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6章
快穿三國後,我對孫策斬草除根 作者:佚名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任憑大雨拍打在他身上,司馬懿依舊恍如未覺。
一個身穿藍色錦衣的青年打著傘來到司馬懿身旁,為司馬懿撐起了傘。
“二哥,你怎麽還淋著雨啊?
若是著涼了怎麽辦?”
司馬懿當即收斂起眼中淩厲之色,又恢複了平日裏溫文爾雅的氣質。
“是叔達啊。”
為司馬懿撐傘的青年,正是司馬懿的三弟,司馬孚,司馬叔達。
“二哥,看來袁耀這是要撤退了。
終究是司空技高一籌,奪下了徐州。
從今以後,中原之地盡歸司空掌控了。”
“隻是有一件事,我想不明白。
司空既然有大軍在此,何不趁袁耀撤退之際,率軍擊之?
若能擊潰袁耀之軍,便可讓偽陳一蹶不振,再也無法與司空爭鋒了。”
司馬懿看了自己的弟弟一眼,搖頭道:
“你以為司空不想擊潰袁耀嗎?
司空不出手,是因為我軍根本沒有取勝的把握。”
司馬孚愕然道:
“怎麽會?
如果我軍無法取勝,袁耀和呂布為什麽要放棄徐州?”
司馬懿淡然道:
“與其說是袁耀放棄了徐州,倒不如說是袁耀硬逼著司空吞下徐州。
這徐州,司空不要也得要。”
“二哥,我怎麽越聽越糊塗了...”
司馬懿也不管司馬孚能不能理解自己的話,輕聲歎道:
“公無渡河,公竟渡河...
司空,終究走到這個地步了!”
司馬孚不理解兄長司馬懿的話,可《公無渡河》這首詩他倒是聽過。
這是一首樂府詩,一共四句,詩詞的意思也很簡單。
司馬懿說的這兩句,是妻子勸夫君不要渡河,夫君卻硬要渡河。
“兄長是說...
這徐州對於司空來說,就是那條凶險的河流?”
司馬懿看著滂沱的雨幕,說道:
“是啊,此河,當真太凶險了。
司空得了徐州,看似成了雄踞中原的霸主,卻也會引起天下諸侯的忌憚。
尤其是河北袁紹,對中原早有覬覦之心。
他是不會容忍,司空擁有可以與他爭鋒的實力。”
“司空得了徐州後,與袁紹的大戰便迫在眉睫。
而袁耀抽身而退,便可穩居淮南、揚州,坐觀天下成敗。
曹、袁大戰,不論誰勝誰負,袁耀都可以趁此良機做很多事。
兩雄相爭,或許袁耀才是最後的贏家。”
司馬孚聞言一臉震驚,對司馬懿道:
“既如此,司空為什麽還要奪徐州?
兄長看出了袁耀的陰謀,何不去稟報司空?”
司馬懿笑道:
“我都能看出袁耀的謀劃,司空會看不出嗎?
荀文若、郭奉孝會看不出?
司空明明看出了袁耀之策,卻依舊要奪徐州。
因為袁耀讓出此地後,就算司空不取,袁紹也會取之。
而袁紹,不會給司空任何機會。”
聽司馬懿這麽一說,司馬孚才徹底懂了,感慨道:
“公無渡河,公竟渡河...
墮河而死,當奈公何!
若是司空敗於袁紹之手,恐怕就要死無葬身之地了。
兄長,我們司馬氏要不要做兩手準備?”
司馬懿輕輕搖頭,說道:
“袁紹雖強,可我認為他不會是司空的對手。
我們的計劃不用變。
倒是袁耀...當真是梟雄人物,我看不透。
看來我們得加強對四弟的支持了。
若有朝一日當真出了變數,大陳也不失為我司馬氏的退路。”
袁耀大軍盡數離開了下邳,曹軍依舊沒有任何動作。
曹操就是這麽多疑,不想冒任何風險。
直到天色將暗,他才派一隊人馬進城探視。
仔細偵查一番,得知下邳沒有任何埋伏之後,曹操才入城。
一個身穿藍色錦衣的青年打著傘來到司馬懿身旁,為司馬懿撐起了傘。
“二哥,你怎麽還淋著雨啊?
