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茅廬烤魚香
三國:家師孔明,助我結拜蔡文姬 作者:雷劈木木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回程路上,趙辛背著魚簍,踩在泥濘的山間小路上。
“蔡樂姬?姓蔡?”
這讓趙辛不由聯想到,史書上那個悲慘一生,但又才華橫溢、勇敢堅韌的女人:蔡琰,蔡文姬。
根據考古學家,在後世隻言片語的記載中推斷,蔡文姬是由蔡邕(yong)所生,首任丈夫是河東世家衛氏,衛仲道。
後衛仲道早逝,婆家流傳蔡文姬乃克夫命,於是,一氣之下,蔡文姬選擇回到娘家。
可好景不長,回到家沒幾年。
父親蔡邕就被王允所害,最終死於獄中,享年六十歲。
蔡邕去世不久,其母親也隨之離去。
興平二年(195年),中原先後有董卓、李傕等作亂關中。
南匈奴趁機叛亂劫掠,蔡文姬被匈奴左賢王擄走。
後來,蔡文姬在北方生活了有十二年之久,並生下兩個孩子。
“那,這個女子又是誰?”
趙辛不禁想,現在是207年,按理來說,蔡文姬這時已經是被擄去北方的第12年了。
莫不成,已經回來了?
若是這樣,豈不是壞了自己的計劃?
心裏思索著事情,趙辛一路回到茅草屋,此時諸葛亮已經架起烤爐,正待趙辛將漁獲帶回來。
趙辛見此,瞬間精神起來。
諸葛亮莫不是要做‘諸葛烤魚’?
相傳,這還是諸葛亮在山東老家未出山時,在家自己做的一道家常菜。
因為味道特別好,常被諸葛亮用來招待重要客人。
輔佐劉備之後,這道菜便也由諸葛亮帶到了蜀國軍中,從而被推廣開來。
一直到了唐朝,唐太宗的禦廚也做了這道菜。
“先生,晚輩將漁獲帶回來了。”
“嗯~路上沒遇到什麽事情吧?”
諸葛亮一邊用羽扇扇著火堆,一邊頭也不抬的問道。
此刻的諸葛亮,讓人很難將他與那個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謀士聯係起來。
好似,真是一個手拿羽扇的鄉野村夫?
“沒有~”
“嗯,去吧~”
趙辛聞言,快速舀水來,將幾條魚收拾幹淨。
“嗯~這魚不錯,今天給你嚐嚐我的拿手好菜。”
“先生莫不是要做那諸葛烤魚?”
諸葛亮聞言,抬頭深深看了一眼趙辛。
“諸葛烤魚?你聽誰說的?”
趙辛這才發覺,“諸葛烤魚”的名字,應該是唐太宗嚐了之後賜名的。
自己一時大意,居然說漏了嘴。
“晚輩愚鈍,之前在江湖上行走時,聽說書之人講起過,遂自己瞎起了這樣一個名字。”
“哦?哈哈啊,這不算瞎起,就叫諸葛烤魚,甚好!”
諸葛亮聞言哈哈大笑,並不在意趙辛所言。
“你來此也兩天了,可曾想過回去?”
“回去?回哪?”趙辛的眼睛動了動,開口說道。
“當然是回家。”
“晚輩。。。已經沒有家了。”
“莫不是因連年戰火。。。”
“是~”
趙辛隨意應答道,自己穿越過來是魂體雙穿,在這個世界根本無跡可查。
而且自己的身體年齡也回到了十八九歲左右。
“原來如此,倒也是個苦命的孩子。”
“那你今日這番九龍戲珠的言論,又是從何聽來?”
趙辛知道,重點來了。
自己早就謀劃好,要在諸葛亮麵前嶄露頭角,漸漸入世!
