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翻山越嶺
重生,末世,穿越,逃荒,賺錢! 作者:蘇蘇小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等劉父回來後,其他人已經在小璐的投喂下,悄悄的吃了窩窩頭。
這次就沒有拿白麵饅頭和牛奶出來,人多眼雜還有小梅在,就喝的是水囊裏麵裝的飲料加礦泉水,小璐趕緊也塞了一個窩窩頭給外公。
“外公趕緊偷偷吃了,喝水就喝我這個水壺的,等你們的水壺水用完了我再給你裝。”
劉彩雲給小梅窩窩頭吃的時候,小梅都一臉不相信的表情,她昨天吃的也是棒子窩窩頭。
其實就是小璐之前收的超市的玉米窩窩頭,看到今天又能吃到窩窩頭,小梅都有點不敢伸手拿。
劉彩雲掰了一半拿給她“小梅趕快吃,吃了我們要趕路了,你放心昨天你二姨進城又悄悄買了不少,夠我們吃的,但是不要讓別人知道了,我們自己留著慢慢吃,知道嗎?”
“恩,我知道了!”
小梅聽話的重重點了一下頭表示自己知道了,雙手接過窩窩頭,吃了起來。
吃完又喝了幾口那個甜甜的水,她有時候都覺得是不是因為最近吃的太好了,好幾次吃完了東西在喝水,就覺得怎麽水都是甜的。
以至於後來經常喝到甜甜的水,她才知道是糖水,她以前也是喝過糖水的,不過是很久很久的事情,她都快忘記了。
胡家村所有人收拾完畢,胡村長就讓胡老大按照之前商量好的策略,安排好隊形,依次排好隊向著大環山出發。
胡家村一行人,就在其他人的注目中,有秩序的往山坳那邊走過去。
隊伍的前中後分別有四個帶著各式各樣工具的男人,時不時的看一下四周,有模有樣的打探著周圍的情況。
陽光透過稀疏的雲層,灑在蜿蜒的山路上,給這趟不同尋常的旅程增添了幾分莊嚴與希望。
胡老大走在隊伍的最前端,他的眼神堅定而銳利,不時回頭確認村民們的狀態,確保每個人都能跟上隊伍的步伐。
“大家小心腳下,山路崎嶇,安全第一。”
胡老大的聲音在山穀間回蕩,提醒著每一位村民。
孩子們好奇地四處張望,對這場冒險充滿了興奮與期待;老人們則手拄著提前用木棍簡易做出來的拐杖,步伐雖緩卻穩健,他們的眼神中閃爍著希望的光芒。
劉彩霞他們依然走在隊伍的最後麵,不過這次後麵多了四個年輕的男人。
讓他們感覺太不容易了,終於也算是有隊伍的人了。
不是剛來這個時代的時候那樣茫然無措,不知道何去何從。
既來之則安之,既然有機會重新活一次,肯定要好好把握機會,隻要他們在意的人都在一起,在哪裏都是家。
劉彩霞和劉彩雲各自背著一個背簍,背簍裏麵對外說裝的都是糧食和衣物還有家裏唯二的兩床棉被。
這年代的棉被可是個稀罕物,哪怕現在是大旱天逃難,有棉被的人家都是要帶上一起逃難的。
實際上,裏麵就裝了一些番薯和小米棒子麵,量都不多,還是後來小梅來了之後她家的的糧食。
之前他們自己的糧食對外就隻有番薯,哪怕進城也沒有買多少,衣服和被子占的麵積更大一些。
小璐和劉父劉母就各自背著一個包袱,就是用灰色的床單臨時仿照這個時代的人做的包袱,裏麵可以裝一些應急的東西。
