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始皇時空!


    “這麽看來,這朱祁鎮,也不是純粹的廢物一個?”秦始皇微微眯起眼。


    在其位謀其政。


    從朱祁鎮的所作所為來看,這一點,倒是幹的倒是沒有問題。


    而且,這已經不是沒有問題那麽簡單了。


    軍,錢,人。


    三個都抓。


    這三個,不應該本就是皇帝的權利麽?


    皇帝要是沒有軍權,那不就成了傀儡皇帝?


    皇帝要是沒有錢,那國家就該滅了。


    皇帝要是沒有人事任免權,那國家基本上也不聽他的了。


    光是從這三點來看,朱祁鎮,的確對得上皇帝這兩個字。


    他幹的,都是皇帝該幹的事。


    如果幹了這些就是昏君的話,那什麽才是明君?


    總不可能,把軍權交給文官,把錢交給文官,把人事任免也交給文官,這就是明君了?


    開什麽玩笑?


    那到時候,到底誰才是皇帝?


    這國家,到底你說了算,還是我說了算?


    總之,在這些方麵,秦始皇不認為這朱祁鎮是個昏君。


    至少他做了他該做的。


    抓軍權,是為了讓大明繼續變得尚武,繼續向著周圍開疆擴土。


    抓錢,自然也是為了國家的強盛,國庫的充盈。


    抓人事任免權,是為了為國家選出有用的人才,總不可能,你推薦一個,我就用?我連這家夥是個什麽貨色都不知道,我用他幹什麽?


    而你推薦的那些人,最後又會不會跟你穿一條褲子?


    這一刻,秦始皇眯起眼……


    嗬,這就是文官?


    對自己有利的,就開始大書特書,將其吹捧為一個明君聖君,千古以來都不曾出現過的好皇帝。


    而對自己不利的,就開始大黑特黑,一切的功績,全都靠邊站,把一個黑點無限放大……


    嗬……


    也不知道,寡人死後,這些文官又會如何評價朕?


    ……


    同一時間,大漢武帝時空。


    “嘖……文官?有點意思……果然,文官皆可殺啊!”


    漢武帝笑了。


    文官把手伸到軍權之中,這是想要幹什麽?


    這不是要造反麽?


    他賺的盆滿缽滿,國家窮的叮當響?


    這一刻,漢武帝總算明白為什麽明朝末年的時候,士紳階級富得流油,而國家窮的一批了……


    很明顯,從朱元璋開國,再到崇禎帝亡國。


    這個過程中,就是文官與皇帝爭權的結果。


    什麽忠君愛國?


    這後世的文官,全都把書讀到狗肚子裏去了。


    就像韓非子說的那樣,俠以武犯禁,儒以文亂法。


    品德高尚的,不是沒有。


    可一旦位置坐上去了,那念頭自然也就多了。


    能守住那念頭不去同流合汙者,才是聖人。


    而往往大多數人,都堅守不住那種念頭,都控製不住自己的貪欲。


    貪欲一起,可不就開始各種貪汙,手上想要更多的權利了麽?


    你口口聲聲說的是為了國家,為了百姓。


    可你做了哪些為了國家,為了百姓的事?


    求皇帝減免賦稅?


    的確,這是在為百姓做事。


    可是,你家裏的產業,是不是也在這減免賦稅的政策之中?


    這不叫為百姓做事,隻不過是順帶的讓百姓減免了一定賦稅而已。


    除非,你跟皇帝說,就減免百姓的賦稅,不減士紳官員的賦稅。


    可這也沒用。


    這世界上,士紳官員手中又有多少隱田?


    這田,表麵上看是某個百姓的,可實際上,卻是某士紳官員家裏的。


    所謂的減免賦稅,還不是減到人家口袋中了?


    哦?


    你說士紳官員免稅?


    那你更該死了!


    都給你免稅了,你特麽還要搶皇帝的錢?中飽私囊,搶國家的錢?


    這就是文官!


    不,這就是人!


    從來都不知足。


    有了免稅的特權,還各種貪汙?


    怎麽的?


    皇帝對你不好?


    還是國家對你不好?


    你不去貪汙那點,就活不下去了?


