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國公府此次宴會,雖小有波折,但大體上賓主皆歡。尤其是趙家母女,感情從此愈發融洽,實乃意外之喜。


    宴會結束,榮親王府門口迎來數輛裝滿禮品的馬車,這些禮品多來自鎮國公府三房,目的顯而易見,是為了感謝朝陽郡主對七少爺的救命之恩。而下柱國公府的禮品則多為北蒙珍貴物產,以及遊夫人和趙二小姐親手繡製的手帕、扇麵等。


    次日淩晨,寅時將至,身著胡裝的朝陽郡主宛如一朵晨間帶露的芙蓉花般嬌豔,她烏發高束,馬尾如流雲般利落,頭戴赤金紅寶石發冠,熠熠生輝。此刻的她正安靜立於禦書房外等待著皇上的到來。


    寅時三刻,身形偉岸的懷仁帝身著明黃帝王服,端坐於龍案之後神情威嚴莊重。他素來勤於政務,每日早起卻依舊目光清明如炬,時刻散發著智慧與自信的光芒,仿佛能穿透一切。


    朝陽郡主依禮叩頭參拜,隨後向皇帝稟報近日所有行動及結果。


    皇帝思索片刻,囑咐郡主暫時按兵不動,嚴密看管要犯,其餘事情讓她自行斟酌處理,但要注意分寸,以免到時與大理寺卿劉明武難以配合。


    朝陽郡主領了皇帝旨意,深知陛下這是放權於她,讓她掌控局勢。出了皇宮後,郡主命人傳密信聯絡秦豐,請他按信中指示協助捉拿其餘藏匿暗處的秘樁。又在當夜秘密將一個逃遁多年、近期重現的江洋大盜送入劉明武前掌控的大理寺地牢。一切安排就緒,隻待時機成熟,京都內外暗湧便會浮現水麵。


    日前,清平伯府的庫房走水,這場大火不僅讓部分金銀不翼而飛,更是將古玩字畫損毀大半,大火更燒死了三個下人,實在是損失慘重!要知道,這伯府也曾有過輝煌的過去,如今雖已日薄西山,但畢竟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想當年,老郡公跟隨高宗征戰四方,期間斬獲的金銀財寶數不勝數。除了大部分上交國家外,在高宗的默許之下,他自己也偷偷截留了一部分。其實,這種事情在戰爭時期的各類大軍中屢見不鮮。


    大軍之中,各軍指揮官為了自己麾下軍團的福祉,私下瘋狂搜刮敗方資產以補充軍資。這種行為,在一定程度上情有可原,隻要他們不過分貪婪,上頭也會網開一麵。此外,高宗當年的慷慨解囊,以及論功行賞時的豐厚賞賜,更是讓清平伯府的家業如日中天,令人咋舌。即便這些年清平伯府的產業在陸續敗落,但其家底依然豐厚。


    魯氏魯印秋,誕於賀州府府尹魯國璋之家,生產時其生母因血崩而亡,後放在正妻廖氏膝下教養,為家中庶長女。廖氏婦德高尚,行事端正,待庶子庶女寬厚,於吃穿用度一應俱全。魯氏頗具小聰明,善審時度勢,對嫡母尊崇備至,愛戴有加,從不敢違背嫡母意願,晨昏定省,侍奉周到。與嫡母所出子女相處時,刻意諂媚,低眉順眼。久而久之,嫡母亦對其真心相待幾分。又得嫡母悉心教導,言談舉止,不輸其他門閥嫡女。長大後其美貌聰慧,名動賀州,為無數男子夢寐以求。


    早在金釵之年,嫡母便為其擇門第相當者聯姻。然她自恃美貌,不將賀州官宦子弟及望族青年男子放在眼裏。廖氏素以賢惠持家、善待庶子著稱,多次為其相看後,見魯氏無動於衷,心生惱怒,欲撒手不管。魯印秋見狀,於某夜入書房與魯國璋密談良久而出。此後,魯國璋便囑廖氏無需再為魯氏相看,其親事由己操辦。


    未幾,魯氏嫁與京都新喪妻之清平伯,由地方官庶女一躍而為京都三品伯夫人。嫁入伯府後,魯氏在清平伯麵前可謂溫婉可人。與其他矜持貴女迥異,於閨房之事毫不避諱,反而積極迎合,表現熱烈,清平伯自然對其神魂顛倒,言聽計從。既入府為新主,遂將伯府上下掌控於股掌。


    此時,京都城內暗流湧動,而清平伯府內卻是另一番景象。新夫人魯氏這幾日明顯變得焦躁不安,她在房內不停地來回踱步,仿佛心中有一股無名之火在燃燒。她不時咬著嘴唇,陷入沉思,仿佛在努力解開一個複雜的謎團。


    下人們如履薄冰,小心翼翼地伺候著,生怕有一絲怠慢,就會觸怒這位喜怒無常的夫人。然而,即使他們再怎麽小心,也難免會有疏忽的時候,一旦稍有怠慢,就會遭到魯氏的嚴厲責罰,輕則挨罵,重則挨打。這使得府中的仆人們個個提心吊膽,戰戰兢兢,不敢有絲毫的鬆懈。


