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天,陳正南正在陳老漢的房上修整房梁,重新鋪設檁條,張全忽然駕著馬車來到,說:“老弟,你看看這車上是什麽?”
陳正南從房上往下望去,隻見車上躺著一大截比腰還粗的紅黑的木頭,便開心地問:“這是棗樹吧?哪裏來的這樣的好料,可是不容易遇到。”
張全笑道:“自從你失了那張弩之後,我就一直在替你琢磨著呢。剛好前天我去老泰山家吃酒,閑談中,說到他老三家裏有一棵棗樹,要建新房子娶媳婦,因為誤事才給放倒了,也不能當大料用,扔在一邊呢,我就起了念頭,幫你給弄來了。”
陳正南慌忙順著梯子爬了下來,走到馬車邊,仔細端詳那塊上好的棗木料,說道:這料子可真好,多少錢,張全哥?”
張全笑著說:“哪裏要你的銀錢,我隻和我老泰山說了我的意思,他便頓時去找了他老三,沒花一文錢便把這木料要來了。”
陳正南說:“這怎麽成,我平白得了便宜,讓你老嶽父欠下人情。”
張全笑道:“那邊是他們兄弟間的事情,這邊是我和嶽父的事情,要是硬說給錢,怕是還要惹出事端呢。”
陳正南聽他這樣一說,不由得笑了,隻得說:“這樣吧,改天我們備了酒菜,請他們喝上一場,也讓人家知道我們是做事有禮數的人,不是江湖上耍嘴皮子的混賬。”
張全笑著說:“行,你這說得在理,這個可以,過些日子等陳大爺的房子忙完了,我便一起安排這事。”
維修竣工的那一天,陳老漢請了其他長工去莊台上照看鴨棚,他回到莊子裏,看著自己修葺一新的房子格外開心,拿錢請徐萬勝去集上買了許多酒菜,又購置了一些碗筷,請了張全和徐萬勝兩人的老婆過來下廚,做了一桌子的酒菜。陳正南又去請了張全的老嶽父和他的三弟,吃喝了一場,直從中午一直吃到太陽掉在樹梢下,方才散了。
半月後的一天,張全送鴨料過來,卸了貨要去正陽城采買麩皮、玉米、紅薯幹。
這時,陳正南想起一件自己思慮好的事,回到自己屋裏拿了150兩的銀票,隨手書寫了一封書信,請張全送到正陽城南門外蔡秀才家。
張全問道:“老弟,這樣一件大事情,為什麽你不親自去呢?這戶人家是你什麽人,居然把你的那一注銀子分給了他一半?”
陳正南說:“哥,這是對我有恩有義的一家人,他們家現在生活艱難。按理說我應當親自送去,可我怕他讀書人要麵子堅決不受,那樣的話我便沒有了退步。反正你一定要把我這事辦成。”
張全答應道:“這事交給我吧,老弟,我先前看你不錯,可還是看走眼了。我是服你了,你雖然年輕,可是心胸裏有大江大河,手掌上有千軍萬馬,視錢財如糞土,重情義超宋江,你這膽識氣魄一萬個人裏麵也沒有一個。兄弟你放心好了,我現在就去了。”
正陽城南門外,蔡秀才家。
一家人正圍坐在小方桌旁邊吃飯。
晚餐有陳正南送來的野兔肉,可是吃得暢快的隻有春燕和石頭,蔡秀才、楊氏和雯雨麵對桌上的飯菜卻無意舉箸。
張全剛剛強行送來的三張銀票此時放在蔡秀才麵前的桌麵上,他一隻手裏拿著筷子,一隻手拿著陳正南給他的那封信。
隻見那信上寫道:
年過三十功名藏,滿腹詩書織網忙;
但有閑暇溫經綸,敢叫門楣再興旺。
這信看似寫得不合規範,沒有問候,沒有落款,沒有日期,但是信中的一腔熱血,諄諄期待躍然紙上。
蔡秀才把那四句詩看了又看,隻看了十幾遍,最後才放下那封書信,搖搖頭又點點頭,最後拿起筷子開始吃飯。
自那日以後,蔡秀才果然不再替人織網補網,沒有要事也不再出門,每天從早到晚,從晚到夜,隻顧在書本上用功夫,寫文章,累了便去淮河邊上閑走幾步,吟詩尋句。
