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不能讓廢柴待在軍械庫了,不然你能整出兵工廠
我明明想當昏君,怎麽成了千古一帝 作者:愛吃草的羊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怎麽其他皇帝就有好多奸臣禍亂朝綱呢?
朕想尋幾個靠譜的奸臣就這麽難?
沒天理啊!
罷了,慢慢尋摸吧。
那隻剩張廢柴這個家夥了!
如果說唐孝仁是幫凶的話,那張暃柴就是這次禍端的“罪魁禍首”!
如果不是他自作主張,翻新了那批軍械,也不會國運反漲。
而事後李天讓西廠去打探,發現張暃柴居然在軍械庫建造了十餘個水力重錘,大大的提高了軍械庫的生產效率。
這下可把李天嚇壞了!
他確定了一個想法,便是不能繼續讓張暃柴折騰下去了。
再這樣下去,讓他造出來更厲害的機器,朕的軍械庫怕是要進展成兵工廠了。
不可以不可以!
不能讓張暃柴做軍械庫的督查了!
真危險啊!
朕都被這家夥的名字蒙騙了,不是廢柴不說,還是個能吏!
但張暃柴是張太後推薦的,還是太後族親。
這些日子李天經常去給太後請安,關係緩和了許多。
如果無緣無故的處罰張暃柴,恐怕沒法和張太後交代。
李天思索著,不然把張暃柴調離軍械庫?
那去哪兒呢?
工部乃一大部,除了尚書還有兩個侍郎,張暃柴並非科舉出身,沒法做侍郎。
剩下的便是工部其餘的衙門了。
軍械庫在工部算較為靠前的部門。
不過製造軍械是件苦差事,軍隊的要求高,很多人都盯著。
看來這個張暃柴很精通機巧之術,那指定不能讓他去製作部門。
不然他再折騰出什麽機器來,可就弄巧成拙了。
工部下麵,最肥的差事便是駕部司了。
駕部司,負責全國的道路建設與驛站係統。
相當於現代的交通與郵政長官了。
這可是個非常有實權的職位。
讓張暃柴去駕部司,就不會在軍械庫繼續折騰了。
這個主意好!
李天立即說道:“小魏子,擬旨!”
“奴婢在。”
“調軍械庫張暃柴為駕部司司丞。”
“遵旨,陛下。”
駕部司雖然和軍械庫是平調,但是二者的權力沒法相提並論。
小魏子也清楚陛下這是升了張暃柴的官。
陛下不愧是明君,有功就賞!
翌日。
在禦史台風波後,朝堂上又出現了兩件大事。
第一件便是陛下重啟了煉丹房,請霧隱山的小天師來主張煉丹。
如果是以前,禦史們的奏折都能給皇帝埋了。
但是經過兩次禦史台風波後,李天的權威日益增重。
現在也沒人敢上奏進諫了。
而內閣首輔唐孝仁,也感覺奇怪,但他保持了沉默。
所以這件事在朝堂上引起了不小的風波,但也沒一封奏折敢遞到李天的案頭。
第二件,便是皇上將八千套軍械撥給了瀘州。
此事引起許多武官的不滿,尤其是東遼總兵,幾次上書表示抗議。
連主持軍武的武安侯秦天陽,都表現出不滿。
天子偏護自己的小舅子,不僅提拔了沒有資曆的蘭德做瀘州都尉使。
居然還把新裝備也分給了瀘州。
將士們該多心寒啊!
不過李天剛安置了東遼一大批傷兵,秦天陽也欠了李天人情。
所以雖然不滿,但也沒真的鬧起來。
其他武官有秦天陽壓著,也隻是遞遞奏折,全被李天壓了下來。
而像張暃柴調任駕部司司丞這種小事,在朝堂上隻算是尋常的人事調動。
不過眾人都知道張暃柴升官了。
駕部司司丞,算是工部上下僅次於侍郎的肥差了。
這同樣是個信號!
朝野上下都了解了陛下的“喜好”。
隻要好好務政,幹出實績,天子是不吝嗇提拔獎勵的。
倘若紙上談兵,或者參與朝堂爭鬥,那群禦史台的禦史便是下場。
一時間,整個朝堂的風氣都務實了許多。
各部的官員,都想做出點實績來,給陛下看看。
唐孝仁最近輕鬆許多。
朝廷各部都步入了正軌,也不用自己派人督查,就能很好的執行任務。
他也在暗中推動自己的變法之策。
今天放衙後,唐孝仁剛回家,就收到了張暃柴求見的消息。
對於張暃柴,唐孝仁還是很欣賞的。
於是立即讓兒子把張暃柴請進來。
“首輔大人!”
