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挖坑
明末:我看看誰敢讓我剃頭 作者:慎遠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多鐸、阿濟格和莽古爾太等人,一致要求出兵攻打大明朝。
多爾袞點頭表示:“甚合吾意!”
他也是這麽想的。但是,怎麽打它是一個問題。
沒有了吳三桂給他打前鋒,做內應,他想出奇兵快速占領北京城,那已經是不可能的了。
但是十幾萬兵馬如果全部出動,糧草又是一個大問題。
滿清人很窮,他們的生產力很低下,養活自己很困難,更養活不了那麽多的軍隊。
多爾袞這次全體總動員,就快要把他們的國庫儲備給掏空了。
如果這場戰爭遲遲不能結束,那麽他們的日子就艱難了。
以前,他們可以、以戰養戰,一邊打仗,一邊搶劫,但是那是在秋天。
要不怎麽他們每次進關來搶劫,都是選擇在秋收以後呢!秋收了,糧食足啊!
但是,現在是什麽季節?現在是春天呐!春天他們能搶著個毛?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沒有糧草,肯定是不行。
多爾袞在運籌帷幄,愁的腦袋瓜子青筋直蹦。
相對的,趙令武的排兵布陣就很輕鬆,並且從容。
他有錢、有糧、有兵馬。而且這裏是大明朝的地盤,是他趙令武的主場!
天時、地利、人和,他都占了。
他要想幹翻這些孤軍深入的滿清韃子,不是什麽難事兒。
在密雲縣的官道兩側,出現了大批的官兵,他們扛著洋鎬和鐵鍬,在官道上麵挖坑。
兩個人一夥,一個人拿著洋鎬刨坑,另外一個人拿著鐵鍬,把坑裏麵的泥土給掘出來。
於小三和於小四兒,他們倆是親哥倆,分在一夥。
於小三拿著洋鎬,“吭哧、吭哧”的刨坑,他是第一次使用洋鎬這個工具。
洋鎬嘛,顧名思義,它是從外麵傳進來的,大明朝現在還沒有這個東西。
所以,它是趙令武發明的。它的名字就叫鐵鎬。
於小三刨了幾下子,發現鐵鎬這個東西很好用!比他以前使用的鐵鏟子要強的多。
“小四兒,快點幹!我覺得咱們倆一上午就能完成今天的任務。”
於小四兒不吱聲,拿著鐵鍬使勁的往外麵掘土。
於小四兒掘完了,於小三上去刨,然後於小四兒再掘土,於小三再上去刨。
不一會兒,一個小坑就挖出來了。
於小四兒拿了一個小棍兒,比量一下小坑的深、淺,寬、窄,都合格。
於小四兒樂了,“哥!咱們倆這麽一會兒就挖完了一個小坑。說不定一上午真的能完成任務呢!”
於小三說:“那是肯定的!憑著你三哥我這麽多年的挖坑經驗來看。咱們倆今天最少能多掙五百文錢!”
他們今天挖坑是計件,一個坑十文錢,於小三估計,他們哥倆今天最少能挖五六十個小坑。
“哥,那咱們倆快點幹!別讓別人把坑都給挖沒了。”
無坑可挖也是挺淒涼的。掙不著錢呐!
於小三說:“你放心吧!坑有的是。咱們百戶說了,得挖三天才行。”
中午的時候,火頭軍把飯做好了,大米稀飯,大饅頭夾鹹菜,管夠造。
於小三和於小四兒哥倆,蹲在一起吃的美美的。
哥倆吃完了飯,也不休息,接著繼續挖坑。
上午的時候,他們挖了三十多個坑,下午他們爭取要挖出來四十個坑!
所有的官兵都在使勁的挖坑,兩千名官兵,三天能挖多少個坑?
這邊在挖坑,那邊就在埋地雷,這些地雷都是拉火的,就是不見鬼子不拉弦的那種。
趙令武要用它來對付滿清的三順王。
孔有德和耿仲明,還有尚可喜,投降滿清以後,被封為恭順王、懷順王和智順王。合起來叫三順王。
他們之所以能被皇太極封為王爵,是因為他們投降的時候,攜帶了很多的火炮和火槍。
這些火炮和火槍,使滿清人一下子就擺脫了武器上的劣勢。滿清人還照葫蘆畫瓢,成立了自己的軍工場。
雖然造出來的東西不怎麽滴,但是畢竟是有了!
孔有德和耿仲明、尚可喜的火炮,雖然沒有趙令武的家夥事兒威力大,但是它的殺傷力也不容小覷。
鐵甲騎兵的鎧甲還是擋不住火炮的攻擊的。
於小三和於小四兒他們挖完了坑,回到北京城下,還挖!
