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沛年將酒放在嘴上卻並沒有喝,仍是回味著腦海裏還不是很清晰的記憶,如果沒有猜錯的話,現在已有家室的他仍還在外麵喝花酒。
模糊的記憶逐漸變得清晰,宋沛年將手上的酒杯往桌子上一放就說要出去更衣,剛起身一旁的同伴笑鬧道,“宋大公子不會是畏懼你家貴夫人吧,借著說更衣不會是想要逃跑吧。哎,怕什麽啊,天高皇帝遠的,拿出你男人的氣勢啊!”
男人打趣完宋沛年就是一陣大笑,同桌的人也都是麵帶著鄙夷的笑,原以為這宋沛年撿了個金蛋,現在看來啊,倒是給自己套了個金手銬。
宋沛年也不多做辯解,轉身就朝花樓的後院走去。
如果記憶還沒有出錯的話,原身的堂妹宋蘭花剛剛被抓到花樓的後院。
宋沛年一路上躲著龜公,終於在一間房子裏找到了被綁著的宋蘭花,宋沛年悄悄打開了窗子翻身進去,示意她不要出聲。
宋蘭花看清了進來的是宋沛年一顆不安的心得到了一點點安慰,眼淚大顆大顆的往下掉,剛剛在花樓口看到了大哥,向他求救,他冷漠的樣子讓她的一顆心墜入了穀底。
宋沛年給宋蘭花解開了她身上的繩子,將剛剛在路上順來的男人衣裳套在了她的身上,讓8211指路,帶著她從後院走了出去。
一出花樓的大門宋沛年就帶著宋蘭花敲響了衙門的大鼓。
“堂下何人,狀告何事?”周縣令拍著驚堂木大聲說道。
“學生乃靈壽村人,姓宋名沛年,狀告張麻子拐賣婦女。”宋沛年向周縣令行了一個學生禮說道,此朝讀書人的地位頗高,見官可以不跪拜。
周縣令聽到略微有些熟悉的名字,想了頗久才想起這宋沛年不是當朝傅學士的農門女婿嘛。
不看僧麵也要看佛麵,周縣令打起了精神細細問了起來。
宋蘭花斷斷續續講著,原來是她出門割豬草但是被張麻子給掠走了,隨後還將她賣到了花樓。
宋沛年在一旁聽著,再次怒罵原主,這事兒當時恰好原主也撞上了,但是張麻子怕生事端就給了他一筆銀子讓他瞞著此事,沒有想到原主還真的應了!還拿了錢就去喝花酒了!
等宋蘭花說完以後,宋沛年接著說道,“當時在路上我也撞到了張麻子,他為不生事端給了我一筆錢,當時我為了查清楚張麻子的老窩和揭穿他行惡的事情就接下了。大人,張麻子現在應該在城西明武巷子的第三間宅子裏,大人現在去捉拿,說不定還可以搜到張麻子的作案工具,此外大人也可以讓花樓的老鴇過來對質。”
周縣令聽到供詞立馬就讓衙役們去捉張麻子,沒有想到還真讓衙役們給抓到了,同時搜到了一大批的作案工具,什麽迷藥啊,繩子啊。
堂上張麻子怒恨著宋沛年,他實在想不明白宋沛年當時竟然是在做戲,一副偽君子不得已收錢的模樣被他拿捏的剛好,明明就是想要那錢卻還一副假惺惺的模樣,怎麽可能突然反水了?