“張大人!”
在唐孝仁心裏,張暃柴是個不善社交的技術型官員。
他甚少與別的同僚來往,也從不巴結上官。
所以唐孝仁也很好奇,張暃柴趁夜前來所為何事?
而張暃柴直接拿出了一本奏折。
“唐大人,這是我到了駕部司後,草擬製定的計劃。”
“我給工部尚書呈交了,尚書大人說此計太大,他沒法做主。”
“所以我便來找唐大人了。”
唐孝仁已經見識過張暃柴的能力,乃是名副其實的能吏。
沒想到他剛到駕部司,就有新想法了?
唐孝仁主張變法,當然喜歡求變的官吏。
於是唐孝仁打開這本計劃書。
“軌道?軌道是何物?”唐孝仁看見標題,一頭霧水。
一般接待朝中大臣,唐孝仁都會帶上兒子唐延。
唐延雖然算是蔭官,但也有官職在身。
可惜科舉上實力稍弱,整日在外麵亂晃。
唐孝仁雖然不待見這個兒子,但畢竟是首輔的兒子,所以也經常帶他會見客人,算是培養熏陶。
之前唐延在唐孝仁會客時,都是一言不發的。
因為父親討論的那些東西,他全都聽不懂。
但這次他聽懂了。
張暃柴的《開物天工》在京都出版,唐延也買了一本。
他對科舉不感興趣,但是對機關之術很有天賦。
看完那本書後,唐延也對書中的機關學有過研究。
他驚覺自己在這方麵,居然比讀書有天賦多了。
所以最近唐延都沒出去閑逛,一直待在屋裏研究機關術。
唐延立即說道:“父親,軌道是在地麵鋪設兩排鐵軌,把按有輪子的車放上去,拉動車子可以很省力。”
“兒子記得張大人在《開物天工》中寫到,鋪設鐵軌,用馬匹拉動鐵道車廂,可以大大提高運輸貨物的速度及承重。”
接著,唐延和唐孝仁解釋了一遍。
聽完後,唐孝仁也在思考。
按照張暃柴和唐延說的,鋪設鐵軌,可以有效提高運輸的效率。
京都是在大周的中心區域,但是京都附近不產糧食。
所以必須把餘杭地區的糧食運輸來京都。
朕想尋幾個靠譜的奸臣就這麽難?
沒天理啊!
罷了,慢慢尋摸吧。
那隻剩張廢柴這個家夥了!
如果說唐孝仁是幫凶的話,那張暃柴就是這次禍端的“罪魁禍首”!
如果不是他自作主張,翻新了那批軍械,也不會國運反漲。
而事後李天讓西廠去打探,發現張暃柴居然在軍械庫建造了十餘個水力重錘,大大的提高了軍械庫的生產效率。
這下可把李天嚇壞了!
他確定了一個想法,便是不能繼續讓張暃柴折騰下去了。
再這樣下去,讓他造出來更厲害的機器,朕的軍械庫怕是要進展成兵工廠了。
不可以不可以!
不能讓張暃柴做軍械庫的督查了!
真危險啊!
朕都被這家夥的名字蒙騙了,不是廢柴不說,還是個能吏!
但張暃柴是張太後推薦的,還是太後族親。
這些日子李天經常去給太後請安,關係緩和了許多。
如果無緣無故的處罰張暃柴,恐怕沒法和張太後交代。
李天思索著,不然把張暃柴調離軍械庫?
那去哪兒呢?
工部乃一大部,除了尚書還有兩個侍郎,張暃柴並非科舉出身,沒法做侍郎。
剩下的便是工部其餘的衙門了。
軍械庫在工部算較為靠前的部門。
不過製造軍械是件苦差事,軍隊的要求高,很多人都盯著。
看來這個張暃柴很精通機巧之術,那指定不能讓他去製作部門。
不然他再折騰出什麽機器來,可就弄巧成拙了。
工部下麵,最肥的差事便是駕部司了。
駕部司,負責全國的道路建設與驛站係統。
相當於現代的交通與郵政長官了。
這可是個非常有實權的職位。
讓張暃柴去駕部司,就不會在軍械庫繼續折騰了。
這個主意好!
李天立即說道:“小魏子,擬旨!”
“奴婢在。”
“調軍械庫張暃柴為駕部司司丞。”
“遵旨,陛下。”
駕部司雖然和軍械庫是平調,但是二者的權力沒法相提並論。
小魏子也清楚陛下這是升了張暃柴的官。
陛下不愧是明君,有功就賞!
