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不宜遲,我們現在便...噗!”


    孫策話還未說完,一口鮮血突然噴湧而出。


    孫策吐出這口鮮血的顏色,竟然是綠色的!


    孫策吐血之後,就倒在地上不省人事,眾將皆驚。


    “怎麽會這樣?”


    “主公中毒了?”


    “毒從何來?”


    程普思索道:


    “剛剛主公中了敵將一箭,我們已幫他包紮上了。


    如果主公中毒,應該是這箭上有毒。”


    孫河聞言,連忙撕開包裹著孫策傷口的布條。


    在布條上,確實是墨綠色的血液。


    “果然是箭傷!


    袁耀賊子,竟以毒箭傷人!


    我們現在該怎麽辦?”


    在眾人之中,程普資曆最老,算是主心骨。


    他對幾人說道:


    “先找個村鎮休整一番。


    不論如何,都要找到醫師為主公療傷。


    待主公傷勢稍有好轉,立即前往交州!”


    孫策等人偷偷摸摸地找了個偏僻小村,潛伏了下來。


    馬忠也將孫策中箭之事告知了袁耀。


    想到孫策上一世的死法,袁耀搖了搖頭,心中暗道:


    ‘重傷不治而亡,這難道就是孫策的宿命嗎?


    既然孫策已經成了廢人,便不值得本公子關注了。’


    安頓好了降卒,袁耀兵進秣陵。


    秣陵守將,正是孫暠的父親孫靜。


    為了擒拿袁耀,孫策將自己麾下的精兵都帶出城了。


    秣陵城中,隻留了兩千老弱殘兵。


    在孫暠的勸說下,孫靜不戰而降。


    秣陵城門大開,百姓夾道相迎,袁耀率大軍緩緩入城。


    謀臣張紘駕馬跟隨在袁耀身側,感慨道:


    “秣陵城依山傍水,山勢雄奇、江河壯闊...


    真是一處靈秀之地啊!”


    袁耀笑道:


    “先生也知秣陵故事?”


    張紘笑著應道:


    “秣陵舊事,臣自然知曉。


    當年楚威王熊商在石頭城築下金陵邑,以增加楚國氣運。


    金陵之名,正源於此。


    可惜楚國最終被秦國所滅,威王稱霸天下的願望終究是一場空。”


    “後來秦始皇帝第五次巡遊天下時經過金陵邑,也知曉了楚威王當年之事。


    隨行的術士跟秦王說‘金陵邑山河壯美,王氣太盛,將來必有天子誕生’。


    始皇帝想建立一個傳承萬世的王朝,如何能容忍金陵邑誕生天子?”


    “為了破壞金陵王氣,始皇帝鑿開方山,引入秦淮之水,使得金陵天子氣不能聚合。


    並且將金陵改名為秣陵。


    秣者,馬食穀也。


    按始皇帝的意思,秣陵隻是他大秦放馬的所在。”


    袁耀眺望遠方,對張紘道:


    “先生果然博古通今,不過這秣陵王氣,不是始皇說斷就能斷的。


    始皇再是雄才大略,大秦不也二世而亡了?


    秣陵位於江南要衝之地,緊鄰淮南、壽春。


    向南可統領江東諸郡,向北則可兵進徐州,與天下群雄爭鋒。


    這樣的位置,遠勝曲阿。


    劉繇不將治所定在秣陵,而定在曲阿,是畏懼我父兵鋒,太小家子氣了。”


    “我欲重修方山、疏導秦淮之水。


    改秣陵為金陵,將江東治所遷至此處。


    諸位以為如何?”


    身邊的一眾謀臣聽了袁耀之言,盡皆露出震驚之色。


    重修方山、疏導秦淮、改名金陵...


    自家主公的種種行為,是在恢複金陵王氣啊!


    秦始皇在位時就有傳聞,說金陵要出天子。


    經過秦始皇的打壓後,秣陵倒是沒有天子誕生。


    莫非這‘金陵出天子’之言,要應在自家主公身上?


    若果真如此,他們將來皆為從龍之臣也!


    張昭對袁耀道:


    “主公遷治所之議,乃英明之舉。


    臣附議。”


    魯肅大笑道: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快穿三國後,我對孫策斬草除根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佚名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佚名並收藏快穿三國後,我對孫策斬草除根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