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烤紅薯真香
失業辦老年大學,我成叔姨心頭愛 作者:其似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王大爺從祖上開始就是木匠,靠著手藝攢下來家底,在市裏買了房。
他在老家就很有名氣,不少人來找他幫忙製作家具。
他老家是著名的紅薯大省,來的人都帶著大包小包的紅薯。
家裏人是年年吃紅薯,蒸的、烤的、拔絲的換著花樣吃。
昨天老家的鄰居打電話給兒子訂新婚家具,還讓他兒子上門送了50斤紅薯。
王大爺答應放學回去就找時間給他們做。
第二天特意開上他的小型拖拉機,把紅薯裝車拉進學校。
但是又不能讓大家吃生的,所以就密謀了烤紅薯的主意。
叔叔阿姨聚在一起商量。
“烤著吃更香,找空地方挖個坑燒火,把紅薯往裏麵一丟。”
“烤完的紅薯剝掉外麵的焦皮,裏麵又香又甜,吃一口別提多幸福了。”
鍾姨對食物的敏銳讓她率先提出最合適的做法。
“好主意,就是數量有點多,要挖好大的坑。”梁姨認真分析可行性。
李叔拍著胸脯信誓旦旦地說:“那都不是事兒,我們有廖老哥呢,他力氣大。”
廖叔握著拳頭躍躍欲試:“正好我今天還沒怎麽鍛煉,哪裏有鐵鍬,現在就開始。”
眾人麵麵相覷,忘記是在學校了,上哪兒找鐵鍬去?
王大爺一拍腦門:“我們物理班有啊。”
說著讓“五大金鋼”裏的另一個大爺上樓去拿。
“你們物理班到底都藏了什麽東西?怎麽連鐵鍬都有?”李叔好奇道。
“鐵鍬是我們之前做實驗需要偷挖學校的土特意去買的。”
一共五把,工具一到位,廖叔就帶著大家開始挖坑。
其餘人分工,有人去餐廳借大盆,有人把不好的紅薯挑出來。
跟著大盆一塊來的還有忙完午飯,下午閑著沒事兒幹的吳大廚。
“你們要烤紅薯?廚房正好有個大烤箱,你們直接拿去餐廳烤。”吳大廚說著招呼叔叔們別挖坑了。
眾人又忙著搬紅薯,慌亂中還不忘填上剛才挖的坑。
“要不要告訴林校長一聲。”
“林校長現在還不知道,說了就沒有驚喜了。”
剛才來的一路上不少人都看見了他們要烤紅薯。
紅薯是保安大隊長幫忙搬過來的,烤箱是吳大廚提供的,洗刷是餐廳後勤人員參加的。
不少老師已經從圍觀的叔叔阿姨們口中聽到了,隻有在辦公室忙得頭暈眼花的林晴嵐和國畫班專注畫畫的同學們還被蒙在鼓裏。
叔叔阿姨們擺成流水線,動作麻利地洗紅薯。
紅薯經過洗涮去掉了泥土,露出紅褐色的皮。
這些紅薯的大小均勻,個頭飽滿,長得就很好吃的樣子。
紅薯被送進烤箱,兩個烤箱同時發力。
有了烤箱的加持,送進去的紅薯完全不用一直盯著。
叔叔阿姨們在餐廳跟吳大廚偷師怎麽做出好吃的菜。
直到被烤紅薯霸道的香甜味吸引。
雖然剛吃過飯沒幾個小時,但是嘴饞。
他們站在烤箱麵前好奇的往裏麵看。
一邊期待地看向吳大廚,隻等他一聲令下。
“別急,我看看熟了沒。”吳大廚先觀察了一下烤紅薯的狀態。
然後戴上手套打開烤箱,熱氣夾雜著香味迅速充斥了周遭的空氣。
吳大廚用筷子戳了戳,一下就能紮透,非常的軟糯。
周圍人不自覺地咽口水。
他們年輕的時候條件不好,可沒少吃紅薯,烤紅薯對他們來說不是什麽稀罕的東西。
但是遇見這麽香,這麽甜的烤紅薯很難拒絕。
心急的李叔已經想上手,被廖叔一巴掌拍開,“小心燙!”
