰,此去南中,必為左右所害!”
“兄長還不知,葭萌關急報,說是大司馬陳兵白水北岸,有窺伺進取之意。”
劉璋語氣放低:“張鬆勸我,意圖使兄長督兵增援綿竹。我就怕兄長督兵離開成都,他反手就篡奪成都,挾持益州文武,乞降於大司馬。”
餘光打量再次愕然的劉瑁,劉璋語氣更低,神情失落:“我奔赴南中時也會觀望形勢,形勢惡劣,就退守魚腹城。兄長也不必死守,若有機會,可舉成都進獻於大司馬處,如此也不失為公侯。”
劉瑁嘴半張著,欲言又止,最終還是忍不住一聲長歎。
劉璋見此更感到失落,抬手拍了拍劉瑁的肩膀,也將其他想說的話忍住了。
一時間,劉璋忍不住流淚:“趙韙害我……”
劉瑁不語,正是因為當年趙韙推動劉璋繼位,才導致了東州兵的內部分裂與張魯的背叛,張魯算起來也是東州人。
而趙韙呢,前年謀反,已被攻殺。
如果沒有這些事,東州人能始終壓製益州大姓,就不會有眼前這麽多的顧慮。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