早知道就應該將他給弄死,就不該顧慮他還有個有權勢的老丈人。也不該為了圖省事,直接賣給了花樓。
張麻子被行了刑仍是不開口,隻說自己沒有做過。
而一旁的老鴇生怕惹禍上身一直開口解釋,“大人,這張麻子當時賣宋姑娘的可說的是她家人賣給他的,我們怎麽會非法收良家女子呢,都是受了這張麻子的蒙騙啊,大人。”
老鴇一邊哭訴一邊打量著宋沛年,這人和剛剛進花樓那副急色的樣子完全是兩幅模樣,現在一副正派的樣子讓她覺得這二人不是同一個人。
不過轉念一想剛剛一定是裝出來的,是為了讓他們放鬆好偷偷溜進後院救人。
衙門外不少聽到消息的,有些家裏丟了人的城裏人都聚集在外,有些猜測是不是張麻子將人給拐走了,有些則是來打聽消息的或是來看熱鬧的。
而宋沛年將供詞寫好之後就帶著宋蘭花從偏門偷偷離開了衙門,畢竟這個時代女子還是注重名聲的,良家女子從青樓走過一遍終究會沒有一個好名聲。
宋沛年在街上隨意買了幾支簪花。又在車行裏租了一輛牛車就帶著宋蘭花回家了。
宋沛年坐在搖搖晃晃的馬車上終於理清了原主的記憶。
原主是靈壽村老宋家的長孫,從小就被寄予了厚望,從他爺給幾個孫子取的名字就可以看出:他叫宋沛年,其他的幾個弟弟要不是叫鐵柱要不就是叫石頭。
原主從小就被送到學堂讀書,而他在讀書這方麵卻沒有什麽天賦,年過十六也才考取了個童生,還是末尾的童生。
全家人為了他讀書都是縮衣節食,但他也沒有什麽感恩之心,一直覺得他們供他讀書是為了以後沾他的光,所以對待家人也是沒有什麽好態度。
偏偏原主在一年前走了一個大運,撞上了當朝傅學士的嫡女傅靜嫻,更沒有想到還將人給娶回家了。
官家女下嫁農家子這是話本子裏都沒有的故事,偏偏就發生了在原主的身上。
靈壽村離京城不遠,那日原主同窗在他麵前互相展示新做的衣袍,他認為那幾人故意是在他麵前顯擺炫耀就逃出了學堂去了桃花山。
不曾想剛走到山腰突然就滾下來了一個人,宋沛年看清是個衣著富貴的女子就將她給抱起,而那女子正是傅嫻靜。
由於是夏天穿得都不是很厚重,再加上山上有許多樹刺,傅嫻靜的衣袍被劃爛,不少肌膚被裸露在外。
正巧當時又上來了一批貴女,看到狼狽的傅嫻靜都紛紛驚呼。
恰逢當朝帝後正在給太子選妃,傅嫻靜不僅容貌出眾,還頗有才氣,外家也是清貴人家,是個很強的競爭對手。
為減少一個競爭對手,那些貴女不約而同地一下山就將此事給四處宣傳了,傳到最後竟然都說出了兩人以前就有染。
沒有想到等傅嫻靜傷養好以後就被下嫁給了原主,原主感覺就是一個天大的餡餅砸在了他的身上。
可嫁過來以後卻發現傅嫻靜在家並不受寵,本以為會因此一飛衝天,沒有想到還是以往的境地,連她的嫁妝銀子都沒有掏出過一分錢。
原住慢慢就對她冷淡了,再也沒有往日的小意。
但到底還是畏懼傅家和傅嫻靜外家林家的權勢,不敢明麵做壞事,但還是借著傅家的名聲常在外掙一些喪良心的錢,還在外麵包養了不少的外室。
可沒有想到後來傅嫻靜的親弟弟卻突然中了一甲的進士,原主知道兩姐弟關係很好,外加律法規定妻無子,彩禮需退回至本家。
怕傅靜嫻想和離,於是溫柔小意哄騙著傅嫻靜生下了孩子,最後還是怕傅嫻靜不配合他,直接在傅嫻靜生產之際買通了產婆去母留子,但沒有想到最後竟然是一屍兩命。
原主就將外室生的孩子抱回來了,當作是傅嫻靜生的孩子。
傅靜嫻的親弟弟官也越做越大,還十分牽掛姐姐留下的唯一的血脈,也念姐夫不曾再婚娶,於是時常照顧原身父子倆。
原主憑借著傅嫻靜的嫁妝翻了身,還有傅嫻靜弟弟時不時的照看,在此地像個惡霸一樣無惡不作。
直到十幾年以後事情才暴露,原主最終被全家抄斬了。
而宋家一大家不管是原主發跡之前還是發跡之後都沒有享受過原主的恩惠,卻在最後也同樣落了一個斬首的命運。
模糊的記憶逐漸變得清晰,宋沛年將手上的酒杯往桌子上一放就說要出去更衣,剛起身一旁的同伴笑鬧道,“宋大公子不會是畏懼你家貴夫人吧,借著說更衣不會是想要逃跑吧。哎,怕什麽啊,天高皇帝遠的,拿出你男人的氣勢啊!”
