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珍寶閣
向銘熠原本一直波瀾不驚的麵色終於微微一動,皺眉道:“祖母,孫兒還小。”
邵巧貞皺眉:“過完年就十六了,不小了。”
南朝一般大戶人家或者官家子弟都會晚些成婚,不過最遲也就在二十左右。
再晚的不是像葉青臨這種用自身婚姻做籌碼,希望能娶一個於他有利的妻子,就是例如葉紀棠這種,完全沒想過成婚的人。
邵巧貞早些年就一直念叨著要抱曾孫,可惜向錦易不聲不響去了邊境,邵巧貞這念頭也隻能放在向銘熠身上。
邵巧貞:“如今相看起來,明年成婚,不是正好,就是不知道這京都如今適齡的女兒有哪幾家。”
諸荷涼就笑:“年紀倒是其次,主要是性子要乖巧懂事,日後銘熠入仕,她能好好操持內院,免去後顧之憂。就如同大哥大嫂這般。”
宋知鳶正捧著杯子喝茶,聽見說到自己,連忙有些不好意思的朝諸荷涼笑了笑,卻漏掉了邵巧貞眼中的一絲不悅。
當年向府事物都是邵巧貞打理,可十年前向老將軍過世之後她憂思成疾,險些一病不起。
那段時間一直是宋知鳶幫她打理,後來她病好之後向橫怕她勞累,就不再讓她插手這些事情。
邵巧貞雖然輕鬆不少,可心中總覺得不舒服,因此每每提起這件事,總是愈發不喜宋知鳶。
於是當下就開口道:“要我說啊,最重要的還是孝順。”向挽清不動神色,說到耍心機,隻怕再加一個宋知鳶也比不上諸荷涼,自己這個二嬸嬸可不得了。
向挽寧笑道:“祖母,您放心吧,就我哥哥這個條件,多少京都的名門淑女搶著嫁到我們家來呢。更何況哥哥會參加今年的秋闈,以哥哥的文采必定一舉奪魁,到時候要挑個什麽樣的孫媳婦還不是您說了算。”
向挽寧這話倒說的沒錯,雖然向挽清不願意承認,但向桓與諸荷涼確實長得極好,向挽寧不過占了他們七八分,單憑容貌在京都世家小姐中便排的上前三,而向銘熠不僅集齊了兩人所有優點,甚至還有餘。
少年從小皮膚就白的有些蒼涼,如今或許是江南賑災一直在外的原因,稍稍黑了些,但還是比常人白上許多,下顎輪廓分明,眼眸沉靜,遠望是湖水碧波,薄唇淺淡盡是疏離。
向銘熠今日一襲玄色錦袍,在前襟處繡了幾朵簡單的木槿花,或許是清晨天涼,外麵披了件藏青外袍,烏發用綴著紅寶石與白玉的發冠束起。
向挽清見過這麽多人,以前覺得除了蘇晗無人能及他容顏,如今還多了一個葉紀棠。
可這三人又是完全不同的性子,若說蘇晗讓人如沐春風,那向銘熠就是萬丈幽潭,外麵瞧著無波無瀾,內心卻是深不可測。
至於葉紀棠……向挽清輕輕抿唇,他是高嶺之花,是千年雪峰,亦是深夜一輪高懸的孤月,隻可遠觀,不可動心。
向銘熠見她們幾人一唱一和,本懶得再說,可聽到向挽寧的話,卻忍不住開口道:“此次秋闈蘇晗也會參加,我不一定能贏他。”
“至於婚事,等考後再說吧。”
邵巧貞剛要說話,向桓就點頭道:“銘熠說的有理,母親,婚事不急,這次秋闈若是考得好,到時候陛下封了功名再看也不遲。”
邵巧貞明白了,此刻看與有了功名再看,那選擇的餘地可就大不一樣了。
她人生最大的一塊心病,就是向冽那個庶出之子竟然娶了郡主之尊,讓她是又恨又嫉妒,可如今她孫兒如此優秀,到時候再考取功名,說不定……這樣想著,她忽然覺得也就不急在這幾日了。
“行,那就聽你父親的,這次可要好好考啊。”邵巧貞叮囑道。
向銘熠垂眸:“孫兒定會盡力。”
“好了不說這些。”向桓笑道,“你不是給你大伯母和二姐姐都帶了禮物嗎,不如現在拿出來分了。”
“哦?”宋知鳶驚奇道,“銘熠還帶了禮物。”
諸荷涼無不炫耀道:“是啊,雖然是去賑災,但這孩子孝順,一直惦記著她祖母和我,那江南不是有個珍寶閣嗎,有些首飾是京都不曾有的款式,就特意買了帶回來孝敬我們。”
宋知鳶感慨道:“真是孝順。”
“什麽呀,我還嫌他亂花銀子呢,買的東西太多了。”話雖如此,可任誰都能看出諸荷涼的喜色,“這不,反正這麽多我也帶不了,就挑了兩件,想著給大嫂和挽清平日裏帶著玩,你們可千萬不要嫌棄啊。”
宋知鳶:“這珍寶閣就是南湖邊的那家嗎?”
