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與觀音菩薩對著幹
西遊:截胡猴子,賜他混沌法 作者:巽離木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此時的觀音菩薩心中同樣感到詫異,不解。
看不明白陳玄奘為什麽非要讓卷簾之前的真名,而不是沙悟淨。
而且,他還發現了一件比較詭異的事情。
似乎孫悟空、天蓬、敖烈與陳玄奘的關係不像是師徒關係。
倒是像結伴而行的人,當真是奇怪。
“這還是西遊取經的隊伍嗎?”
觀音菩薩腦海閃現了這麽一個念頭。
西遊取經的隊伍,陳玄奘是主導人,是隊伍裏的師傅。
可現在,不僅不像是取經隊伍的主導人,連他給卷簾起的法名都不能用。
讓他感到有種錯覺,好像這不是去西天取經的一樣。
甚是怪哉。
“玄奘,卷簾乃是他的前身之名,既然已入沙門,保你西天取經,就該用悟淨法名。”
觀音菩薩不得不現身。
陳玄奘聞聲抬頭,凝眸看向觀音菩薩,又問道:“菩薩,你很閑嗎。”
觀音菩薩聞言,有種想拍死陳玄奘的衝動。
三番兩次的不給他麵子。
老是說著無關緊要的話。
“玄奘,你身為佛門弟子,出家人。”
“保你取經之人自然願入空門,豈還能再用方外之名。”
觀音菩薩強忍著拍死陳玄奘的心,說道。
陳玄奘不搭理,繼續問著:“菩薩,你很閑嗎。既然很閑,為何不去普度眾生,解救仍在苦難的人。”
木吒看不下去了,怒道:“陳玄奘,你怎可不敬菩薩。”
陳玄奘反問:“菩薩,我有不敬你嗎。”
觀音菩薩,陳玄奘兩人就這麽對視著。
氣氛一時有點微妙。
這會兒四周空間好像凝固了一般。
木咋:“菩薩現身,你不參拜也就是,可接連質問,你可知自己的身份。”
聽見木吒這句話的陳玄奘冷笑一聲,說道:“菩薩,你也想讓我參拜嗎。”
充滿質問,反問的語氣,冷眼凝視著觀音菩薩。
觀音菩薩心中是想讓陳玄奘躬身參拜的。
可若是由他說出來,意味就變了。
他想要的是陳玄奘乃至世人由心恭敬的參拜。
觀音菩薩瞪向木吒:“多嘴。”
繼而看向陳玄奘,開口:“玄奘,你為何不肯讓悟淨用法名。”
陳玄奘依舊不搭理,仍然問道:“菩薩,你是真的很閑嗎。世間凡人多磨難,困苦,你既然是救苦救難的菩薩,因何三番兩次的出現。”
簡直就是牛頭不對馬嘴,觀音菩薩氣急了。
雙方都不肯回答為何,就這麽對峙起來。
孫悟空、天蓬、敖烈一旁坐著,不語。
卷簾則是看了陳玄奘又看了看觀音菩薩。
心中的疑惑越加的深。
最後,觀音菩薩無奈認輸。
不用法名就不用法名吧。
對取經來說沒有多大的影響。
“木吒。”
觀音菩薩朝木吒喊了一句。
木吒心中知曉,隨即拿出一個紅葫蘆。
接著,又向卷簾索取脖子下戴著的骷髏項鏈。
放在紅葫蘆上。
“玄奘,你們乘坐此葫蘆即可渡過流沙河。”
觀音菩薩說道。
“不勞煩菩薩了,我乘坐黑熊即可飛過。”
陳玄奘招手,騎上黑熊精,就這麽在觀音菩薩麵前想要飛過流沙河。
“玄奘,你怎可飛過流沙河?”
“難道你忘了想要取得三藏真經,需得有河渡河,有山爬山,隻可行走方才能取得我佛三藏真經。”
觀音菩薩急了。
若是陳玄奘不乘坐他的紅葫蘆,又如何獲取應該獲得的功德。
“是嗎,那我倒是忘記了。”
“那這三藏真經看來也取不得。”
“佛說普度眾生,拯救世人,可隻是我飛過一條河就不能求取,那所謂的普度眾生之言都是騙人的。”
說著的陳玄奘掉頭就要返回,不去西天靈山了。
看見這的觀音菩薩懵了。
質問道:“玄奘,你這是做什麽?”