翌日。
在禦史台風波後,朝堂上又出現了兩件大事。
第一件便是陛下重啟了煉丹房,請霧隱山的小天師來主張煉丹。
如果是以前,禦史們的奏折都能給皇帝埋了。
但是經過兩次禦史台風波後,李天的權威日益增重。
現在也沒人敢上奏進諫了。
而內閣首輔唐孝仁,也感覺奇怪,但他保持了沉默。
所以這件事在朝堂上引起了不小的風波,但也沒一封奏折敢遞到李天的案頭。
第二件,便是皇上將八千套軍械撥給了瀘州。
此事引起許多武官的不滿,尤其是東遼總兵,幾次上書表示抗議。
連主持軍武的武安侯秦天陽,都表現出不滿。
天子偏護自己的小舅子,不僅提拔了沒有資曆的蘭德做瀘州都尉使。
居然還把新裝備也分給了瀘州。
將士們該多心寒啊!
不過李天剛安置了東遼一大批傷兵,秦天陽也欠了李天人情。
所以雖然不滿,但也沒真的鬧起來。
其他武官有秦天陽壓著,也隻是遞遞奏折,全被李天壓了下來。
而像張暃柴調任駕部司司丞這種小事,在朝堂上隻算是尋常的人事調動。
不過眾人都知道張暃柴升官了。
駕部司司丞,算是工部上下僅次於侍郎的肥差了。
這同樣是個信號!
朝野上下都了解了陛下的“喜好”。
隻要好好務政,幹出實績,天子是不吝嗇提拔獎勵的。
倘若紙上談兵,或者參與朝堂爭鬥,那群禦史台的禦史便是下場。
一時間,整個朝堂的風氣都務實了許多。
各部的官員,都想做出點實績來,給陛下看看。
唐孝仁最近輕鬆許多。
朝廷各部都步入了正軌,也不用自己派人督查,就能很好的執行任務。
他也在暗中推動自己的變法之策。
今天放衙後,唐孝仁剛回家,就收到了張暃柴求見的消息。
對於張暃柴,唐孝仁還是很欣賞的。
於是立即讓兒子把張暃柴請進來。
“首輔大人!”
“張大人!”
在唐孝仁心裏,張暃柴是個不善社交的技術型官員。
他甚少與別的同僚來往,也從不巴結上官。
所以唐孝仁也很好奇,張暃柴趁夜前來所為何事?
而張暃柴直接拿出了一本奏折。
“唐大人,這是我到了駕部司後,草擬製定的計劃。”
“我給工部尚書呈交了,尚書大人說此計太大,他沒法做主。”
“所以我便來找唐大人了。”
唐孝仁已經見識過張暃柴的能力,乃是名副其實的能吏。
沒想到他剛到駕部司,就有新想法了?
唐孝仁主張變法,當然喜歡求變的官吏。
於是唐孝仁打開這本計劃書。
“軌道?軌道是何物?”唐孝仁看見標題,一頭霧水。
一般接待朝中大臣,唐孝仁都會帶上兒子唐延。
唐延雖然算是蔭官,但也有官職在身。
可惜科舉上實力稍弱,整日在外麵亂晃。
唐孝仁雖然不待見這個兒子,但畢竟是首輔的兒子,所以也經常帶他會見客人,算是培養熏陶。
之前唐延在唐孝仁會客時,都是一言不發的。
因為父親討論的那些東西,他全都聽不懂。
但這次他聽懂了。
張暃柴的《開物天工》在京都出版,唐延也買了一本。
他對科舉不感興趣,但是對機關之術很有天賦。
看完那本書後,唐延也對書中的機關學有過研究。
他驚覺自己在這方麵,居然比讀書有天賦多了。
所以最近唐延都沒出去閑逛,一直待在屋裏研究機關術。
唐延立即說道:“父親,軌道是在地麵鋪設兩排鐵軌,把按有輪子的車放上去,拉動車子可以很省力。”
“兒子記得張大人在《開物天工》中寫到,鋪設鐵軌,用馬匹拉動鐵道車廂,可以大大提高運輸貨物的速度及承重。”
接著,唐延和唐孝仁解釋了一遍。
聽完後,唐孝仁也在思考。
按照張暃柴和唐延說的,鋪設鐵軌,可以有效提高運輸的效率。
京都是在大周的中心區域,但是京都附近不產糧食。
所以必須把餘杭地區的糧食運輸來京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