多爾袞在深思熟慮了兩天以後,終於製訂出來一個,他認為比較可行的作戰方案。
實際上在沒有了吳三桂這個叛徒以後,滿清和大明朝的對峙,就又回到了從前的那個狀態。
多爾袞雖然也知道這一點,但是他不甘心。都走到這一步了,他怎麽都要試試才行。
多鐸率領他的正黃旗,七千五百兵馬,和蒙古正紅旗的七千五百兵馬,以及一個漢軍營,作為前鋒,率先出發。
阿濟格率領他的鑲黃旗的七千五百兵馬,和蒙古鑲黃旗的七千五百兵馬,還有一個漢軍營的五千兵馬,作為第二梯隊出發。
隨後就是孔有德他們三個人率領的火器部隊,這三個吊現在還沒入旗。不屬於漢八旗,是單獨立營。
他們很想在攻打北京城的戰鬥中,閃亮一把。
在他們的後麵,是杜度率領的鑲白旗和莽古爾太率領的正蘭旗。
再往後就沒有了。
多爾袞很謹慎的留在了山海關。他要保住他們回家的路。
多鐸是大軍的前鋒,負責逢山開路、遇水搭橋,他們攜帶的是行軍幹糧,行軍途中不用起火做飯。
多鐸的行軍速度很快,六百多裏地,他隻走了六天,就遠遠的能望見北京城了。
阿濟格的軍隊和多鐸隻隔了一天的路程,第二天他就和多鐸會合了。
孔有德和耿仲明、尚可喜的火器部隊也到了密雲縣境內。
在路邊野地裏麵挖洞藏身的大明官兵,已經在洞裏麵藏了八、九天了。
其中的苦楚不能對外人講。連吃帶那啥的,都在一個洞裏麵!
隱藏在遠處山頭上的官兵,手裏拿著趙令武發明的高倍望遠鏡。
他們看見孔有德和耿仲明、尚可喜的人馬,進入了自己的監視區域,就紛紛的舉起了認旗。
當最後麵的一麵認旗舉起來的時候,官道遠處的野地裏麵,響起了三聲號炮!
“咚”、“咚”、“咚”!
無數個大明官兵,掀開他們頭頂上做偽裝的木頭蓋子,從他們藏身的洞裏麵,鑽出來。
“拉弦!”
“轟”、“轟”、“轟”!
地雷爆炸了。
埋伏在遠處樹林子裏麵的官兵衝出來了。
他們不戴頭盔,不穿皮甲,他們穿著輕便的軍裝,手裏拿著火槍,身上背著手榴彈。
“兄弟們!衝啊!”
嘀!嘀!嗒!嘀!
嘀!嘀!嘀!
多爾袞點頭表示:“甚合吾意!”
他也是這麽想的。但是,怎麽打它是一個問題。
沒有了吳三桂給他打前鋒,做內應,他想出奇兵快速占領北京城,那已經是不可能的了。
但是十幾萬兵馬如果全部出動,糧草又是一個大問題。
滿清人很窮,他們的生產力很低下,養活自己很困難,更養活不了那麽多的軍隊。
多爾袞這次全體總動員,就快要把他們的國庫儲備給掏空了。
如果這場戰爭遲遲不能結束,那麽他們的日子就艱難了。
以前,他們可以、以戰養戰,一邊打仗,一邊搶劫,但是那是在秋天。
要不怎麽他們每次進關來搶劫,都是選擇在秋收以後呢!秋收了,糧食足啊!
但是,現在是什麽季節?現在是春天呐!春天他們能搶著個毛?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沒有糧草,肯定是不行。
多爾袞在運籌帷幄,愁的腦袋瓜子青筋直蹦。
相對的,趙令武的排兵布陣就很輕鬆,並且從容。
他有錢、有糧、有兵馬。而且這裏是大明朝的地盤,是他趙令武的主場!
天時、地利、人和,他都占了。
他要想幹翻這些孤軍深入的滿清韃子,不是什麽難事兒。
在密雲縣的官道兩側,出現了大批的官兵,他們扛著洋鎬和鐵鍬,在官道上麵挖坑。
兩個人一夥,一個人拿著洋鎬刨坑,另外一個人拿著鐵鍬,把坑裏麵的泥土給掘出來。
於小三和於小四兒,他們倆是親哥倆,分在一夥。
於小三拿著洋鎬,“吭哧、吭哧”的刨坑,他是第一次使用洋鎬這個工具。
洋鎬嘛,顧名思義,它是從外麵傳進來的,大明朝現在還沒有這個東西。
所以,它是趙令武發明的。它的名字就叫鐵鎬。
於小三刨了幾下子,發現鐵鎬這個東西很好用!比他以前使用的鐵鏟子要強的多。
“小四兒,快點幹!我覺得咱們倆一上午就能完成今天的任務。”
於小四兒不吱聲,拿著鐵鍬使勁的往外麵掘土。
於小四兒掘完了,於小三上去刨,然後於小四兒再掘土,於小三再上去刨。
不一會兒,一個小坑就挖出來了。
於小四兒拿了一個小棍兒,比量一下小坑的深、淺,寬、窄,都合格。
於小四兒樂了,“哥!咱們倆這麽一會兒就挖完了一個小坑。說不定一上午真的能完成任務呢!”