但一個合理的解釋,似乎顯得至關重要。
而且這個年代戰火紛飛,普通人家根本不可能資助得起孩子讀書,更別說趙辛這個孤兒。
甚至因為教育體製的原因,一般人根本無書可讀。
“晚輩也是聽府中人所講。”
“初平元年(190年),家主蔡邕蔡中郎將,隨獻帝遷都長安。”
“於一處殘破寺廟內歇息,撿到一男孩,正是晚輩。”
“男孩身掛一木牌,寫明生辰,以及姓名表字。”
“後來,家主蔡邕將晚輩帶回府中。”
“初平三年(192年),蔡邕被王允所害。”
“府中雜役四散奔逃,我因感恩家主救命之恩,一直留在蔡府。”
“興平二年(195年),南匈奴劫走了大小姐,整個蔡家也被匈奴付之一炬。”
“我身單影隻,無法救回大小姐,甚至保命都難。”
“一路磕磕絆絆,東躲西藏。”
“於前幾日來到南陽郡,失足落下山崖,幸被先生所救。”
“識得那些粗淺道理,也都是在蔡府中日日熏陶所致。”
諸葛亮聞言,一改之前的和善,厲色問道。
“你說你是日日熏陶所致?”
“據我所知,天下大族對府中典學看守甚嚴。”
“你身為府中孩童雜役,如何接觸到如此高深之學?更別說九龍戲珠的言論!”
趙辛聞言麵不改色,諸葛亮能這麽問,自己早都想到了,隨即朗聲道。
“先生明察,大小姐宅心仁厚,常教府中雜役寫一些簡單的字句。”
“也喜在庭院中撫琴讀書,夜半被婢女扶回房間後,晚輩才有機會接觸到一些典籍。”
“每晚打掃完庭院後,晚輩都要將書籍送回藏書閣,有時略晚一些並不會受到責罰。”
已然挑明,趙辛自然沉著應對,但諸葛亮貌似更加生氣,好像找到了趙辛話語中的漏洞。
“哼!胡言亂語,按你所講,每日所學有限,如何會有如此之深的造詣?”
趙辛聞言,心裏暗暗發苦。
果然,諸葛亮還是不好糊弄的啊。
“唉!罷了,就告知先生罷!”
“若先生聽完之後,覺得晚輩品行不佳,晚輩自走便是。”
趙辛假意一臉苦惱,這也是這兩天時常練習的結果。
對於這一幕,趙辛早有預料。
“哼!速速說來!”
“晚輩深知,這個世道,要不習武,要不讀書,才方可有出頭之日。”
“如若不然,必泯然眾人矣。”
“我在蔡府中從小生長,又是家主蔡邕所救。”
“因年齡尚小,並無男女之念,便被安排在大小姐院中打雜,故地位略高。”
“時常將一些主家飯後的殘羹冷炙,賣與外麵的苦寒士子,以及江湖武夫。”
“所得銀錢,全用來賄賂藏書閣守衛,以圖他們對晚輩網開一麵。”
“久而久之,所收銀錢一多,也就不再為難晚輩。”
“故此,晚輩才能遍覽蔡家藏書。”
諸葛亮聽到趙辛這麽說,反倒緩了緩語氣,但依舊臉色不善。
“嗯~苦寒士子去不起酒樓,卻又因腹中沒有葷腥,常常買大族殘羹食用,這我知道。”
“江湖武夫練武,需得打磨體魄,也需葷腥滋養,嗯~倒也說得過去。”
“隻是,當時你才幾歲?如何與那些大人打交道?”
見此,趙辛腦中飛速運轉,脫口而出。
“不用打交道!有後院門衛幫襯,我隻負責將殘羹帶去,他負責賣,我與他五五分成。”
諸葛亮聽趙辛說完,轉過頭繼續擺弄烤魚。
隻是臉上冷若冰霜,對趙辛賄賂一事不發表任何看法。
趙辛知道,成不成就看現在了。
要是諸葛亮決定不再收留自己,那天胡開局立馬就得崩。
讓自己孤身一人慢慢發展勢力,要得等到什麽時候?
