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永王
明末:我看看誰敢讓我剃頭 作者:慎遠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皇宮的麵積很大,裏麵的宮殿很多。
距離趙令武辦公的勤政殿不遠處,有一座名字叫做武英殿的宮殿。
這裏曾經是崇禎皇帝辦公的地方,武英殿的後殿,是崇禎皇帝曾經的起居之所。
李自成進了北京以後,也曾經是在這裏辦公的。
現在的武英殿裏麵居住的是一位王爺,大明朝的永王朱慈炤,朱慈炤是崇禎皇帝的第四個兒子。
李自成攻打北京城的時候,崇禎皇帝把永王朱慈炤和定王朱慈炯,托付給了田貴妃她爹田弘遇。
李自成進了京城以後,尋找崇禎皇帝的兒女們的下落,田弘遇為了自保,把定王和永王給交出去了,永王還是田弘遇的親外孫子。
崇禎皇帝的大兒子,太子朱慈烺也被李自成給找到了。
李自成對他們哥仨不錯,沒有虐待他們,仍然讓他們住在皇宮裏麵。隻是太子朱慈烺被改封為宋王了。
後來,吳三桂叛變了,李自成要去打吳三桂,就想把他們哥仨都帶去,讓吳三桂看看他李自成是如何善待崇禎皇帝的兒子們的。
結果,永王丟了,在皇宮裏麵丟的。李自成也沒在意,丟了就丟了唄,崇禎皇帝還在的時候,大明朝都沒保住,永王一個小孩子能翻起多大的浪花。
李自成是帶著朱慈烺和朱慈炯走的。
後來,李自成在山海關打了敗仗,把朱慈烺和朱慈炯也給弄丟了。
江湖傳言,有關朱慈烺和朱慈炯的傳說很多,不過那都是傳說。真的假的誰知道。
但是現在站在李傳縉麵前的永王朱慈炤絕對是真的。
他就是趙令武當初進皇宮的時候,和趙子涵手拉手的、站在一起的那個小男孩。朱慈炤是被老李、小李子和趙子涵給藏起來的。
李傳縉跪在永王的麵前:“臣,原長清縣縣令、李傳縉拜見永王殿下!”
永王今年十一歲,他受過很多年的皇家教育,許多事情他比一般的人看得明白。
大明朝已經亡了!
那天晚上,他的父皇牽著他和他皇兄定王的手,在京城的黑夜裏走的是多麽的淒慌,他記憶猶新。
唉!
年紀不大的永王歎了口氣,過去的已然過去了,就讓他們埋藏在心底吧。
永王說道:“免禮平身吧。”
李傳縉起立:“謝殿下!”
永王說道:“李傳縉,你這次前往江南催促夏糧稅,責任重大。
大明朝的北方地區,這麽多年曆經戰亂,民不聊生。如今戰亂停止,開始重建民生。需要江南的賦稅支援。
本王給你寫一份手諭,你帶著前往江南。
現如今,我父皇已經大行,太子殿下和定王殿下,下落不明。本王是大明唯一正統。
若有人不遵本王手諭,則以背叛大明論處。”
李傳縉又跪下了,“臣,謹遵永王殿下諭!”
李傳縉雙手接過永王的手諭,退出了大殿。
趙子涵出來了,“慈炤,你發出這樣的手諭,是不是很難過?”
“廢話!我當然難過了。
不過,你五叔說的對。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也沒有永久存在的王朝。
大明立國近三百年,積攢下來的各種問題,已經積重難返了。
大明朝已經完成了它的曆史使命,應該走到它的盡頭了。”
趙子涵說:“聽你說話像一個小老人似的。咋的,你飽經滄桑啊?”
朱慈炤笑笑,你沒見過那一夜,你不懂得什麽是王朝末路。其慘狀不足以用語言來形容。每當他回想起來的時候,都是錐心刺骨的痛。
王朝可以滅亡,天下不能分裂!
這句話是趙子涵他五叔說的,朱慈炤深以為然。
江南不服有什麽用?他們是打不過北方邊軍的,更打不過趙子涵他五叔的火槍、火炮和鐵甲騎兵。生靈塗炭沒有什麽意思。
朱慈炤知道趙子涵他五叔是想利用自己,但是,趙子涵他五叔也是真心的想為他爹,崇禎皇帝留下一支苗裔。這就足夠了!
