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好也到了請安的時辰,程朝帶著奉華向靜心堂,他到的不早不晚,程老太爺和李氏還沒有到正堂,諸位兄弟姐妹倒是到的差不多了。


    程鶯已入宮,瞧著光鮮亮麗,其中滋味隻有她自己最清楚;程茵境遇不好,她母黃氏及兄程期都做了錯事而亡,她自然也不是昔日老太太底下第一的孫女兒了;隻有程芙,還是曾經模樣。


    兄弟中程望早早就坐著等了,瞧見程朝便起身行禮,一如既往的謙卑;程瑜林,程瑜柯兄弟倆早就不複從前的親近了,嚴氏讓程瑜柯的生母鈴姨娘小產傷身,再加上日漸長大,許多東西悄然變化,他們二人如今也隻算是點頭之交了。


    程育許是年紀小貪睡,還未過來。


    裏間,有侍從來報:大少爺到了,程老太爺和李氏都加快了速度。


    程老太爺正在梳頭,他焦急催促,“快些,朝哥兒還等著呢!”


    李氏比程老太爺快一步,她已梳好了頭,正在選簪子,聞言調侃道:“你們瞧瞧,你們老太爺急成什麽模樣了?以前哥兒姐兒來請安時你怎麽不急?”


    給程老太爺梳頭的侍從和給李氏上妝的侍女都輕笑,暗道還是大少爺才是這二位的心尖子!


    程老太爺也笑,“你不也是如此嗎?平時也沒見戴那簪子?平時隻一雅致銀簪子就好了,你說是要雅淨。”


    李氏心裏樂滋滋的,“這不是朝哥兒回來嘛。”說完也不再回他的話,他們朝哥兒回來了,李氏的欣喜一點兒都不比程老太爺、林夫人他們少,朝哥兒雖不是她親生孫兒,可人有七情六欲,從小朝哥兒就在她身邊長大,那是親的不能再親了,若是朝哥兒親祖母在世,也未必有她和朝哥兒這樣親。


    原本要一刻鍾的二人,如今為了心心念念的寶貝孫子,不到一半兒的功夫就收拾齊整出來了。


    往常都是哥兒姐兒們請了安就各自回去,或是和母親一起用飯,或是自行安排,可這次不同,侍郎府萬眾矚目、捧在手心裏的“掌上明珠”程朝回來,自然是留了飯的。


    林夫人不必說,連嚴氏和小住家中的程芷母子幾人都提前趕到了。


    嚴氏還好,她畢竟比程芷多了幾十年春秋,麵上不露聲色,程芷卻心中慶幸,朝哥兒還是如以前她在家中時一樣,是長輩們的心頭肉,她幸虧是早早就準備好了,才趕上請安。


    所有人都趕在程老太爺和李氏之前到靜心堂,是因為他們都心知肚明——程老太爺二人到底有多疼愛長孫。


    程老太爺笑眯眯的,親自給程朝盛了一碗皮蛋瘦肉粥,“這是你最愛喝的,祖父還特意叫人去叮囑王廚子,讓他務必親自掌勺,你嚐嚐,味道變沒變?”


    李氏心裏也歡喜,慈愛地看著程朝,給他夾了許多生煎包,“祖母也記得,你愛吃的生煎包,朝哥兒快嚐嚐,在外頭不比在家裏,你都瘦了許多,拔高了、也長個了,我瞧著是比你瑜林弟弟高一個頭了!”


    程瑜林還不服氣,作勢要站起來同程朝比身高,隻是他還沒行動,就被一旁的嚴氏拽著了,嚴氏低聲道:“你是傻子不成?老太太老太爺正是稀罕你那哥哥的時候,老太太說拔高了就是拔高了,就是比你高一個頭了,你不服氣就憋著,若是當真了老太太才不高興呢!”她眼睛一瞪,“到時候連你這親孫子都得吃掛落兒!”


    程瑜林有些煩躁,“明明我才是她親孫子啊……”


    嚴氏垂眸,“哪跟人家看著長大、跟著身邊日日夜夜的?”


    “行了,就聽老太太把你那好哥哥誇到天上有地下無的,將她那寶貝長孫誇盡興了再說。”


    程朝依言喝了粥、吃了生煎包,笑嘻嘻地撒嬌:“這粥還是那個味兒!祖父,王廚子廚藝又進步了呢!”


    程老太爺聞言高興,大笑道:“聽見了嗎?少爺誇王廚子了,快,給賞錢,你親自跑一趟送去,說少爺對他的廚藝很滿意,還讚賞他了!”他對身邊的侍從吩咐。


    李氏也高興,也讓人賞了做生煎包的廚子,對程朝叮囑,“祖母和你說啊,外頭的飯菜再好吃,也不如家裏的這一口,你從小吃到大的!一大早我叫人去排著的,杭記的小籠包!還有這栗子糕……”


    桌上隻有他們三人的聲音,程老太爺和李氏慈愛寵溺的話語和程朝撒嬌應好的嗓音。


    假·一家人吃早飯,真·偏心眼老太爺老太太和他們的寶貝嫡長孫吃早飯。


    連林夫人、程朝親娘,都插不上嘴的。


    眾人也都有眾人的心思,皆是食不知味,隻有年幼無知、天真懵懂的程育和開心驕傲的林夫人才覺得是一頓美味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古代少爺讀書日常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琳琳愛你一萬年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琳琳愛你一萬年並收藏古代少爺讀書日常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