小璐給他們每人裝了點糖果巧克力,都是沒事的時候用這個時代的油紙更換了包裝,重新包起來。還有一些銅錢以免走丟了,也有活下去的本錢。
三個水囊,就是劉父背一個,小璐一個,劉彩雲一個到時候村裏要做飯,劉彩霞就用她和劉父水囊裏麵的水。
小璐的水囊就是所有人喝的水。
等做飯的水用完之後,他們上山之後肯定要想辦法找水的。
如果沒水就沒有辦法做飯,進山也是為了沒水可以找野果補充水分。
隨著隊伍深入大環山,四周的景象逐漸變得陌生而神秘。
茂密的森林中,鳥鳴聲此起彼伏,偶爾還能見到幾隻小動物匆匆掠過的身影。
胡村長走在隊伍中間,不時與村民們交談,鼓勵大家保持信心,同時也在心中默默盤算著接下來的計劃。
一行人走了差不多半小時左右,才走到山坳最中間,山坳中間還有一條路。
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變成了路,估計是之前的獵戶走出來的。
現在還能清楚的看到雜草中間有一條一人出入的小路。
隊伍中的四個帶工具的男人,分別是村裏的木匠胡二叔、鐵匠胡三叔、獵人胡四叔和藥草師胡五叔。
他們各司其職,時刻警惕著周圍可能出現的危險。
胡二叔手持斧頭,負責清理路上的障礙;胡三叔則帶著他的錘子和小刀,隨時準備修理損壞的工具;胡四叔背著村子裏唯一的一副弓箭,負責警戒四周的野獸;而胡五叔則背著藥簍,裏麵裝滿了各種草藥,以備不時之需。
在前方,四人隊伍被巧妙地分成了兩排。
前方的兩人,手持工具,在開辟小路時仔細地扒拉著,而後方的兩人,手中雖無特別之物,但同樣揮舞著鐮刀鏟除兩旁的雜草。
這樣,稍寬一些的路麵為後續的行進者提供了便利。
沿途的樹木雖然初見時並不粗壯,甚至略顯營養不良,但那或許是因為連續的高溫與久旱無雨所導致的萎縮和脫水現象。
它們依賴著大山的最後一點存水,才得以維持生機,不至於枯死。
在林間穿行了一個多時辰後,當隊伍抵達一個地勢較為平緩的凹地時,胡村長果斷地讓大家停下休息,並召喚了做飯的嬸子來準備今天的第一餐。
“大家先歇息片刻,先弄點吃的東西,吃了再繼續走吧。山裏的氣候已經涼爽了許多。”他說。
劉父劉母也加入了烹飪的行列,他們撿拾柴火,尋找石頭搭建了兩個簡易的小灶台。
每家的人都拿出水壺,往兩口鐵鍋中倒入清水和粗糧雜糧等,都是各家各戶分別拿出來的,有什麽就煮什麽。
不一會兒,空氣中彌漫著食物的香氣,為這趟原本艱苦的旅程增添了一絲溫馨與歡愉。
村裏的小蘿卜頭們都圍繞在兩口大鍋周圍,從這些食物放下去的那一刻就盯著了。
這次就沒有拿白麵饅頭和牛奶出來,人多眼雜還有小梅在,就喝的是水囊裏麵裝的飲料加礦泉水,小璐趕緊也塞了一個窩窩頭給外公。
“外公趕緊偷偷吃了,喝水就喝我這個水壺的,等你們的水壺水用完了我再給你裝。”
劉彩雲給小梅窩窩頭吃的時候,小梅都一臉不相信的表情,她昨天吃的也是棒子窩窩頭。
其實就是小璐之前收的超市的玉米窩窩頭,看到今天又能吃到窩窩頭,小梅都有點不敢伸手拿。
劉彩雲掰了一半拿給她“小梅趕快吃,吃了我們要趕路了,你放心昨天你二姨進城又悄悄買了不少,夠我們吃的,但是不要讓別人知道了,我們自己留著慢慢吃,知道嗎?”
“恩,我知道了!”
