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平價糧抵達京都,裹挾百萬漕工造反
我明明想當昏君,怎麽成了千古一帝 作者:愛吃草的羊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但是他剛走出家門,就聽到鄰居喊道:
“糧食進京都了!”
“餘杭的糧食運來京都了!”
“好多好多糧食啊!”
錢老二連忙擠到路邊。
隻見大批馬車,拉著一袋袋糧食,在馬路上飛馳而過。
一長串的運糧馬車,壓根看不到頭!
錢老二都暈了!
有糧了!
接著就聽官差喊道:
“這是陛下自餘杭海運而來的糧食!”
“所有糧食,全部平價售賣!”
“不用哄搶,糧食充足!”
錢老二連忙拿著糧食口袋,跟著人群朝京兆尹建立的售糧處而去。
這次速度飛快,沒一會兒,錢老二就用平時糧價的七成價格,買到了一兜子糧食。
簡直和做夢一樣!
街麵上依然可以看到馬車,把一袋袋糧食運往售糧處。
當然,這些全是賈仁義的布置。
賈仁義讓人在京都的鐵軌處卸下糧食,然後故意漏出來糧食,用馬車拉入京內。
同時讓官差跟著喊,讓全京都的百姓都知道,大批糧食運到京都了。
因為海運比河運小得多的損耗,以及更低廉的成本。
這些糧食運到京都的成本足足減少了一半!
賈仁義讓售糧處按平時糧價的七成出售。
這也不會虧本,朝廷甚至還能小賺一筆!
更主要的是,比平時還便宜的糧價,瞬間打擊了京都的糧商。
當天夜晚,京都的糧商再次聚會。
但是這次聚會時,他們臉上就沒有笑容了。
六賢王的管家率先說道:“大家別被朝廷騙了!”
“老夫打聽過了,那些糧食不是從港口卸下來的,是用馬車運進來的。”
“肯定是朝廷調動了地方儲糧倉!”
“儲糧倉是朝廷囤積的糧食,用來應對災年的。”
“根本不夠供應京都這麽多百姓人口。”
“咱們隻要不降價,朝廷很快就拿不出糧食。”
老管家所言聽著非常合理。
這些糧商紛紛起身說道:“咱們不降價,看朝廷可以支撐多久!”
這些糧商,也不得不堅持了。
他們原本就是以超出市場價格的金額收購的。
如果按市場價去賣都會虧。
更別說按市價的七折出售了。
但是讓他們意想不到的是,馬車一輛輛的往京都送進糧食。
京都的百姓買了快三天,糧食都依然充足!
朝廷建立的售糧處,全天營業開張,分量足價格低,尋常百姓全跑去官糧處買糧了。
這下子,京都的糧商們慌了。
糧食這東西,與別的商品不同。
首先糧食是必需品,所以糧食緊缺,糧價就可以飛升好幾倍。
還有一個特點,便是糧食會壞。
儲糧的成本也是非常高的。
而且但凡有低價的品質糧供應,那高價糧就沒有市場了。
一些家底比較薄的糧商,已經忍不住偷偷割肉甩賣了。
隻有一些大戶還舍不得賤賣!
但是刑部的官員,已經拿著調查文書,開始逐個逮捕這些糧商!
京都的糧食風波,就這麽順利解決了!
而此時的淮河地區,田亮也找到了突破性的證據!
田亮通過漕幫棄子陳力的證詞,抓了好幾個漕幫的重要人物。
經過審問,終於揪出一個參與襲擊的漕幫人員!
參與襲擊打劫糧船的,的確有漕運總督的人!
拿到這份證詞後,田亮迅速行動,讓西廠秘密抓捕了幾個部門小吏。
漕運總督潘大壯,勾連漕幫幫主餘元輝,設計襲擊運糧船,並且砸船製造河運堵塞。
整個案子全部串聯起來了。
田亮還發現了關鍵證據!
原本船上的那些糧食,都要跟著沉入河底的。
但是漕幫的人舍不得那些糧食,便把它們都偷偷運到了一個糧倉裏。
打算等事情平息後再送出去售賣。
田亮很快找到了那個糧倉,手握這樣一個關鍵證據。
證據確鑿!
田亮立馬寫好文書,送往還在濱海的皇帝。
還有一份送往京都,向內閣與監國的皇後稟報!