“大嫂知道?”
“自從皇後娘娘中秋宴上帶了他們家的首飾出席之後,滿京都的女子哪個不以擁有一件他們的首飾為榮。隻不過我一直聽說他們家的首飾極為難買,怎麽會……”
“說起這事,聽說是銘熠這次水災的時候幫了這珍寶閣閣主一次,人家的謝禮。”
向挽清原本沉默在一旁不語,聞言忽然挑了挑眉,這事具體來說是這珍寶閣閣主的女兒深夜出行,忽遇歹人,被向銘熠所救,妥妥英雄救美的故事。
而她之所以會知道的這麽清楚,完全是因為前世的時候,這閣主之女不久之後就千裏進京,逼婚向銘熠,在當初也算是一件轟轟烈烈的大事。
諸荷涼送給宋知鳶的是一隻羊脂白玉的鐲子,用金子雕成的牡丹花紋攀附纏繞在鐲子上,白玉通透,與金飾輝映,精致華美。
給向挽清的則是一副黃寶石耳墜,雖不及那鐲子難得,但也是精品。
向挽清有些意外,她還以為按諸荷涼和向挽寧的性子,隻會隨便給兩件,沒想到竟然這麽好。連她都這個反應,更別提宋知鳶了:“弟妹,這也太貴重了。”
諸荷涼:“都是銘熠的孝心。”
她說的大度,心裏卻難受的緊,這兩樣東西,尤其是那鐲子,在所有帶回來的首飾中都算得上是數一數二,向銘熠卻做主送給宋知鳶母女。
可惜她從小與這個兒子不親近,也不敢反駁他的意見,隻好暗自咬牙。
向挽寧到底如今年紀還小,不如諸荷涼遮掩的這麽好,故意道:“想來大伯母和二姐姐沒見過這些吧,畢竟大哥哥如今在西北戍邊,就算回來也帶不了這些禮物。”
向錦易戍邊未歸,一直是宋知鳶的心病,以前每每有人提起,她都會難過一會兒,這次向挽寧也是故意這樣開口。
可沒想到這次宋知鳶不僅沒皺眉,甚至還輕笑道:“忘了告訴大家了,陛下已經下旨,讓錦易回京,年底之前就能到,正好趕上過年。”
向挽寧與諸荷涼對視一眼,具看出眼中的驚詫。
向挽寧道:“那還真是恭喜大伯母了,邊境苦寒,等大哥哥回來,想來哥哥也已經金榜題名官爵在身,到時候讓哥哥給陛下上折子,就讓大哥哥留在京都吧。”
她這話聽著是為向錦易好,可實際上卻是在暗示向錦易遠不如向銘熠,否則若真是要留人,上頭還有向橫在,哪裏輪得到向銘熠。
宋知鳶性子雖好,可談及兒女卻容不得別人說一絲不好,當下臉色就有些難看起來。
諸荷涼見向挽寧占了個便宜,心中快慰不少,剛要打個圓場,就聽見有家丁匆忙進來稟告:“老夫人,宮裏來人宣旨了!”
