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大學城內,街道之上。
逗留這裏的陳群不具備生火做飯的條件,也無法去蹭專供三輔少年的免費三餐。
大學城相對來說還是有些貧瘠,特別是孔融等人遷徙去了甘泉山後,很少有人舉辦大宴會。
如陳群這樣無法求職的遊學士人,要麽搭夥過日子,要麽在官營的酒廬裏解決三餐。
與往常一樣,陳群清晨洗漱後,與幾個豫州友人結伴前往酒廬用飯。
整個學城裏,隻有官營的酒廬、客棧對外經營,不存在其他提供住宿、飯食的鋪麵。
就算有附近的貨郎、小販挑著貨物來售賣,也是早上來晚上走,最多提供一些便宜的粗糧。
關中糧食緊張,又禁絕各縣之間的無故通行,小販哪裏有經營用的食物資源?
陳群幾個人找了個靠門的桌案,都脫了靴子爬到矮炕上。
火炕燒的不是很熱,起碼坐在上麵有陣陣暖意順著屁股、腿腳傳遍周身。
陳群左右張望,就見掌事的站在櫃子處捉筆記錄,又重新數了數嶄嶄新、金燦燦的新造五銖錢,錢無誤後交給一個小道士,小道士也取另外的竹簡記錄,隨後才將這些五銖錢一枚枚投入錢箱。
他張望之際,一個麵容粗陋的匈奴奴隸端著木盤上菜,正好彼此對視,匈奴奴隸瞪著眼睛喝問陳群:“看我作甚?”
陳群立刻收回目光,邊上他的堂兄陳忠穿黑色吏服,立刻挺直腰背賠笑:“誤會,這是誤會。”
這匈奴奴隸才不吱聲,為這些人上飯菜,飯是黑陶碗裏的粟米飯,菜是涼拌的泡發幹菜。
陳忠將碗推到陳群麵前,有意扭頭去看牆上,那裏用石灰寫著一行字,以及一個感歎號:禁止無故毆打賓客!
陳群從隨身褡褳裏取出筷子,忍不住一歎:“此處雖無黨錮禁令之名,卻有其實。無有幕府開具的文書,我等不說求職入仕,就連好屋舍也難租到。”
好在有錢,租的土屋是前年倉促建造的,但他們能購買足夠的柴草,所以冬日裏起居暖和,不怎麽受罪。
難受的是糧食禁售,隻能買各種粗糧,數量少,價錢高,真的是吃不慣。
陳忠也取出自己隨身攜帶的筷子,他不喜歡用這裏的粗糙筷子,抓著筷子攪動麵前小碟裏的菜:“這就是大司馬的態度,長文何不早去?”
兩人是堂兄弟關係,少年時在祖父麵前爭論各自父親的功績,祖父陳寔聽了做出評價;元方難為兄,季方難為弟。
陳季方肯定客觀上比不上兄長陳紀陳元方,奈何陳忠這張嘴太能說。
後來陳季方先亡,陳忠早孤,冠禮後取字孝先,拒絕出仕。
正是因為陳忠拒絕出仕,來到長安後得到蔡琰的保舉,這才得以出仕。
不像陳群大名在外,沒人敢做擔保。
陳群端起碗吹了吹,就問:“難道要去幽州投奔玄德公?”
邊上同樣穿黑色吏服的邯鄲淳皺著眉頭為陳群的前程也感到憂慮,花白眉毛不展:“舍大而就小,舍本逐末也。玄德公乃當世英雄,未來形勢難以衡量。我以為長文不動為好,且耐心等候。”
陳忠也勸說:“今玄德公接掌幽州六郡,遠非昔日南陽時所能比。此去幽州,雖有助益,但恐惹人笑,不可取。”
陳忠也是無奈,曹操把豫州禍害的不輕。
別說陳群了,就是不出仕的他也不敢待在家鄉,就怕冒出一夥情緒激動的士民襲擊他們。
當時陳群還能跟著大隊伍遷徙到關中,現在想去幽州,隻能等機會結伴而行。
至於其他地方,也是要結伴,最好是跟著軍隊一起移動,以保證安全。
其他人也勸,陳群鬱悶之餘更感憤懣。
這時候外麵有牛車經過,邯鄲淳目力不好,就問陳忠:“孝先,誰家車隊?”