“什麽?改河為海?”潘大壯猛的一拍桌子。
屬下說道:“總督大人!餘杭的糧食全部從華江上了海船,送到港口去了!”
潘大壯怒聲道:“怎麽會這樣!港口離京都還有很長一段路,陸運怎麽送糧食?”
手下立馬說道:“聽那些海船長說,朝廷在京都與港口之間,秘密修建了一些鐵軌。”
“用馬匹拉車,在鐵軌上行走,可以很快輸送很多糧食。”
“這全是駕部司的張暃柴大人督造的!”
潘大壯渾身癱軟,坐在椅子上。
改河為海!
這就是河運最大的軟肋!
如果朝廷不再需要河運了,那河運部門還如何和皇帝討價還價!
皇帝下餘杭,這是來秋後算賬了!
潘大壯慌了!
自己這位漕運總督,就是首當其衝的目標!
潘大壯渾身顫抖的說道:“改河為海,皇帝是真的想治理河運了!”
此時,已經收到消息的餘元輝,快步走進部門。
“總督大人,改河為海是真的?”
漕幫上萬人,都是靠河運吃飯的。
如果真的改河為海,那漕幫就徹底完了!
餘元輝不顧禮節,直接對潘大壯質問道。
潘大壯絕望的點了點頭。
這時餘元輝說道:“大人,我有個提議!”
潘大壯無力的說道:“餘幫主,如今什麽提議都回天乏術了。”
餘元輝說道:“不,還有個機會。”
“改河為海,百萬漕工的生計都沒了!”
“朝廷這是逼百姓造反啊!”
潘大壯驚恐的看著餘元輝說道:“你是想造反?”
餘元輝低聲說道:“小郡王是六王爺的兒子,當今天子還沒龍子。”
“小郡王已經許諾了,如果六賢王登基,立即停止改河為海。”
“而潘大人有這份功績在身,還用做這個漕運總督嗎?”
潘大壯聞言眼前一亮。
這可是潛龍之功啊!
皇帝改河為海,引發民變!
這也算有理有據。
隻要從淮河北上,殺到濱海。
沿途也沒有其他駐軍。
還真有可能成功!
潘大壯也是個狠人,他立馬說道:“那就這麽做!”
當晚,朝廷要改河為海的消息,傳遍了淮河。
窮苦的漕工們立馬吵嚷著要上京求一個說法!
“糧食進京都了!”
“餘杭的糧食運來京都了!”
“好多好多糧食啊!”
錢老二連忙擠到路邊。
隻見大批馬車,拉著一袋袋糧食,在馬路上飛馳而過。
一長串的運糧馬車,壓根看不到頭!
錢老二都暈了!
有糧了!
接著就聽官差喊道:
“這是陛下自餘杭海運而來的糧食!”
“所有糧食,全部平價售賣!”
“不用哄搶,糧食充足!”
錢老二連忙拿著糧食口袋,跟著人群朝京兆尹建立的售糧處而去。
這次速度飛快,沒一會兒,錢老二就用平時糧價的七成價格,買到了一兜子糧食。
簡直和做夢一樣!
街麵上依然可以看到馬車,把一袋袋糧食運往售糧處。
當然,這些全是賈仁義的布置。
賈仁義讓人在京都的鐵軌處卸下糧食,然後故意漏出來糧食,用馬車拉入京內。
同時讓官差跟著喊,讓全京都的百姓都知道,大批糧食運到京都了。
因為海運比河運小得多的損耗,以及更低廉的成本。
這些糧食運到京都的成本足足減少了一半!
賈仁義讓售糧處按平時糧價的七成出售。
這也不會虧本,朝廷甚至還能小賺一筆!
更主要的是,比平時還便宜的糧價,瞬間打擊了京都的糧商。
當天夜晚,京都的糧商再次聚會。
但是這次聚會時,他們臉上就沒有笑容了。
六賢王的管家率先說道:“大家別被朝廷騙了!”
“老夫打聽過了,那些糧食不是從港口卸下來的,是用馬車運進來的。”
“肯定是朝廷調動了地方儲糧倉!”
“儲糧倉是朝廷囤積的糧食,用來應對災年的。”
“根本不夠供應京都這麽多百姓人口。”
“咱們隻要不降價,朝廷很快就拿不出糧食。”
老管家所言聽著非常合理。
這些糧商紛紛起身說道:“咱們不降價,看朝廷可以支撐多久!”
