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人繼續往前走著,直到走到山腳,才看到提著幾個土疙瘩的宋沛年,和圍著他的一圈兒小孩兒和大人,還有一位悶悶不樂的老頭子。
宋老爺子盯著宋沛年幾人手裏的幾個土疙瘩,冒著酸說道,“上次我生辰的時候,你說從鎮上給我帶個烤雞都沒有帶,今兒個烤了這麽多雞,這雞還是我喂的呢。”
宋金生見狀,悶悶開口,“這雞不是蘭花她們喂的嗎。”
宋老爺一個眼風掃過去,一巴掌拍在這缺心眼兒子的頭上,“滾一邊兒去。”
“好啦,爺,一會兒給您吃雞腿,等您生辰的時候我給你烤小乳豬,保證皮酥肉嫩,豬香四溢。再配上香甜美酒,油而不膩,外皮香脆可口,越嚼越香,汁水充盈。”宋沛年說完還做出了吸鼻子的動作。
“啊,那不是要少吃好多肉。”宋金生再次在二人背後嘀咕,為什麽要烤小豬,大豬不可以嗎?
宋老爺子理都不理他,仰著頭哼聲道,“那我要多加辣。”
“得咧。”宋沛年笑著回應宋老爺子,就看到離他們越來越近的一群人,衣著雖普通,但渾身氣派非凡。
為首的就是劉媽媽,還有那與傅靜嫻相似的麵孔,宋沛年立刻就認出了那是傅靜嫻的親弟弟傅硯辭。
忙過去見禮,“硯辭。”說完還打量了他一旁的幾人,幾人雖麵帶和善,但一看就是久居高位。
宋沛年眉心跳了跳,微笑點頭致意,傅硯辭也叫了聲“姐夫”,就開始用著一樣的說辭介紹身旁的幾人。
宋沛年也簡單介紹了宋家之人,剛剛還一臉傲嬌的宋老爺子,此刻也有些拘謹地站在宋沛年的身後,倒是宋家幾個孩子有些好奇地打量著傅硯辭一行人。
一旁的黃老爺用扇柄悄悄捅了一下傅硯辭,傅硯辭立馬意會,開口問道,“姐夫,你們將雞養在山上嗎?”
“是的,雞在山上散著養,鴨子就在村口的河邊養。”說完提著手裏的兩個土疙瘩,“這是我們剛剛烤的叫花雞,一會兒大家嚐嚐。”
“叫花雞?”這個土疙瘩裏麵是雞?
“是的,一會兒大家嚐嚐就知道了。”宋沛年也不多做解釋,伸出一隻手為幾人引路。
黃老爺卻及時開口,“我們還想轉轉,宋郎君領著我們?”
無奈,宋沛年將手裏的東西交出去走在前麵帶著幾人,一路上向幾人講講這靈壽村這幾個字的由來,還有這兒的樹木花草。
直到到了剛剛路過的那一大片田,傅硯辭才細細問起了地裏的作物是否真有可能畝產千斤。
宋沛年清了清有些幹的嗓子,很平和地說道,“如果沒有什麽意外的話,是會有的。如果在沙土地裏,說不定會有幾千斤?”
“沙土地?”一直在裝鵪鶉的黃老爺突然驚呼,像是意識到不對,又搖著扇子問道是否是真,畢竟北邊可是有好多沙土地呢。
宋沛年也沒有開口肯定,而是搖了搖頭,“具體的我也不知,飄過來的胡人說他們那兒的沙土是可以的。”
黃老爺點了點頭,語氣和善,“行,好好種著,說不定還會立個大功。”
可得好好種著,畢竟我還想要靠你撤下那個老是愛胡說的欽天監呢。
宋沛年微微頷首,寵辱不驚,笑著說道,“但願。”
幾人走在田邊,看到一老農沒有用牛,而是一人一犁快速地耕種著地。
“那是啥?”黃老爺指著那老農。
“我改良過的曲轅犁,用起來更省力。”
“宋郎君厲害。”以黃老爺為首的幾人看著被耕過的土都成了均勻的大小的土塊,紛紛點頭誇讚。
駐足了好一會兒才繼續前進。
又走過了幾個田,看到了一人牽著牛,牛後也有個不一樣的犁,那個犁被人牽著,兩人一牛走過,就完成了開溝和下種。
“這是啥。”黃老爺仍指著問道。
“耬犁,用來播種的,以前播種要兩三天,現在隻需半天。”
“郎君厲害啊!”黃老爺更浮誇的誇獎聲再次在宋沛年的耳邊響起。
又走到一片水稻麵前,一株株稻穗長勢良好,都可以窺見豐收時的碩果。
黃老爺卻有些不解,可是他明明記得這京郊的稻子一直都不怎麽樣啊,每年上報的產量極低。
“這稻子是往幾年就長得這麽好嗎?”
