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2章 口徑的震撼
四合院:壞我名聲?直接造謠! 作者:一隻山竹榴蓮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幾位老專家的表情在瞬間凝固,仿佛沒聽清李衛東的話,或是聽到了什麽不可思議的東西。
他們的目光齊刷刷地集中在李衛東手指所指的地方,神情中充滿了詫異與震動。
“125毫米?”一位頭發花白的老專家最先反應過來,微微顫抖著重複了一遍這個數字,眉頭緊鎖,聲音帶著難以置信的質疑,“你確定不是105毫米或者更小口徑?”
“沒錯,是125毫米。”李衛東篤定地點了點頭,目光堅定。
整個會議室的氣氛在這一刻變得格外凝重。125毫米,這不僅僅是一個數字,而是一場對現有坦克火力體係的顛覆。
此時,所有專家的眼神中都流露出一種複雜的情緒,有驚愕,有懷疑,也有深深的震撼。
“李主任,125毫米的主炮……這已經超出了現有坦克火力的標準。”另一位年長的專家緩緩開口,語氣中帶著絲絲緊張,
“目前,毛子的t-54和t-55坦克裝備的都是100毫米火炮,漂亮國的m60主戰坦克也隻裝備了105毫米線膛炮。你這次直接跳到125毫米,火炮的後坐力如何控製?車體如何承受?”
這番話顯然引起了在座其他專家的共鳴,大家紛紛點頭,眼神中滿是疑惑與不安。
125毫米,這個口徑意味著更強大的火力,但同時也意味著巨大的技術挑戰——炮管的穩定性、發射時的後坐力、火炮與車體的配合,任何一個環節都可能成為致命的短板。
李衛東並沒有被這些質疑打亂,他神色如常,繼續解釋道:“我知道大家的擔憂,125毫米滑膛炮的確超出了現有的火炮標準,但這是未來戰爭的必然趨勢。隨著敵方坦克裝甲的不斷增強,傳統的100毫米和105毫米火炮的穿透力已經不足以有效摧毀最新型的重型坦克。”
他頓了頓,指著圖紙上的主炮剖麵圖,繼續道:“這門125毫米滑膛炮,不僅能夠發射穿甲彈和高爆榴彈,還可以發射反坦克導彈。更大的口徑,意味著更遠的射程,更強的穿透力,以及更大的毀滅性打擊。”
話剛說完,會議室內的震驚情緒再次升騰。
“發射反坦克導彈?”一位年輕的專家忍不住脫口而出,眼中寫滿了震動,“這麽大的主炮還能兼容導彈發射?這……這不是天方夜譚嗎?”
“這聽起來確實不可思議。”另一個專家皺著眉頭,輕輕搖了搖頭,似乎難以接受這個概念,
“炮彈和導彈的發射原理完全不同,怎麽可能在同一個火炮係統中兼容?更別說這是125毫米的口徑,後坐力本就難以控製,再加上導彈的精度,這……太冒險了。”
質疑的聲音此起彼伏,幾位專家的臉上同時浮現出複雜的神色。他們並非不願意相信李衛東,隻是這個設計實在超出了他們的經驗範圍——畢竟,125毫米的火炮在當時的技術條件下,幾乎是不可想象的。
李衛東依然保持著平靜的神態,等到大家的聲音逐漸平息後,他從容地繼續道:“我知道大家的顧慮,125毫米的火炮確實對車體的設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我們已經對坦克的整體架構進行了全麵優化。新型的液氣懸掛係統,可以有效吸收火炮發射時產生的巨大衝擊,減少對車體的損耗。同時,火控係統也會實時監測炮管的狀態,確保每一次發射的精準度。”
會議室內再次陷入了短暫的沉寂。隨著李衛東的解釋,幾位專家的神色變得越來越複雜。他們知道,125毫米火炮的出現,意味著炎國坦克的火力將達到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但與此同時,這也意味著要麵對前所未有的技術挑戰。
“李主任,”那位最初質疑的老專家終於開口,語氣中帶著一絲歎息和無奈,“125毫米滑膛炮的確是個革命性的設計,但要實現它的穩定發射和精準打擊,恐怕不是短時間內能夠解決的。你們真的有信心,能夠讓這門火炮在戰場上發揮作用?”
