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知府聽了陳正南這首海棠詩,將後兩句低聲重吟了一遍,不禁撫掌笑道:“好詩,陳千總果然是文武全才,腹有詩書氣自華,這海棠詩幾乎不假思索,隨手拈來,雖趕不上李杜,卻也有王維之意境,好!真是不可多得之才,隻可惜陳千總沒能同圖將軍一同遷至我這裏來,那樣可經常相見,朝夕相處,吟詩作賦,豈不妙哉!”
他說著便走到案前,從一個抽屜裏取出一個藍皮的信封,遞給陳正南道:“陳千總,這是一點心意,還望收下。”
這突然而來之舉,令陳正南和圖海都大為驚疑,陳正南更是不明所以,不知裏麵是什麽,哪裏敢收,隻是雙手推托。
沈之府哈哈大笑道:“這裏是六百兩銀子的銀票,是陳千總應得的賞賜,我之前專門為陳千總留下的。所以,我和圖將軍說過要請你來見。”
圖海忙站起來說:“沈大人,陳千總上次立了大功,我那邊已經論功行賞,給過了賞賜。”
沈誌府笑道:“橋歸橋,路歸路,不是一回事。你不知道,上次城西湖之戰我是全靠了你,你呢,靠的是這位陳千總,沒有他,這一仗怎麽能打得如此順利,將那二郎教匪眾打得大敗,餘賊也趕到了天柱山的亂石裏去?如今沒了這些匪眾,我大可不必每年再給劉守備五千兩銀子的軍費資助,省下這一筆錢,我肩上陡然輕了不少。另外,上次在蘆葦蕩那一戰之中,衝散了的匪眾來不及帶走的不義之財,也有一些被我這邊將士搜羅到,這自然要論功行賞,所謂喝水不忘挖井人,陳千總首功一件,我這裏也記著呢,所以才留下了這六百兩,專等你來,還請陳千總不必推辭。”
聽此一說,陳正南看了看圖海,圖海便點了點頭,道:“好,既然沈知府有如此心情,深情厚誼,陳千總就收下吧,要不然也辜負了沈知府的一腔厚愛。”
陳正南隻得向沈知府行了半跪禮,雙手恭恭敬敬接下那藍紙信封,揣在懷裏。
沈知府請兩人坐下,端了自己的茶杯才喝了一口水,書童忽然從外麵進來,說道:“二爺又來了,在前院的客廳裏,說是要錢回家過年。”
沈知府聽了這話,立刻放下手中的茶杯,臉色猛然變得陰沉,歎了一口氣,搖搖頭說道:“去賬房裏支一百兩銀子拿給他,讓他現在就走,”
書童見老爺臉上變了色,便低頭小聲道:“知道了,老爺。”說完便退了出去。
見沈知府坐下後半晌無聲,圖海便問道:“沈大人,可是遇到了什麽難為事?”
沈知府便道:“你們哪裏知道我的苦楚,我現在每天公事全無壓力,沒有處理不好的事,然而就算我整天坐在肉堆裏,泡在美酒裏,也是食不知其味,酒不聞其香。”
圖海又問道:“沈大人,這是為何?”
沈知府重重地歎了一口氣,說道:“你們不知道,我有一個弟弟,他現在成了我的一個難題,我就是想不出辦法處置了他。但凡誰能給我一個主意,讓我安排了他,我寧願舍棄這知府的官位,回家種田也是心甘情願,更不要說讓我拿出全家的積蓄去酬謝他,那都不在話下。”
聽到這裏,圖海端起茶杯呷了一口水,輕聲問道:“沈大人,如果你當我是知己朋友,不妨說來,願聞其詳,也許我們萬一有個什麽主意呢?”