於小三說:“那是肯定的!憑著你三哥我這麽多年的挖坑經驗來看。咱們倆今天最少能多掙五百文錢!”
他們今天挖坑是計件,一個坑十文錢,於小三估計,他們哥倆今天最少能挖五六十個小坑。
“哥,那咱們倆快點幹!別讓別人把坑都給挖沒了。”
無坑可挖也是挺淒涼的。掙不著錢呐!
於小三說:“你放心吧!坑有的是。咱們百戶說了,得挖三天才行。”
中午的時候,火頭軍把飯做好了,大米稀飯,大饅頭夾鹹菜,管夠造。
於小三和於小四兒哥倆,蹲在一起吃的美美的。
哥倆吃完了飯,也不休息,接著繼續挖坑。
上午的時候,他們挖了三十多個坑,下午他們爭取要挖出來四十個坑!
所有的官兵都在使勁的挖坑,兩千名官兵,三天能挖多少個坑?
這邊在挖坑,那邊就在埋地雷,這些地雷都是拉火的,就是不見鬼子不拉弦的那種。
趙令武要用它來對付滿清的三順王。
孔有德和耿仲明,還有尚可喜,投降滿清以後,被封為恭順王、懷順王和智順王。合起來叫三順王。
他們之所以能被皇太極封為王爵,是因為他們投降的時候,攜帶了很多的火炮和火槍。
這些火炮和火槍,使滿清人一下子就擺脫了武器上的劣勢。滿清人還照葫蘆畫瓢,成立了自己的軍工場。
雖然造出來的東西不怎麽滴,但是畢竟是有了!
孔有德和耿仲明、尚可喜的火炮,雖然沒有趙令武的家夥事兒威力大,但是它的殺傷力也不容小覷。
鐵甲騎兵的鎧甲還是擋不住火炮的攻擊的。
於小三和於小四兒他們挖完了坑,回到北京城下,還挖!
多爾袞在深思熟慮了兩天以後,終於製訂出來一個,他認為比較可行的作戰方案。
實際上在沒有了吳三桂這個叛徒以後,滿清和大明朝的對峙,就又回到了從前的那個狀態。
多爾袞雖然也知道這一點,但是他不甘心。都走到這一步了,他怎麽都要試試才行。
多鐸率領他的正黃旗,七千五百兵馬,和蒙古正紅旗的七千五百兵馬,以及一個漢軍營,作為前鋒,率先出發。
阿濟格率領他的鑲黃旗的七千五百兵馬,和蒙古鑲黃旗的七千五百兵馬,還有一個漢軍營的五千兵馬,作為第二梯隊出發。
隨後就是孔有德他們三個人率領的火器部隊,這三個吊現在還沒入旗。不屬於漢八旗,是單獨立營。
他們很想在攻打北京城的戰鬥中,閃亮一把。
在他們的後麵,是杜度率領的鑲白旗和莽古爾太率領的正蘭旗。
再往後就沒有了。
多爾袞很謹慎的留在了山海關。他要保住他們回家的路。
多鐸是大軍的前鋒,負責逢山開路、遇水搭橋,他們攜帶的是行軍幹糧,行軍途中不用起火做飯。
多鐸的行軍速度很快,六百多裏地,他隻走了六天,就遠遠的能望見北京城了。
阿濟格的軍隊和多鐸隻隔了一天的路程,第二天他就和多鐸會合了。
孔有德和耿仲明、尚可喜的火器部隊也到了密雲縣境內。
在路邊野地裏麵挖洞藏身的大明官兵,已經在洞裏麵藏了八、九天了。
其中的苦楚不能對外人講。連吃帶那啥的,都在一個洞裏麵!
隱藏在遠處山頭上的官兵,手裏拿著趙令武發明的高倍望遠鏡。
他們看見孔有德和耿仲明、尚可喜的人馬,進入了自己的監視區域,就紛紛的舉起了認旗。
當最後麵的一麵認旗舉起來的時候,官道遠處的野地裏麵,響起了三聲號炮!
“咚”、“咚”、“咚”!
無數個大明官兵,掀開他們頭頂上做偽裝的木頭蓋子,從他們藏身的洞裏麵,鑽出來。
“拉弦!”
“轟”、“轟”、“轟”!
地雷爆炸了。
埋伏在遠處樹林子裏麵的官兵衝出來了。
他們不戴頭盔,不穿皮甲,他們穿著輕便的軍裝,手裏拿著火槍,身上背著手榴彈。
“兄弟們!衝啊!”
嘀!嘀!嗒!嘀!
嘀!嘀!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