“不是,用過我家自製的肥料,今年的長勢較好。”
“哦?多好。”
“比往年多個一百來斤吧。”
黃老爺等一群人長吸了一口氣,緩緩開口,“沛年厲害啊!”
走了一圈終於要回到家了,恰逢宋銀生幾人要將老宅的幾頭豬趕到新起的豬圈,幾頭豬皆是膘肥體壯,四處亂竄。
一人指著問,“這豬怎麽這般肥。”
“騸過,還有喂的是我調的豬食。”
幾人皆神色一頓,眼睛不自在地瞟了瞟,倒是黃老爺先開口,“賢侄真是厲害啊!”
宋沛年聽著那人越來越親切的稱呼,淡淡地擺手,忙跑去幫著宋銀生等人趕豬。
黃老爺看著那背影,滿意地點了點頭,寵辱不驚,也有真才實學。
等宋沛年過來以後,繼續問道,“賢侄可知如何種棉花。”
“略知一二。”
“那北邊可以種糧食嗎?”
“可以。”
“那......”
“可......”
宋沛年終於踏進了自家門,感覺剛剛有一百隻蒼蠅飛在自己的耳邊。
摸了摸耳朵,好想找這位大人物要點兒聽力受損費哦。
-----------
回到家,幾人看著滿滿一桌子的菜,竟有些忍不住咽了咽口水,一定是今天太累了,餓到了。
傅硯辭坐在黃老爺的身邊,主動擔任起試吃的任務。
他每吃一個,黃老爺就會試上一試。最後直接不等傅硯辭試了,自己直接開吃。
宋晚輩家的菜品好多都是新樣式兒,這個金燦燦的雞塊好好吃啊,這個紅紅的水煮魚也好好吃啊,這個土黃土黃的叫花雞也好好吃啊,還有這個微黑的雞蛋也好好吃啊......總之每一樣都好吃。
黃老爺沒有意外地吃撐了,揉著肚子消著食。傅硯辭忙讓劉媽媽幫忙燒一碗消食湯。
黃老爺捧著肚子揉了揉,看著一排排鮮花,緩緩流動的流水,來來回回忙活卻都帶著笑的宋家人......
這樣的日子真好啊,他竟然有點兒羨慕傅靜嫻,每天都可以過這樣的日子,這不比他的公主都過得自在?
躺在小亭子裏的躺椅上,不遠處幾個孩子正在認真學字。
一孩子大呼,“耶,我會背了,我要去找大哥,我今天晚上吃雞腿!”
黃老爺沒有忍住,將幾個孩子給招了過來。一群小蘿卜頭眨著大眼睛看著他,他清了清嗓子,“你們大哥都不讀書了,你們還讀書?”
幾個孩子頓時像看傻子似的看著他,還是栓子摸了摸鼻子,“大哥說,要是想生活的更好,就得將書給讀明白了。大哥就是因為認字,所以看得懂農書,懂得道理也多。”
“大哥之所以不讀書了,是因為沒有天賦。不是覺得讀書沒有用,讀書是有用的,蘭花姐姐們都要讀書。”小蘿卜頭繼續解釋著。
黃老爺點了點頭,揮手讓幾個孩子自己去玩吧。又招來一直跟著他的林尚書,“你說,我帶著宋沛年去北巡怎麽樣?”