沈知府聽他說到這裏,歎了口氣說:“說來話長,也不怕你見笑,我就告訴你們吧。”
當下,沈知府便把自己遇到的難題說了一遍。
原來,這沈知府的身世也是一段傳奇。
沈知府,名道富,字路安,自號沙河漁夫,是潁上縣沙北村人氏。
他自幼因家貧,被寄養在一河之隔的舅父餘長文家中。
舅父對他視若如子,送他到鄰村私塾讀書。才兩年,沈道富便成為私塾裏才學最佳,既聰明又勤奮的學生,深得塾師的喜愛。
有一次,沈道富在學堂裏出恭好久才回到課室,塾師疑他在外嬉戲,便嚴加責問,沈道富便說,他經過土地廟時,土地公總要站起來問好,故這次繞道不從廟前經過,所以遲回了。
墊師聽後,自然不信,叫他明天仍從土地廟前過去。
第二天,沈道富出恭回來,塾師到土地廟察看,見自己放在土地公膝蓋上的兩枚銅錢已掉在地上,便相信了,以之為奇人。
數日後,塾師到堂兄伍毫家中做客,對他說:“我有一學生,名沈道富,聰穎出眾,前途不可限量。你府上千金如能與其聯婚,將來定然沾光不小。”
那伍毫聞言大喜,便與妻李氏相商。
李氏說:“沈道富家窮,無立錐之地,將女兒嫁他,要叫她去吃西北風!”
妻子不同意,伍毫又把他的主意告訴女兒淑秀,淑秀也嫌沈道富家貧,完全不樂意。
然伍毫深信堂兄的話,堅持己見,強行要將淑秀終身許給沈道富,就許了婚事。
沈道富學成之後,中了秀才,他舅舅張羅著為他完婚,擇吉日前來迎娶。淑秀哭哭啼啼不肯上轎,她母親也不樂意。
當時,她妽母江氏在場,便上前來勸說。
這淑秀憤憤地回懟她道:“妽娘也說他好,窮不要緊,為何不將你家士玲妹嫁給他!”
江氏立即說:“可以啊,隻是,這事要看你爹的主意。”
那伍毫見女兒這樣不肯,自己也有了悔意,就立刻同意了,讓住在同莊的侄女士玲代嫁。
江氏與女兒士玲商量,士玲平時知道沈道富的才學,當下便對母親含羞回道:“女兒聽從母親吩咐!”
還好,沈道富和這兩人從來未見過麵,得以士玲代嫁,遂解了眼前之圍。
過了五六年,沈道富中了進士,出任吳縣縣令。
一日,沈道富忽聽衙門口有吵鬧之聲,便命衙役出去查看,衙役帶著公差王七和一個星卜相士進來。
原來這相士叫張如軍,號稱“半仙”,本是個讀書人,因家境貧寒,賣卜糊口,今早無賴王七想找他麻煩,張如軍說王七不過午時有四十杖厄運。
王七與他打賭。中午將至,還不見動靜,王七便氣勢洶洶地走來要砸招牌,張如軍說午時未到,不準砸,因而雙方吵鬧。
沈道富看看時刻,果然午時未正,認為確是王七無理取鬧,喝令將王七責四十大板。
剛打畢,一聲巨響,午炮轟鳴起來。滿堂員役無不稱奇!
退堂後,沈道富把張如軍帶進花廳,念出一個生辰時日,讓張如軍算卜。
張如軍皺著眉說:“這人,是連街寒宿之命,一生大苦。”
沈道富喝道:“胡說!你可知這是我夫人的生辰時日!”