陳玄奘反問:“我還想問菩薩在做什麽呢。佛既然慈悲為懷,為何看著世間疾苦而不拯救。
我不過是飛過一條河流就不能取得三藏真經,那這真經取來又有何用。”
觀音菩薩徹底懵逼了。
繼續讓陳玄奘坐紅葫蘆過流沙河,他就要返回,不去西天取經了。
這怎麽行。
“哼,玄奘,你好自為之。”
觀音菩薩惱怒之下飛走了。
他不想繼續看著陳玄奘,他怕自己忍不住對其出手的衝動。
“我們走。”
陳玄奘現在的修為雖然能自己飛行,可他自己飛行了,那黑熊精豈不是沒有用處。
黑熊精既然在取經隊伍裏麵。
就應當發揮他該有的用處。
反觀觀音菩薩和木吒這邊。
木吒驚疑問道:“菩薩,玄奘自小熟讀各種佛經,豈會對菩薩你如此不敬。”
不難看出,陳玄奘的做法壓根就像是與觀音菩薩不對付。
菩薩所賜的法名不能用。
讓其坐下紅葫蘆過流沙河,其則用不去西天取經反威脅。
種種無不表明著這是一種變數。
觀音菩薩沒有及時作答,而是陷入沉思之中。
他亦是感到不解。
西遊路途,預測安排好的事情沒有一件是按照其軌跡運行。
這真的是西遊嗎。
“無關緊要了,隻要玄奘繼續西行,他終究逃不過。”
觀音菩薩忽然心中一聲冷笑。
隻是暫時不能獲得功德而已。
可隻要陳玄奘繼續西遊,他的命運就不可能逃脫。
似是想通的觀音菩薩對木吒說道:“無妨,玄奘西遊不可更改。”
尊敬與否,已經不重要了。
同時,觀音菩薩心中想著‘四聖試禪心’還有必要施行嗎。
從流沙河這次事件來看,陳玄奘的取經之心不是很穩。
竟然有不想去西天的心思。
若是繼續施行‘四聖試禪心’一難,恐怕會適得其反。
可如果不施行‘四聖試禪心’,那佛祖安排的九九八十一難就會少一難。
功德便不可圓滿。
而且,這一難試的不是陳玄奘,而是天蓬。
然而,天蓬卻連高老莊高翠蘭一事都沒有完成。
根本就沒有看出天蓬還保留那一顆色心之相。
觀音菩薩突然陷入了兩難的境地。
施行這一難吧,似乎誰試探不出來。
不施行這一難吧,九九八十一難少一難。
“菩薩,菩薩,你怎麽了?”
木吒見觀音菩薩臉色不是很好,急忙問道。
………………
看不明白陳玄奘為什麽非要讓卷簾之前的真名,而不是沙悟淨。
而且,他還發現了一件比較詭異的事情。
似乎孫悟空、天蓬、敖烈與陳玄奘的關係不像是師徒關係。
倒是像結伴而行的人,當真是奇怪。
“這還是西遊取經的隊伍嗎?”
觀音菩薩腦海閃現了這麽一個念頭。
西遊取經的隊伍,陳玄奘是主導人,是隊伍裏的師傅。
可現在,不僅不像是取經隊伍的主導人,連他給卷簾起的法名都不能用。
讓他感到有種錯覺,好像這不是去西天取經的一樣。
甚是怪哉。
“玄奘,卷簾乃是他的前身之名,既然已入沙門,保你西天取經,就該用悟淨法名。”
觀音菩薩不得不現身。
陳玄奘聞聲抬頭,凝眸看向觀音菩薩,又問道:“菩薩,你很閑嗎。”
觀音菩薩聞言,有種想拍死陳玄奘的衝動。
三番兩次的不給他麵子。
老是說著無關緊要的話。
“玄奘,你身為佛門弟子,出家人。”
“保你取經之人自然願入空門,豈還能再用方外之名。”
觀音菩薩強忍著拍死陳玄奘的心,說道。
陳玄奘不搭理,繼續問著:“菩薩,你很閑嗎。既然很閑,為何不去普度眾生,解救仍在苦難的人。”
木吒看不下去了,怒道:“陳玄奘,你怎可不敬菩薩。”
陳玄奘反問:“菩薩,我有不敬你嗎。”
觀音菩薩,陳玄奘兩人就這麽對視著。
氣氛一時有點微妙。
這會兒四周空間好像凝固了一般。
木咋:“菩薩現身,你不參拜也就是,可接連質問,你可知自己的身份。”
聽見木吒這句話的陳玄奘冷笑一聲,說道:“菩薩,你也想讓我參拜嗎。”
充滿質問,反問的語氣,冷眼凝視著觀音菩薩。
觀音菩薩心中是想讓陳玄奘躬身參拜的。
可若是由他說出來,意味就變了。
他想要的是陳玄奘乃至世人由心恭敬的參拜。
觀音菩薩瞪向木吒:“多嘴。”
繼而看向陳玄奘,開口:“玄奘,你為何不肯讓悟淨用法名。”
陳玄奘依舊不搭理,仍然問道:“菩薩,你是真的很閑嗎。世間凡人多磨難,困苦,你既然是救苦救難的菩薩,因何三番兩次的出現。”
簡直就是牛頭不對馬嘴,觀音菩薩氣急了。
雙方都不肯回答為何,就這麽對峙起來。
孫悟空、天蓬、敖烈一旁坐著,不語。
卷簾則是看了陳玄奘又看了看觀音菩薩。
心中的疑惑越加的深。
最後,觀音菩薩無奈認輸。
不用法名就不用法名吧。
對取經來說沒有多大的影響。
“木吒。”
觀音菩薩朝木吒喊了一句。
木吒心中知曉,隨即拿出一個紅葫蘆。
接著,又向卷簾索取脖子下戴著的骷髏項鏈。
放在紅葫蘆上。
“玄奘,你們乘坐此葫蘆即可渡過流沙河。”
觀音菩薩說道。
“不勞煩菩薩了,我乘坐黑熊即可飛過。”
陳玄奘招手,騎上黑熊精,就這麽在觀音菩薩麵前想要飛過流沙河。
“玄奘,你怎可飛過流沙河?”