廖叔非常硬核的勸誡,讓李叔一下子收回手,老老實實地看著。
他們都知道廖叔有勁,打人很疼。
又等了一會,吳大廚發話了:“熟了,現在就可以吃了。”
正好下課了。
叔叔阿姨們先挑了些品相好的留給國畫班辛苦畫畫的同學。
其它的一人端了些,送到教室裏給大家分。
教學樓被香味包裹,林晴嵐以為自己出了錯覺。
“林校長,來吃烤紅薯。”
梁姨和鍾姨敲門進來,遞給她一個流著糖蜜的烤紅薯。
對於忙的中午忘記吃飯的林晴嵐來說她們的到來就像一束光。
紅薯拿在手裏還是熱乎的,香味直衝天靈蓋。
她送到嘴邊才想起來:“這紅薯是哪兒來的?”
梁姨給她解釋了前因後果。
“你們辛苦了,但是要注意在院子裏挖坑烤紅薯很危險,跟吳大廚去餐廳烤這樣就很好。”
人們總說“老小孩”,老人年紀大了有些事確實要操心,仔細叮囑。
林晴嵐都覺得自己變囉嗦了。
叔叔阿姨們不厭其煩地耐心聽著。
“咱們一塊去看看國畫班畫的怎麽樣了。”
……
塗鴉牆前麵,老傅正抱著烤紅薯大快朵頤,一邊嚼一邊說:“這烤紅薯香呐,在哪兒買的?”
“這麽好吃的東西我要掰一半留給我兒子嚐嚐?”
老傅對於自己的體貼感到十分的滿意。
他兒子收到他帶回去的烤紅薯和努力幾天畫成他的帥照,一定會感動哭的。
吃完紅薯的眾人紛紛豎起大拇指,好多人問王大爺在哪兒買的?
王大爺給了他們老家鄰居的聯係方式,這天之後,村裏的種植戶們收到了許多訂單,又賣出去一大筆。
林晴嵐吃著紅薯欣賞著國畫班的作品。
叔叔阿姨們的畫作就是最美的“錦緞”,晚上沒人的時候國畫老師偷偷過來添上幾筆“錦上添花”。
國畫老師不會動叔叔阿姨們的原畫,隻是在基礎上加一些東西,讓畫麵看起來更協調。
因為高度的問題,上方有一大部分的留白,看起來別有一番美感。
這是三麵充滿創意和想象力的國畫塗鴉。
讓林晴嵐對叔叔阿姨們的實力感到驚歎。
特別是那兩麵抽象的,有一種美醜之間的詭異和諧,從藝術角度也非常值得品鑒。
隻等書法班的叔叔阿姨們能寫完整的字之後過來在牆上添上毛筆字,這三麵“文化牆”就大功告成了。
過幾天還有一個更大的驚喜等著她。
他在老家就很有名氣,不少人來找他幫忙製作家具。
他老家是著名的紅薯大省,來的人都帶著大包小包的紅薯。
家裏人是年年吃紅薯,蒸的、烤的、拔絲的換著花樣吃。
昨天老家的鄰居打電話給兒子訂新婚家具,還讓他兒子上門送了50斤紅薯。
王大爺答應放學回去就找時間給他們做。
第二天特意開上他的小型拖拉機,把紅薯裝車拉進學校。
但是又不能讓大家吃生的,所以就密謀了烤紅薯的主意。
叔叔阿姨聚在一起商量。
“烤著吃更香,找空地方挖個坑燒火,把紅薯往裏麵一丟。”
“烤完的紅薯剝掉外麵的焦皮,裏麵又香又甜,吃一口別提多幸福了。”
鍾姨對食物的敏銳讓她率先提出最合適的做法。
“好主意,就是數量有點多,要挖好大的坑。”梁姨認真分析可行性。
李叔拍著胸脯信誓旦旦地說:“那都不是事兒,我們有廖老哥呢,他力氣大。”
廖叔握著拳頭躍躍欲試:“正好我今天還沒怎麽鍛煉,哪裏有鐵鍬,現在就開始。”
眾人麵麵相覷,忘記是在學校了,上哪兒找鐵鍬去?