    治國治國,其實就是皇帝與大臣爭鬥的過程。


    漢武帝眯起眼……


    既然明朝發生了這些事,那我大漢呢?


    大漢是不是也是這樣?


    ……


    同一時間,大唐貞觀時空。


    “這朱祁鎮……”李世民眯起眼……


    就拿朱祁鎮幹的這三件事來說,他覺得沒有錯,也沒有任何問題。


    我身為皇帝,收銀課,是不是應該的?


    我身為皇帝,我造船下西洋,讓國家的經濟更加繁榮,是不是也是應該的?


    我身為皇帝,我重新拿回軍權,是不是也是應該的?


    我身為皇帝,對官員好一點,讓你早點退休,去回家養身體,是不是也是應該的?


    啥?


    不應該?


    怎麽的?


    你想造反?


    哦?不想造反啊?那你說我幹什麽是應該的?


    國家不下西洋,讓你們文官下?那這下西洋貿易得了錢是誰的?啥?還是你文官的?你還不交稅?


    你還不想退休?想幹到老死?想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不是,那這滿朝文武,怎麽全都是你舉薦的人?你還說你不想造反?


    哦?誤會了?你隻是為國家選拔有用的人才?


    那你掌控軍隊幹什麽?是不是哪天,你們就帶著兵,殺到皇宮裏來了?那朕這龍椅,是不是就該讓給你了?


    嗬……


    文官啊!


    李世民眼神閃爍。


    ……


    同一時間,大明,洪武時空。


    “朱祁鎮……”


    朱元璋低喃一聲。


    他承認,之前的確是戴著有色眼鏡去看朱祁鎮的。


    可現在他忽然發現,好像,朱祁鎮幹的那些事情,的確沒錯。


    換做是他,他也會這麽幹!


    而且比朱祁鎮還要狠!


    你文官掌控軍隊,想要幹什麽?造反啊?行,那你就先下去等著吧!等什麽?等你的九族啊!


    還有錢……


    特麽的……


    朱元璋那是最痛恨貪官了。


    眾所周知,貪官召喚朱元璋。


    就楊士奇那些家夥幹出來的事情,如果屬實的話,他能把這些家夥的九族來回殺十遍!


    一個都別想活!


    蚯蚓都給他豎著劈兩半,螞蟻洞都得拿開水灌滿。


    雞蛋也得搖散黃,路過的狗都要挨兩巴掌。


    文官皆可殺!


    朱元璋心底冷哼一聲……


    ……


    而此時,大明永樂時空。


    朱棣眯起眼……


    從朱祁鎮親政之後,幹出來的這些事,到不像個昏君……


    又沒折騰百姓,算什麽昏君?


    我就折騰文官,讓你們把錢,把權交出來,我就成了昏君了?


    相反,朱高熾在位的時候,幹出來的那些事,才不是一個好皇帝該幹的事。


    當然,不排除朱高熾未來有想法,想要搞文官……


    但,做事論跡不論心。


    我不管你心裏想什麽,未來想要幹什麽,你現在幹的那些,就不是一個皇帝該有的樣子。


    一個皇帝想的,應該是讓國家變得更強盛。


    而不是讓你官員變得更富有。


    而這土木堡之變……


    文官的政變……


    朱棣不由眯起眼……


    下意識瞥了眼朱高熾與朱瞻基。


    “老二……”


    朱棣忽然開口。


    “在呢爹!”


    朱高煦趕忙回應……


    “去把楊士奇,楊榮,楊溥,黃淮,金幼孜等人,給我帶過來!”朱棣淡淡開口……


    “得嘞!”


    朱高煦滿臉紅光,興奮異常。


    ……


    而此時,大明,正統時空。


    此時的朱祁鎮,不由眯起眼……


    土木堡之變?


    文官的政變?


    這一刻,他不由開始懷疑,懷疑自己去土木堡,到底是打仗的?還是別的什麽情況?


    要知道,他現在手中,可還有關於衛所那邊的一些情報……


    邊關衛所那邊,可是正常共計,不管是糧食,還是錢,每年都在撥款,每月都在發俸。


    可偏偏,衛所卻發生了逃亡現象。


    到現在,逃亡現象更是一發不可收拾。


    要知道,在大明時期,這種軍戶的逃亡,是要砍頭的,那是死罪!