李傳縉捧著永王的手諭和趙令武的總督天下令,帶著三百禦林軍和欽差儀仗,回到了山東會館。
“哎臥槽老爺!你當上欽差大臣了!”
李傳縉的兩個隨從樂毀了,守得雲開見月明啊!萬萬沒想到啊!我李二狗子也會有今天呐!欽差大臣的隨從那可不是一般的人兒!
李傳縉把永王手諭和總督天下令,交給了他的兩名貼身侍衛。
這兩名侍衛是趙令武派給他的大內高手,是來保護他的。據說渾身上下都是能耐,一指禪、彈指神通、鐵頭功、胸口碎大石,都會!
山東會館的主事很高興,就說特召進京的官員,肯定是有大任用的嘛!
主事特意設宴為李傳縉祝賀。
“欽差大人,您那裏還需要一些得用的人嗎?”
用人啊,當然要用了。李傳縉的身邊隻有他的師爺和兩個隨從,這是遠遠不夠的。
欽差大臣巡視江南,不算負責安全的禦林軍,他還需要許多的雜役隨從。
欽差大臣的駐地,最起碼得有看大門的門子吧。還得有跑腿兒的、傳遞消息的吧。
還得有抬轎子的轎夫和趕馬車的車夫。
文職類的人員,就更多了。
到江南去催促夏糧稅,首先就得有精通夏糧稅征收的專門人才。夏糧稅的征收、起運、交接有很多、很繁瑣的環節。不是專門幹這個的,很容易被人家給糊弄了。
其次,還得有精通江南事務的,南方和北方在許多事情上的處理方法是不同的。
然後,還需要有明白江南水田和其他土地的登記、造冊的方式的。江南一年兩熟,還有的是三熟,這其中的學問大了。
實際上,一個欽差大臣的出行,就是一個簡約版的移動衙門。
府縣衙門該有的部門他都有。包括三班衙役,和吏、戶、禮、兵、刑、工六房,以及主薄和典史等等。
欽差大臣不是就可那走走就完事兒了。他也需要辦公升堂。
皂班負責站堂喊:威武。
壯班負責看守倉庫。
快班負責偵查抓人。
凡此種種,不能細說,細說需要考研。
反正李傳縉在京城忙活了五、六天,才帶著他的浩浩蕩蕩的欽差大軍,向江南進發。
至於會不會被人家給抓住,打個半半昏就不知道了。
距離趙令武辦公的勤政殿不遠處,有一座名字叫做武英殿的宮殿。
這裏曾經是崇禎皇帝辦公的地方,武英殿的後殿,是崇禎皇帝曾經的起居之所。
李自成進了北京以後,也曾經是在這裏辦公的。
現在的武英殿裏麵居住的是一位王爺,大明朝的永王朱慈炤,朱慈炤是崇禎皇帝的第四個兒子。
李自成攻打北京城的時候,崇禎皇帝把永王朱慈炤和定王朱慈炯,托付給了田貴妃她爹田弘遇。
李自成進了京城以後,尋找崇禎皇帝的兒女們的下落,田弘遇為了自保,把定王和永王給交出去了,永王還是田弘遇的親外孫子。
崇禎皇帝的大兒子,太子朱慈烺也被李自成給找到了。
李自成對他們哥仨不錯,沒有虐待他們,仍然讓他們住在皇宮裏麵。隻是太子朱慈烺被改封為宋王了。
後來,吳三桂叛變了,李自成要去打吳三桂,就想把他們哥仨都帶去,讓吳三桂看看他李自成是如何善待崇禎皇帝的兒子們的。
結果,永王丟了,在皇宮裏麵丟的。李自成也沒在意,丟了就丟了唄,崇禎皇帝還在的時候,大明朝都沒保住,永王一個小孩子能翻起多大的浪花。
李自成是帶著朱慈烺和朱慈炯走的。
後來,李自成在山海關打了敗仗,把朱慈烺和朱慈炯也給弄丟了。
江湖傳言,有關朱慈烺和朱慈炯的傳說很多,不過那都是傳說。真的假的誰知道。
但是現在站在李傳縉麵前的永王朱慈炤絕對是真的。
他就是趙令武當初進皇宮的時候,和趙子涵手拉手的、站在一起的那個小男孩。朱慈炤是被老李、小李子和趙子涵給藏起來的。
李傳縉跪在永王的麵前:“臣,原長清縣縣令、李傳縉拜見永王殿下!”
永王今年十一歲,他受過很多年的皇家教育,許多事情他比一般的人看得明白。
大明朝已經亡了!