男人打趣完宋沛年就是一陣大笑,同桌的人也都是麵帶著鄙夷的笑,原以為這宋沛年撿了個金蛋,現在看來啊,倒是給自己套了個金手銬。
宋沛年也不多做辯解,轉身就朝花樓的後院走去。
如果記憶還沒有出錯的話,原身的堂妹宋蘭花剛剛被抓到花樓的後院。
宋沛年一路上躲著龜公,終於在一間房子裏找到了被綁著的宋蘭花,宋沛年悄悄打開了窗子翻身進去,示意她不要出聲。
宋蘭花看清了進來的是宋沛年一顆不安的心得到了一點點安慰,眼淚大顆大顆的往下掉,剛剛在花樓口看到了大哥,向他求救,他冷漠的樣子讓她的一顆心墜入了穀底。
宋沛年給宋蘭花解開了她身上的繩子,將剛剛在路上順來的男人衣裳套在了她的身上,讓8211指路,帶著她從後院走了出去。
一出花樓的大門宋沛年就帶著宋蘭花敲響了衙門的大鼓。
“堂下何人,狀告何事?”周縣令拍著驚堂木大聲說道。
“學生乃靈壽村人,姓宋名沛年,狀告張麻子拐賣婦女。”宋沛年向周縣令行了一個學生禮說道,此朝讀書人的地位頗高,見官可以不跪拜。
周縣令聽到略微有些熟悉的名字,想了頗久才想起這宋沛年不是當朝傅學士的農門女婿嘛。
不看僧麵也要看佛麵,周縣令打起了精神細細問了起來。
宋蘭花斷斷續續講著,原來是她出門割豬草但是被張麻子給掠走了,隨後還將她賣到了花樓。
宋沛年在一旁聽著,再次怒罵原主,這事兒當時恰好原主也撞上了,但是張麻子怕生事端就給了他一筆銀子讓他瞞著此事,沒有想到原主還真的應了!還拿了錢就去喝花酒了!
等宋蘭花說完以後,宋沛年接著說道,“當時在路上我也撞到了張麻子,他為不生事端給了我一筆錢,當時我為了查清楚張麻子的老窩和揭穿他行惡的事情就接下了。大人,張麻子現在應該在城西明武巷子的第三間宅子裏,大人現在去捉拿,說不定還可以搜到張麻子的作案工具,此外大人也可以讓花樓的老鴇過來對質。”
周縣令聽到供詞立馬就讓衙役們去捉張麻子,沒有想到還真讓衙役們給抓到了,同時搜到了一大批的作案工具,什麽迷藥啊,繩子啊。
堂上張麻子怒恨著宋沛年,他實在想不明白宋沛年當時竟然是在做戲,一副偽君子不得已收錢的模樣被他拿捏的剛好,明明就是想要那錢卻還一副假惺惺的模樣,怎麽可能突然反水了?
