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大娘拿了兩個陶瓷大碗,給沈秀才和雙喜各倒了一碗水,請二人坐下,劉老漢探詢的問:“二小子每天這麽忙,今天怎麽有空到我這埋埋汰汰的地方來?”
沈非的想法是解決自來水主管道的問題,這大粗管子確實如雙喜所說——得用多少鐵啊?
且不說這成本問題,隻說這年代,鹽鐵都是官府管控物資,造個車駕還算過得去,但是這麽大的工程就扛不住了。
雙喜這個主意還真是絕妙,這陶製水管厚度夠,結實抗造,內壁光滑,常年流水,也不會輕易生水垢什麽的,埋地裏八成一輩子也不會壞,並且,它不生鏽,不用擔心生鏽爛掉。
簡直是完美。
當然,這隻是一個想法,還停留在可行性研究上。
於是他開門見山的問道:“表叔,我想弄個密封的水管,埋地下,表叔您是這方麵的行家,這不是來請教您了嘛。”
南河寨兩大姓氏,沈家和劉家,相互聯姻,大概也都是親戚,沈非拐彎抹角的應該叫劉老漢一聲“表叔”,具體什麽親戚關係,到現在他也沒弄清楚。
劉老漢聽沈秀才說什麽埋地下,莫名其妙的問道:“好好的埋地下幹嘛?”
沈非笑嗬嗬的把自己的想法跟劉老漢講了一遍,聽得老頭一頭霧水,稀裏糊塗,但是大體的意思是明白了,於是問道:“多長?多粗?”
“呃……”沈非也不知道啊?於是比比劃劃的說:“大概一米,哦,三尺?就跟家裏水缸那麽粗就差不多,長嘛?越長越好。”
劉老漢尋思半晌,道:“最長也不過一人高,咱們的缸窯不行……”
沈非問:“那就新建個缸窯唄?”
誰知劉老漢有些生氣的高聲道:“那怎麽成,這缸窯是我們劉家幾代人祖傳的家當,拆不得!”
沈非一見劉老漢急了,趕忙道:“不是這個意思表叔,我沒說拆啊?我是說,咱們可以新建一個大的缸窯啊?”
“這……”劉老漢歎了口氣,衝劉漢惡狠狠道:“我家這祖傳的手藝,到了這個敗家子手裏算是斷了,這逆子!再建新缸窯又有啥用?後繼無人啊!”
沈非奇道:“表叔你為啥不招兩個學徒什麽的?也好把這祖傳的手藝傳承下去啊?”
劉老漢氣鼓鼓道:“這是劉家的手藝,怎麽能傳外人手?”
沈非有點哭笑不得:“我說表叔,你這就狹隘了啊,這手藝傳承啊,可不是誰家的,藏著掖著有意思嗎?傳承下去,也造福鄉親啊?”
劉老漢有點沒理解,弱弱的問道:“二小子你的意思是……”
“你看我爹,木匠手藝,不也是到了車廠帶了一幫學徒嗎?看看人家郭鐵匠,人家胸懷多寬廣,廣招門徒,把自己的手藝傳承下去,這樣不好嗎?”
劉老漢仍然倔強:“這是我劉家的獨門手藝,就算是帶到棺材裏也不讓別人學到!”
這磕兒就沒法嘮了!
沈非長歎一聲,卻看到劉大娘眼神不善的盯著劉老漢。
劉老漢看了劉大娘要殺人的眼神,不知道自己又哪裏做錯了,一臉茫然的看著她。
劉大娘見有外人在場,覺得還是得給自家爺們點麵子,於是稍稍收斂了點殺氣,斟酌詞句道:“二小子,別聽你表叔胡說八道,這老東西確實太軸,他不懂你的意思,我懂,你們那個奔波霸車廠就是例子,要不是鬧了兵災,現在定是紅紅火火。”
沈非點點頭,想不到這劉大娘這農村婦女,倒也明白事理。
劉大娘繼續說:“我前幾天就勸這老不死的,找幾個學徒,好歹把這手藝傳下去,但是這死鬼死活不幹,說什麽要帶到棺材裏什麽的屁話,這人的心眼啊,針鼻兒一樣小!”
劉老漢瞥了自家婆娘一眼,氣哼哼的找個旮旯蹲著去了——像個受氣的小媳婦。
沈非心中暗笑,這一家人還真是有趣,兒子怕老子,老子怕媳婦……
劉大娘還在絮絮叨叨,數落的一旁蹲著的劉老漢都該哭了,委委屈屈道:“隻要那個逆子改邪歸正,我就招學徒!”
劉漢躺著中槍,聽這意思,自己被定性入了邪道了?再說了,這話有問題啊?自己要是什麽“改邪歸正”,他還招學徒幹嘛?老爹這是讓老娘給氣糊塗了吧?
