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先囤糧,再問問朝廷怎麽辦!
大明:五年狗縣令,震驚朱屠夫 作者:大江大河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261章先囤糧,再問問朝廷怎麽辦!
別說在場的北平官員,就連徐達也驚愕的向宋隱看去。
這家夥,怎麽又惦記起百姓銀子了?
難道他讓北平繁華,讓百姓富裕起來,就為了這天嗎?
這怎麽看都像是在割韭菜!
見眾人錯愕的樣子,宋隱沒理會,繼續道:
“蒙元大軍即將發起進攻,戰爭即將來臨的事情,要告訴百姓知道。”
“如果蒙元大軍真的發起進攻,我們隻能死守,可若是沒有銀子,怎麽守?”“還有,所有人立刻馬上儲備物資,朵顏部落的人也必須立刻搬過來,物資尤其重要,讓商人趕緊將物資運送過來。”
“我們必須儲備至少一年的用量,所有的物資都要做好儲備,有備無患!”
直到宋隱做出安排,所有官員才回過神來。
原來,宋隱的打算是讓他們囤積物資。
這確實是好主意。
現今,山海關長城已經修建完畢,耗費了巨大的精力物力,修建而成的長城定然是非常牢固的。
長城不倒,就可以死守下去!
北平行省才剛剛有點起色,永平府就在山海關內,也是北平的經濟商業中心。
肯定不能眼睜睜地看到蒙元大軍踏進永平府,讓蒙元搶走自己的財產。別說是官員,就是商人和百姓都不會同意。
肯定得死守!
也必須要死守!
帶上小妾都得頂上!
官員們明白過來後,瞬間就明白了宋隱的用心良苦。
“儲備物資,做好應對,這個辦法好!”
“可是現在還有一個問題,就是不知道蒙元大軍會從哪個方向進攻,如果沒有攻擊我們這邊,而是別的方向,到時候就麻煩了。”
徐達補充,說出了問題關鍵。
蒙元大軍確實隨時都有可能出現,可現在他們還沒有發起攻擊,所以無法得知他們的具體位置。
這對於邊境防禦來說,是一個非常大的挑戰。“怕個毛啊!”
“全員囤積物資!”
“況且,山海關長城是堅固,可對於蒙元來說,這裏也是最適合他們洗劫的地方。”
“總之,盡快安排下去,讓整個北平行省都如此效仿,物資能囤多少是多少。”
“戰火一起,能多支撐一點時間,勝算就更高。”
宋隱連續開口,官員們也頓時明白過來,當即連連點頭。
“宋大人如此安排,甚好。”
“我們現在就去安排,肯定不會讓宋大人失望。”
官員們興奮地離開回去安排,見此一幕,宋隱頗感無奈。
“這群二百五,還需要本大人再三解釋。”“簡直把我累壞了。”
宋隱無語的癱在椅子上,這麽多話說得他口幹舌燥。
北平行省,所有人都行動了起來,開始囤積各類物資。
北平麵臨的危機,也快馬加鞭報給了朝廷。
應天府金鑾殿。
文武百官一如往日的上朝,一個個神色輕鬆。
近期,大明內外一片太平,許多地方也由安定走向繁榮,可以說是建國以來,大明朝最為安定的一年。
至少這段時間,沒有內憂外患。
文武百官自然輕鬆許多。
朱元璋進來時,一眾大臣立刻跪拜。
此時,朱元璋臉色坦然,上次從北平回來後,他可是足足生了幾天悶氣。
隻要一想到宋隱納妾,都那麽鋪張浪費,朱元璋心裏就十分窩火。
因此,他時常苦思冥想,如何讓宋隱和徐妙雲的婚禮辦的更加有排場。
但是苦思了許久,朱元璋至今都沒有拿定主意。
看著眼下的文武百官,朱元璋像往常一般說道:
“有事啟奏,無事退朝!”
朱元璋說得很隨意。
近期,朝廷內外都很安定,讓他清閑了許多,就連每天的奏折也少了很多。
朱元璋為此龍顏大悅。
可是朱元璋話音剛落,還未等文武百官回應,就見錦衣衛神色慌張地進來。剛進大殿,他立刻跪倒在地,根本顧不上拜見,就連忙開口,“皇上,出大事了!”
