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嗩呐死活吹不響
失業辦老年大學,我成叔姨心頭愛 作者:其似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此時的小號班裏廖叔拿著手裏突然變樣的“小號”在風中淩亂。
小號老師笑咪咪地看著廖叔:“叔,你沒進錯教室吧?”
廖叔迷茫,“不知道啊,這個小號怎麽跟之前長得不一樣?”
“這個是嗩呐,不是小號。”老師指著窗戶上扒著往裏麵看的馮叔。
馮叔舉著真正的小號,又指了指自己的嗩呐。
廖叔歡天喜地跑出去交換了。
廖叔上個學期沒有學樂器,但是老傅和李叔他們都在學,攛掇著他也學一個。
廖叔在樂器上也沒什麽天賦,目前的困境和學嗩呐的馮叔一樣,都吹不響。
李叔拉二胡就算不好聽,他跟鋸木頭一樣的手法但是能拉響,廖叔學了這麽久還是個“啞巴”。
馮叔站在小號在外麵,看見廖叔像見到了親人。
“兄弟,我們倆的包拿錯了,這是你的。”馮叔把包遞過去,高興地拍了個拍廖叔,“我是嗩呐班的,我姓馮。”
廖叔看著熱情的新朋友有些無措,“你好你好。”
“咱們算是認識了,中午在食堂請你吃飯。”馮叔一邊說著一邊往教室裏麵瞅:“你們這個好學嗎?”
廖叔長歎一口氣:“難啊。”
兩個人對視一眼:“都不容易啊。”
曲老師站在嗩呐班門口,“聊上了?你準備跳槽去學小號了?”
馮叔虎軀一震,“我先回去了,我們班曲老哥要求可嚴了。”
夾在兩班中間的二胡班裏傳來李叔斷斷續續的聲音,“哪有熱鬧,讓我看看,讓我看看!”
“老弟,呸,老師你別擋著我呀!”
學樂器的幾個班亂成了一鍋粥,曲老師還要趁熱檢查作業。
“上次讓你們回家練習,都學的怎麽樣了?”
有幾個優秀學生主動展示。
曲老師以嘴毒出名,但是教學能力是過硬。
除了幾個別的“困難戶”之外,班裏其他叔叔阿姨們已經能吹出來一小段曲子了。
聽完前排阿姨吹的,曲老師滿意地點頭:“不錯不錯,如聽仙樂耳暫明。”
“我再找幾個後邊的人,我看誰不抬頭看我,我就找誰。”
馮叔在曲老師話落後,果斷地抬頭,正好跟老師對視上,成為被點名的幸運兒。
馮叔百般不情願地站起來,他現在很想要一個滑板,帶他離開這個“傷心地”。
他深吸了一口氣,鉚足勁往裏麵吹氣,憋的臉都紅了,也沒吹響一個音。
曲老師一臉無奈:“看看你的哨片安好了沒,不檢查就直接吹,憋死你吹不響。”
馮叔檢查完,試了試音,給老師豎起大拇指:“神醫,救我嗩呐小命。”
他又一抬手指頭,聲音被“拯救”了出來,但是斷斷續續的連不成串。
馮叔聽完自評道:“怎麽聽別人吹是音樂,我吹的像是放屁。”
“老哥,不用說了,我知道我這個是‘嘔啞嘲哳難為聽’。”
曲老師一拍桌子,“嚴肅一點,上課的時候叫老師。”
“下一個,黃同學。”
黃大爺沒馮叔那麽敢說,他吹不響,曲老師也不為難他,指出問題之後擺擺手讓他坐下。
曲老師獨自回到了講台上惆悵:“怎麽有些同學來學校練肺活量了?”
“我們再來講一次怎麽吹響,怎麽樣吹的好聽。”
“個別同學回家之後要加練。”
……
馮叔在答應教別人滑板的第二天領到了自己的練習任務——每天吹嗩呐半個小時。
吃晚飯之前,馮叔自己試了試。
“我就不信了,小小嗩呐還拿不下。”
他擺好架勢,把藏在沙發底下的小貓拉出來當“聽眾”。
“來球球,聽馮哥給你吹嗩呐。”
這隻叫球球的小貓原本是馮叔兒子在養,他兒子因為工作調動要和人合租,不方便養貓就把球球送了回來。
馮叔跟貓處成了兄弟,讓貓也管他叫我“馮哥”。
球球跟著馮叔的日子確實過的不錯,吃的好,喝的好,兩年從一隻小貓橫向發展成“一車小貓”。
作為一隻小貓,球球的貓生也有煩惱。
馮叔堅持要對著貓吹嗩呐,讓它接受音樂的熏陶。
但是馮叔的技術,吹出來的調子比指甲刮黑板還難聽刺耳。
他耳朵不太好,聽不出來差別,“唯一的聽眾”球球承擔起了一切。
“我覺得我吹得挺好的,球球你說是吧?”
“你往沙發底下鑽做什麽?”
“你現在長胖了,隻有腦袋能進去。”
“還沒聽完呢,你跑什麽?”
球球著急地拖著貓窩跑了。
馮叔練滿了半個小時,心滿意足地吃了飯,拿著滑板去教徒弟。
中午經他介紹認識的黃大爺和廖叔正聊的熱火朝天。
兩個人一見如故,聊完發現兩個人都是退伍軍人,還曾經在同一個地區待過,連興趣愛好都很相似。
廖叔的早起繞學校騎十圈的自行車大軍又添一員猛將。
另一邊,小王坐在王大爺的輪椅上,準備給王大爺“上一課”。
小號老師笑咪咪地看著廖叔:“叔,你沒進錯教室吧?”