林尚書倒是沒有回答,而是說了句全靠老爺做主。
黃老爺撇了撇嘴,沒意思。
又看見宋老爺子兩夫婦在廚房門口爭吵,兩位老人你不讓我,我不讓你,“我說老婆子,你咋這樣呢,憑什麽要在你的生辰上烤小乳豬呢,大孫子明明說的是我的生辰。”
“咋不能呢,沛年不是我的大孫子?”孫氏故意加大嗓門對著廚房說道。
“別吵了,都烤。”宋沛年的聲音及時響起。
宋老爺子和孫氏互看了對方一眼,點了點頭,都從對方眼裏看到了滿意的神色。
他們好想知道如何拔宋沛年的毛了。
“唉,就現在的日子才是日子啊,神仙也不過如此吧。”孫氏抹著嘴上的油脂感歎道。
“那是,我可總算是天天吃飽過了。記得前兩年,地裏長不出糧食,上麵發的糧,唉,這聖上可真是......”
可真是摳,米都是按粒發。
宋老爺子話還沒有說完,端著消食湯的傅硯辭就從廚房裏走出來,打斷了宋老爺子的話,“宋爺爺,可真是什麽?”
眼裏意味不明。
小氣?宋老爺子向周圍看了看,見所有人的目光都盯著自己,尤其是那位黃老爺微抬著頭,目光之灼熱,就像是他喂的那條大黃狗。
宋老爺子看著那碗熱氣騰騰的消食湯,他可以讓傅小郎君端湯?
於是忙改口,“可真是菩薩啊,如果沒有聖上,我們都不知道活得到現在不都是個問題,聖上可真是愛民如子。”
孫氏也反應過來,“是啊,多虧了當今聖上,要不是他,我們真就......”
好險,差點得罪大人物了。大人物應該不會給聖上告罪吧。
黃老爺聽著,支起的腦袋重新躺在了躺椅上,滿意地摸了摸自己的肚子。
自己還要做得更好啊,才不愧愛民如子四個字啊。
宋老爺子盯著宋沛年幾人手裏的幾個土疙瘩,冒著酸說道,“上次我生辰的時候,你說從鎮上給我帶個烤雞都沒有帶,今兒個烤了這麽多雞,這雞還是我喂的呢。”
宋金生見狀,悶悶開口,“這雞不是蘭花她們喂的嗎。”
宋老爺一個眼風掃過去,一巴掌拍在這缺心眼兒子的頭上,“滾一邊兒去。”
“好啦,爺,一會兒給您吃雞腿,等您生辰的時候我給你烤小乳豬,保證皮酥肉嫩,豬香四溢。再配上香甜美酒,油而不膩,外皮香脆可口,越嚼越香,汁水充盈。”宋沛年說完還做出了吸鼻子的動作。
“啊,那不是要少吃好多肉。”宋金生再次在二人背後嘀咕,為什麽要烤小豬,大豬不可以嗎?
宋老爺子理都不理他,仰著頭哼聲道,“那我要多加辣。”
“得咧。”宋沛年笑著回應宋老爺子,就看到離他們越來越近的一群人,衣著雖普通,但渾身氣派非凡。
為首的就是劉媽媽,還有那與傅靜嫻相似的麵孔,宋沛年立刻就認出了那是傅靜嫻的親弟弟傅硯辭。
忙過去見禮,“硯辭。”說完還打量了他一旁的幾人,幾人雖麵帶和善,但一看就是久居高位。
宋沛年眉心跳了跳,微笑點頭致意,傅硯辭也叫了聲“姐夫”,就開始用著一樣的說辭介紹身旁的幾人。
宋沛年也簡單介紹了宋家之人,剛剛還一臉傲嬌的宋老爺子,此刻也有些拘謹地站在宋沛年的身後,倒是宋家幾個孩子有些好奇地打量著傅硯辭一行人。
一旁的黃老爺用扇柄悄悄捅了一下傅硯辭,傅硯辭立馬意會,開口問道,“姐夫,你們將雞養在山上嗎?”
