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1章暫任江南布政使,全權處理!
大明:五年狗縣令,震驚朱屠夫 作者:大江大河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371章暫任江南布政使,全權處理!
朱元璋思忖過後,不再猶豫。
“宋隱,朕現在任命你代理江南布政使,全權處理江南事件。”
“同時,派遣武將與你同行,鎮壓起義軍。”
朱元璋下令,文武百官紛紛點頭讚成。
隻要宋隱出馬,一定能馬到成功。
特別是六位尚書都放下心來。
雖然等這件事平息後,他們還能不能保得住官位都難說,好歹性命是保住了。
他們並不是主謀,隻不過是受此事連累罷了。
朱元璋說完,隨後看向徐達。
要派遣武將去江南鎮壓起義軍,顯然,朱元璋已經不再相信淮西一派武將。
甚至,他已經生出了要打壓淮西一派武將的心思。
沒有比徐達更適合的人選。
況且徐達和宋隱兩人合作多年,配合默契。
“徐達,由你領兵負責鎮壓江南起義軍。”
朱元璋當即下令,可是徐達卻露出難色。
上回他率兵深入草原,當時幾個月折騰下來,身子骨已經有些吃不消。
至今他一直使用宋隱的養生方法進行調養,雖說身體也調養過來。
隻是從當初跟著朱元璋起義到現在,他一直都在前線,因而身體衰老得較快。顯然,他的身子骨經不起太多折騰了。
“皇上,臣為朝廷分憂的信念依然未變,隻是現在臣日益年邁,恐難擔當領兵重擔。”
“懇請皇上另派他人。”
徐達當即婉拒。
太醫也說了,他這身子骨若是好好調養,再多活個幾年沒問題。
可若是繼續領兵出征,或許連幾年的盼頭都沒了。
隻要是人,誰不想活得長久一點。
徐達雖說忠誠愛國,身心豁達,但已過花甲之年,自然也想惜命。
聞言,朱元璋頓時一愣。
這才回過神來,無論是徐達還是他自己,都老了。
也正因為如此,他才會愈發對有些事情更加敏感。
現在又爆出江南的事情,讓他疑心更加重了。
他必須要在自己幹不動前,徹底整頓朝堂。
才能讓自己兒子朱標,在這龍椅上坐得更穩。
所以,對江南事件涉案人員,朱元璋絕不心軟。
“唉!徐兄啊,想不到最後隻剩你一個人陪著咱。”
“罷了,那麽你可有合適人選?”
朱元璋如此感歎,讓文武百官都神色複雜。
宋隱也好奇的看向朱元璋。
心想這朱老爺,怎麽古裏古怪的?
能夠跟徐達比肩的開國功臣?不還有一個李善長嗎?甚至,淮西武將中還有好幾人都是跟著他浴血奮戰的開國功臣。
可是聽朱元璋這話裏的意思,他隻認徐達一個人,把徐達摘得幹幹淨淨,明白的告訴眾人,徐達不會被此事牽連。
但是其他人呢?就不好說了!
一時間,在場的人聽了心情各異。
此時,李善長心頭一沉,明白朱元璋這次不會將此事大事化小。
至於什麽兄弟情麵,更不會在乎。
朱元璋這次要動真格了。
李善長心裏暗自思忖,此次事件中,要盡可能地保下淮西一派的人。
他剛才以退為進,主動辭官,並且主動請朱元璋降罪,就是想獨自承擔這件事的責任。
他篤定,朱元璋不會拿自己怎麽樣,至少現在不會。
那麽就能保下淮西一派的實力。
隻是他沒有想到,朱元璋竟然沒有給他麵子。
朱元璋向來心狠手辣,李善長對此毋庸置疑,但他一直以為朱元璋對自己是不同的。
現在,朱元璋表現出來的姿態,讓他渾身發冷。
徐達見朱元璋讓自己推薦人選,毫不猶豫地推薦了自己的兒子徐允恭。
“臣這兒子,臣一直都沒慣著,從軍後就讓他從士兵做起,這些年來也頗有將才,可擔此重任。”
徐達雖然從不參與黨派之爭,卻也有私心。
他已年邁,沒幾年好活了,自然要替自己孩子考慮。宋隱雖然功勞極高,甚至已經官拜正一品高位。
可是徐達也知道,宋隱跟朱元璋不對付,若是哪天,朱元璋對宋隱動手,他自然不可能袖手旁觀。