雯雨則把家中裏外外大小的活全部包了下來,她母親隻管織布,讓他父親除了吃喝睡覺便全是看書,什麽事都不讓他問,更不去接三村五鄰各種要他去操持的俗事。雖然有了一些錢,全家人更加地省吃儉用。
春燕和石頭也變得突然格外懂事起來,幫助姐姐做廚房裏的事,去菜園裏幹活,和姐姐學習紡線,一家人都憋著一股勁,感覺一場大仗就擺在全家人麵前,他們隻有打贏,也必須打贏,隻有這樣才不負了陳正南一副熱心腸。
進了臘月的時候,陳正南重新製造的兩張連弩已經初具雛形,因為眼下不是打獵的季節,他動手製作的時候不急不慢,慢工出細活,精心雕刻,仔細打磨,還專門雕刻了吉祥文案嵌了銅線在裏邊。他還專門去了一趟潁州府,請那裏有名的銅匠給兩張弩掛角上包上了有圖案的銅皮。弓背上反複上了桐油、清漆,磨了又磨,漆了又漆。
陳正南精心打造他這兩張連弩,隻能在每天晚間和夜裏。
白天的時候,李老爺從莊子上派了七八個長工和五六個強健的莊裏婦人,把雜物間裏的水缸瓦盆都拿出來重新清洗了,和往年一樣開始宰殺、醃製鴨子。
眾人操刀放血,燒水褪毛,開膛破肚,之後用各種香料炒了大量的粗鹽進行醃製。
按照往常的慣例,一部分鴨舌、鴨胗送到李老爺府上醃製起來,被做成精致的下酒小菜。其他的鴨雜、鴨腸,除了留一些在莊台上之外,其他的便分給了來忙活的長工、仆婦,作為對他們額外的犒賞,這也讓他們過春節時桌上多了兩碗暈菜,可以給家裏節省下不少年貨錢。
醃製的時間結束以後,人們便從大缸裏取出醃好的鴨子,掛在成排的架子上晾曬。到了鴨子微微出油,幹濕正合適的時候,便可以上市。
很快,各地做臘貨的商人便紛紛和往年一樣,聯係上李老爺家的賬房,砍價議價,不久就把鴨子們全部買光了。
陳正南和老漢兩人把養鴨大棚重新清理一番,仔細打掃幹淨,撒上生石灰之,再在上麵撒上薄薄的一層沙土,以備過了年開春接新的鴨苗。
忙完了這一切,也就進入了臘月。
這一天,陳正南說好了和陳老漢一起去趕葉家集。那天早上,他們起床做了早飯吃罷,兩人收拾好趕集的行裝,陳正南把陳老漢扶上棗紅馬,牽著馬韁繩下了莊台,往北上了淮河大壩,向西慢慢走到葉家集。
進了臘月,眼看就要過年,辦年貨的人特別多,集上也格外的熱鬧。
陳正南牽著棗紅馬,照例先去了那一家剃頭鋪子,他把馬拴在門前,和陳老漢兩人進了店裏,等裏麵的師傅給先前的客人忙活完了,兩人便先後洗頭、剃頭、刮臉紮辮子。
從剃頭店出來,兩人便去集上的澡堂子泡了澡,裏外都換上平時不穿的幹淨衣裳。之後,兩人在街上逛了一趟,進了一家熱鬧的羊湯館,要了兩大碗滾燙的羊雜湯,四個油酥燒餅,又切了一盤鹵豬頭肉,再讓店小二上了半斤高粱酒,兩人隻吃了半個時辰才從鋪子裏出來。
陳老漢在這集上有一個故交,是他青年時代的朋友,便又去找到他的鋪子,兩個人坐下來免不了一番敘談。
陳正南從房上往下望去,隻見車上躺著一大截比腰還粗的紅黑的木頭,便開心地問:“這是棗樹吧?哪裏來的這樣的好料,可是不容易遇到。”
張全笑道:“自從你失了那張弩之後,我就一直在替你琢磨著呢。剛好前天我去老泰山家吃酒,閑談中,說到他老三家裏有一棵棗樹,要建新房子娶媳婦,因為誤事才給放倒了,也不能當大料用,扔在一邊呢,我就起了念頭,幫你給弄來了。”
陳正南慌忙順著梯子爬了下來,走到馬車邊,仔細端詳那塊上好的棗木料,說道:這料子可真好,多少錢,張全哥?”