可是他也不敢頂嘴啊?
沈非看著老兩口拌嘴,心說我這是幹嘛來了?
我是來谘詢方案的可行性來了,怎麽變身居委會大媽了?調解起人家家庭矛盾來了?
不過話又說回來,這倔老頭要是真的把這手藝帶到棺材裏,那可真是一大損失,這祖傳的手藝要是擱到現代,高低給他申請個非物質文化遺產。
劉大媽兀自在那絮叨,沈非也有點聽不下去了,他看著滿院子的大缸,非常突兀的問一句:“你們這缸窯生意怎麽樣?”
劉大娘一怔,自己正直抒情懷呢,這二小子怎麽畫風突變了?這才剛數落到去年夏天自家侄女出嫁,劉老漢上的禮有點多的事兒,今年春節發現老頭藏私房錢的事兒還沒說呢……
劉老漢早就聽的心煩意亂,心中冒火,聽到沈非的問話,連忙來了精神,轉移話題道:“之前生意馬馬虎虎,可是自打這清江府兵禍,這缸都送不進城,這不……都這擺著呢?”
“不是我吹,咱這手藝,整個清江府也找不出誰家比我這強。”劉老漢來了精神,拽著沈非到一口缸前,嘭嘭嘭拍了拍,“二小子,你看看這質量,杠杠滴!”
沈非終於回到正軌,又問道:“那麽表叔,剛才我說的那個水管,按照那個規格尺寸燒,得多少銀錢?”
劉老漢眯縫著眼睛簡單算了一下,說:“約莫著得兩錢銀子,這一口缸也得兩錢銀子,你這加高,但是沒底,所以大概差不多。”
沈非又問:“那這兩個管子之間連接怎麽處理?可不能漏水。”
劉老漢思忖半晌,說:“這個嘛,我還真得琢磨琢磨,這要是在這裏燒窯倒是好辦,不過聽二小子的意思是,得到現場去弄……”
沈非點點頭,說:“那我們先回去,表叔您老先琢磨著,我也算算賬,大概需要多少,這可是個大活。”
劉老漢連連點頭,送三人出了院子。
聽二小子的意思,是要給全村都鋪上這個管子,哎喲這可是個大生意,自己老兩口身子骨也是一年不如一年,自家這祖傳的缸窯也確實燒不出更長的管子。
也許他們說的對?
是應該新建一個大缸窯,還得增加點人手。
可這得多少錢呐?
沈非的想法是解決自來水主管道的問題,這大粗管子確實如雙喜所說——得用多少鐵啊?
且不說這成本問題,隻說這年代,鹽鐵都是官府管控物資,造個車駕還算過得去,但是這麽大的工程就扛不住了。
雙喜這個主意還真是絕妙,這陶製水管厚度夠,結實抗造,內壁光滑,常年流水,也不會輕易生水垢什麽的,埋地裏八成一輩子也不會壞,並且,它不生鏽,不用擔心生鏽爛掉。
簡直是完美。
當然,這隻是一個想法,還停留在可行性研究上。
於是他開門見山的問道:“表叔,我想弄個密封的水管,埋地下,表叔您是這方麵的行家,這不是來請教您了嘛。”
南河寨兩大姓氏,沈家和劉家,相互聯姻,大概也都是親戚,沈非拐彎抹角的應該叫劉老漢一聲“表叔”,具體什麽親戚關係,到現在他也沒弄清楚。
劉老漢聽沈秀才說什麽埋地下,莫名其妙的問道:“好好的埋地下幹嘛?”
沈非笑嗬嗬的把自己的想法跟劉老漢講了一遍,聽得老頭一頭霧水,稀裏糊塗,但是大體的意思是明白了,於是問道:“多長?多粗?”
“呃……”沈非也不知道啊?於是比比劃劃的說:“大概一米,哦,三尺?就跟家裏水缸那麽粗就差不多,長嘛?越長越好。”
劉老漢尋思半晌,道:“最長也不過一人高,咱們的缸窯不行……”
沈非問:“那就新建個缸窯唄?”
誰知劉老漢有些生氣的高聲道:“那怎麽成,這缸窯是我們劉家幾代人祖傳的家當,拆不得!”
沈非一見劉老漢急了,趕忙道:“不是這個意思表叔,我沒說拆啊?我是說,咱們可以新建一個大的缸窯啊?”
“這……”劉老漢歎了口氣,衝劉漢惡狠狠道:“我家這祖傳的手藝,到了這個敗家子手裏算是斷了,這逆子!再建新缸窯又有啥用?後繼無人啊!”
沈非奇道:“表叔你為啥不招兩個學徒什麽的?也好把這祖傳的手藝傳承下去啊?”