早知道就應該將他給弄死,就不該顧慮他還有個有權勢的老丈人。也不該為了圖省事,直接賣給了花樓。
張麻子被行了刑仍是不開口,隻說自己沒有做過。
而一旁的老鴇生怕惹禍上身一直開口解釋,“大人,這張麻子當時賣宋姑娘的可說的是她家人賣給他的,我們怎麽會非法收良家女子呢,都是受了這張麻子的蒙騙啊,大人。”
老鴇一邊哭訴一邊打量著宋沛年,這人和剛剛進花樓那副急色的樣子完全是兩幅模樣,現在一副正派的樣子讓她覺得這二人不是同一個人。
不過轉念一想剛剛一定是裝出來的,是為了讓他們放鬆好偷偷溜進後院救人。
衙門外不少聽到消息的,有些家裏丟了人的城裏人都聚集在外,有些猜測是不是張麻子將人給拐走了,有些則是來打聽消息的或是來看熱鬧的。
而宋沛年將供詞寫好之後就帶著宋蘭花從偏門偷偷離開了衙門,畢竟這個時代女子還是注重名聲的,良家女子從青樓走過一遍終究會沒有一個好名聲。
宋沛年在街上隨意買了幾支簪花。又在車行裏租了一輛牛車就帶著宋蘭花回家了。
宋沛年坐在搖搖晃晃的馬車上終於理清了原主的記憶。
原主是靈壽村老宋家的長孫,從小就被寄予了厚望,從他爺給幾個孫子取的名字就可以看出:他叫宋沛年,其他的幾個弟弟要不是叫鐵柱要不就是叫石頭。
原主從小就被送到學堂讀書,而他在讀書這方麵卻沒有什麽天賦,年過十六也才考取了個童生,還是末尾的童生。
全家人為了他讀書都是縮衣節食,但他也沒有什麽感恩之心,一直覺得他們供他讀書是為了以後沾他的光,所以對待家人也是沒有什麽好態度。
偏偏原主在一年前走了一個大運,撞上了當朝傅學士的嫡女傅靜嫻,更沒有想到還將人給娶回家了。
官家女下嫁農家子這是話本子裏都沒有的故事,偏偏就發生了在原主的身上。
靈壽村離京城不遠,那日原主同窗在他麵前互相展示新做的衣袍,他認為那幾人故意是在他麵前顯擺炫耀就逃出了學堂去了桃花山。
不曾想剛走到山腰突然就滾下來了一個人,宋沛年看清是個衣著富貴的女子就將她給抱起,而那女子正是傅嫻靜。
由於是夏天穿得都不是很厚重,再加上山上有許多樹刺,傅嫻靜的衣袍被劃爛,不少肌膚被裸露在外。
正巧當時又上來了一批貴女,看到狼狽的傅嫻靜都紛紛驚呼。
恰逢當朝帝後正在給太子選妃,傅嫻靜不僅容貌出眾,還頗有才氣,外家也是清貴人家,是個很強的競爭對手。
為減少一個競爭對手,那些貴女不約而同地一下山就將此事給四處宣傳了,傳到最後竟然都說出了兩人以前就有染。
沒有想到等傅嫻靜傷養好以後就被下嫁給了原主,原主感覺就是一個天大的餡餅砸在了他的身上。
可嫁過來以後卻發現傅嫻靜在家並不受寵,本以為會因此一飛衝天,沒有想到還是以往的境地,連她的嫁妝銀子都沒有掏出過一分錢。
原住慢慢就對她冷淡了,再也沒有往日的小意。
但到底還是畏懼傅家和傅嫻靜外家林家的權勢,不敢明麵做壞事,但還是借著傅家的名聲常在外掙一些喪良心的錢,還在外麵包養了不少的外室。
可沒有想到後來傅嫻靜的親弟弟卻突然中了一甲的進士,原主知道兩姐弟關係很好,外加律法規定妻無子,彩禮需退回至本家。
怕傅靜嫻想和離,於是溫柔小意哄騙著傅嫻靜生下了孩子,最後還是怕傅嫻靜不配合他,直接在傅嫻靜生產之際買通了產婆去母留子,但沒有想到最後竟然是一屍兩命。
原主就將外室生的孩子抱回來了,當作是傅嫻靜生的孩子。
傅靜嫻的親弟弟官也越做越大,還十分牽掛姐姐留下的唯一的血脈,也念姐夫不曾再婚娶,於是時常照顧原身父子倆。
原主憑借著傅嫻靜的嫁妝翻了身,還有傅嫻靜弟弟時不時的照看,在此地像個惡霸一樣無惡不作。
直到十幾年以後事情才暴露,原主最終被全家抄斬了。
而宋家一大家不管是原主發跡之前還是發跡之後都沒有享受過原主的恩惠,卻在最後也同樣落了一個斬首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