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9章
快穿三國後,我對孫策斬草除根 作者:佚名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那麽曹操腹背受敵之下,必敗無疑。
當敗亡已成定局之時,曹操會怎麽做?
心甘情願的引頸就戮,再搭上一家老小的性命嗎?”
“臣剛才就在思考這件事。
臣在想,若臣是曹操,該如何應對那時的局勢?
主公,若您是曹操,被南北兩路強大諸侯進攻得走投無路,敗亡在即…
您會如何選擇?”
袁耀想了想,說道:
“如果我是曹操,我就會帶著全部的城池和部隊,歸降於袁紹。
這樣至少能保住性命,還能借袁紹之力,把進犯中原之敵擊退。”
“曹操與袁紹聯手,我軍萬萬不是對手,隻能敗歸揚州。
龜縮在揚州一隅之地,被袁紹所壓製。”
“而曹操歸順袁紹之後,也不是一點機會都沒有。
他可以跟袁紹談條件,請求繼續為袁紹坐鎮中原。
以袁紹的氣魄,定然會同意曹操的請求,這樣兩人就可相安無事的相處。
若是有朝一日袁紹身隕,曹操或許可以東山再起,蠶食袁紹的實力。”
“這種做法對於曹操來說雖然艱辛,卻始終有再起的機會。
而袁紹兵不血刃奪下中原,一統北方,就能成為無可爭議的霸主,任何諸侯都無法撼動。
到頭來,吃虧的隻能是我們大陳。”
聽了袁耀這番話之後,賈詡對袁耀深施一禮,拜道:
“主公英明神武,深謀遠慮,臣佩服!”
袁耀看了看眼前堆滿了謙卑笑容的賈詡,暗道賈文和啊賈文和,可真是個老狐狸!
其實自己所說的這番話,正是賈詡想說的話。
隻不過賈詡就是不說,而是循循善誘,讓自己說出來。
之前有不少謀士同意出兵中原,如果賈詡反駁他們的計謀,無形之中就會得罪很多人。
那些謀臣們或許會心中不服,覺得憑什麽我們所說的計謀不行,就你賈文和的想法對?
可由袁耀說出口就不一樣了。
賈詡什麽都沒說,這些人不會怪到賈詡頭上。
不但如此,他們還得了一個恭維袁耀的機會,所有人都會覺得是主公厲害。
主公英明神武,比他們這些當臣子的厲害,那不是理所當然嗎?
他們絲毫不會嫉妒。
而且自己說出這番分析之後,心中也知曉是賈詡點撥,為賈詡記上一功。
賈詡計策一出,既解決了主公的問題,又讓主公對自己產生好感,還不得罪同僚,可謂一舉三得。
老狐狸做人,怎麽就能圓滑到這種程度?
這是要成精了吧?
袁耀覺得若是袁紹麾下的謀士田豐,有賈詡一半的手段,恐怕就不會總讓袁紹下不來台,被袁紹叉出去。
田豐的話袁紹如果能聽進去,也不會在官渡之戰敗得那麽淒慘。
果然如袁耀所料,在自己說出這番話之後,周圍的讚美聲接連響起。
“主公至聖至明,臣佩服啊。”
“臣沒想到主公如此洞悉人性,竟然能夠想清楚曹賊的心思。”
“若非主公聖明,臣險些要誤入歧途。”
“聽了主公之言,臣茅塞頓開…”
在座的謀臣們都是聰明人,自然能感受到袁耀這番分析的厲害。
他們之前想要出兵中原,隻是在從天下大勢來考慮,覺得那樣做對大陳最為有利。
可光分析大勢,不考慮人性也是不對的。
如果曹操真如袁耀所說那般,在腹背受敵、走投無路之際歸順袁紹…
那麽大陳瞬間就要麵對一個無法匹敵的龐然大物。
當敗亡已成定局之時,曹操會怎麽做?
心甘情願的引頸就戮,再搭上一家老小的性命嗎?”
“臣剛才就在思考這件事。
臣在想,若臣是曹操,該如何應對那時的局勢?
主公,若您是曹操,被南北兩路強大諸侯進攻得走投無路,敗亡在即…
您會如何選擇?”
袁耀想了想,說道:
“如果我是曹操,我就會帶著全部的城池和部隊,歸降於袁紹。
這樣至少能保住性命,還能借袁紹之力,把進犯中原之敵擊退。”
“曹操與袁紹聯手,我軍萬萬不是對手,隻能敗歸揚州。
龜縮在揚州一隅之地,被袁紹所壓製。”
“而曹操歸順袁紹之後,也不是一點機會都沒有。
他可以跟袁紹談條件,請求繼續為袁紹坐鎮中原。
以袁紹的氣魄,定然會同意曹操的請求,這樣兩人就可相安無事的相處。
若是有朝一日袁紹身隕,曹操或許可以東山再起,蠶食袁紹的實力。”
“這種做法對於曹操來說雖然艱辛,卻始終有再起的機會。
而袁紹兵不血刃奪下中原,一統北方,就能成為無可爭議的霸主,任何諸侯都無法撼動。
到頭來,吃虧的隻能是我們大陳。”
聽了袁耀這番話之後,賈詡對袁耀深施一禮,拜道:
“主公英明神武,深謀遠慮,臣佩服!”
袁耀看了看眼前堆滿了謙卑笑容的賈詡,暗道賈文和啊賈文和,可真是個老狐狸!
其實自己所說的這番話,正是賈詡想說的話。
隻不過賈詡就是不說,而是循循善誘,讓自己說出來。
之前有不少謀士同意出兵中原,如果賈詡反駁他們的計謀,無形之中就會得罪很多人。
那些謀臣們或許會心中不服,覺得憑什麽我們所說的計謀不行,就你賈文和的想法對?
可由袁耀說出口就不一樣了。
賈詡什麽都沒說,這些人不會怪到賈詡頭上。
不但如此,他們還得了一個恭維袁耀的機會,所有人都會覺得是主公厲害。
主公英明神武,比他們這些當臣子的厲害,那不是理所當然嗎?
他們絲毫不會嫉妒。
而且自己說出這番分析之後,心中也知曉是賈詡點撥,為賈詡記上一功。
賈詡計策一出,既解決了主公的問題,又讓主公對自己產生好感,還不得罪同僚,可謂一舉三得。
老狐狸做人,怎麽就能圓滑到這種程度?
這是要成精了吧?
袁耀覺得若是袁紹麾下的謀士田豐,有賈詡一半的手段,恐怕就不會總讓袁紹下不來台,被袁紹叉出去。
田豐的話袁紹如果能聽進去,也不會在官渡之戰敗得那麽淒慘。
果然如袁耀所料,在自己說出這番話之後,周圍的讚美聲接連響起。
“主公至聖至明,臣佩服啊。”
“臣沒想到主公如此洞悉人性,竟然能夠想清楚曹賊的心思。”
“若非主公聖明,臣險些要誤入歧途。”
“聽了主公之言,臣茅塞頓開…”
在座的謀臣們都是聰明人,自然能感受到袁耀這番分析的厲害。
他們之前想要出兵中原,隻是在從天下大勢來考慮,覺得那樣做對大陳最為有利。
可光分析大勢,不考慮人性也是不對的。
如果曹操真如袁耀所說那般,在腹背受敵、走投無路之際歸順袁紹…
那麽大陳瞬間就要麵對一個無法匹敵的龐然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