葭萌關失陷的消息也以飛快的速度蜀中、閬中傳播。
劍山道棧道南端,孟達奉命督率本部修複棧道。
他所部隻有三百多人,多是扶風籍貫。
原有的棧道是拆毀的,材料是現成的,即便這樣修複棧道也是一件繁複的工程。
隻能從南端向北鋪設,無法多段、多點位施工。
孟達監工,神情沉著。
他身高近八尺,身材壯碩,且儀表不俗。
與他相比,站在身邊的法正就有些瘦弱、像個普通人,毫不出眾。
但兩人友誼深固,左近沒有外人,法正還是習慣性的東張西望:“我不相信吳匡修複棧道是為了迎敵,那位大司馬用兵以來未逢一敗,絕非吳匡能抵擋的。如吳匡這樣的宿將,豈會沒有這點自知之明?”
孟達也是點頭:“是啊,葭萌關失陷更像是流言,我懷疑吳匡散布、助長這個流言,是想謀劃一番大事,應該是有亂蜀中人心之意,好亂中取勝,以迎大司馬入蜀。”
隨即兩人沉默片刻,法正又說:“我出成都時,見蜀中大姓多不自安。太原、河東二郡之事,令他們頗為擔憂。有力主聚兵抵擋的,也有乞降為保全家室基業的。”
法正說完,孟達就問:“雒城守軍如何?”
雒城是益州傳統的治所,城池高大堅固,是成都與綿竹之間的堅城。
綿竹舉兵迎接北兵入蜀,也隻是開啟了門戶;可若不能快速攻陷雒城,那麽成都方麵還有聚兵、做戰爭準備的時間。
“暫時不知,雒城是蜀軍為主,成都方麵若有決斷,雒城也不會抗命。”
法正斟酌回答,就提議:“蜀中大變在即,我鄉裏人就該同氣連枝。我與子敬勢單力薄,我欲求訪射氏兄弟。”
“有勞孝直。”
孟達說著,就提議:“騎我的馬,這馬快,若有變故,孝直也好脫身。”
“是,子敬也多珍重。若遭遇北兵,切不可莽撞行事,務必保留有用之身。”
法正規勸一聲,就與孟達拱手辭別。
現在事態緊迫,商議結束,法正轉身就走。
射氏兄弟並不統兵,老大射堅是黃門侍郎,三輔大亂時避入蜀中依附劉璋;劉璋稱王後,以射堅為尚書;其弟射援是皇甫嵩女婿,如今是謁者。
兄弟兩個雖然沒有兵權,可也是梁王宮廷的要員,熟知核心動態。
法正這裏動身時,葭萌關失陷的流言也傳到了成都。
張鬆還未出門,正在家裏喝早茶。
聽著屬官驚慌上報此事,立刻就察覺到凶險。
不管事態真假,北麵吳匡沒能封鎖消息,本就不正常。
蜀中前線綿竹守將是吳匡,閬中守將龐羲與吳匡一樣,也是東州人。
龐羲曾是議郎,籍貫河南尹,劉焉兒子敗亡時舍棄家財營救了劉焉的幾個孫子,然後帶著鄉黨、這幾個孩子遁走蜀中。
這些年龐羲一直處於抵抗張魯的前線,也非法招募了許多巴人為部曲。
因一直作戰的原因,龐羲麾下的軍隊素質相對較高。
如果葭萌關失陷,閬中的龐羲極有可能成為不穩定因素。
這兩年因龐羲擅自招募巴人擴充部曲一事已引發猜忌,下麵的縣令長遵從成都方麵的授意,拒絕執行龐羲的募兵命令。
若不是張魯始終保持著攻勢,龐羲又有養寇自重的嫌疑,否則龐羲早就被弄下來了。
之前益州大吏趙韙強行扶持劉璋繼位,後來趙韙謀反失敗被部眾所殺……這件事情怎麽說呢,也就普通吏民相信這種說法。
在張鬆、龐羲這個層次來看,看到的則是劉璋的殺伐果斷與翻臉無情。
這種情況下,龐羲怎麽可能會沒有危機感?
吳匡、龐羲都有可能引狼入室,張鬆感到壓力極大。
這麽大、又肥美無比的益州,如果讓外州人給賣了……他如何心甘?
他可是梁王國的相國,這是極大、沉重的包袱。
搞不好會壓死他,還會連累家族。
思考再三,張鬆立刻找來兄長張肅,兄弟兩個在書房密議。
隨即,張鬆又召見相府內的掾屬王甫、黃權等人,開口就問:“城中流言滋生,皆雲大司馬襲破葭萌關,諸君以為此言是真是假?”
在座諸人神情嚴肅,無風不起浪,現在已經到了生死存亡之際。
就見王累站起來板著臉嚴詞說:“此妄言也!葭萌關有白水為屏障,大司馬猝然而來,周邊舟船早已收繳,他如何能渡白水?仆以為綿竹守將吳匡生變,當速發大軍急赴綿竹,吳匡若無變故,也要奪其兵權,使我州人守綿竹。如若生變,其眾軍心不穩,正好一舉攻破!”