畢竟他的女兒跟外孫跟宋隱是一家人。
現在他推薦自己的兒子徐允恭,也是為了讓徐允恭理所當然地接管他的軍隊,順便立下戰功。
隻要徐允恭手握重兵,日後若是有啥變故,他們也有自保能力。
聞言,朱元璋眼睛一亮。
徐達的幾個兒女,朱元璋都很熟悉。
關鍵是,徐達一家跟淮西一派沒有任何交集,最是恰當不過。
“太好了,自古英雄出少年,朕相信,徐允恭定然會青出於藍而勝於藍。”“朕封徐允恭為平反大將軍,率領二十萬大軍,協助宋隱同下江南,平息江南暴亂。”
朱元璋已經下旨,盡管宋隱一萬個不情願,也無法反駁。
此刻在朝堂,不是私底下,自己若是抗旨,可不是被這老家夥臭罵一頓那麽簡單。
甚至朱元璋很有可能以自己貪汙的罪證找自己麻煩。
很快,這件事情就傳遍了整個朝野。
無論是大明的官員,還是百姓,都無比震驚。
在這段時間,江南行省發生的暴動愈演愈烈,就連周邊州府都受到殃及。
許多百姓都膽戰心驚,擔心自己被卷入戰火中。
現在,得知朝廷派宋隱暫代江南布政使。頓時,百姓們都放心了。
商人們得知這個消息,更是欣喜若狂。
對於他們來說,宋隱就是他們的支柱,甚至他們被官府貪墨的銀子都有希望收回來。
而且,宋隱派往江南當布政使,也就意味著用不了多長時間,江南行省就能快速發展起來。
這事兒對商人和百姓來說,都是天大的好消息。
雖然宋隱治理的州府並不多,也就沛縣,福建行省和北平行省這幾個地方,可是宋隱的名聲已經傳遍整個大明。
宋隱知名度極高,沒有任何一個大臣,甚至皇室子弟的聲望能蓋得住他。
畢竟,在商人和百姓心裏,隻有宋隱是真心實意地替百姓謀福利,是一個為了讓百姓過上安居樂業的日子而努力的好官。
在商人和百姓眼裏,他們對宋隱的信任高過任何人。
很快,這個消息也傳遍了江南行省,同樣造成巨大影響。
那些原本力挺起義軍,甚至已經加入起義軍的百姓,紛紛動搖起來。
朱元璋思忖過後,不再猶豫。
“宋隱,朕現在任命你代理江南布政使,全權處理江南事件。”
“同時,派遣武將與你同行,鎮壓起義軍。”
朱元璋下令,文武百官紛紛點頭讚成。
隻要宋隱出馬,一定能馬到成功。
特別是六位尚書都放下心來。
雖然等這件事平息後,他們還能不能保得住官位都難說,好歹性命是保住了。
他們並不是主謀,隻不過是受此事連累罷了。
朱元璋說完,隨後看向徐達。
要派遣武將去江南鎮壓起義軍,顯然,朱元璋已經不再相信淮西一派武將。
甚至,他已經生出了要打壓淮西一派武將的心思。
沒有比徐達更適合的人選。
況且徐達和宋隱兩人合作多年,配合默契。
“徐達,由你領兵負責鎮壓江南起義軍。”
朱元璋當即下令,可是徐達卻露出難色。
上回他率兵深入草原,當時幾個月折騰下來,身子骨已經有些吃不消。
至今他一直使用宋隱的養生方法進行調養,雖說身體也調養過來。
隻是從當初跟著朱元璋起義到現在,他一直都在前線,因而身體衰老得較快。顯然,他的身子骨經不起太多折騰了。
“皇上,臣為朝廷分憂的信念依然未變,隻是現在臣日益年邁,恐難擔當領兵重擔。”
“懇請皇上另派他人。”
徐達當即婉拒。
太醫也說了,他這身子骨若是好好調養,再多活個幾年沒問題。
可若是繼續領兵出征,或許連幾年的盼頭都沒了。
隻要是人,誰不想活得長久一點。
徐達雖說忠誠愛國,身心豁達,但已過花甲之年,自然也想惜命。
聞言,朱元璋頓時一愣。
這才回過神來,無論是徐達還是他自己,都老了。
也正因為如此,他才會愈發對有些事情更加敏感。
現在又爆出江南的事情,讓他疑心更加重了。
他必須要在自己幹不動前,徹底整頓朝堂。
才能讓自己兒子朱標,在這龍椅上坐得更穩。
所以,對江南事件涉案人員,朱元璋絕不心軟。
“唉!徐兄啊,想不到最後隻剩你一個人陪著咱。”
“罷了,那麽你可有合適人選?”