    此前滅火後,大家才發覺家中大管事及兩個下人竟已被燒成焦炭,倒伏於庫房之中。眾人皆以為大管事是為滅火而不幸罹難,魯氏亦是如此故而發怒。然而眾人所不知的是,魯氏看似因家中出了失財又出了三條人命而惱怒,實則她為父親魯國璋先前寄來的書信而煩心。


    一月之前,魯國璋寄來書信,命她在伯府秘密尋找一幅人像畫,得手後需立刻轉交至大管事鄭大川。魯氏嫁入伯府後,如魚得水,迅速掌控全局,而鄭大川也乖巧地投靠到她麾下。接到魯國璋書信,她才恍然大悟,自己能在清平伯府呼風喚雨、一言九鼎,全賴父親的精心謀劃,而同為華南人士的鄭大川,原來早已與父親交情匪淺。魯國璋在信中反複叮囑,她必須守口如瓶,不得走漏半點風聲。否則魯家與清平伯府將大禍臨頭,甚至會影響到那件至關重要的大事。至於何為大事,魯國璋隻字不提,僅透露若此事順利,魯家必將飛黃騰達、位極人臣!


    正所謂利欲熏心,尤其是像魯國璋這種在賀州官場摸爬滾打多年,政績平平,仕途渺茫之人,對權勢的渴求愈發如饑似渴。接到魯父來信,魯氏豈敢不從。伯府雖盡在她的掌控之中,找個東西亦如探囊取物。但若大張旗鼓,難免會引人注目。為免節外生枝,她隻得暗中行事。多日搜尋,仍未見魯國璋所說之畫。幸得鄭大川提醒,最終於伯府祭堂內房梁上的雙層檀木木盒中覓得。畫卷展開,畫中女子躍然紙上,年約二十五、六。其天庭飽滿,眉似遠山,目光炯炯,仿若隨時都會眨眼,嘴角輕揚,似笑非笑,宛如綻放的曇花,皎潔飽滿。她呈坐姿,雙手手掌半掩於橙紅色袒胸宮裝廣袖之下,左上右下,自然疊於腹部。一眼望去,隻覺此女麵容姣好,儀態萬千,渾身散發的華貴之氣令人敬畏。此畫作於大夏一百二十八年,雖曆經多年,在雙層木盒的庇護下,色調依舊明豔動人,畫中之人栩栩如生。


    魯氏凝視畫作,心中不由得一緊,隻因畫中女子那看似柔和的目光中,竟透著深深的哀憫,如同一泓清泉,流淌著無盡的悲傷。待她看到畫中右下角的幾個字時,瞬間倒抽了一口冷氣,瞬間便明白了畫中之人的身份,及父親來信所說若是泄露消息有滅族災禍的原因。原來,此人正是前朝長公主——周鳳陽!


    雖然前朝覆滅多年,但周鳳陽這個名字如今依舊回響在許多人的耳畔。有人視她為高潔大義之士,為了讓百姓脫離大夏周氏王室暴政的苦海,甘願舍生取義,以成就新君立國之大業;有人則認為她背叛祖先、背叛前朝皇室,隻為沽名釣譽,實乃不忠不孝、不仁不義的皇室逆子!然而,民間更多的人則對她當年大開城門,主動將二十萬楚家軍引入京都,推翻腐朽不堪的周氏王朝之舉心懷感激。她的故事,恰似一首淒美的樂章,在人們心間奏響。


    彼時的大夏已是風中殘燭,末日將臨。在這天下逐鹿的關鍵棋局上,高宗果斷落下了反夏的製勝一子。翌年早春,蓄勢待發的起義軍在激昂的號角聲中,正式拉開了討伐大夏王朝的戰爭序幕!他如迅疾的雷霆,勢如破竹地平定了多方亂局,又沿路征討,收複了關震庭等割據勢力,還親手斬殺了大夏第一猛將薛虎。在囚虎關一戰中滅掉兩諸侯,為大衍立下不世之功。此後,他一路向北,率領大軍向新帝國最高權力的巔峰衝刺——直指京都隴康,在周鳳陽的幫助下,輕而易舉拿下王城,成為至高無上的掌權者!


    魯氏不理解父親為何要尋找這幅前朝畫作,她清楚私藏前朝之物是滅門的重罪,也更加明白父親所謀之事絕非等閑。她小心翼翼地將畫卷收好,交給鄭大川。不料,一夜之間,府中庫房就燃起了熊熊大火,鄭大川也葬身火海,畫卷也消失得無影無蹤。魯氏四處尋找,卻始終一無所獲。她既擔心畫卷失蹤會招來殺身之禍,又害怕父親知道後的雷霆之怒。她哀怨鄭大川無端葬身火海,一番提心吊膽之後,決定再次尋找那幅失蹤的畫卷。


    深夜,她趁著清平伯外出赴宴,遣散下人,獨自一人朝著鄭大川平日歇息的偏院走去。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之異世雙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烈烈之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烈烈之風並收藏重生之異世雙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