張如軍嚇了一跳,忙說:“這時日怕有錯,請問明夫人後,再讓我算一算。”
沈道富即命人到後堂去問,仆人回來,重報了夫人的生辰日時,張如軍得意地說:“這才是夫人之命。”
沈道富又念了自己的生辰給他推算。張如軍起身賀喜說:“這個貴庚,官至一品,壽逾古稀,乃大貴大壽之命。”
沈道富心中暗喜,他見張如軍一表人才,日後必能長進,便贈了些銀兩,叫他回去好好攻讀,圖個功名上進。
沈道富回到後堂,向夫人問及兩個生辰時日之事,夫人不得不把妹代姐嫁的經過說了一遍,原來,先前報的是她那不願嫁沈的姐姐的生辰,之後才是自己的。
沈道富不禁長歎,這才相信了人都有命數。
幾月後,沈道富又遇到張如軍在賣卜,把他叫來訓責。
張如軍訴說因贈金已用盡,生活已是無靠,故不得不重操舊業。
沈道富再送給些銀兩,讓他上京赴試。
後來,張如軍得中高第,最後竟做了巡撫之職。
他說著便走到案前,從一個抽屜裏取出一個藍皮的信封,遞給陳正南道:“陳千總,這是一點心意,還望收下。”
這突然而來之舉,令陳正南和圖海都大為驚疑,陳正南更是不明所以,不知裏麵是什麽,哪裏敢收,隻是雙手推托。
沈之府哈哈大笑道:“這裏是六百兩銀子的銀票,是陳千總應得的賞賜,我之前專門為陳千總留下的。所以,我和圖將軍說過要請你來見。”
圖海忙站起來說:“沈大人,陳千總上次立了大功,我那邊已經論功行賞,給過了賞賜。”
沈誌府笑道:“橋歸橋,路歸路,不是一回事。你不知道,上次城西湖之戰我是全靠了你,你呢,靠的是這位陳千總,沒有他,這一仗怎麽能打得如此順利,將那二郎教匪眾打得大敗,餘賊也趕到了天柱山的亂石裏去?如今沒了這些匪眾,我大可不必每年再給劉守備五千兩銀子的軍費資助,省下這一筆錢,我肩上陡然輕了不少。另外,上次在蘆葦蕩那一戰之中,衝散了的匪眾來不及帶走的不義之財,也有一些被我這邊將士搜羅到,這自然要論功行賞,所謂喝水不忘挖井人,陳千總首功一件,我這裏也記著呢,所以才留下了這六百兩,專等你來,還請陳千總不必推辭。”
聽此一說,陳正南看了看圖海,圖海便點了點頭,道:“好,既然沈知府有如此心情,深情厚誼,陳千總就收下吧,要不然也辜負了沈知府的一腔厚愛。”
陳正南隻得向沈知府行了半跪禮,雙手恭恭敬敬接下那藍紙信封,揣在懷裏。
沈知府請兩人坐下,端了自己的茶杯才喝了一口水,書童忽然從外麵進來,說道:“二爺又來了,在前院的客廳裏,說是要錢回家過年。”
沈知府聽了這話,立刻放下手中的茶杯,臉色猛然變得陰沉,歎了一口氣,搖搖頭說道:“去賬房裏支一百兩銀子拿給他,讓他現在就走,”
書童見老爺臉上變了色,便低頭小聲道:“知道了,老爺。”說完便退了出去。
見沈知府坐下後半晌無聲,圖海便問道:“沈大人,可是遇到了什麽難為事?”
沈知府便道:“你們哪裏知道我的苦楚,我現在每天公事全無壓力,沒有處理不好的事,然而就算我整天坐在肉堆裏,泡在美酒裏,也是食不知其味,酒不聞其香。”
圖海又問道:“沈大人,這是為何?”
沈知府重重地歎了一口氣,說道:“你們不知道,我有一個弟弟,他現在成了我的一個難題,我就是想不出辦法處置了他。但凡誰能給我一個主意,讓我安排了他,我寧願舍棄這知府的官位,回家種田也是心甘情願,更不要說讓我拿出全家的積蓄去酬謝他,那都不在話下。”
聽到這裏,圖海端起茶杯呷了一口水,輕聲問道:“沈大人,如果你當我是知己朋友,不妨說來,願聞其詳,也許我們萬一有個什麽主意呢?”