朱元璋如此感歎,讓文武百官都神色複雜。
宋隱也好奇的看向朱元璋。
心想這朱老爺,怎麽古裏古怪的?
能夠跟徐達比肩的開國功臣?不還有一個李善長嗎?甚至,淮西武將中還有好幾人都是跟著他浴血奮戰的開國功臣。
可是聽朱元璋這話裏的意思,他隻認徐達一個人,把徐達摘得幹幹淨淨,明白的告訴眾人,徐達不會被此事牽連。
但是其他人呢?就不好說了!
一時間,在場的人聽了心情各異。
此時,李善長心頭一沉,明白朱元璋這次不會將此事大事化小。
至於什麽兄弟情麵,更不會在乎。
朱元璋這次要動真格了。
李善長心裏暗自思忖,此次事件中,要盡可能地保下淮西一派的人。
他剛才以退為進,主動辭官,並且主動請朱元璋降罪,就是想獨自承擔這件事的責任。
他篤定,朱元璋不會拿自己怎麽樣,至少現在不會。
那麽就能保下淮西一派的實力。
隻是他沒有想到,朱元璋竟然沒有給他麵子。
朱元璋向來心狠手辣,李善長對此毋庸置疑,但他一直以為朱元璋對自己是不同的。
現在,朱元璋表現出來的姿態,讓他渾身發冷。
徐達見朱元璋讓自己推薦人選,毫不猶豫地推薦了自己的兒子徐允恭。
“臣這兒子,臣一直都沒慣著,從軍後就讓他從士兵做起,這些年來也頗有將才,可擔此重任。”
徐達雖然從不參與黨派之爭,卻也有私心。
他已年邁,沒幾年好活了,自然要替自己孩子考慮。宋隱雖然功勞極高,甚至已經官拜正一品高位。
可是徐達也知道,宋隱跟朱元璋不對付,若是哪天,朱元璋對宋隱動手,他自然不可能袖手旁觀。
畢竟他的女兒跟外孫跟宋隱是一家人。
現在他推薦自己的兒子徐允恭,也是為了讓徐允恭理所當然地接管他的軍隊,順便立下戰功。
隻要徐允恭手握重兵,日後若是有啥變故,他們也有自保能力。
聞言,朱元璋眼睛一亮。
徐達的幾個兒女,朱元璋都很熟悉。
關鍵是,徐達一家跟淮西一派沒有任何交集,最是恰當不過。
“太好了,自古英雄出少年,朕相信,徐允恭定然會青出於藍而勝於藍。”“朕封徐允恭為平反大將軍,率領二十萬大軍,協助宋隱同下江南,平息江南暴亂。”
朱元璋已經下旨,盡管宋隱一萬個不情願,也無法反駁。
此刻在朝堂,不是私底下,自己若是抗旨,可不是被這老家夥臭罵一頓那麽簡單。
甚至朱元璋很有可能以自己貪汙的罪證找自己麻煩。
很快,這件事情就傳遍了整個朝野。
無論是大明的官員,還是百姓,都無比震驚。
在這段時間,江南行省發生的暴動愈演愈烈,就連周邊州府都受到殃及。
許多百姓都膽戰心驚,擔心自己被卷入戰火中。
現在,得知朝廷派宋隱暫代江南布政使。頓時,百姓們都放心了。
商人們得知這個消息,更是欣喜若狂。
對於他們來說,宋隱就是他們的支柱,甚至他們被官府貪墨的銀子都有希望收回來。
而且,宋隱派往江南當布政使,也就意味著用不了多長時間,江南行省就能快速發展起來。
這事兒對商人和百姓來說,都是天大的好消息。
雖然宋隱治理的州府並不多,也就沛縣,福建行省和北平行省這幾個地方,可是宋隱的名聲已經傳遍整個大明。
宋隱知名度極高,沒有任何一個大臣,甚至皇室子弟的聲望能蓋得住他。
畢竟,在商人和百姓心裏,隻有宋隱是真心實意地替百姓謀福利,是一個為了讓百姓過上安居樂業的日子而努力的好官。
在商人和百姓眼裏,他們對宋隱的信任高過任何人。
很快,這個消息也傳遍了江南行省,同樣造成巨大影響。
那些原本力挺起義軍,甚至已經加入起義軍的百姓,紛紛動搖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