“北平永平府送來急報,蒙元朝廷集結近三十萬蒙元大軍,即將攻打北境。”
聞言,原本氣氛安逸的朝堂,頃刻間變得緊張起來。
所有文武百官,都臉色驚慌地看著錦衣衛,隨即又向朱元璋望了過去。
三十萬大軍,可不是鬧著玩的。
況且還聚集在山海關邊境,若是直接對永平府發起攻擊,問題就大了。
“蒙元大軍?”
朱元璋心裏無比驚愕,但表麵上並沒有流露出來。
大明畢竟和蒙元爭鬥多年,朱元璋多少了解蒙元的狀況。這十多年來,蒙元朝廷雖然經常騷擾北境,卻很少出現規模極大的攻擊。
現在卻一下聚集了三十萬大軍,由此可知,這十多年來,他們修養得非常好。
看來他們已經準備要對大明動手了。
這種情況也說得過去。
但是讓朱元璋窩火的是,自己才從永平府回京,就聽聞北平邊境發生危機。
這真是讓他非常不爽。
他畢竟是大明皇帝,自己的皇位被人覬覦,心裏怎麽會舒服?
不過,現在迫在眉睫的,是得知道蒙元大軍會從哪個方向發起進攻,知道他們會從哪裏入手。
這才是重中之重!
還好,現在宋隱和朵顏已經是聯姻關係,相當於減弱了草原力量。
否則,這次蒙元大軍實力還要更強。
“快說,現在永平府是個什麽狀況?”
“既然已經得到消息,他們是如何應對的?宋隱那王八蛋又是怎麽部署的?”
朱元璋連接發問。
山海關邊境,有宋隱和徐達兩人在,朱元璋心裏踏實了許多。
但他也想知道,在這樣危機下,兩個人會如何應對?
“回皇上,因為韃靼先鋒軍破壞了宋大人婚禮,由此調查後得到消息,宋大人也做出了部署。”
“已經下令,讓整個北平行省的所有人都盡可能多的囤積各類物資。”
聽到這話,文武百官都很好奇,戰前準備儲存物資是沒錯。
但這種情形,往往都是由朝廷來牽頭,畢竟一旦打起來,一個行省的糧食根本就不夠用。
雖說北平現在有了馬鈴薯這種神糧,但也麵臨著隨時都有可能發生的大戰,當然不能敷衍。
別說在場的北平官員,就連徐達也驚愕的向宋隱看去。
這家夥,怎麽又惦記起百姓銀子了?
難道他讓北平繁華,讓百姓富裕起來,就為了這天嗎?
這怎麽看都像是在割韭菜!
見眾人錯愕的樣子,宋隱沒理會,繼續道:
“蒙元大軍即將發起進攻,戰爭即將來臨的事情,要告訴百姓知道。”
“如果蒙元大軍真的發起進攻,我們隻能死守,可若是沒有銀子,怎麽守?”“還有,所有人立刻馬上儲備物資,朵顏部落的人也必須立刻搬過來,物資尤其重要,讓商人趕緊將物資運送過來。”
“我們必須儲備至少一年的用量,所有的物資都要做好儲備,有備無患!”
直到宋隱做出安排,所有官員才回過神來。
原來,宋隱的打算是讓他們囤積物資。
這確實是好主意。
現今,山海關長城已經修建完畢,耗費了巨大的精力物力,修建而成的長城定然是非常牢固的。
長城不倒,就可以死守下去!
北平行省才剛剛有點起色,永平府就在山海關內,也是北平的經濟商業中心。
肯定不能眼睜睜地看到蒙元大軍踏進永平府,讓蒙元搶走自己的財產。別說是官員,就是商人和百姓都不會同意。
肯定得死守!
也必須要死守!
帶上小妾都得頂上!
官員們明白過來後,瞬間就明白了宋隱的用心良苦。
“儲備物資,做好應對,這個辦法好!”
“可是現在還有一個問題,就是不知道蒙元大軍會從哪個方向進攻,如果沒有攻擊我們這邊,而是別的方向,到時候就麻煩了。”
徐達補充,說出了問題關鍵。
蒙元大軍確實隨時都有可能出現,可現在他們還沒有發起攻擊,所以無法得知他們的具體位置。
這對於邊境防禦來說,是一個非常大的挑戰。“怕個毛啊!”
“全員囤積物資!”