張鬆扭頭去看位階相對較低的彭羕,彭羕立刻也站起來說:“那何人為將?更該督率哪支兵馬?若是調動東州兵,恐怕災禍就在眼前。若是調度州兵,白日調兵,入夜就會生變,我等將淪為階下囚,任人宰割。”
成都附近的東州兵歸屬於劉瑁,自趙韙死後,劉瑁就很少接觸本部兵馬,所部東州兵隻是圍繞成都執行軍屯,不參與成都的衛戍。
這兩年,劉瑁、所部東州兵難道就沒有怨言?
王累氣鼓鼓瞪著彭羕,彭羕心平氣和看著王累。
對於梁王,定下君臣名分後,王累會效忠,但有的人則不以為然,更多的人則是趨利避害,因時而動。
廳堂內靜悄悄的,這時候黃權站起來說:“相國,不妨遣使邀請王府君。”
幾個人目光落在王甫身上,王甫的堂兄王商是現在的蜀郡郡守,當初與趙韙一起強行扶持劉璋繼位的二號人物。
張鬆就說:“此事還要勞煩國山。”
王甫起身拱手:“是,某這就去見,谘詢此事。”
相府裏的這些人徒有影響力,想要調兵,要麽動員鄉黨、仆僮,再要麽通過姻親、門生故吏關係非法調兵,這樣調動的也是小規模軍隊,難以撬動大勢。
起碼,城內的駐軍不是他們能輕易調動的。
但郡守王商可以調動郡兵,郡兵規模雖然被壓製,但依舊是一支專屬的軍隊。
王累見這些人企圖單幹,也隻能氣呼呼坐下。
他與王甫都是廣漢郡人,隻是不同縣。
如果因他告密,導致王甫這些人倒黴,他也逃不掉。
他可以效忠殉死,卻不能妨礙鄉黨的抉擇。
壞了鄉黨的謀劃,這一茬鄉黨就算覆滅,且不說複仇,總之他這一家子會被鄉黨摒棄,拒絕走動,徹底孤立。
結果王商那裏還沒給出肯定回答,劉璋突然調動城內駐軍,趕在天黑時率軍向南,棄城而走。
成都大門敞開,一支支緊急動員的東州兵舉著火把開始入城,接管各處倉儲。
(本章完)
劍山道棧道南端,孟達奉命督率本部修複棧道。
他所部隻有三百多人,多是扶風籍貫。
原有的棧道是拆毀的,材料是現成的,即便這樣修複棧道也是一件繁複的工程。
隻能從南端向北鋪設,無法多段、多點位施工。
孟達監工,神情沉著。
他身高近八尺,身材壯碩,且儀表不俗。
與他相比,站在身邊的法正就有些瘦弱、像個普通人,毫不出眾。
但兩人友誼深固,左近沒有外人,法正還是習慣性的東張西望:“我不相信吳匡修複棧道是為了迎敵,那位大司馬用兵以來未逢一敗,絕非吳匡能抵擋的。如吳匡這樣的宿將,豈會沒有這點自知之明?”
孟達也是點頭:“是啊,葭萌關失陷更像是流言,我懷疑吳匡散布、助長這個流言,是想謀劃一番大事,應該是有亂蜀中人心之意,好亂中取勝,以迎大司馬入蜀。”
隨即兩人沉默片刻,法正又說:“我出成都時,見蜀中大姓多不自安。太原、河東二郡之事,令他們頗為擔憂。有力主聚兵抵擋的,也有乞降為保全家室基業的。”
法正說完,孟達就問:“雒城守軍如何?”
