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趕路
重生,末世,穿越,逃荒,賺錢! 作者:蘇蘇小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也不等他們的騾車趕到,就率先往城門口走去,出城的人這會不算多。
幾人站在隊伍的最後麵,不一會兒他們的身後就跟了不少人。
好像也有牛車馬車跟著,看來都知道了情況,想早點離開。
等譚婆子趕著騾車過來的時候,劉彩霞他們身後已經又排了幾個人。
林偉忠和劉彩霞反而讓那幾個人去前麵,兩人退到後麵跟劉父他們一起,把裝滿水的木桶提到騾車上。
現在除了兩個五六歲的小孩子,其他人全部都是走路。
騾車上就放著糧食和一桶水,還有他們之前存的一些栗子之類的明麵上的東西,兩個小孩坐在前麵的板子上。
譚婆子牽著騾車,其他人都是站在騾車的兩邊,順便看著騾車車上的東西,這個時候小偷小摸的還是很多。
劉彩霞看著安頓好了,就問劉父:“爹,怎麽樣?買到多少糧食了?”
“買了一些粗糧,細糧前麵有個大戶都買完了,小麥粉我就沒有要,這邊的小麥粉很粗糙,想著就算了。
就買的番薯和糙米麵,今天的糧食又漲價了,買了兩百斤糧食就花了12兩。”
“沒事的,爹,能買到糧食就行,咱們路上還有好多天要吃的,我剛也把之前存的草藥全賣了,買了點糕點,價格也不便宜的。
沒買多少,路上可以拿出來打打牙祭,還給趙婆子和譚婆子買了一套換洗衣服,等到了下個縣城我們還是可以進城去看看的。”
“隻能這樣了,還是趕緊出城吧!”
出城的時候不用查戶籍證明等,時間一到城門打開很快就出城了。
劉父看著城裏人越來越多,擔憂的說道:“城門開了也不知道西門那邊是個什麽情況?”
“爹,我們也管不了那麽多,現在隻能盡快離開這邊,希望朝廷能拿出一些政策出來,不然我們到了山慶縣也怕不能安寧。”
“最主要的是老天爺要下雨,不下雨始終都解決不了根本的問題。”
“今年西北已經是第三年幹旱了,要是今年到冬天還不下雨下雪的話,明年會更慘,光靠東州的糧食想養活整個國家,肯定是不行的哎。”
“我還聽朝廷說剛剛頒布了一項政策,就是讓東部的山區全部種番薯,一年盡量種兩季,這樣粗糧多一點也能少餓死點人。”
“是啊,可是我也問了,這個朝代的番薯產量是真低,一畝六七百斤的產量就是產量比較高的,棒子一畝四五百斤排第二。
其他就是一些豆子,水稻和小麥最低,畝產隻有一百斤左右,也不知道他們是怎麽種的。”(怎麽種都是我編的)
所有人都看著劉父劉母,其他人對種地是真的不懂,隻有劉父劉母以前還種地,加上他們自家的果園和農場,劉父劉母還是有一定的發言權
“我怎麽知道,估計沒有肥料,也不懂育苗,還有蟲害也沒有農藥除蟲這些原因吧。
所以古人的壽命普遍比較低,你沒看他們三十幾歲就要步入老年了嗎?”