這些糧商,也不得不堅持了。
他們原本就是以超出市場價格的金額收購的。
如果按市場價去賣都會虧。
更別說按市價的七折出售了。
但是讓他們意想不到的是,馬車一輛輛的往京都送進糧食。
京都的百姓買了快三天,糧食都依然充足!
朝廷建立的售糧處,全天營業開張,分量足價格低,尋常百姓全跑去官糧處買糧了。
這下子,京都的糧商們慌了。
糧食這東西,與別的商品不同。
首先糧食是必需品,所以糧食緊缺,糧價就可以飛升好幾倍。
還有一個特點,便是糧食會壞。
儲糧的成本也是非常高的。
而且但凡有低價的品質糧供應,那高價糧就沒有市場了。
一些家底比較薄的糧商,已經忍不住偷偷割肉甩賣了。
隻有一些大戶還舍不得賤賣!
但是刑部的官員,已經拿著調查文書,開始逐個逮捕這些糧商!
京都的糧食風波,就這麽順利解決了!
而此時的淮河地區,田亮也找到了突破性的證據!
田亮通過漕幫棄子陳力的證詞,抓了好幾個漕幫的重要人物。
經過審問,終於揪出一個參與襲擊的漕幫人員!
參與襲擊打劫糧船的,的確有漕運總督的人!
拿到這份證詞後,田亮迅速行動,讓西廠秘密抓捕了幾個部門小吏。
漕運總督潘大壯,勾連漕幫幫主餘元輝,設計襲擊運糧船,並且砸船製造河運堵塞。
整個案子全部串聯起來了。
田亮還發現了關鍵證據!
原本船上的那些糧食,都要跟著沉入河底的。
但是漕幫的人舍不得那些糧食,便把它們都偷偷運到了一個糧倉裏。
打算等事情平息後再送出去售賣。
田亮很快找到了那個糧倉,手握這樣一個關鍵證據。
證據確鑿!
田亮立馬寫好文書,送往還在濱海的皇帝。
還有一份送往京都,向內閣與監國的皇後稟報!
“什麽?改河為海?”潘大壯猛的一拍桌子。
屬下說道:“總督大人!餘杭的糧食全部從華江上了海船,送到港口去了!”
潘大壯怒聲道:“怎麽會這樣!港口離京都還有很長一段路,陸運怎麽送糧食?”
手下立馬說道:“聽那些海船長說,朝廷在京都與港口之間,秘密修建了一些鐵軌。”
“用馬匹拉車,在鐵軌上行走,可以很快輸送很多糧食。”
“這全是駕部司的張暃柴大人督造的!”
潘大壯渾身癱軟,坐在椅子上。
改河為海!
這就是河運最大的軟肋!
如果朝廷不再需要河運了,那河運部門還如何和皇帝討價還價!
皇帝下餘杭,這是來秋後算賬了!
潘大壯慌了!
自己這位漕運總督,就是首當其衝的目標!
潘大壯渾身顫抖的說道:“改河為海,皇帝是真的想治理河運了!”
此時,已經收到消息的餘元輝,快步走進部門。
“總督大人,改河為海是真的?”
漕幫上萬人,都是靠河運吃飯的。
如果真的改河為海,那漕幫就徹底完了!
餘元輝不顧禮節,直接對潘大壯質問道。
潘大壯絕望的點了點頭。
這時餘元輝說道:“大人,我有個提議!”
潘大壯無力的說道:“餘幫主,如今什麽提議都回天乏術了。”
餘元輝說道:“不,還有個機會。”
“改河為海,百萬漕工的生計都沒了!”
“朝廷這是逼百姓造反啊!”
潘大壯驚恐的看著餘元輝說道:“你是想造反?”
餘元輝低聲說道:“小郡王是六王爺的兒子,當今天子還沒龍子。”
“小郡王已經許諾了,如果六賢王登基,立即停止改河為海。”
“而潘大人有這份功績在身,還用做這個漕運總督嗎?”
潘大壯聞言眼前一亮。
這可是潛龍之功啊!
皇帝改河為海,引發民變!
這也算有理有據。
隻要從淮河北上,殺到濱海。
沿途也沒有其他駐軍。
還真有可能成功!
潘大壯也是個狠人,他立馬說道:“那就這麽做!”
當晚,朝廷要改河為海的消息,傳遍了淮河。
窮苦的漕工們立馬吵嚷著要上京求一個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