張全笑著說:“哪裏要你的銀錢,我隻和我老泰山說了我的意思,他便頓時去找了他老三,沒花一文錢便把這木料要來了。”
陳正南說:“這怎麽成,我平白得了便宜,讓你老嶽父欠下人情。”
張全笑道:“那邊是他們兄弟間的事情,這邊是我和嶽父的事情,要是硬說給錢,怕是還要惹出事端呢。”
陳正南聽他這樣一說,不由得笑了,隻得說:“這樣吧,改天我們備了酒菜,請他們喝上一場,也讓人家知道我們是做事有禮數的人,不是江湖上耍嘴皮子的混賬。”
張全笑著說:“行,你這說得在理,這個可以,過些日子等陳大爺的房子忙完了,我便一起安排這事。”
維修竣工的那一天,陳老漢請了其他長工去莊台上照看鴨棚,他回到莊子裏,看著自己修葺一新的房子格外開心,拿錢請徐萬勝去集上買了許多酒菜,又購置了一些碗筷,請了張全和徐萬勝兩人的老婆過來下廚,做了一桌子的酒菜。陳正南又去請了張全的老嶽父和他的三弟,吃喝了一場,直從中午一直吃到太陽掉在樹梢下,方才散了。
半月後的一天,張全送鴨料過來,卸了貨要去正陽城采買麩皮、玉米、紅薯幹。
這時,陳正南想起一件自己思慮好的事,回到自己屋裏拿了150兩的銀票,隨手書寫了一封書信,請張全送到正陽城南門外蔡秀才家。
張全問道:“老弟,這樣一件大事情,為什麽你不親自去呢?這戶人家是你什麽人,居然把你的那一注銀子分給了他一半?”
陳正南說:“哥,這是對我有恩有義的一家人,他們家現在生活艱難。按理說我應當親自送去,可我怕他讀書人要麵子堅決不受,那樣的話我便沒有了退步。反正你一定要把我這事辦成。”
張全答應道:“這事交給我吧,老弟,我先前看你不錯,可還是看走眼了。我是服你了,你雖然年輕,可是心胸裏有大江大河,手掌上有千軍萬馬,視錢財如糞土,重情義超宋江,你這膽識氣魄一萬個人裏麵也沒有一個。兄弟你放心好了,我現在就去了。”
正陽城南門外,蔡秀才家。
一家人正圍坐在小方桌旁邊吃飯。
晚餐有陳正南送來的野兔肉,可是吃得暢快的隻有春燕和石頭,蔡秀才、楊氏和雯雨麵對桌上的飯菜卻無意舉箸。
張全剛剛強行送來的三張銀票此時放在蔡秀才麵前的桌麵上,他一隻手裏拿著筷子,一隻手拿著陳正南給他的那封信。
隻見那信上寫道:
年過三十功名藏,滿腹詩書織網忙;
但有閑暇溫經綸,敢叫門楣再興旺。
這信看似寫得不合規範,沒有問候,沒有落款,沒有日期,但是信中的一腔熱血,諄諄期待躍然紙上。
蔡秀才把那四句詩看了又看,隻看了十幾遍,最後才放下那封書信,搖搖頭又點點頭,最後拿起筷子開始吃飯。
自那日以後,蔡秀才果然不再替人織網補網,沒有要事也不再出門,每天從早到晚,從晚到夜,隻顧在書本上用功夫,寫文章,累了便去淮河邊上閑走幾步,吟詩尋句。
雯雨則把家中裏外外大小的活全部包了下來,她母親隻管織布,讓他父親除了吃喝睡覺便全是看書,什麽事都不讓他問,更不去接三村五鄰各種要他去操持的俗事。雖然有了一些錢,全家人更加地省吃儉用。