向銘熠原本一直波瀾不驚的麵色終於微微一動,皺眉道:“祖母,孫兒還小。”
邵巧貞皺眉:“過完年就十六了,不小了。”
南朝一般大戶人家或者官家子弟都會晚些成婚,不過最遲也就在二十左右。
再晚的不是像葉青臨這種用自身婚姻做籌碼,希望能娶一個於他有利的妻子,就是例如葉紀棠這種,完全沒想過成婚的人。
邵巧貞早些年就一直念叨著要抱曾孫,可惜向錦易不聲不響去了邊境,邵巧貞這念頭也隻能放在向銘熠身上。
邵巧貞:“如今相看起來,明年成婚,不是正好,就是不知道這京都如今適齡的女兒有哪幾家。”
諸荷涼就笑:“年紀倒是其次,主要是性子要乖巧懂事,日後銘熠入仕,她能好好操持內院,免去後顧之憂。就如同大哥大嫂這般。”
宋知鳶正捧著杯子喝茶,聽見說到自己,連忙有些不好意思的朝諸荷涼笑了笑,卻漏掉了邵巧貞眼中的一絲不悅。
當年向府事物都是邵巧貞打理,可十年前向老將軍過世之後她憂思成疾,險些一病不起。
那段時間一直是宋知鳶幫她打理,後來她病好之後向橫怕她勞累,就不再讓她插手這些事情。
邵巧貞雖然輕鬆不少,可心中總覺得不舒服,因此每每提起這件事,總是愈發不喜宋知鳶。
於是當下就開口道:“要我說啊,最重要的還是孝順。”向挽清不動神色,說到耍心機,隻怕再加一個宋知鳶也比不上諸荷涼,自己這個二嬸嬸可不得了。
向挽寧笑道:“祖母,您放心吧,就我哥哥這個條件,多少京都的名門淑女搶著嫁到我們家來呢。更何況哥哥會參加今年的秋闈,以哥哥的文采必定一舉奪魁,到時候要挑個什麽樣的孫媳婦還不是您說了算。”
向挽寧這話倒說的沒錯,雖然向挽清不願意承認,但向桓與諸荷涼確實長得極好,向挽寧不過占了他們七八分,單憑容貌在京都世家小姐中便排的上前三,而向銘熠不僅集齊了兩人所有優點,甚至還有餘。
少年從小皮膚就白的有些蒼涼,如今或許是江南賑災一直在外的原因,稍稍黑了些,但還是比常人白上許多,下顎輪廓分明,眼眸沉靜,遠望是湖水碧波,薄唇淺淡盡是疏離。
向銘熠今日一襲玄色錦袍,在前襟處繡了幾朵簡單的木槿花,或許是清晨天涼,外麵披了件藏青外袍,烏發用綴著紅寶石與白玉的發冠束起。
向挽清見過這麽多人,以前覺得除了蘇晗無人能及他容顏,如今還多了一個葉紀棠。
可這三人又是完全不同的性子,若說蘇晗讓人如沐春風,那向銘熠就是萬丈幽潭,外麵瞧著無波無瀾,內心卻是深不可測。
至於葉紀棠……向挽清輕輕抿唇,他是高嶺之花,是千年雪峰,亦是深夜一輪高懸的孤月,隻可遠觀,不可動心。
向銘熠見她們幾人一唱一和,本懶得再說,可聽到向挽寧的話,卻忍不住開口道:“此次秋闈蘇晗也會參加,我不一定能贏他。”
“至於婚事,等考後再說吧。”
邵巧貞剛要說話,向桓就點頭道:“銘熠說的有理,母親,婚事不急,這次秋闈若是考得好,到時候陛下封了功名再看也不遲。”
邵巧貞明白了,此刻看與有了功名再看,那選擇的餘地可就大不一樣了。
她人生最大的一塊心病,就是向冽那個庶出之子竟然娶了郡主之尊,讓她是又恨又嫉妒,可如今她孫兒如此優秀,到時候再考取功名,說不定……這樣想著,她忽然覺得也就不急在這幾日了。
“行,那就聽你父親的,這次可要好好考啊。”邵巧貞叮囑道。
向銘熠垂眸:“孫兒定會盡力。”
“好了不說這些。”向桓笑道,“你不是給你大伯母和二姐姐都帶了禮物嗎,不如現在拿出來分了。”
“哦?”宋知鳶驚奇道,“銘熠還帶了禮物。”
諸荷涼無不炫耀道:“是啊,雖然是去賑災,但這孩子孝順,一直惦記著她祖母和我,那江南不是有個珍寶閣嗎,有些首飾是京都不曾有的款式,就特意買了帶回來孝敬我們。”
宋知鳶感慨道:“真是孝順。”
“什麽呀,我還嫌他亂花銀子呢,買的東西太多了。”話雖如此,可任誰都能看出諸荷涼的喜色,“這不,反正這麽多我也帶不了,就挑了兩件,想著給大嫂和挽清平日裏帶著玩,你們可千萬不要嫌棄啊。”
宋知鳶:“這珍寶閣就是南湖邊的那家嗎?”