    可這些軍戶還是逃了?


    為什麽?


    這就不免想到是有人克扣貪汙的問題。


    的確,朱祁鎮想的沒錯。


    就是被克扣了。


    這種情況,越到明朝中後期,越發的明顯,越發的猖獗。


    舉個很通俗易懂的簡單例子:


    皇帝大手一揮,撥款七千萬兩白銀,發放到大明各大軍隊手中,以充軍餉。


    內閣擬旨,要求戶部立馬展開行動,安排人馬,立刻將這一千萬兩銀子押解出京。


    戶部接旨,不敢怠慢,找齊押運,要求一個月內,務必將這五百萬兩白銀親自交到各地軍政衙門手中。


    緊趕慢趕,押運部隊不負眾望,經曆千難萬險,總算把四百萬兩白銀,一分不少的送到了各地軍政衙門手中。


    巡撫招來下屬各指揮使,高呼吾皇萬歲,感謝皇上恩典,竟然撥了三百萬兩白銀犒賞,吾等唯有感恩戴德,才不負龍恩!


    指揮使們感激涕零,領著兩百萬兩出了門。


    回到衛所,召集下屬,說朝廷撥了一百萬兩軍餉,下轄各千戶、百戶,按照人頭領錢,一個也不能少。


    幾經轉折,某小旗官在總棋官那裏領到了十兩白銀,回屋對四個袍澤兄弟說,皇恩浩蕩,陛下萬歲,給咱們放了五兩銀子的犒賞,咱們哥幾個一人一兩,拿回去揮霍,以後這條命,就賣給他們老朱家了!


    這就是大明!


    ……


    而此時,問答空間之中……


    秦鎮繼續開口了……


    “從前麵朱祁鎮的所作所為,其實就不難看出他與文官的矛盾。”


    “又是下西洋,又是收回軍權,又是廢除保舉製的,很顯然,文官已經開始對這個皇帝不滿意了!”


    “可顯然,朱祁鎮才不在乎文官滿不滿意,他隻需要自己滿意就行了!”


    “正統十四年六月,又傳來扣邊的消息。”


    “這時候,朱祁鎮忽然想到了,自從正統年間,文官掌控軍隊後,衛所軍,就不斷發生逃亡現象。”


    “衛所軍,就是邊關的國防。”


    “邊防的重要性,誰都很清楚,所以,從洪武年間,到現在的正統年間,撥款都是正常撥,糧草也是正常發放。”


    “然而,還出現了逃亡現象。”


    “這隻能說明,邊防已經開始糜爛了。”


    “如果不是克扣,那絕對不會出現這種問題。”


    “於是乎,朱祁鎮,打算禦駕親征了!”


    “其實,禦駕親征還不夠準確,應該說,巡邊!”


    “而巡邊的同時,他也正好可以去查查賬!”


    “這其實與朱厚照巡邊,朱厚照南下巡視是一樣的,都是去查賬的!”


    “至於瓦剌扣邊這種情況?就壓根不在朱祁鎮的考慮範圍內。”


    “且不說到底是不是瓦剌也先的問題,就算是,他也隻是在長城內部,他去的是居庸關,宣化府,大同等地方!”


    “這是大明的重鎮邊防。”


    “就相當於在自家後花園溜達。”


    “這要是去溜達都能出問題,那這天底下就沒有安全的地方了。”


    “而且,查賬這種事,也唯有朱祁鎮親自去了,才能看清楚到底是個什麽情況!”


    “於是乎,朱祁鎮在七月十一號做下決定,七月十四號宣布消息,自己要禦駕親征,七月十五號,不顧大臣們的反對,就直接禦駕親征,帶著五十萬京軍出發了!”


    “當然,五十萬肯定是沒有的!”


    “史書上一些記載,二十萬也沒有!”


    “甚至,明實錄,乃至明史,都沒有記載。”


    “別說沒有記載帶了多少兵了,就是陣亡了多少,也沒有記!”