春燕和石頭也變得突然格外懂事起來,幫助姐姐做廚房裏的事,去菜園裏幹活,和姐姐學習紡線,一家人都憋著一股勁,感覺一場大仗就擺在全家人麵前,他們隻有打贏,也必須打贏,隻有這樣才不負了陳正南一副熱心腸。
進了臘月的時候,陳正南重新製造的兩張連弩已經初具雛形,因為眼下不是打獵的季節,他動手製作的時候不急不慢,慢工出細活,精心雕刻,仔細打磨,還專門雕刻了吉祥文案嵌了銅線在裏邊。他還專門去了一趟潁州府,請那裏有名的銅匠給兩張弩掛角上包上了有圖案的銅皮。弓背上反複上了桐油、清漆,磨了又磨,漆了又漆。
陳正南精心打造他這兩張連弩,隻能在每天晚間和夜裏。
白天的時候,李老爺從莊子上派了七八個長工和五六個強健的莊裏婦人,把雜物間裏的水缸瓦盆都拿出來重新清洗了,和往年一樣開始宰殺、醃製鴨子。
眾人操刀放血,燒水褪毛,開膛破肚,之後用各種香料炒了大量的粗鹽進行醃製。
按照往常的慣例,一部分鴨舌、鴨胗送到李老爺府上醃製起來,被做成精致的下酒小菜。其他的鴨雜、鴨腸,除了留一些在莊台上之外,其他的便分給了來忙活的長工、仆婦,作為對他們額外的犒賞,這也讓他們過春節時桌上多了兩碗暈菜,可以給家裏節省下不少年貨錢。
醃製的時間結束以後,人們便從大缸裏取出醃好的鴨子,掛在成排的架子上晾曬。到了鴨子微微出油,幹濕正合適的時候,便可以上市。
很快,各地做臘貨的商人便紛紛和往年一樣,聯係上李老爺家的賬房,砍價議價,不久就把鴨子們全部買光了。
陳正南和老漢兩人把養鴨大棚重新清理一番,仔細打掃幹淨,撒上生石灰之,再在上麵撒上薄薄的一層沙土,以備過了年開春接新的鴨苗。
忙完了這一切,也就進入了臘月。
這一天,陳正南說好了和陳老漢一起去趕葉家集。那天早上,他們起床做了早飯吃罷,兩人收拾好趕集的行裝,陳正南把陳老漢扶上棗紅馬,牽著馬韁繩下了莊台,往北上了淮河大壩,向西慢慢走到葉家集。
進了臘月,眼看就要過年,辦年貨的人特別多,集上也格外的熱鬧。
陳正南牽著棗紅馬,照例先去了那一家剃頭鋪子,他把馬拴在門前,和陳老漢兩人進了店裏,等裏麵的師傅給先前的客人忙活完了,兩人便先後洗頭、剃頭、刮臉紮辮子。
從剃頭店出來,兩人便去集上的澡堂子泡了澡,裏外都換上平時不穿的幹淨衣裳。之後,兩人在街上逛了一趟,進了一家熱鬧的羊湯館,要了兩大碗滾燙的羊雜湯,四個油酥燒餅,又切了一盤鹵豬頭肉,再讓店小二上了半斤高粱酒,兩人隻吃了半個時辰才從鋪子裏出來。
陳老漢在這集上有一個故交,是他青年時代的朋友,便又去找到他的鋪子,兩個人坐下來免不了一番敘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