李衛東目光堅定,毫不猶豫地回答:“有信心。這不僅僅是設計上的突破,更是我們對未來戰場的預見。敵人裝甲的不斷進步,要求我們的坦克必須具備壓倒性的火力優勢,125毫米滑膛炮將成為我們在未來裝甲戰鬥中的王牌。”
會議室內的氣氛沉重且凝聚,所有人都在消化李衛東帶來的這個震撼性消息。125毫米滑膛炮的出現,意味著炎國將有能力與世界上最先進的坦克一較高下,甚至在火力上實現超越。
片刻後,林將軍終於開口,打破了沉默:“李主任,你的設計……的確讓人震撼。我們一直都在追趕,現在,終於有機會反超了。”
幾位專家聞言,目光中逐漸恢複了一些亮光。他們知道,盡管這門125毫米的火炮挑戰巨大,但它的潛力同樣巨大——一旦成功,炎國坦克的火力將徹底改寫世界裝甲部隊的格局。
李衛東點了點頭,目光中閃爍著堅定的光芒:“是的,將軍,不僅僅是追趕,我們要的是超越。”
會議室內的每一個人都感受到了這句話中的力量。125毫米滑膛炮,不再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夢想,而是未來戰場上,炎國坦克對敵人進行毀滅性打擊的最強利器。
但這,才僅僅是開始。
李衛東緩緩展開第二張圖紙,指向坦克的裝甲結構:“這款坦克采用了複合裝甲設計,外層是高強度鋼板,內部則是陶瓷和抗爆材料的多層複合結構。它不僅能夠有效抵禦敵方的穿甲彈,還能大幅度減少高爆彈對裝甲的破壞。”
他指著圖紙上的裝甲剖麵,繼續解釋:“陶瓷層可以吸收大量的衝擊能量,而抗爆材料則能夠有效抵禦爆炸的衝擊波。這種複合裝甲的防護性能,比現有的鋼裝甲提升了至少30%。”
“陶瓷層?”一位軍方的資深裝甲專家驚訝地問道,“你是說,用陶瓷來做坦克裝甲?”
“沒錯。”李衛東點頭,“陶瓷材料雖然脆,但它的能量吸收能力非常強,尤其是在麵對高速穿甲彈時,能夠有效分散衝擊力。複合裝甲的設計,正是通過不同材料的特性,來最大限度地提升坦克的防護能力。”
會議室內頓時陷入了短暫的沉默。幾位專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臉上的震驚之色越來越明顯。陶瓷裝甲的概念,他們以前或許聽說過,但從來沒有想過這種材料會被應用到實際的裝甲設計中。
“李主任,”一位專家的聲音有些沙啞,“你們的材料研究……已經達到這種程度了嗎?”
李衛東微微一笑,沒有過多解釋,隻是點了點頭:“我們在材料學上的進展,已經足以支撐這種設計。”
幾位老專家相互對視,明顯能夠看出他們的震驚。陶瓷複合裝甲,不僅是技術上的突破,更是對現有裝甲防護理念的全麵顛覆。
第三張圖紙展開,李衛東指向坦克的底盤和發動機部分:“這款坦克配備了一台1500馬力的渦輪增壓發動機,結合新型懸掛係統,能夠在崎嶇的地形上保持高速機動。無論是山地、叢林,還是沙漠地帶,它都能在複雜地形中靈活穿梭。”
“1500馬力?”一位軍工專家猛地坐直身子,眼中滿是不可思議,“現有坦克的發動機功率不過1000馬力左右,你們這是要把坦克變成飛車嗎?”
李衛東淡然一笑,繼續解釋道:“高功率發動機不僅是為了提升速度,更是為了保證坦克在複雜地形下的穩定性。未來的戰爭,不再是簡單的平原對決,山地、叢林、城市,這些複雜地形都將成為主要的戰場。我們的坦克,必須能夠適應所有的作戰環境。”
“那懸掛係統呢?”另一位裝甲專家忍不住問道,“渦輪增壓發動機的功率固然強大,但如果懸掛係統跟不上,坦克在高速行進中會因為震動而失去穩定。”
“懸掛係統采用了全新的液氣混合設計。”李衛東解釋道,“這種懸掛係統能夠根據地形的變化,自動調整坦克的重心和懸掛的軟硬度。無論是在顛簸的山地,還是在平坦的高速路段,坦克都能保持極高的穩定性。”
李衛東的每一句話,都像是一記重錘,狠狠砸在了在座專家們的心頭。渦輪增壓發動機、液氣混合懸掛係統……這些概念,已經遠遠超出了他們對坦克機動性的認知。
會議室內的氣氛越來越凝重,幾位專家的表情也從最初的懷疑,逐漸變得凝重和敬畏。他們知道,李衛東帶來的這款坦克,已經不僅僅是一件武器,而是對現有裝甲設計理念的全麵突破。
李衛東展開最後一張圖紙,指向坦克的內部結構:“這款坦克還配備了全新的信息化作戰係統,能夠與戰場上的其他作戰單位實現無縫連接。它不僅僅是一台單打獨鬥的戰車,而是整個信息化戰場的一部分。”
“信息化作戰係統?”一位老專家皺眉,“具體怎麽實現?”