廖叔迷茫,“不知道啊,這個小號怎麽跟之前長得不一樣?”
“這個是嗩呐,不是小號。”老師指著窗戶上扒著往裏麵看的馮叔。
馮叔舉著真正的小號,又指了指自己的嗩呐。
廖叔歡天喜地跑出去交換了。
廖叔上個學期沒有學樂器,但是老傅和李叔他們都在學,攛掇著他也學一個。
廖叔在樂器上也沒什麽天賦,目前的困境和學嗩呐的馮叔一樣,都吹不響。
李叔拉二胡就算不好聽,他跟鋸木頭一樣的手法但是能拉響,廖叔學了這麽久還是個“啞巴”。
馮叔站在小號在外麵,看見廖叔像見到了親人。
“兄弟,我們倆的包拿錯了,這是你的。”馮叔把包遞過去,高興地拍了個拍廖叔,“我是嗩呐班的,我姓馮。”
廖叔看著熱情的新朋友有些無措,“你好你好。”
“咱們算是認識了,中午在食堂請你吃飯。”馮叔一邊說著一邊往教室裏麵瞅:“你們這個好學嗎?”
廖叔長歎一口氣:“難啊。”
兩個人對視一眼:“都不容易啊。”
曲老師站在嗩呐班門口,“聊上了?你準備跳槽去學小號了?”
馮叔虎軀一震,“我先回去了,我們班曲老哥要求可嚴了。”
夾在兩班中間的二胡班裏傳來李叔斷斷續續的聲音,“哪有熱鬧,讓我看看,讓我看看!”
“老弟,呸,老師你別擋著我呀!”
學樂器的幾個班亂成了一鍋粥,曲老師還要趁熱檢查作業。
“上次讓你們回家練習,都學的怎麽樣了?”
有幾個優秀學生主動展示。
曲老師以嘴毒出名,但是教學能力是過硬。
除了幾個別的“困難戶”之外,班裏其他叔叔阿姨們已經能吹出來一小段曲子了。
聽完前排阿姨吹的,曲老師滿意地點頭:“不錯不錯,如聽仙樂耳暫明。”
“我再找幾個後邊的人,我看誰不抬頭看我,我就找誰。”
馮叔在曲老師話落後,果斷地抬頭,正好跟老師對視上,成為被點名的幸運兒。
馮叔百般不情願地站起來,他現在很想要一個滑板,帶他離開這個“傷心地”。
他深吸了一口氣,鉚足勁往裏麵吹氣,憋的臉都紅了,也沒吹響一個音。
曲老師一臉無奈:“看看你的哨片安好了沒,不檢查就直接吹,憋死你吹不響。”
馮叔檢查完,試了試音,給老師豎起大拇指:“神醫,救我嗩呐小命。”
他又一抬手指頭,聲音被“拯救”了出來,但是斷斷續續的連不成串。
馮叔聽完自評道:“怎麽聽別人吹是音樂,我吹的像是放屁。”
“老哥,不用說了,我知道我這個是‘嘔啞嘲哳難為聽’。”
曲老師一拍桌子,“嚴肅一點,上課的時候叫老師。”
“下一個,黃同學。”
黃大爺沒馮叔那麽敢說,他吹不響,曲老師也不為難他,指出問題之後擺擺手讓他坐下。
曲老師獨自回到了講台上惆悵:“怎麽有些同學來學校練肺活量了?”
“我們再來講一次怎麽吹響,怎麽樣吹的好聽。”
“個別同學回家之後要加練。”
……
馮叔在答應教別人滑板的第二天領到了自己的練習任務——每天吹嗩呐半個小時。
吃晚飯之前,馮叔自己試了試。
“我就不信了,小小嗩呐還拿不下。”
他擺好架勢,把藏在沙發底下的小貓拉出來當“聽眾”。
“來球球,聽馮哥給你吹嗩呐。”
這隻叫球球的小貓原本是馮叔兒子在養,他兒子因為工作調動要和人合租,不方便養貓就把球球送了回來。
馮叔跟貓處成了兄弟,讓貓也管他叫我“馮哥”。
球球跟著馮叔的日子確實過的不錯,吃的好,喝的好,兩年從一隻小貓橫向發展成“一車小貓”。
作為一隻小貓,球球的貓生也有煩惱。
馮叔堅持要對著貓吹嗩呐,讓它接受音樂的熏陶。
但是馮叔的技術,吹出來的調子比指甲刮黑板還難聽刺耳。
他耳朵不太好,聽不出來差別,“唯一的聽眾”球球承擔起了一切。
“我覺得我吹得挺好的,球球你說是吧?”
“你往沙發底下鑽做什麽?”
“你現在長胖了,隻有腦袋能進去。”
“還沒聽完呢,你跑什麽?”
球球著急地拖著貓窩跑了。
馮叔練滿了半個小時,心滿意足地吃了飯,拿著滑板去教徒弟。
中午經他介紹認識的黃大爺和廖叔正聊的熱火朝天。
兩個人一見如故,聊完發現兩個人都是退伍軍人,還曾經在同一個地區待過,連興趣愛好都很相似。
廖叔的早起繞學校騎十圈的自行車大軍又添一員猛將。
另一邊,小王坐在王大爺的輪椅上,準備給王大爺“上一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