“大嫂知道?”
“自從皇後娘娘中秋宴上帶了他們家的首飾出席之後,滿京都的女子哪個不以擁有一件他們的首飾為榮。隻不過我一直聽說他們家的首飾極為難買,怎麽會……”
“說起這事,聽說是銘熠這次水災的時候幫了這珍寶閣閣主一次,人家的謝禮。”
向挽清原本沉默在一旁不語,聞言忽然挑了挑眉,這事具體來說是這珍寶閣閣主的女兒深夜出行,忽遇歹人,被向銘熠所救,妥妥英雄救美的故事。
而她之所以會知道的這麽清楚,完全是因為前世的時候,這閣主之女不久之後就千裏進京,逼婚向銘熠,在當初也算是一件轟轟烈烈的大事。
諸荷涼送給宋知鳶的是一隻羊脂白玉的鐲子,用金子雕成的牡丹花紋攀附纏繞在鐲子上,白玉通透,與金飾輝映,精致華美。
給向挽清的則是一副黃寶石耳墜,雖不及那鐲子難得,但也是精品。
向挽清有些意外,她還以為按諸荷涼和向挽寧的性子,隻會隨便給兩件,沒想到竟然這麽好。連她都這個反應,更別提宋知鳶了:“弟妹,這也太貴重了。”
諸荷涼:“都是銘熠的孝心。”
她說的大度,心裏卻難受的緊,這兩樣東西,尤其是那鐲子,在所有帶回來的首飾中都算得上是數一數二,向銘熠卻做主送給宋知鳶母女。
可惜她從小與這個兒子不親近,也不敢反駁他的意見,隻好暗自咬牙。
向挽寧到底如今年紀還小,不如諸荷涼遮掩的這麽好,故意道:“想來大伯母和二姐姐沒見過這些吧,畢竟大哥哥如今在西北戍邊,就算回來也帶不了這些禮物。”
向錦易戍邊未歸,一直是宋知鳶的心病,以前每每有人提起,她都會難過一會兒,這次向挽寧也是故意這樣開口。
可沒想到這次宋知鳶不僅沒皺眉,甚至還輕笑道:“忘了告訴大家了,陛下已經下旨,讓錦易回京,年底之前就能到,正好趕上過年。”
向挽寧與諸荷涼對視一眼,具看出眼中的驚詫。
向挽寧道:“那還真是恭喜大伯母了,邊境苦寒,等大哥哥回來,想來哥哥也已經金榜題名官爵在身,到時候讓哥哥給陛下上折子,就讓大哥哥留在京都吧。”
她這話聽著是為向錦易好,可實際上卻是在暗示向錦易遠不如向銘熠,否則若真是要留人,上頭還有向橫在,哪裏輪得到向銘熠。
宋知鳶性子雖好,可談及兒女卻容不得別人說一絲不好,當下臉色就有些難看起來。
諸荷涼見向挽寧占了個便宜,心中快慰不少,剛要打個圓場,就聽見有家丁匆忙進來稟告:“老夫人,宮裏來人宣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