他們的目光齊刷刷地集中在李衛東手指所指的地方,神情中充滿了詫異與震動。
“125毫米?”一位頭發花白的老專家最先反應過來,微微顫抖著重複了一遍這個數字,眉頭緊鎖,聲音帶著難以置信的質疑,“你確定不是105毫米或者更小口徑?”
“沒錯,是125毫米。”李衛東篤定地點了點頭,目光堅定。
整個會議室的氣氛在這一刻變得格外凝重。125毫米,這不僅僅是一個數字,而是一場對現有坦克火力體係的顛覆。
此時,所有專家的眼神中都流露出一種複雜的情緒,有驚愕,有懷疑,也有深深的震撼。
“李主任,125毫米的主炮……這已經超出了現有坦克火力的標準。”另一位年長的專家緩緩開口,語氣中帶著絲絲緊張,
“目前,毛子的t-54和t-55坦克裝備的都是100毫米火炮,漂亮國的m60主戰坦克也隻裝備了105毫米線膛炮。你這次直接跳到125毫米,火炮的後坐力如何控製?車體如何承受?”
這番話顯然引起了在座其他專家的共鳴,大家紛紛點頭,眼神中滿是疑惑與不安。
125毫米,這個口徑意味著更強大的火力,但同時也意味著巨大的技術挑戰——炮管的穩定性、發射時的後坐力、火炮與車體的配合,任何一個環節都可能成為致命的短板。
李衛東並沒有被這些質疑打亂,他神色如常,繼續解釋道:“我知道大家的擔憂,125毫米滑膛炮的確超出了現有的火炮標準,但這是未來戰爭的必然趨勢。隨著敵方坦克裝甲的不斷增強,傳統的100毫米和105毫米火炮的穿透力已經不足以有效摧毀最新型的重型坦克。”
他頓了頓,指著圖紙上的主炮剖麵圖,繼續道:“這門125毫米滑膛炮,不僅能夠發射穿甲彈和高爆榴彈,還可以發射反坦克導彈。更大的口徑,意味著更遠的射程,更強的穿透力,以及更大的毀滅性打擊。”
話剛說完,會議室內的震驚情緒再次升騰。
“發射反坦克導彈?”一位年輕的專家忍不住脫口而出,眼中寫滿了震動,“這麽大的主炮還能兼容導彈發射?這……這不是天方夜譚嗎?”
“這聽起來確實不可思議。”另一個專家皺著眉頭,輕輕搖了搖頭,似乎難以接受這個概念,
“炮彈和導彈的發射原理完全不同,怎麽可能在同一個火炮係統中兼容?更別說這是125毫米的口徑,後坐力本就難以控製,再加上導彈的精度,這……太冒險了。”
質疑的聲音此起彼伏,幾位專家的臉上同時浮現出複雜的神色。他們並非不願意相信李衛東,隻是這個設計實在超出了他們的經驗範圍——畢竟,125毫米的火炮在當時的技術條件下,幾乎是不可想象的。
李衛東依然保持著平靜的神態,等到大家的聲音逐漸平息後,他從容地繼續道:“我知道大家的顧慮,125毫米的火炮確實對車體的設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我們已經對坦克的整體架構進行了全麵優化。新型的液氣懸掛係統,可以有效吸收火炮發射時產生的巨大衝擊,減少對車體的損耗。同時,火控係統也會實時監測炮管的狀態,確保每一次發射的精準度。”
會議室內再次陷入了短暫的沉寂。隨著李衛東的解釋,幾位專家的神色變得越來越複雜。他們知道,125毫米火炮的出現,意味著炎國坦克的火力將達到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但與此同時,這也意味著要麵對前所未有的技術挑戰。
“李主任,”那位最初質疑的老專家終於開口,語氣中帶著一絲歎息和無奈,“125毫米滑膛炮的確是個革命性的設計,但要實現它的穩定發射和精準打擊,恐怕不是短時間內能夠解決的。你們真的有信心,能夠讓這門火炮在戰場上發揮作用?”