若是著涼了怎麽辦?”
司馬懿當即收斂起眼中淩厲之色,又恢複了平日裏溫文爾雅的氣質。
“是叔達啊。”
為司馬懿撐傘的青年,正是司馬懿的三弟,司馬孚,司馬叔達。
“二哥,看來袁耀這是要撤退了。
終究是司空技高一籌,奪下了徐州。
從今以後,中原之地盡歸司空掌控了。”
“隻是有一件事,我想不明白。
司空既然有大軍在此,何不趁袁耀撤退之際,率軍擊之?
若能擊潰袁耀之軍,便可讓偽陳一蹶不振,再也無法與司空爭鋒了。”
司馬懿看了自己的弟弟一眼,搖頭道:
“你以為司空不想擊潰袁耀嗎?
司空不出手,是因為我軍根本沒有取勝的把握。”
司馬孚愕然道:
“怎麽會?
如果我軍無法取勝,袁耀和呂布為什麽要放棄徐州?”
司馬懿淡然道:
“與其說是袁耀放棄了徐州,倒不如說是袁耀硬逼著司空吞下徐州。
這徐州,司空不要也得要。”
“二哥,我怎麽越聽越糊塗了...”
司馬懿也不管司馬孚能不能理解自己的話,輕聲歎道:
“公無渡河,公竟渡河...
司空,終究走到這個地步了!”
司馬孚不理解兄長司馬懿的話,可《公無渡河》這首詩他倒是聽過。
這是一首樂府詩,一共四句,詩詞的意思也很簡單。
司馬懿說的這兩句,是妻子勸夫君不要渡河,夫君卻硬要渡河。
“兄長是說...
這徐州對於司空來說,就是那條凶險的河流?”
司馬懿看著滂沱的雨幕,說道:
“是啊,此河,當真太凶險了。
司空得了徐州,看似成了雄踞中原的霸主,卻也會引起天下諸侯的忌憚。
尤其是河北袁紹,對中原早有覬覦之心。
他是不會容忍,司空擁有可以與他爭鋒的實力。”
“司空得了徐州後,與袁紹的大戰便迫在眉睫。
而袁耀抽身而退,便可穩居淮南、揚州,坐觀天下成敗。
曹、袁大戰,不論誰勝誰負,袁耀都可以趁此良機做很多事。
兩雄相爭,或許袁耀才是最後的贏家。”
司馬孚聞言一臉震驚,對司馬懿道:
“既如此,司空為什麽還要奪徐州?
兄長看出了袁耀的陰謀,何不去稟報司空?”
司馬懿笑道:
“我都能看出袁耀的謀劃,司空會看不出嗎?
荀文若、郭奉孝會看不出?
司空明明看出了袁耀之策,卻依舊要奪徐州。
因為袁耀讓出此地後,就算司空不取,袁紹也會取之。
而袁紹,不會給司空任何機會。”
聽司馬懿這麽一說,司馬孚才徹底懂了,感慨道:
“公無渡河,公竟渡河...
墮河而死,當奈公何!
若是司空敗於袁紹之手,恐怕就要死無葬身之地了。
兄長,我們司馬氏要不要做兩手準備?”
司馬懿輕輕搖頭,說道:
“袁紹雖強,可我認為他不會是司空的對手。
我們的計劃不用變。
倒是袁耀...當真是梟雄人物,我看不透。
看來我們得加強對四弟的支持了。
若有朝一日當真出了變數,大陳也不失為我司馬氏的退路。”
袁耀大軍盡數離開了下邳,曹軍依舊沒有任何動作。
曹操就是這麽多疑,不想冒任何風險。
直到天色將暗,他才派一隊人馬進城探視。
仔細偵查一番,得知下邳沒有任何埋伏之後,曹操才入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