沈知府聽他說到這裏,歎了口氣說:“說來話長,也不怕你見笑,我就告訴你們吧。”
當下,沈知府便把自己遇到的難題說了一遍。
原來,這沈知府的身世也是一段傳奇。
沈知府,名道富,字路安,自號沙河漁夫,是潁上縣沙北村人氏。
他自幼因家貧,被寄養在一河之隔的舅父餘長文家中。
舅父對他視若如子,送他到鄰村私塾讀書。才兩年,沈道富便成為私塾裏才學最佳,既聰明又勤奮的學生,深得塾師的喜愛。
有一次,沈道富在學堂裏出恭好久才回到課室,塾師疑他在外嬉戲,便嚴加責問,沈道富便說,他經過土地廟時,土地公總要站起來問好,故這次繞道不從廟前經過,所以遲回了。
墊師聽後,自然不信,叫他明天仍從土地廟前過去。
第二天,沈道富出恭回來,塾師到土地廟察看,見自己放在土地公膝蓋上的兩枚銅錢已掉在地上,便相信了,以之為奇人。
數日後,塾師到堂兄伍毫家中做客,對他說:“我有一學生,名沈道富,聰穎出眾,前途不可限量。你府上千金如能與其聯婚,將來定然沾光不小。”
那伍毫聞言大喜,便與妻李氏相商。
李氏說:“沈道富家窮,無立錐之地,將女兒嫁他,要叫她去吃西北風!”
妻子不同意,伍毫又把他的主意告訴女兒淑秀,淑秀也嫌沈道富家貧,完全不樂意。
然伍毫深信堂兄的話,堅持己見,強行要將淑秀終身許給沈道富,就許了婚事。
沈道富學成之後,中了秀才,他舅舅張羅著為他完婚,擇吉日前來迎娶。淑秀哭哭啼啼不肯上轎,她母親也不樂意。
當時,她妽母江氏在場,便上前來勸說。
這淑秀憤憤地回懟她道:“妽娘也說他好,窮不要緊,為何不將你家士玲妹嫁給他!”
江氏立即說:“可以啊,隻是,這事要看你爹的主意。”
那伍毫見女兒這樣不肯,自己也有了悔意,就立刻同意了,讓住在同莊的侄女士玲代嫁。
江氏與女兒士玲商量,士玲平時知道沈道富的才學,當下便對母親含羞回道:“女兒聽從母親吩咐!”
還好,沈道富和這兩人從來未見過麵,得以士玲代嫁,遂解了眼前之圍。
過了五六年,沈道富中了進士,出任吳縣縣令。
一日,沈道富忽聽衙門口有吵鬧之聲,便命衙役出去查看,衙役帶著公差王七和一個星卜相士進來。
原來這相士叫張如軍,號稱“半仙”,本是個讀書人,因家境貧寒,賣卜糊口,今早無賴王七想找他麻煩,張如軍說王七不過午時有四十杖厄運。
王七與他打賭。中午將至,還不見動靜,王七便氣勢洶洶地走來要砸招牌,張如軍說午時未到,不準砸,因而雙方吵鬧。
沈道富看看時刻,果然午時未正,認為確是王七無理取鬧,喝令將王七責四十大板。
剛打畢,一聲巨響,午炮轟鳴起來。滿堂員役無不稱奇!
退堂後,沈道富把張如軍帶進花廳,念出一個生辰時日,讓張如軍算卜。
張如軍皺著眉說:“這人,是連街寒宿之命,一生大苦。”
沈道富喝道:“胡說!你可知這是我夫人的生辰時日!”
張如軍嚇了一跳,忙說:“這時日怕有錯,請問明夫人後,再讓我算一算。”
沈道富即命人到後堂去問,仆人回來,重報了夫人的生辰日時,張如軍得意地說:“這才是夫人之命。”
沈道富又念了自己的生辰給他推算。張如軍起身賀喜說:“這個貴庚,官至一品,壽逾古稀,乃大貴大壽之命。”
沈道富心中暗喜,他見張如軍一表人才,日後必能長進,便贈了些銀兩,叫他回去好好攻讀,圖個功名上進。
沈道富回到後堂,向夫人問及兩個生辰時日之事,夫人不得不把妹代姐嫁的經過說了一遍,原來,先前報的是她那不願嫁沈的姐姐的生辰,之後才是自己的。
沈道富不禁長歎,這才相信了人都有命數。
幾月後,沈道富又遇到張如軍在賣卜,把他叫來訓責。
張如軍訴說因贈金已用盡,生活已是無靠,故不得不重操舊業。
沈道富再送給些銀兩,讓他上京赴試。
後來,張如軍得中高第,最後竟做了巡撫之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