“難道你忘了想要取得三藏真經,需得有河渡河,有山爬山,隻可行走方才能取得我佛三藏真經。”
觀音菩薩急了。
若是陳玄奘不乘坐他的紅葫蘆,又如何獲取應該獲得的功德。
“是嗎,那我倒是忘記了。”
“那這三藏真經看來也取不得。”
“佛說普度眾生,拯救世人,可隻是我飛過一條河就不能求取,那所謂的普度眾生之言都是騙人的。”
說著的陳玄奘掉頭就要返回,不去西天靈山了。
看見這的觀音菩薩懵了。
質問道:“玄奘,你這是做什麽?”
陳玄奘反問:“我還想問菩薩在做什麽呢。佛既然慈悲為懷,為何看著世間疾苦而不拯救。
我不過是飛過一條河流就不能取得三藏真經,那這真經取來又有何用。”
觀音菩薩徹底懵逼了。
繼續讓陳玄奘坐紅葫蘆過流沙河,他就要返回,不去西天取經了。
這怎麽行。
“哼,玄奘,你好自為之。”
觀音菩薩惱怒之下飛走了。
他不想繼續看著陳玄奘,他怕自己忍不住對其出手的衝動。
“我們走。”
陳玄奘現在的修為雖然能自己飛行,可他自己飛行了,那黑熊精豈不是沒有用處。
黑熊精既然在取經隊伍裏麵。
就應當發揮他該有的用處。
反觀觀音菩薩和木吒這邊。
木吒驚疑問道:“菩薩,玄奘自小熟讀各種佛經,豈會對菩薩你如此不敬。”
不難看出,陳玄奘的做法壓根就像是與觀音菩薩不對付。
菩薩所賜的法名不能用。
讓其坐下紅葫蘆過流沙河,其則用不去西天取經反威脅。
種種無不表明著這是一種變數。
觀音菩薩沒有及時作答,而是陷入沉思之中。
他亦是感到不解。
西遊路途,預測安排好的事情沒有一件是按照其軌跡運行。
這真的是西遊嗎。
“無關緊要了,隻要玄奘繼續西行,他終究逃不過。”
觀音菩薩忽然心中一聲冷笑。
隻是暫時不能獲得功德而已。
可隻要陳玄奘繼續西遊,他的命運就不可能逃脫。
似是想通的觀音菩薩對木吒說道:“無妨,玄奘西遊不可更改。”
尊敬與否,已經不重要了。
同時,觀音菩薩心中想著‘四聖試禪心’還有必要施行嗎。
從流沙河這次事件來看,陳玄奘的取經之心不是很穩。
竟然有不想去西天的心思。
若是繼續施行‘四聖試禪心’一難,恐怕會適得其反。
可如果不施行‘四聖試禪心’,那佛祖安排的九九八十一難就會少一難。
功德便不可圓滿。
而且,這一難試的不是陳玄奘,而是天蓬。
然而,天蓬卻連高老莊高翠蘭一事都沒有完成。
根本就沒有看出天蓬還保留那一顆色心之相。
觀音菩薩突然陷入了兩難的境地。
施行這一難吧,似乎誰試探不出來。
不施行這一難吧,九九八十一難少一難。
“菩薩,菩薩,你怎麽了?”
木吒見觀音菩薩臉色不是很好,急忙問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