“是的,雞在山上散著養,鴨子就在村口的河邊養。”說完提著手裏的兩個土疙瘩,“這是我們剛剛烤的叫花雞,一會兒大家嚐嚐。”
“叫花雞?”這個土疙瘩裏麵是雞?
“是的,一會兒大家嚐嚐就知道了。”宋沛年也不多做解釋,伸出一隻手為幾人引路。
黃老爺卻及時開口,“我們還想轉轉,宋郎君領著我們?”
無奈,宋沛年將手裏的東西交出去走在前麵帶著幾人,一路上向幾人講講這靈壽村這幾個字的由來,還有這兒的樹木花草。
直到到了剛剛路過的那一大片田,傅硯辭才細細問起了地裏的作物是否真有可能畝產千斤。
宋沛年清了清有些幹的嗓子,很平和地說道,“如果沒有什麽意外的話,是會有的。如果在沙土地裏,說不定會有幾千斤?”
“沙土地?”一直在裝鵪鶉的黃老爺突然驚呼,像是意識到不對,又搖著扇子問道是否是真,畢竟北邊可是有好多沙土地呢。
宋沛年也沒有開口肯定,而是搖了搖頭,“具體的我也不知,飄過來的胡人說他們那兒的沙土是可以的。”
黃老爺點了點頭,語氣和善,“行,好好種著,說不定還會立個大功。”
可得好好種著,畢竟我還想要靠你撤下那個老是愛胡說的欽天監呢。
宋沛年微微頷首,寵辱不驚,笑著說道,“但願。”
幾人走在田邊,看到一老農沒有用牛,而是一人一犁快速地耕種著地。
“那是啥?”黃老爺指著那老農。
“我改良過的曲轅犁,用起來更省力。”
“宋郎君厲害。”以黃老爺為首的幾人看著被耕過的土都成了均勻的大小的土塊,紛紛點頭誇讚。
駐足了好一會兒才繼續前進。
又走過了幾個田,看到了一人牽著牛,牛後也有個不一樣的犁,那個犁被人牽著,兩人一牛走過,就完成了開溝和下種。
“這是啥。”黃老爺仍指著問道。
“耬犁,用來播種的,以前播種要兩三天,現在隻需半天。”
“郎君厲害啊!”黃老爺更浮誇的誇獎聲再次在宋沛年的耳邊響起。
又走到一片水稻麵前,一株株稻穗長勢良好,都可以窺見豐收時的碩果。
黃老爺卻有些不解,可是他明明記得這京郊的稻子一直都不怎麽樣啊,每年上報的產量極低。
“這稻子是往幾年就長得這麽好嗎?”
“不是,用過我家自製的肥料,今年的長勢較好。”
“哦?多好。”
“比往年多個一百來斤吧。”
黃老爺等一群人長吸了一口氣,緩緩開口,“沛年厲害啊!”
走了一圈終於要回到家了,恰逢宋銀生幾人要將老宅的幾頭豬趕到新起的豬圈,幾頭豬皆是膘肥體壯,四處亂竄。
一人指著問,“這豬怎麽這般肥。”
“騸過,還有喂的是我調的豬食。”
幾人皆神色一頓,眼睛不自在地瞟了瞟,倒是黃老爺先開口,“賢侄真是厲害啊!”
宋沛年聽著那人越來越親切的稱呼,淡淡地擺手,忙跑去幫著宋銀生等人趕豬。
黃老爺看著那背影,滿意地點了點頭,寵辱不驚,也有真才實學。
等宋沛年過來以後,繼續問道,“賢侄可知如何種棉花。”
“略知一二。”
“那北邊可以種糧食嗎?”
“可以。”
“那......”
“可......”