王大爺一拍腦門:“我們物理班有啊。”
說著讓“五大金鋼”裏的另一個大爺上樓去拿。
“你們物理班到底都藏了什麽東西?怎麽連鐵鍬都有?”李叔好奇道。
“鐵鍬是我們之前做實驗需要偷挖學校的土特意去買的。”
一共五把,工具一到位,廖叔就帶著大家開始挖坑。
其餘人分工,有人去餐廳借大盆,有人把不好的紅薯挑出來。
跟著大盆一塊來的還有忙完午飯,下午閑著沒事兒幹的吳大廚。
“你們要烤紅薯?廚房正好有個大烤箱,你們直接拿去餐廳烤。”吳大廚說著招呼叔叔們別挖坑了。
眾人又忙著搬紅薯,慌亂中還不忘填上剛才挖的坑。
“要不要告訴林校長一聲。”
“林校長現在還不知道,說了就沒有驚喜了。”
剛才來的一路上不少人都看見了他們要烤紅薯。
紅薯是保安大隊長幫忙搬過來的,烤箱是吳大廚提供的,洗刷是餐廳後勤人員參加的。
不少老師已經從圍觀的叔叔阿姨們口中聽到了,隻有在辦公室忙得頭暈眼花的林晴嵐和國畫班專注畫畫的同學們還被蒙在鼓裏。
叔叔阿姨們擺成流水線,動作麻利地洗紅薯。
紅薯經過洗涮去掉了泥土,露出紅褐色的皮。
這些紅薯的大小均勻,個頭飽滿,長得就很好吃的樣子。
紅薯被送進烤箱,兩個烤箱同時發力。
有了烤箱的加持,送進去的紅薯完全不用一直盯著。
叔叔阿姨們在餐廳跟吳大廚偷師怎麽做出好吃的菜。
直到被烤紅薯霸道的香甜味吸引。
雖然剛吃過飯沒幾個小時,但是嘴饞。
他們站在烤箱麵前好奇的往裏麵看。
一邊期待地看向吳大廚,隻等他一聲令下。
“別急,我看看熟了沒。”吳大廚先觀察了一下烤紅薯的狀態。
然後戴上手套打開烤箱,熱氣夾雜著香味迅速充斥了周遭的空氣。
吳大廚用筷子戳了戳,一下就能紮透,非常的軟糯。
周圍人不自覺地咽口水。
他們年輕的時候條件不好,可沒少吃紅薯,烤紅薯對他們來說不是什麽稀罕的東西。
但是遇見這麽香,這麽甜的烤紅薯很難拒絕。
心急的李叔已經想上手,被廖叔一巴掌拍開,“小心燙!”
廖叔非常硬核的勸誡,讓李叔一下子收回手,老老實實地看著。
他們都知道廖叔有勁,打人很疼。
又等了一會,吳大廚發話了:“熟了,現在就可以吃了。”
正好下課了。
叔叔阿姨們先挑了些品相好的留給國畫班辛苦畫畫的同學。
其它的一人端了些,送到教室裏給大家分。
教學樓被香味包裹,林晴嵐以為自己出了錯覺。
“林校長,來吃烤紅薯。”
梁姨和鍾姨敲門進來,遞給她一個流著糖蜜的烤紅薯。
對於忙的中午忘記吃飯的林晴嵐來說她們的到來就像一束光。
紅薯拿在手裏還是熱乎的,香味直衝天靈蓋。
她送到嘴邊才想起來:“這紅薯是哪兒來的?”
梁姨給她解釋了前因後果。
“你們辛苦了,但是要注意在院子裏挖坑烤紅薯很危險,跟吳大廚去餐廳烤這樣就很好。”
人們總說“老小孩”,老人年紀大了有些事確實要操心,仔細叮囑。
林晴嵐都覺得自己變囉嗦了。
叔叔阿姨們不厭其煩地耐心聽著。
“咱們一塊去看看國畫班畫的怎麽樣了。”
……
塗鴉牆前麵,老傅正抱著烤紅薯大快朵頤,一邊嚼一邊說:“這烤紅薯香呐,在哪兒買的?”
“這麽好吃的東西我要掰一半留給我兒子嚐嚐?”
老傅對於自己的體貼感到十分的滿意。
他兒子收到他帶回去的烤紅薯和努力幾天畫成他的帥照,一定會感動哭的。
吃完紅薯的眾人紛紛豎起大拇指,好多人問王大爺在哪兒買的?
王大爺給了他們老家鄰居的聯係方式,這天之後,村裏的種植戶們收到了許多訂單,又賣出去一大筆。
林晴嵐吃著紅薯欣賞著國畫班的作品。
叔叔阿姨們的畫作就是最美的“錦緞”,晚上沒人的時候國畫老師偷偷過來添上幾筆“錦上添花”。
國畫老師不會動叔叔阿姨們的原畫,隻是在基礎上加一些東西,讓畫麵看起來更協調。
因為高度的問題,上方有一大部分的留白,看起來別有一番美感。
這是三麵充滿創意和想象力的國畫塗鴉。
讓林晴嵐對叔叔阿姨們的實力感到驚歎。
特別是那兩麵抽象的,有一種美醜之間的詭異和諧,從藝術角度也非常值得品鑒。
隻等書法班的叔叔阿姨們能寫完整的字之後過來在牆上添上毛筆字,這三麵“文化牆”就大功告成了。
過幾天還有一個更大的驚喜等著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