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便是傳臚手持聖旨,宣讀這次科舉的名次。


    最後所有的考生們拜謝陛下,從今以後,他們便可以自稱為“天子門生”了。


    折騰了一天,李天也有點乏了。


    到了最後,便是三甲謝恩的環節。


    隻見呂為賓第一個跪下,對龍椅上的李天說道:


    “陛下,臣有個不情之請。”


    “呂愛卿說吧。”


    “下官自請外放為一任知縣。”呂為賓對李天磕頭說道。


    此話一出,眾人都愣住了。


    狀元乃頭甲第一,能夠直接加入翰林院。


    雖然翰林院編修和知縣一樣都是正七品。


    但翰林院的含金量,可不是知縣能比的。


    全大周有幾千個知縣,翰林院的編修可僅僅十幾人。


    在翰林院的仕途升遷的機會,也遠遠多於地方。


    居然有人不當翰林院編修,自請外放知縣?


    就連唐孝仁都震驚的看向呂為賓。


    這小子是瘋了吧?


    “陛下,臣聽聞,宰相必起於郡縣!”


    “臣自幼家貧,想親任父母官,感受民生之苦和治政之難!”


    “求陛下恩準!”


    請求去做知縣?


    自幼家貧?


    朕明白了!


    李天看著呂為賓,突然明白了!


    這小子是窮怕了,想去任父母官撈錢!


    對,肯定是這樣的!


    這種人菜癮大的鍵盤俠,最是眼高手低!


    肯定是不接受翰林院的清苦,想去郡縣搞腐敗!


    “三年父母官,十萬雪花銀!”


    朕明白你,呂愛卿!


    既然如此,那朕當然要滿足你!


    李天立馬說道:“王愛卿能有這樣的覺悟,朕心甚悅!”


    “但是堂堂狀元郎,任為知縣太屈才了!”


    “吏部,在淮河地區找出個空缺的知府,讓狀元郎補上!”


    李天此話一出,更是滿堂皆驚!


    李天居然繞過了升遷的流程,直接提拔呂為賓為知府!


    那官位可是正六品啊!


    這時唐孝仁立馬說道:“不可啊陛下!”


    “哪有剛中狀元,就跨階提拔的!”


    “萬萬不可啊!”


    李天卻說道:“那有狀元郎自請去做知縣的嗎?”


    唐孝仁啞然。


    他也出身狀元,他肯定不會自請去做父母官的。


    文官清流的升遷順暢,壓力不大。


    幾乎可以趕上每次升遷。


    父母官就不一樣了。


    地方上的征收、徭役、刑獄、人口增長,這些朝廷全是要考核的。


    想要取得上等的考評,是很不容易的。


    如果運氣不好,碰到災年什麽的,考評還會落入下等。


    那可是會耽誤仕途升遷的。


    所以幾乎全部的文官清流,都不喜歡外放。


    唐孝仁也是在翰林院裏升到了五品,才外放了京都周圍的一個官兒。


    鍍金後快速返回京都的。


    唐孝仁也佩服呂為賓的勇氣。


    唐孝仁拱手退下,其他大臣自然也不反對了。


    【胡亂派官,大周國運:-2000點!】


    【因宿主解鎖仁君稱號,國運翻倍減少,大周國運:-4000點!】


    漂亮!


    呂為賓,果然是朕的福娃!


    是朕將來的希望!


    看著朝野上下的這些忠臣,李天就一肚子悶氣!


    你們不知道學學後輩嗎?


    好好做個奸佞不好嗎?


    “還有愛卿,想要去郡縣曆練嗎?”


    這下前十名的貢生,都沒有吱聲。


    李天歎了口氣。


    看來著急撈錢的,隻有呂為賓一個了!


    李天打了個哈欠,擺手說道:“行了,讓頭甲簪花遊街吧,朕累了,回去了。”


    接下來便是科考的慶祝節目。


    頭甲三人會穿著紅色吉袍,從宮門騎馬出去,繞著京都的大道遊街一圈。


    這是頭甲的待遇,也代表大周對科舉的重視。


    然後禮部還會組織鹿鳴宴。


    同一科的進士將參加宴會,飲酒作詩。


    也算是拉近同僚之間的聚會活動。


    不過這些內容李天就不感興趣了。


    將這些事交給唐孝仁處理後,李天就回到寢殿躺平了。


    翌日,吏部尚書前來內閣。


    “首輔大人,聖上派呂為賓出任餘杭知府,但是餘杭地區的知府全滿了。”


    吏部尚書苦笑著說道。


    餘杭是肥差,算是大周一等的地區。


    所以餘杭地區甚少有官位空缺。


    但是聖上金口玉言,難不成要讓別人騰位置?


    但是這樣不符合吏部的規矩啊!


    這讓吏部尚書十分的為難。


    唐孝仁說道:“聖上金口玉言,自然不能不算數。”


    “我上次聽餘杭布政使上奏說,要在華江設府,不然就借這個機會,讓華江變成華江府,派呂為賓去做第一任的知府。”


    改河為海後,原本隻是個小漁村的華江府,成為重要的樞紐。


    餘杭的糧食要先送到華江府,然後裝至海船南上。


    餘杭布政使也覺得華江府愈發重要了,所以便上奏朝廷,請求將華江設立為府。


    升級為華江府後,華江府就可以統籌周圍的幾個縣。


    這個新設立的華江府必然十分的重要。


    吏部尚書震驚的說道:“一上來就讓狀元郎擔此大任,這樣合適嗎?”


    唐孝仁笑著說道:“我記得狀元郎的策論裏,有這樣一句話。”


    “格物致知,知行合一。”


    “狀元郎能有如此誌向,一定不是普通人。”


    “就派他去試試吧,若是不行,再找別的官員替代就是了。”


    吏部尚書聞言點了點頭:“那就這樣吧。”


    接下來,呂為賓收到華江府的任命。


    他直接連同僚的聚會都不去了,直接乘坐馬拉鐵軌車,前往港口。


    接著乘坐海船南下,前去華江府。


    海運的便捷展現的淋漓盡致。


    坐在船上,呂為賓看見許多海船。


    自從範建征服倭國與高麗後,三國間的貿易往來緊密了許多。


    不光是官方的貿易,在大周解除海禁後,許多商人也開始做海運貿易。


    原本範建的設想,是把高麗多餘的糧食,販賣給倭國。


    但是很快,大周的商人發現,把餘杭多餘的糧食賣去倭國,比在高麗收購糧食的成本還低。


    從華江府直接去倭國的路線,也被這些商人迅速開辟出來。


    商人又發現,餘杭的絲綢,也是倭國的暢銷貨品。


    很多商人開始給倭國販賣絲綢。


    海上貿易愈加發達,華江的商人開辟出直達倭國的航線。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明明想當昏君,怎麽成了千古一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愛吃草的羊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愛吃草的羊並收藏我明明想當昏君,怎麽成了千古一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