宋沛年終於踏進了自家門,感覺剛剛有一百隻蒼蠅飛在自己的耳邊。
摸了摸耳朵,好想找這位大人物要點兒聽力受損費哦。
-----------
回到家,幾人看著滿滿一桌子的菜,竟有些忍不住咽了咽口水,一定是今天太累了,餓到了。
傅硯辭坐在黃老爺的身邊,主動擔任起試吃的任務。
他每吃一個,黃老爺就會試上一試。最後直接不等傅硯辭試了,自己直接開吃。
宋晚輩家的菜品好多都是新樣式兒,這個金燦燦的雞塊好好吃啊,這個紅紅的水煮魚也好好吃啊,這個土黃土黃的叫花雞也好好吃啊,還有這個微黑的雞蛋也好好吃啊......總之每一樣都好吃。
黃老爺沒有意外地吃撐了,揉著肚子消著食。傅硯辭忙讓劉媽媽幫忙燒一碗消食湯。
黃老爺捧著肚子揉了揉,看著一排排鮮花,緩緩流動的流水,來來回回忙活卻都帶著笑的宋家人......
這樣的日子真好啊,他竟然有點兒羨慕傅靜嫻,每天都可以過這樣的日子,這不比他的公主都過得自在?
躺在小亭子裏的躺椅上,不遠處幾個孩子正在認真學字。
一孩子大呼,“耶,我會背了,我要去找大哥,我今天晚上吃雞腿!”
黃老爺沒有忍住,將幾個孩子給招了過來。一群小蘿卜頭眨著大眼睛看著他,他清了清嗓子,“你們大哥都不讀書了,你們還讀書?”
幾個孩子頓時像看傻子似的看著他,還是栓子摸了摸鼻子,“大哥說,要是想生活的更好,就得將書給讀明白了。大哥就是因為認字,所以看得懂農書,懂得道理也多。”
“大哥之所以不讀書了,是因為沒有天賦。不是覺得讀書沒有用,讀書是有用的,蘭花姐姐們都要讀書。”小蘿卜頭繼續解釋著。
黃老爺點了點頭,揮手讓幾個孩子自己去玩吧。又招來一直跟著他的林尚書,“你說,我帶著宋沛年去北巡怎麽樣?”
林尚書倒是沒有回答,而是說了句全靠老爺做主。
黃老爺撇了撇嘴,沒意思。
又看見宋老爺子兩夫婦在廚房門口爭吵,兩位老人你不讓我,我不讓你,“我說老婆子,你咋這樣呢,憑什麽要在你的生辰上烤小乳豬呢,大孫子明明說的是我的生辰。”
“咋不能呢,沛年不是我的大孫子?”孫氏故意加大嗓門對著廚房說道。
“別吵了,都烤。”宋沛年的聲音及時響起。
宋老爺子和孫氏互看了對方一眼,點了點頭,都從對方眼裏看到了滿意的神色。
他們好想知道如何拔宋沛年的毛了。
“唉,就現在的日子才是日子啊,神仙也不過如此吧。”孫氏抹著嘴上的油脂感歎道。
“那是,我可總算是天天吃飽過了。記得前兩年,地裏長不出糧食,上麵發的糧,唉,這聖上可真是......”
可真是摳,米都是按粒發。
宋老爺子話還沒有說完,端著消食湯的傅硯辭就從廚房裏走出來,打斷了宋老爺子的話,“宋爺爺,可真是什麽?”
眼裏意味不明。
小氣?宋老爺子向周圍看了看,見所有人的目光都盯著自己,尤其是那位黃老爺微抬著頭,目光之灼熱,就像是他喂的那條大黃狗。
宋老爺子看著那碗熱氣騰騰的消食湯,他可以讓傅小郎君端湯?
於是忙改口,“可真是菩薩啊,如果沒有聖上,我們都不知道活得到現在不都是個問題,聖上可真是愛民如子。”
孫氏也反應過來,“是啊,多虧了當今聖上,要不是他,我們真就......”
好險,差點得罪大人物了。大人物應該不會給聖上告罪吧。
黃老爺聽著,支起的腦袋重新躺在了躺椅上,滿意地摸了摸自己的肚子。
自己還要做得更好啊,才不愧愛民如子四個字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