“先生!晚輩愚鈍,早年間做出醃臢之事實屬無奈。”
“若先生嫌棄晚輩往日之醜事,盡可開口,晚輩萬不敢難為先生!”
“蔡樂姬?姓蔡?”
這讓趙辛不由聯想到,史書上那個悲慘一生,但又才華橫溢、勇敢堅韌的女人:蔡琰,蔡文姬。
根據考古學家,在後世隻言片語的記載中推斷,蔡文姬是由蔡邕(yong)所生,首任丈夫是河東世家衛氏,衛仲道。
後衛仲道早逝,婆家流傳蔡文姬乃克夫命,於是,一氣之下,蔡文姬選擇回到娘家。
可好景不長,回到家沒幾年。
父親蔡邕就被王允所害,最終死於獄中,享年六十歲。
蔡邕去世不久,其母親也隨之離去。
興平二年(195年),中原先後有董卓、李傕等作亂關中。
南匈奴趁機叛亂劫掠,蔡文姬被匈奴左賢王擄走。
後來,蔡文姬在北方生活了有十二年之久,並生下兩個孩子。
“那,這個女子又是誰?”
趙辛不禁想,現在是207年,按理來說,蔡文姬這時已經是被擄去北方的第12年了。
莫不成,已經回來了?
若是這樣,豈不是壞了自己的計劃?
心裏思索著事情,趙辛一路回到茅草屋,此時諸葛亮已經架起烤爐,正待趙辛將漁獲帶回來。
趙辛見此,瞬間精神起來。
諸葛亮莫不是要做‘諸葛烤魚’?
相傳,這還是諸葛亮在山東老家未出山時,在家自己做的一道家常菜。
因為味道特別好,常被諸葛亮用來招待重要客人。
輔佐劉備之後,這道菜便也由諸葛亮帶到了蜀國軍中,從而被推廣開來。
一直到了唐朝,唐太宗的禦廚也做了這道菜。
“先生,晚輩將漁獲帶回來了。”
“嗯~路上沒遇到什麽事情吧?”
諸葛亮一邊用羽扇扇著火堆,一邊頭也不抬的問道。
此刻的諸葛亮,讓人很難將他與那個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謀士聯係起來。
好似,真是一個手拿羽扇的鄉野村夫?
“沒有~”
“嗯,去吧~”
趙辛聞言,快速舀水來,將幾條魚收拾幹淨。
“嗯~這魚不錯,今天給你嚐嚐我的拿手好菜。”
“先生莫不是要做那諸葛烤魚?”
諸葛亮聞言,抬頭深深看了一眼趙辛。
“諸葛烤魚?你聽誰說的?”
趙辛這才發覺,“諸葛烤魚”的名字,應該是唐太宗嚐了之後賜名的。
自己一時大意,居然說漏了嘴。
“晚輩愚鈍,之前在江湖上行走時,聽說書之人講起過,遂自己瞎起了這樣一個名字。”
“哦?哈哈啊,這不算瞎起,就叫諸葛烤魚,甚好!”
諸葛亮聞言哈哈大笑,並不在意趙辛所言。
“你來此也兩天了,可曾想過回去?”
“回去?回哪?”趙辛的眼睛動了動,開口說道。
“當然是回家。”
“晚輩。。。已經沒有家了。”
“莫不是因連年戰火。。。”
“是~”
趙辛隨意應答道,自己穿越過來是魂體雙穿,在這個世界根本無跡可查。
而且自己的身體年齡也回到了十八九歲左右。
“原來如此,倒也是個苦命的孩子。”
“那你今日這番九龍戲珠的言論,又是從何聽來?”
趙辛知道,重點來了。
自己早就謀劃好,要在諸葛亮麵前嶄露頭角,漸漸入世!