“襄陽龐氏。”
陳忠說著又瞥一眼對方牛車紋飾,確認沒看錯後說:“此龐山民,係留守主簿諸葛子瑜之妹夫。”
邯鄲淳聽了諸葛瑾的名字,當即感慨說:“諸葛氏倒是好運道,可惜黃祖父子不識天數,竟然舉兵對抗幕府。”
黃祖父子的背叛,是對劉表的背叛,談不上對幕府的背叛。
荊州大姓之間相互聯姻,間接影響到了崔州平,也影響到了諸葛瑾、諸葛亮兄弟。
龐山民就簡單了,劉表驅逐龐統時,龐山民這一支向關中逃亡,來依靠諸葛亮。
對大姓來說,名望傳於四海,產業反而是次要的,人才是最關鍵的。
有人在,家族影響力就能保持住,產業隨時可以恢複。
他們討論之際,捷報信使已入甘泉山。
甄宓翻閱捷報,神情波瀾不驚,理所當然模樣,抱怨說:“蜀中深遠,道路艱險。左右之士自詡忠良,怎麽就不勸著?”
崔州平、孔融不言語,張定開口:“夫人也知君上秉性,一時興起,何人能阻?如今益州傳檄而定,倒也是一樁好事。末將所慮,便是河北得聞後心生不安,會背盟來襲。還請夫人下令,使雁門、太原、河東三郡備戰,並招撫張燕。”
甄宓略皺眉,隔著幾層紗帳就問:“如何才能招撫此人?”
“夫人手書一封,就說要請張燕妻女來此做客。張燕準許,則太行山為我所有。河北生變,張燕能堅守到春夏之際。屆時君上回師,河北不足為慮。”
如果將大司馬幕府升級到王國級別,那麽司馬張定就是王國中尉,是國尉;升級到帝國,這個職務對應著大司馬或大將軍一職。
張定地位擢升,掌握的情報信息多,眼界也就寬廣。
處於如今的地位,自然要考慮相應級別的問題。
崔州平相當於丞相,孔融則是禦史大夫,這兩個顧慮多,不開口就不會犯錯。
張定不一樣,比之崔州平這個河北人,張定這個南陽人更想穩定甄宓的地位。
當年船上的一條狗,都是張定眼中的夥伴。
而身邊一起商議樞密、機要的崔州平、孔融,在張定眼中還不如一條狗。
總覺得大司馬從蜀中撤軍回來,就要殺一條狗。
崔州平、孔融又何嚐看得起張定這個老卒?
甄宓聽了張定的提議,有心詢問孔融、崔州平的意見,也覺得這兩個人態度份量不如張定。
現在若詢問,可能會讓張定臉上不好看。
想了想,就說:“我這就書寫,司馬安排送去。”
“喏。”
(本章完)
逗留這裏的陳群不具備生火做飯的條件,也無法去蹭專供三輔少年的免費三餐。
大學城相對來說還是有些貧瘠,特別是孔融等人遷徙去了甘泉山後,很少有人舉辦大宴會。
如陳群這樣無法求職的遊學士人,要麽搭夥過日子,要麽在官營的酒廬裏解決三餐。
與往常一樣,陳群清晨洗漱後,與幾個豫州友人結伴前往酒廬用飯。
整個學城裏,隻有官營的酒廬、客棧對外經營,不存在其他提供住宿、飯食的鋪麵。
就算有附近的貨郎、小販挑著貨物來售賣,也是早上來晚上走,最多提供一些便宜的粗糧。
關中糧食緊張,又禁絕各縣之間的無故通行,小販哪裏有經營用的食物資源?
陳群幾個人找了個靠門的桌案,都脫了靴子爬到矮炕上。
火炕燒的不是很熱,起碼坐在上麵有陣陣暖意順著屁股、腿腳傳遍周身。
陳群左右張望,就見掌事的站在櫃子處捉筆記錄,又重新數了數嶄嶄新、金燦燦的新造五銖錢,錢無誤後交給一個小道士,小道士也取另外的竹簡記錄,隨後才將這些五銖錢一枚枚投入錢箱。
他張望之際,一個麵容粗陋的匈奴奴隸端著木盤上菜,正好彼此對視,匈奴奴隸瞪著眼睛喝問陳群:“看我作甚?”
陳群立刻收回目光,邊上他的堂兄陳忠穿黑色吏服,立刻挺直腰背賠笑:“誤會,這是誤會。”
這匈奴奴隸才不吱聲,為這些人上飯菜,飯是黑陶碗裏的粟米飯,菜是涼拌的泡發幹菜。
陳忠將碗推到陳群麵前,有意扭頭去看牆上,那裏用石灰寫著一行字,以及一個感歎號:禁止無故毆打賓客!
陳群從隨身褡褳裏取出筷子,忍不住一歎:“此處雖無黨錮禁令之名,卻有其實。無有幕府開具的文書,我等不說求職入仕,就連好屋舍也難租到。”
好在有錢,租的土屋是前年倉促建造的,但他們能購買足夠的柴草,所以冬日裏起居暖和,不怎麽受罪。
難受的是糧食禁售,隻能買各種粗糧,數量少,價錢高,真的是吃不慣。
陳忠也取出自己隨身攜帶的筷子,他不喜歡用這裏的粗糙筷子,抓著筷子攪動麵前小碟裏的菜:“這就是大司馬的態度,長文何不早去?”