小梅聽話的重重點了一下頭表示自己知道了,雙手接過窩窩頭,吃了起來。
吃完又喝了幾口那個甜甜的水,她有時候都覺得是不是因為最近吃的太好了,好幾次吃完了東西在喝水,就覺得怎麽水都是甜的。
以至於後來經常喝到甜甜的水,她才知道是糖水,她以前也是喝過糖水的,不過是很久很久的事情,她都快忘記了。
胡家村所有人收拾完畢,胡村長就讓胡老大按照之前商量好的策略,安排好隊形,依次排好隊向著大環山出發。
胡家村一行人,就在其他人的注目中,有秩序的往山坳那邊走過去。
隊伍的前中後分別有四個帶著各式各樣工具的男人,時不時的看一下四周,有模有樣的打探著周圍的情況。
陽光透過稀疏的雲層,灑在蜿蜒的山路上,給這趟不同尋常的旅程增添了幾分莊嚴與希望。
胡老大走在隊伍的最前端,他的眼神堅定而銳利,不時回頭確認村民們的狀態,確保每個人都能跟上隊伍的步伐。
“大家小心腳下,山路崎嶇,安全第一。”
胡老大的聲音在山穀間回蕩,提醒著每一位村民。
孩子們好奇地四處張望,對這場冒險充滿了興奮與期待;老人們則手拄著提前用木棍簡易做出來的拐杖,步伐雖緩卻穩健,他們的眼神中閃爍著希望的光芒。
劉彩霞他們依然走在隊伍的最後麵,不過這次後麵多了四個年輕的男人。
讓他們感覺太不容易了,終於也算是有隊伍的人了。
不是剛來這個時代的時候那樣茫然無措,不知道何去何從。
既來之則安之,既然有機會重新活一次,肯定要好好把握機會,隻要他們在意的人都在一起,在哪裏都是家。
劉彩霞和劉彩雲各自背著一個背簍,背簍裏麵對外說裝的都是糧食和衣物還有家裏唯二的兩床棉被。
這年代的棉被可是個稀罕物,哪怕現在是大旱天逃難,有棉被的人家都是要帶上一起逃難的。
實際上,裏麵就裝了一些番薯和小米棒子麵,量都不多,還是後來小梅來了之後她家的的糧食。
之前他們自己的糧食對外就隻有番薯,哪怕進城也沒有買多少,衣服和被子占的麵積更大一些。
小璐和劉父劉母就各自背著一個包袱,就是用灰色的床單臨時仿照這個時代的人做的包袱,裏麵可以裝一些應急的東西。
小璐給他們每人裝了點糖果巧克力,都是沒事的時候用這個時代的油紙更換了包裝,重新包起來。還有一些銅錢以免走丟了,也有活下去的本錢。
三個水囊,就是劉父背一個,小璐一個,劉彩雲一個到時候村裏要做飯,劉彩霞就用她和劉父水囊裏麵的水。
小璐的水囊就是所有人喝的水。
等做飯的水用完之後,他們上山之後肯定要想辦法找水的。
如果沒水就沒有辦法做飯,進山也是為了沒水可以找野果補充水分。
隨著隊伍深入大環山,四周的景象逐漸變得陌生而神秘。
茂密的森林中,鳥鳴聲此起彼伏,偶爾還能見到幾隻小動物匆匆掠過的身影。
胡村長走在隊伍中間,不時與村民們交談,鼓勵大家保持信心,同時也在心中默默盤算著接下來的計劃。
一行人走了差不多半小時左右,才走到山坳最中間,山坳中間還有一條路。
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變成了路,估計是之前的獵戶走出來的。
現在還能清楚的看到雜草中間有一條一人出入的小路。
隊伍中的四個帶工具的男人,分別是村裏的木匠胡二叔、鐵匠胡三叔、獵人胡四叔和藥草師胡五叔。
他們各司其職,時刻警惕著周圍可能出現的危險。
胡二叔手持斧頭,負責清理路上的障礙;胡三叔則帶著他的錘子和小刀,隨時準備修理損壞的工具;胡四叔背著村子裏唯一的一副弓箭,負責警戒四周的野獸;而胡五叔則背著藥簍,裏麵裝滿了各種草藥,以備不時之需。
在前方,四人隊伍被巧妙地分成了兩排。
前方的兩人,手持工具,在開辟小路時仔細地扒拉著,而後方的兩人,手中雖無特別之物,但同樣揮舞著鐮刀鏟除兩旁的雜草。
這樣,稍寬一些的路麵為後續的行進者提供了便利。
沿途的樹木雖然初見時並不粗壯,甚至略顯營養不良,但那或許是因為連續的高溫與久旱無雨所導致的萎縮和脫水現象。
它們依賴著大山的最後一點存水,才得以維持生機,不至於枯死。
在林間穿行了一個多時辰後,當隊伍抵達一個地勢較為平緩的凹地時,胡村長果斷地讓大家停下休息,並召喚了做飯的嬸子來準備今天的第一餐。
“大家先歇息片刻,先弄點吃的東西,吃了再繼續走吧。山裏的氣候已經涼爽了許多。”他說。
劉父劉母也加入了烹飪的行列,他們撿拾柴火,尋找石頭搭建了兩個簡易的小灶台。
每家的人都拿出水壺,往兩口鐵鍋中倒入清水和粗糧雜糧等,都是各家各戶分別拿出來的,有什麽就煮什麽。
不一會兒,空氣中彌漫著食物的香氣,為這趟原本艱苦的旅程增添了一絲溫馨與歡愉。
村裏的小蘿卜頭們都圍繞在兩口大鍋周圍,從這些食物放下去的那一刻就盯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