劉老漢氣鼓鼓道:“這是劉家的手藝,怎麽能傳外人手?”
沈非有點哭笑不得:“我說表叔,你這就狹隘了啊,這手藝傳承啊,可不是誰家的,藏著掖著有意思嗎?傳承下去,也造福鄉親啊?”
劉老漢有點沒理解,弱弱的問道:“二小子你的意思是……”
“你看我爹,木匠手藝,不也是到了車廠帶了一幫學徒嗎?看看人家郭鐵匠,人家胸懷多寬廣,廣招門徒,把自己的手藝傳承下去,這樣不好嗎?”
劉老漢仍然倔強:“這是我劉家的獨門手藝,就算是帶到棺材裏也不讓別人學到!”
這磕兒就沒法嘮了!
沈非長歎一聲,卻看到劉大娘眼神不善的盯著劉老漢。
劉老漢看了劉大娘要殺人的眼神,不知道自己又哪裏做錯了,一臉茫然的看著她。
劉大娘見有外人在場,覺得還是得給自家爺們點麵子,於是稍稍收斂了點殺氣,斟酌詞句道:“二小子,別聽你表叔胡說八道,這老東西確實太軸,他不懂你的意思,我懂,你們那個奔波霸車廠就是例子,要不是鬧了兵災,現在定是紅紅火火。”
沈非點點頭,想不到這劉大娘這農村婦女,倒也明白事理。
劉大娘繼續說:“我前幾天就勸這老不死的,找幾個學徒,好歹把這手藝傳下去,但是這死鬼死活不幹,說什麽要帶到棺材裏什麽的屁話,這人的心眼啊,針鼻兒一樣小!”
劉老漢瞥了自家婆娘一眼,氣哼哼的找個旮旯蹲著去了——像個受氣的小媳婦。
沈非心中暗笑,這一家人還真是有趣,兒子怕老子,老子怕媳婦……
劉大娘還在絮絮叨叨,數落的一旁蹲著的劉老漢都該哭了,委委屈屈道:“隻要那個逆子改邪歸正,我就招學徒!”
劉漢躺著中槍,聽這意思,自己被定性入了邪道了?再說了,這話有問題啊?自己要是什麽“改邪歸正”,他還招學徒幹嘛?老爹這是讓老娘給氣糊塗了吧?
可是他也不敢頂嘴啊?
沈非看著老兩口拌嘴,心說我這是幹嘛來了?
我是來谘詢方案的可行性來了,怎麽變身居委會大媽了?調解起人家家庭矛盾來了?
不過話又說回來,這倔老頭要是真的把這手藝帶到棺材裏,那可真是一大損失,這祖傳的手藝要是擱到現代,高低給他申請個非物質文化遺產。
劉大媽兀自在那絮叨,沈非也有點聽不下去了,他看著滿院子的大缸,非常突兀的問一句:“你們這缸窯生意怎麽樣?”
劉大娘一怔,自己正直抒情懷呢,這二小子怎麽畫風突變了?這才剛數落到去年夏天自家侄女出嫁,劉老漢上的禮有點多的事兒,今年春節發現老頭藏私房錢的事兒還沒說呢……
劉老漢早就聽的心煩意亂,心中冒火,聽到沈非的問話,連忙來了精神,轉移話題道:“之前生意馬馬虎虎,可是自打這清江府兵禍,這缸都送不進城,這不……都這擺著呢?”
“不是我吹,咱這手藝,整個清江府也找不出誰家比我這強。”劉老漢來了精神,拽著沈非到一口缸前,嘭嘭嘭拍了拍,“二小子,你看看這質量,杠杠滴!”
沈非終於回到正軌,又問道:“那麽表叔,剛才我說的那個水管,按照那個規格尺寸燒,得多少銀錢?”
劉老漢眯縫著眼睛簡單算了一下,說:“約莫著得兩錢銀子,這一口缸也得兩錢銀子,你這加高,但是沒底,所以大概差不多。”
沈非又問:“那這兩個管子之間連接怎麽處理?可不能漏水。”
劉老漢思忖半晌,說:“這個嘛,我還真得琢磨琢磨,這要是在這裏燒窯倒是好辦,不過聽二小子的意思是,得到現場去弄……”
沈非點點頭,說:“那我們先回去,表叔您老先琢磨著,我也算算賬,大概需要多少,這可是個大活。”
劉老漢連連點頭,送三人出了院子。
聽二小子的意思,是要給全村都鋪上這個管子,哎喲這可是個大生意,自己老兩口身子骨也是一年不如一年,自家這祖傳的缸窯也確實燒不出更長的管子。
也許他們說的對?
是應該新建一個大缸窯,還得增加點人手。
可這得多少錢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