兩人是堂兄弟關係,少年時在祖父麵前爭論各自父親的功績,祖父陳寔聽了做出評價;元方難為兄,季方難為弟。
陳季方肯定客觀上比不上兄長陳紀陳元方,奈何陳忠這張嘴太能說。
後來陳季方先亡,陳忠早孤,冠禮後取字孝先,拒絕出仕。
正是因為陳忠拒絕出仕,來到長安後得到蔡琰的保舉,這才得以出仕。
不像陳群大名在外,沒人敢做擔保。
陳群端起碗吹了吹,就問:“難道要去幽州投奔玄德公?”
邊上同樣穿黑色吏服的邯鄲淳皺著眉頭為陳群的前程也感到憂慮,花白眉毛不展:“舍大而就小,舍本逐末也。玄德公乃當世英雄,未來形勢難以衡量。我以為長文不動為好,且耐心等候。”
陳忠也勸說:“今玄德公接掌幽州六郡,遠非昔日南陽時所能比。此去幽州,雖有助益,但恐惹人笑,不可取。”
陳忠也是無奈,曹操把豫州禍害的不輕。
別說陳群了,就是不出仕的他也不敢待在家鄉,就怕冒出一夥情緒激動的士民襲擊他們。
當時陳群還能跟著大隊伍遷徙到關中,現在想去幽州,隻能等機會結伴而行。
至於其他地方,也是要結伴,最好是跟著軍隊一起移動,以保證安全。
其他人也勸,陳群鬱悶之餘更感憤懣。
這時候外麵有牛車經過,邯鄲淳目力不好,就問陳忠:“孝先,誰家車隊?”
“襄陽龐氏。”
陳忠說著又瞥一眼對方牛車紋飾,確認沒看錯後說:“此龐山民,係留守主簿諸葛子瑜之妹夫。”
邯鄲淳聽了諸葛瑾的名字,當即感慨說:“諸葛氏倒是好運道,可惜黃祖父子不識天數,竟然舉兵對抗幕府。”
黃祖父子的背叛,是對劉表的背叛,談不上對幕府的背叛。
荊州大姓之間相互聯姻,間接影響到了崔州平,也影響到了諸葛瑾、諸葛亮兄弟。
龐山民就簡單了,劉表驅逐龐統時,龐山民這一支向關中逃亡,來依靠諸葛亮。
對大姓來說,名望傳於四海,產業反而是次要的,人才是最關鍵的。
有人在,家族影響力就能保持住,產業隨時可以恢複。
他們討論之際,捷報信使已入甘泉山。
甄宓翻閱捷報,神情波瀾不驚,理所當然模樣,抱怨說:“蜀中深遠,道路艱險。左右之士自詡忠良,怎麽就不勸著?”
崔州平、孔融不言語,張定開口:“夫人也知君上秉性,一時興起,何人能阻?如今益州傳檄而定,倒也是一樁好事。末將所慮,便是河北得聞後心生不安,會背盟來襲。還請夫人下令,使雁門、太原、河東三郡備戰,並招撫張燕。”
甄宓略皺眉,隔著幾層紗帳就問:“如何才能招撫此人?”
“夫人手書一封,就說要請張燕妻女來此做客。張燕準許,則太行山為我所有。河北生變,張燕能堅守到春夏之際。屆時君上回師,河北不足為慮。”
如果將大司馬幕府升級到王國級別,那麽司馬張定就是王國中尉,是國尉;升級到帝國,這個職務對應著大司馬或大將軍一職。
張定地位擢升,掌握的情報信息多,眼界也就寬廣。
處於如今的地位,自然要考慮相應級別的問題。
崔州平相當於丞相,孔融則是禦史大夫,這兩個顧慮多,不開口就不會犯錯。
張定不一樣,比之崔州平這個河北人,張定這個南陽人更想穩定甄宓的地位。
當年船上的一條狗,都是張定眼中的夥伴。
而身邊一起商議樞密、機要的崔州平、孔融,在張定眼中還不如一條狗。
總覺得大司馬從蜀中撤軍回來,就要殺一條狗。
崔州平、孔融又何嚐看得起張定這個老卒?
甄宓聽了張定的提議,有心詢問孔融、崔州平的意見,也覺得這兩個人態度份量不如張定。
現在若詢問,可能會讓張定臉上不好看。
想了想,就說:“我這就書寫,司馬安排送去。”
“喏。”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