那天晚上,他的父皇牽著他和他皇兄定王的手,在京城的黑夜裏走的是多麽的淒慌,他記憶猶新。
唉!
年紀不大的永王歎了口氣,過去的已然過去了,就讓他們埋藏在心底吧。
永王說道:“免禮平身吧。”
李傳縉起立:“謝殿下!”
永王說道:“李傳縉,你這次前往江南催促夏糧稅,責任重大。
大明朝的北方地區,這麽多年曆經戰亂,民不聊生。如今戰亂停止,開始重建民生。需要江南的賦稅支援。
本王給你寫一份手諭,你帶著前往江南。
現如今,我父皇已經大行,太子殿下和定王殿下,下落不明。本王是大明唯一正統。
若有人不遵本王手諭,則以背叛大明論處。”
李傳縉又跪下了,“臣,謹遵永王殿下諭!”
李傳縉雙手接過永王的手諭,退出了大殿。
趙子涵出來了,“慈炤,你發出這樣的手諭,是不是很難過?”
“廢話!我當然難過了。
不過,你五叔說的對。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也沒有永久存在的王朝。
大明立國近三百年,積攢下來的各種問題,已經積重難返了。
大明朝已經完成了它的曆史使命,應該走到它的盡頭了。”
趙子涵說:“聽你說話像一個小老人似的。咋的,你飽經滄桑啊?”
朱慈炤笑笑,你沒見過那一夜,你不懂得什麽是王朝末路。其慘狀不足以用語言來形容。每當他回想起來的時候,都是錐心刺骨的痛。
王朝可以滅亡,天下不能分裂!
這句話是趙子涵他五叔說的,朱慈炤深以為然。
江南不服有什麽用?他們是打不過北方邊軍的,更打不過趙子涵他五叔的火槍、火炮和鐵甲騎兵。生靈塗炭沒有什麽意思。
朱慈炤知道趙子涵他五叔是想利用自己,但是,趙子涵他五叔也是真心的想為他爹,崇禎皇帝留下一支苗裔。這就足夠了!
李傳縉捧著永王的手諭和趙令武的總督天下令,帶著三百禦林軍和欽差儀仗,回到了山東會館。
“哎臥槽老爺!你當上欽差大臣了!”
李傳縉的兩個隨從樂毀了,守得雲開見月明啊!萬萬沒想到啊!我李二狗子也會有今天呐!欽差大臣的隨從那可不是一般的人兒!
李傳縉把永王手諭和總督天下令,交給了他的兩名貼身侍衛。
這兩名侍衛是趙令武派給他的大內高手,是來保護他的。據說渾身上下都是能耐,一指禪、彈指神通、鐵頭功、胸口碎大石,都會!
山東會館的主事很高興,就說特召進京的官員,肯定是有大任用的嘛!
主事特意設宴為李傳縉祝賀。
“欽差大人,您那裏還需要一些得用的人嗎?”
用人啊,當然要用了。李傳縉的身邊隻有他的師爺和兩個隨從,這是遠遠不夠的。
欽差大臣巡視江南,不算負責安全的禦林軍,他還需要許多的雜役隨從。
欽差大臣的駐地,最起碼得有看大門的門子吧。還得有跑腿兒的、傳遞消息的吧。
還得有抬轎子的轎夫和趕馬車的車夫。
文職類的人員,就更多了。
到江南去催促夏糧稅,首先就得有精通夏糧稅征收的專門人才。夏糧稅的征收、起運、交接有很多、很繁瑣的環節。不是專門幹這個的,很容易被人家給糊弄了。
其次,還得有精通江南事務的,南方和北方在許多事情上的處理方法是不同的。
然後,還需要有明白江南水田和其他土地的登記、造冊的方式的。江南一年兩熟,還有的是三熟,這其中的學問大了。
實際上,一個欽差大臣的出行,就是一個簡約版的移動衙門。
府縣衙門該有的部門他都有。包括三班衙役,和吏、戶、禮、兵、刑、工六房,以及主薄和典史等等。
欽差大臣不是就可那走走就完事兒了。他也需要辦公升堂。
皂班負責站堂喊:威武。
壯班負責看守倉庫。
快班負責偵查抓人。
凡此種種,不能細說,細說需要考研。
反正李傳縉在京城忙活了五、六天,才帶著他的浩浩蕩蕩的欽差大軍,向江南進發。
至於會不會被人家給抓住,打個半半昏就不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