    “而這五十萬的數又是從哪來的?”


    “就是國榷了!”


    “國榷中提到了五十萬這個數,但這五十萬,並不是軍隊。”


    “原文記載是:甲午遣告廟社,發京師親征,詔下於二日即行,文武吏卒倉卒就道,前軍五萬騎,吏卒私屬五十萬人。”


    “意思就是,中午上香,開始發兵,下詔後的第二天就出發,當然,還帶上了一些文武大臣,而正兒八經的軍隊,就隻有那五萬騎,其餘的五十萬,就是部隊家屬。”


    “這部隊家屬,也不是去打仗的,就是搞後勤的,隻有五萬騎兵才是作戰部隊。”


    “別覺得少,事實上,此時,寧陽侯帶著十萬大軍正在江浙平叛。”


    “靖遠伯,也帶著十萬大軍在湖廣平亂。”


    “這已經有二十萬大軍了!”


    “朱祁鎮還能找的出來五十萬大軍才有鬼了!”


    “根據記載,正統九年的時候,朱祁鎮犒賞在冊的京軍,就隻有二十二萬人!”


    “本來就隻有二十二萬京軍,江浙平叛要十萬,湖廣平亂要十萬,哪還能找得到五十萬大軍?”


    “再說了,明朝是吃空餉最嚴重的朝代,這二十二萬人,也隻會少,不會多!”


    “同時,在朱祁鎮親征之前兩個月,這個調兵幾千,那個調兵支援幾萬,還沒出門,就已經調走了六七萬人了,哪還有五十萬大軍?別說五十萬了,朱祁鎮還能找出十萬來,明朝的軍事實力都逆天了!”


    “朱棣北伐,別說什麽帶五十萬大軍,這五十萬大軍中,其實是包括運輸後勤隊伍的,真正能作戰的,也不過隻有十多萬人罷了,絕對不超過二十萬!而且,這些作戰部隊中,還有從別的地方調兵過來的,這才有了北伐!”


    “而朱祁鎮,不說真帶走五十萬大軍吧,哪怕隻帶走二十萬大軍,那也相當於抄家了!”


    “這是連京城都不打算要了的節奏。”


    “所以說,五十萬大軍是不存在的,二十萬大軍也是不存在的,五萬騎兵才是他真正帶走的數字!”


    “其餘的,全都是後勤部隊!”


    “別說後勤部隊也能作戰,哪個皇帝出門打仗出門不帶後勤部隊?”


    “朱棣北伐,還要帶二十多萬後勤保障人員呢!”


    “別以為打仗就是拿頭去莽,士兵是人,他們也需要吃飯,也需要包紮傷口的。”


    “至此,朱祁鎮就帶著一批文官武將出發了。”


    “先看看文官帶了誰,武將帶了誰。”


    “文官:兵部尚書鄺埜,戶部尚書王佐!”


    “吏部左侍郎,刑部右侍郎。”


    “工部右侍郎,翰林院學士,以及一些太常寺少卿,太仆寺少卿。”


    “還有給事中,中書舍人,監察禦史,郎中,員外郎,主事等等!”


    “這就是一大批文官。”


    “而武將方麵就是:英國公張輔、泰寧侯陳贏、駙馬都督井源、平鄉伯陳懷、襄城伯李珍、遂安伯陳塤、修武伯沈榮、都督梁成這些。”


    “相比起文官來,武將真的不算多。”


    “這像打仗嗎?這根本就不像打仗!”


    “打仗用得著帶兵部尚書,戶部尚書,吏部侍郎,刑部侍郎,工部侍郎這些麽?”


    “其實有個更貼切的說法就是……”


    “朱祁鎮帶著這些人,去巡查了!”


    “查的是糧,查的是錢!”


    “正統十年的時候,他就想查,結果,查到哪,哪著火!”


    “他現在不親自去走一趟,整個大明朝可就被蛀蟲給蛀空了!”


    “他隻管查,而查到誰頭上,誰倒黴!”


    “當時就能給你砍了,跑都跑不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諸天問答通曆史,古人全破防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何以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何以生並收藏諸天問答通曆史,古人全破防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