“況且,山海關長城是堅固,可對於蒙元來說,這裏也是最適合他們洗劫的地方。”
“總之,盡快安排下去,讓整個北平行省都如此效仿,物資能囤多少是多少。”
“戰火一起,能多支撐一點時間,勝算就更高。”
宋隱連續開口,官員們也頓時明白過來,當即連連點頭。
“宋大人如此安排,甚好。”
“我們現在就去安排,肯定不會讓宋大人失望。”
官員們興奮地離開回去安排,見此一幕,宋隱頗感無奈。
“這群二百五,還需要本大人再三解釋。”“簡直把我累壞了。”
宋隱無語的癱在椅子上,這麽多話說得他口幹舌燥。
北平行省,所有人都行動了起來,開始囤積各類物資。
北平麵臨的危機,也快馬加鞭報給了朝廷。
應天府金鑾殿。
文武百官一如往日的上朝,一個個神色輕鬆。
近期,大明內外一片太平,許多地方也由安定走向繁榮,可以說是建國以來,大明朝最為安定的一年。
至少這段時間,沒有內憂外患。
文武百官自然輕鬆許多。
朱元璋進來時,一眾大臣立刻跪拜。
此時,朱元璋臉色坦然,上次從北平回來後,他可是足足生了幾天悶氣。
隻要一想到宋隱納妾,都那麽鋪張浪費,朱元璋心裏就十分窩火。
因此,他時常苦思冥想,如何讓宋隱和徐妙雲的婚禮辦的更加有排場。
但是苦思了許久,朱元璋至今都沒有拿定主意。
看著眼下的文武百官,朱元璋像往常一般說道:
“有事啟奏,無事退朝!”
朱元璋說得很隨意。
近期,朝廷內外都很安定,讓他清閑了許多,就連每天的奏折也少了很多。
朱元璋為此龍顏大悅。
可是朱元璋話音剛落,還未等文武百官回應,就見錦衣衛神色慌張地進來。剛進大殿,他立刻跪倒在地,根本顧不上拜見,就連忙開口,“皇上,出大事了!”
“北平永平府送來急報,蒙元朝廷集結近三十萬蒙元大軍,即將攻打北境。”
聞言,原本氣氛安逸的朝堂,頃刻間變得緊張起來。
所有文武百官,都臉色驚慌地看著錦衣衛,隨即又向朱元璋望了過去。
三十萬大軍,可不是鬧著玩的。
況且還聚集在山海關邊境,若是直接對永平府發起攻擊,問題就大了。
“蒙元大軍?”
朱元璋心裏無比驚愕,但表麵上並沒有流露出來。
大明畢竟和蒙元爭鬥多年,朱元璋多少了解蒙元的狀況。這十多年來,蒙元朝廷雖然經常騷擾北境,卻很少出現規模極大的攻擊。
現在卻一下聚集了三十萬大軍,由此可知,這十多年來,他們修養得非常好。
看來他們已經準備要對大明動手了。
這種情況也說得過去。
但是讓朱元璋窩火的是,自己才從永平府回京,就聽聞北平邊境發生危機。
這真是讓他非常不爽。
他畢竟是大明皇帝,自己的皇位被人覬覦,心裏怎麽會舒服?
不過,現在迫在眉睫的,是得知道蒙元大軍會從哪個方向發起進攻,知道他們會從哪裏入手。
這才是重中之重!
還好,現在宋隱和朵顏已經是聯姻關係,相當於減弱了草原力量。
否則,這次蒙元大軍實力還要更強。
“快說,現在永平府是個什麽狀況?”
“既然已經得到消息,他們是如何應對的?宋隱那王八蛋又是怎麽部署的?”
朱元璋連接發問。
山海關邊境,有宋隱和徐達兩人在,朱元璋心裏踏實了許多。
但他也想知道,在這樣危機下,兩個人會如何應對?
“回皇上,因為韃靼先鋒軍破壞了宋大人婚禮,由此調查後得到消息,宋大人也做出了部署。”
“已經下令,讓整個北平行省的所有人都盡可能多的囤積各類物資。”
聽到這話,文武百官都很好奇,戰前準備儲存物資是沒錯。
但這種情形,往往都是由朝廷來牽頭,畢竟一旦打起來,一個行省的糧食根本就不夠用。
雖說北平現在有了馬鈴薯這種神糧,但也麵臨著隨時都有可能發生的大戰,當然不能敷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