李衛東目光堅定,毫不猶豫地回答:“有信心。這不僅僅是設計上的突破,更是我們對未來戰場的預見。敵人裝甲的不斷進步,要求我們的坦克必須具備壓倒性的火力優勢,125毫米滑膛炮將成為我們在未來裝甲戰鬥中的王牌。”
會議室內的氣氛沉重且凝聚,所有人都在消化李衛東帶來的這個震撼性消息。125毫米滑膛炮的出現,意味著炎國將有能力與世界上最先進的坦克一較高下,甚至在火力上實現超越。
片刻後,林將軍終於開口,打破了沉默:“李主任,你的設計……的確讓人震撼。我們一直都在追趕,現在,終於有機會反超了。”
幾位專家聞言,目光中逐漸恢複了一些亮光。他們知道,盡管這門125毫米的火炮挑戰巨大,但它的潛力同樣巨大——一旦成功,炎國坦克的火力將徹底改寫世界裝甲部隊的格局。
李衛東點了點頭,目光中閃爍著堅定的光芒:“是的,將軍,不僅僅是追趕,我們要的是超越。”
會議室內的每一個人都感受到了這句話中的力量。125毫米滑膛炮,不再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夢想,而是未來戰場上,炎國坦克對敵人進行毀滅性打擊的最強利器。
但這,才僅僅是開始。
李衛東緩緩展開第二張圖紙,指向坦克的裝甲結構:“這款坦克采用了複合裝甲設計,外層是高強度鋼板,內部則是陶瓷和抗爆材料的多層複合結構。它不僅能夠有效抵禦敵方的穿甲彈,還能大幅度減少高爆彈對裝甲的破壞。”
他指著圖紙上的裝甲剖麵,繼續解釋:“陶瓷層可以吸收大量的衝擊能量,而抗爆材料則能夠有效抵禦爆炸的衝擊波。這種複合裝甲的防護性能,比現有的鋼裝甲提升了至少30%。”
“陶瓷層?”一位軍方的資深裝甲專家驚訝地問道,“你是說,用陶瓷來做坦克裝甲?”
“沒錯。”李衛東點頭,“陶瓷材料雖然脆,但它的能量吸收能力非常強,尤其是在麵對高速穿甲彈時,能夠有效分散衝擊力。複合裝甲的設計,正是通過不同材料的特性,來最大限度地提升坦克的防護能力。”
會議室內頓時陷入了短暫的沉默。幾位專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臉上的震驚之色越來越明顯。陶瓷裝甲的概念,他們以前或許聽說過,但從來沒有想過這種材料會被應用到實際的裝甲設計中。
“李主任,”一位專家的聲音有些沙啞,“你們的材料研究……已經達到這種程度了嗎?”
李衛東微微一笑,沒有過多解釋,隻是點了點頭:“我們在材料學上的進展,已經足以支撐這種設計。”
幾位老專家相互對視,明顯能夠看出他們的震驚。陶瓷複合裝甲,不僅是技術上的突破,更是對現有裝甲防護理念的全麵顛覆。
第三張圖紙展開,李衛東指向坦克的底盤和發動機部分:“這款坦克配備了一台1500馬力的渦輪增壓發動機,結合新型懸掛係統,能夠在崎嶇的地形上保持高速機動。無論是山地、叢林,還是沙漠地帶,它都能在複雜地形中靈活穿梭。”
“1500馬力?”一位軍工專家猛地坐直身子,眼中滿是不可思議,“現有坦克的發動機功率不過1000馬力左右,你們這是要把坦克變成飛車嗎?”
李衛東淡然一笑,繼續解釋道:“高功率發動機不僅是為了提升速度,更是為了保證坦克在複雜地形下的穩定性。未來的戰爭,不再是簡單的平原對決,山地、叢林、城市,這些複雜地形都將成為主要的戰場。我們的坦克,必須能夠適應所有的作戰環境。”
“那懸掛係統呢?”另一位裝甲專家忍不住問道,“渦輪增壓發動機的功率固然強大,但如果懸掛係統跟不上,坦克在高速行進中會因為震動而失去穩定。”
“懸掛係統采用了全新的液氣混合設計。”李衛東解釋道,“這種懸掛係統能夠根據地形的變化,自動調整坦克的重心和懸掛的軟硬度。無論是在顛簸的山地,還是在平坦的高速路段,坦克都能保持極高的穩定性。”
李衛東的每一句話,都像是一記重錘,狠狠砸在了在座專家們的心頭。渦輪增壓發動機、液氣混合懸掛係統……這些概念,已經遠遠超出了他們對坦克機動性的認知。
會議室內的氣氛越來越凝重,幾位專家的表情也從最初的懷疑,逐漸變得凝重和敬畏。他們知道,李衛東帶來的這款坦克,已經不僅僅是一件武器,而是對現有裝甲設計理念的全麵突破。
李衛東展開最後一張圖紙,指向坦克的內部結構:“這款坦克還配備了全新的信息化作戰係統,能夠與戰場上的其他作戰單位實現無縫連接。它不僅僅是一台單打獨鬥的戰車,而是整個信息化戰場的一部分。”
“信息化作戰係統?”一位老專家皺眉,“具體怎麽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