雒城是益州傳統的治所,城池高大堅固,是成都與綿竹之間的堅城。
綿竹舉兵迎接北兵入蜀,也隻是開啟了門戶;可若不能快速攻陷雒城,那麽成都方麵還有聚兵、做戰爭準備的時間。
“暫時不知,雒城是蜀軍為主,成都方麵若有決斷,雒城也不會抗命。”
法正斟酌回答,就提議:“蜀中大變在即,我鄉裏人就該同氣連枝。我與子敬勢單力薄,我欲求訪射氏兄弟。”
“有勞孝直。”
孟達說著,就提議:“騎我的馬,這馬快,若有變故,孝直也好脫身。”
“是,子敬也多珍重。若遭遇北兵,切不可莽撞行事,務必保留有用之身。”
法正規勸一聲,就與孟達拱手辭別。
現在事態緊迫,商議結束,法正轉身就走。
射氏兄弟並不統兵,老大射堅是黃門侍郎,三輔大亂時避入蜀中依附劉璋;劉璋稱王後,以射堅為尚書;其弟射援是皇甫嵩女婿,如今是謁者。
兄弟兩個雖然沒有兵權,可也是梁王宮廷的要員,熟知核心動態。
法正這裏動身時,葭萌關失陷的流言也傳到了成都。
張鬆還未出門,正在家裏喝早茶。
聽著屬官驚慌上報此事,立刻就察覺到凶險。
不管事態真假,北麵吳匡沒能封鎖消息,本就不正常。
蜀中前線綿竹守將是吳匡,閬中守將龐羲與吳匡一樣,也是東州人。
龐羲曾是議郎,籍貫河南尹,劉焉兒子敗亡時舍棄家財營救了劉焉的幾個孫子,然後帶著鄉黨、這幾個孩子遁走蜀中。
這些年龐羲一直處於抵抗張魯的前線,也非法招募了許多巴人為部曲。
因一直作戰的原因,龐羲麾下的軍隊素質相對較高。
如果葭萌關失陷,閬中的龐羲極有可能成為不穩定因素。
這兩年因龐羲擅自招募巴人擴充部曲一事已引發猜忌,下麵的縣令長遵從成都方麵的授意,拒絕執行龐羲的募兵命令。
若不是張魯始終保持著攻勢,龐羲又有養寇自重的嫌疑,否則龐羲早就被弄下來了。
之前益州大吏趙韙強行扶持劉璋繼位,後來趙韙謀反失敗被部眾所殺……這件事情怎麽說呢,也就普通吏民相信這種說法。
在張鬆、龐羲這個層次來看,看到的則是劉璋的殺伐果斷與翻臉無情。
這種情況下,龐羲怎麽可能會沒有危機感?
吳匡、龐羲都有可能引狼入室,張鬆感到壓力極大。
這麽大、又肥美無比的益州,如果讓外州人給賣了……他如何心甘?
他可是梁王國的相國,這是極大、沉重的包袱。
搞不好會壓死他,還會連累家族。
思考再三,張鬆立刻找來兄長張肅,兄弟兩個在書房密議。
隨即,張鬆又召見相府內的掾屬王甫、黃權等人,開口就問:“城中流言滋生,皆雲大司馬襲破葭萌關,諸君以為此言是真是假?”
在座諸人神情嚴肅,無風不起浪,現在已經到了生死存亡之際。
就見王累站起來板著臉嚴詞說:“此妄言也!葭萌關有白水為屏障,大司馬猝然而來,周邊舟船早已收繳,他如何能渡白水?仆以為綿竹守將吳匡生變,當速發大軍急赴綿竹,吳匡若無變故,也要奪其兵權,使我州人守綿竹。如若生變,其眾軍心不穩,正好一舉攻破!”
張鬆扭頭去看位階相對較低的彭羕,彭羕立刻也站起來說:“那何人為將?更該督率哪支兵馬?若是調動東州兵,恐怕災禍就在眼前。若是調度州兵,白日調兵,入夜就會生變,我等將淪為階下囚,任人宰割。”
成都附近的東州兵歸屬於劉瑁,自趙韙死後,劉瑁就很少接觸本部兵馬,所部東州兵隻是圍繞成都執行軍屯,不參與成都的衛戍。
這兩年,劉瑁、所部東州兵難道就沒有怨言?
王累氣鼓鼓瞪著彭羕,彭羕心平氣和看著王累。
對於梁王,定下君臣名分後,王累會效忠,但有的人則不以為然,更多的人則是趨利避害,因時而動。
廳堂內靜悄悄的,這時候黃權站起來說:“相國,不妨遣使邀請王府君。”
幾個人目光落在王甫身上,王甫的堂兄王商是現在的蜀郡郡守,當初與趙韙一起強行扶持劉璋繼位的二號人物。
張鬆就說:“此事還要勞煩國山。”
王甫起身拱手:“是,某這就去見,谘詢此事。”
相府裏的這些人徒有影響力,想要調兵,要麽動員鄉黨、仆僮,再要麽通過姻親、門生故吏關係非法調兵,這樣調動的也是小規模軍隊,難以撬動大勢。
起碼,城內的駐軍不是他們能輕易調動的。
但郡守王商可以調動郡兵,郡兵規模雖然被壓製,但依舊是一支專屬的軍隊。
王累見這些人企圖單幹,也隻能氣呼呼坐下。
他與王甫都是廣漢郡人,隻是不同縣。
如果因他告密,導致王甫這些人倒黴,他也逃不掉。
他可以效忠殉死,卻不能妨礙鄉黨的抉擇。
壞了鄉黨的謀劃,這一茬鄉黨就算覆滅,且不說複仇,總之他這一家子會被鄉黨摒棄,拒絕走動,徹底孤立。
結果王商那裏還沒給出肯定回答,劉璋突然調動城內駐軍,趕在天黑時率軍向南,棄城而走。
成都大門敞開,一支支緊急動員的東州兵舉著火把開始入城,接管各處倉儲。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