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的下場,就是全軍覆滅。


    公孫瓚問道:


    “還有什麽辦法?”


    “第二個辦法,就是將他們全部留在易京,讓他們向袁紹投降。


    這些士卒沒有誓死抵抗袁紹,易京之中又有糧草,袁紹大概率會給他們一條生路。


    雖然將軍已經投效我主,可易京畢竟還是由將軍做主。


    數萬士卒是生是死,都在將軍一念之間。”


    公孫瓚臉上頓時顯露出掙紮之色。


    想要帶走這數萬兵馬是不可能了。


    究竟是讓他們投效袁紹,還是讓他們殊死一搏,給自己斷後?


    從感情上來說,公孫瓚自然希望這數萬士卒活著。


    畢竟他們跟隨自己的時間也不短了。


    可理智告訴公孫瓚,還是讓這數萬士卒跟袁軍死戰,對自己最有利。


    究竟要不要用這數萬人的命,來換自己的安全?


    就算不是為了自己的安全,公孫瓚也不願用幾萬大軍來資敵。


    趙雲看出了公孫瓚的猶豫,對公孫瓚抱拳道:


    “伯珪將軍!


    讓這數萬將士歸降袁紹,給他們一條活路吧!


    雲願拚死一搏,助將軍脫險!”


    看著趙雲那張急切而真誠的臉,公孫瓚終究還是下不了狠心。


    他一咬牙,說道:


    “我公孫瓚一將無能,累及千軍。


    我不能帶著將士們戰勝袁紹,已經是有愧於他們了。


    又豈能利用他們,用他們的性命來求生?


    那我公孫瓚還是人嗎?


    我願意讓這些將士們歸降袁紹,免受屠戮。


    這是我能為他們做的最後一件事了。”


    趙雲、田楷、單經等公孫瓚麾下的大將聞言十分感動,皆對公孫瓚抱拳道:


    “多謝將軍!”


    王權看了看田楷、單經二人,對公孫瓚道:


    “公孫將軍,這次你前往揚州,不妨把田楷、單經二位將軍留下。


    由他們率軍向袁紹歸降,將易京和三百萬斛糧草獻給袁紹。”


    公孫瓚瞪大了眼睛,對王權問道:


    “富貴小兄弟的意思是?”


    王權笑道:


    “田、單二位將軍有獻城、獻軍、獻糧之功,必能得袁紹重用。


    他們也可以聯絡軍中將士,不至於讓這支軍隊徹底投到袁紹麾下。


    將來主公與袁紹必有一戰,二位將軍或可因此立下大功。


    到時候他們憑此功勞投到主公麾下,封侯拜將不在話下。”


    田楷、單經聽明白了王權的話,王權這是想讓他們留在易京,將來當袁耀的內應。


    公孫瓚對二人問道:


    “田將軍,單將軍...


    你們都是跟隨我多年的老兄弟了。


    你們願意留下嗎?


    若是不願,我就帶你們一起走。”


    田楷、單經對視一眼,同時對公孫瓚拜道:


    “吾等願意留在易京,報效伯珪將軍知遇之恩!


    也為主公大業盡一份力!”


    公孫瓚已認袁耀為主,田楷、單經等將很自然的也認了袁耀為主公。


    留下給袁耀和公孫瓚當臥底看似凶險,實際上也算是個美差。


    二人略一思索就答應了下來,沒有什麽好猶豫的。


    就如王權所說,他們獻城、獻兵、獻糧,定會得到袁紹的厚待。


    而他們決意投降,無非會遇到三種情況。


    第一種情況,公孫瓚突圍不成,白馬義從全軍覆滅。


    這種情況沒什麽可說的,公孫瓚都死了,他們索性直接投效袁紹,也能保住性命。


    第二種情況就複雜一些,公孫瓚成功突圍,抵達揚州。


    他們的身份便是袁耀的臣子,也是袁耀留在袁紹軍中的內應。


    若是袁耀勢大,日後有擊潰袁紹的趨勢,他們就利用臥底的身份給袁耀傳遞情報,助袁耀擊破袁紹。


    第三種情況就是袁紹勢大,袁耀實力弱小,有被袁紹滅掉的趨勢。


    那他們哥倆就死心塌地的跟隨袁紹。


    總之不論如何,他們哥倆都能左右逢源,已經立於不敗之地了。


    這樣的結局,甚至比跟隨公孫瓚突圍還要好。


    畢竟公孫瓚想要突圍,也是九死一生之事。


    那甘興霸想靠三百士卒夜襲袁紹,想想就不靠譜。


    公孫瓚可不知田楷、單經的心思,激動地對二人道:


    “好兄弟!


    我公孫瓚果然沒有看錯人!


    你們的忠心,我一定會如實稟報主公!”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快穿三國後,我對孫策斬草除根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佚名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佚名並收藏快穿三國後,我對孫策斬草除根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