“真的是造孽哦,我們這兩個多月都瘦了十幾斤,但在這裏還算是身體看上去比他們這裏的人要好很多。當然有錢有勢的人除外。”
“你就知足吧。要是不瘦點,咱們一路上肯定沒有這麽太平。你不知道胖子就是肥羊的道理嘛。”
“嘿嘿……”劉彩霞是真的不胖,她還是很注重養身的,隻能說是富態。
譚婆子和趙婆子在前麵趕著騾車。
劉彩霞和劉父劉母還有林偉忠在後麵說話。
劉彩雲在騾車旁邊看著車上的孩子們。
有了騾車之後,他們的腳程明顯快了很多,身上的背簍糧食等雖然之前也不重。
但好歹也要做做樣子,不能全裝到空間裏麵,加上有年齡小的孩子,腳程肯定是要慢一些的。
等他們出縣城後,就能依稀看到一些村子有人在地裏勞作,還有人背著背簍往遠處的大山走去,也有人挑著水桶估計也是去打水的。
林間小道蜿蜒曲折,兩旁是高大挺拔的樹木。
偶爾幾聲鳥鳴清脆悅耳,為這趟旅途增添了幾分生機與寧靜。
路上也陸陸續續的有很多人跟他們一樣,大包小包的在趕路。
盡管每個人的目的地不一樣,但是每個人都有相同的目的,那就是盡可能的讓自己和家人活下去。
不管是在哪個朝代,遭遇了什麽困境,人都是想要活下去的。
一行人就這樣跟著騾車不停的趕路,也不知道是古代確實人口少,還是天氣太熱了。
路上行人確實不多,放眼能看到的行人應該大多都是逃荒過來的,附近的村子幾乎沒有多少人出來行走。
路過村莊的時候,遠處的田地裏依稀能看到人在勞作著,田地裏麵的作物看上去也不是很蔥鬱,散發著一股萎靡懨黃的氣息。
還是太缺水了,再怎麽說也是農民的口糧,該照顧的還是要精心照顧。
繼續前行了一段時間,不久便來到了一片鬱鬱蔥蔥的樹林邊。
劉彩霞與劉父他們商量後,決定在樹林中稍作休息,一來可以避開正午的烈日,二來也能讓疲憊的身體得到放鬆。
她們找到一塊樹蔭下的空地,鋪開了隨身攜帶的布墊,簡單地吃了些幹糧。
婆子們一邊吃著,一邊聊著家常,臉上洋溢著滿足的笑容。
劉彩霞看著這一幕,心中感到無比溫馨。
“爹,咱們不能休息久了,還是抓緊時間趕路的好,你看後麵的人越來越多起來了!”
“行,休整好就繼續出發吧!”
幾人站在隊伍的最後麵,不一會兒他們的身後就跟了不少人。
好像也有牛車馬車跟著,看來都知道了情況,想早點離開。
等譚婆子趕著騾車過來的時候,劉彩霞他們身後已經又排了幾個人。
林偉忠和劉彩霞反而讓那幾個人去前麵,兩人退到後麵跟劉父他們一起,把裝滿水的木桶提到騾車上。
現在除了兩個五六歲的小孩子,其他人全部都是走路。
騾車上就放著糧食和一桶水,還有他們之前存的一些栗子之類的明麵上的東西,兩個小孩坐在前麵的板子上。
譚婆子牽著騾車,其他人都是站在騾車的兩邊,順便看著騾車車上的東西,這個時候小偷小摸的還是很多。
劉彩霞看著安頓好了,就問劉父:“爹,怎麽樣?買到多少糧食了?”
“買了一些粗糧,細糧前麵有個大戶都買完了,小麥粉我就沒有要,這邊的小麥粉很粗糙,想著就算了。
就買的番薯和糙米麵,今天的糧食又漲價了,買了兩百斤糧食就花了12兩。”
“沒事的,爹,能買到糧食就行,咱們路上還有好多天要吃的,我剛也把之前存的草藥全賣了,買了點糕點,價格也不便宜的。
沒買多少,路上可以拿出來打打牙祭,還給趙婆子和譚婆子買了一套換洗衣服,等到了下個縣城我們還是可以進城去看看的。”
“隻能這樣了,還是趕緊出城吧!”
出城的時候不用查戶籍證明等,時間一到城門打開很快就出城了。
劉父看著城裏人越來越多,擔憂的說道:“城門開了也不知道西門那邊是個什麽情況?”