但一個合理的解釋,似乎顯得至關重要。
而且這個年代戰火紛飛,普通人家根本不可能資助得起孩子讀書,更別說趙辛這個孤兒。
甚至因為教育體製的原因,一般人根本無書可讀。
“晚輩也是聽府中人所講。”
“初平元年(190年),家主蔡邕蔡中郎將,隨獻帝遷都長安。”
“於一處殘破寺廟內歇息,撿到一男孩,正是晚輩。”
“男孩身掛一木牌,寫明生辰,以及姓名表字。”
“後來,家主蔡邕將晚輩帶回府中。”
“初平三年(192年),蔡邕被王允所害。”
“府中雜役四散奔逃,我因感恩家主救命之恩,一直留在蔡府。”
“興平二年(195年),南匈奴劫走了大小姐,整個蔡家也被匈奴付之一炬。”
“我身單影隻,無法救回大小姐,甚至保命都難。”
“一路磕磕絆絆,東躲西藏。”
“於前幾日來到南陽郡,失足落下山崖,幸被先生所救。”
“識得那些粗淺道理,也都是在蔡府中日日熏陶所致。”
諸葛亮聞言,一改之前的和善,厲色問道。
“你說你是日日熏陶所致?”
“據我所知,天下大族對府中典學看守甚嚴。”
“你身為府中孩童雜役,如何接觸到如此高深之學?更別說九龍戲珠的言論!”
趙辛聞言麵不改色,諸葛亮能這麽問,自己早都想到了,隨即朗聲道。
“先生明察,大小姐宅心仁厚,常教府中雜役寫一些簡單的字句。”
“也喜在庭院中撫琴讀書,夜半被婢女扶回房間後,晚輩才有機會接觸到一些典籍。”
“每晚打掃完庭院後,晚輩都要將書籍送回藏書閣,有時略晚一些並不會受到責罰。”
已然挑明,趙辛自然沉著應對,但諸葛亮貌似更加生氣,好像找到了趙辛話語中的漏洞。
“哼!胡言亂語,按你所講,每日所學有限,如何會有如此之深的造詣?”
趙辛聞言,心裏暗暗發苦。
果然,諸葛亮還是不好糊弄的啊。
“唉!罷了,就告知先生罷!”
“若先生聽完之後,覺得晚輩品行不佳,晚輩自走便是。”
趙辛假意一臉苦惱,這也是這兩天時常練習的結果。
對於這一幕,趙辛早有預料。
“哼!速速說來!”
“晚輩深知,這個世道,要不習武,要不讀書,才方可有出頭之日。”
“如若不然,必泯然眾人矣。”
“我在蔡府中從小生長,又是家主蔡邕所救。”
“因年齡尚小,並無男女之念,便被安排在大小姐院中打雜,故地位略高。”
“時常將一些主家飯後的殘羹冷炙,賣與外麵的苦寒士子,以及江湖武夫。”
“所得銀錢,全用來賄賂藏書閣守衛,以圖他們對晚輩網開一麵。”
“久而久之,所收銀錢一多,也就不再為難晚輩。”
“故此,晚輩才能遍覽蔡家藏書。”
諸葛亮聽到趙辛這麽說,反倒緩了緩語氣,但依舊臉色不善。
“嗯~苦寒士子去不起酒樓,卻又因腹中沒有葷腥,常常買大族殘羹食用,這我知道。”
“江湖武夫練武,需得打磨體魄,也需葷腥滋養,嗯~倒也說得過去。”
“隻是,當時你才幾歲?如何與那些大人打交道?”
見此,趙辛腦中飛速運轉,脫口而出。
“不用打交道!有後院門衛幫襯,我隻負責將殘羹帶去,他負責賣,我與他五五分成。”
諸葛亮聽趙辛說完,轉過頭繼續擺弄烤魚。
隻是臉上冷若冰霜,對趙辛賄賂一事不發表任何看法。
趙辛知道,成不成就看現在了。
要是諸葛亮決定不再收留自己,那天胡開局立馬就得崩。
讓自己孤身一人慢慢發展勢力,要得等到什麽時候?
“先生!晚輩愚鈍,早年間做出醃臢之事實屬無奈。”
“若先生嫌棄晚輩往日之醜事,盡可開口,晚輩萬不敢難為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