“爹,我們也管不了那麽多,現在隻能盡快離開這邊,希望朝廷能拿出一些政策出來,不然我們到了山慶縣也怕不能安寧。”
“最主要的是老天爺要下雨,不下雨始終都解決不了根本的問題。”
“今年西北已經是第三年幹旱了,要是今年到冬天還不下雨下雪的話,明年會更慘,光靠東州的糧食想養活整個國家,肯定是不行的哎。”
“我還聽朝廷說剛剛頒布了一項政策,就是讓東部的山區全部種番薯,一年盡量種兩季,這樣粗糧多一點也能少餓死點人。”
“是啊,可是我也問了,這個朝代的番薯產量是真低,一畝六七百斤的產量就是產量比較高的,棒子一畝四五百斤排第二。
其他就是一些豆子,水稻和小麥最低,畝產隻有一百斤左右,也不知道他們是怎麽種的。”(怎麽種都是我編的)
所有人都看著劉父劉母,其他人對種地是真的不懂,隻有劉父劉母以前還種地,加上他們自家的果園和農場,劉父劉母還是有一定的發言權
“我怎麽知道,估計沒有肥料,也不懂育苗,還有蟲害也沒有農藥除蟲這些原因吧。
所以古人的壽命普遍比較低,你沒看他們三十幾歲就要步入老年了嗎?”
“真的是造孽哦,我們這兩個多月都瘦了十幾斤,但在這裏還算是身體看上去比他們這裏的人要好很多。當然有錢有勢的人除外。”
“你就知足吧。要是不瘦點,咱們一路上肯定沒有這麽太平。你不知道胖子就是肥羊的道理嘛。”
“嘿嘿……”劉彩霞是真的不胖,她還是很注重養身的,隻能說是富態。
譚婆子和趙婆子在前麵趕著騾車。
劉彩霞和劉父劉母還有林偉忠在後麵說話。
劉彩雲在騾車旁邊看著車上的孩子們。
有了騾車之後,他們的腳程明顯快了很多,身上的背簍糧食等雖然之前也不重。
但好歹也要做做樣子,不能全裝到空間裏麵,加上有年齡小的孩子,腳程肯定是要慢一些的。
等他們出縣城後,就能依稀看到一些村子有人在地裏勞作,還有人背著背簍往遠處的大山走去,也有人挑著水桶估計也是去打水的。
林間小道蜿蜒曲折,兩旁是高大挺拔的樹木。
偶爾幾聲鳥鳴清脆悅耳,為這趟旅途增添了幾分生機與寧靜。
路上也陸陸續續的有很多人跟他們一樣,大包小包的在趕路。
盡管每個人的目的地不一樣,但是每個人都有相同的目的,那就是盡可能的讓自己和家人活下去。
不管是在哪個朝代,遭遇了什麽困境,人都是想要活下去的。
一行人就這樣跟著騾車不停的趕路,也不知道是古代確實人口少,還是天氣太熱了。
路上行人確實不多,放眼能看到的行人應該大多都是逃荒過來的,附近的村子幾乎沒有多少人出來行走。
路過村莊的時候,遠處的田地裏依稀能看到人在勞作著,田地裏麵的作物看上去也不是很蔥鬱,散發著一股萎靡懨黃的氣息。
還是太缺水了,再怎麽說也是農民的口糧,該照顧的還是要精心照顧。
繼續前行了一段時間,不久便來到了一片鬱鬱蔥蔥的樹林邊。
劉彩霞與劉父他們商量後,決定在樹林中稍作休息,一來可以避開正午的烈日,二來也能讓疲憊的身體得到放鬆。
她們找到一塊樹蔭下的空地,鋪開了隨身攜帶的布墊,簡單地吃了些幹糧。
婆子們一邊吃著,一邊聊著家常,臉上洋溢著滿足的笑容。
劉彩霞看著這一幕,心中感到無比溫馨。
“爹,咱們不能休息久了,還是抓緊時間趕路的好,你看後麵的人越來越多起來了!”
“行,休整好就繼續出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