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邊上一刻發生了什麽,下一刻就被給稟告到了上麵。
仁和帝看完下麵遞交的暗報後,隨意扔在麵前的桌子上,“這宋小兒,還想來個先斬後奏,拿民意壓著我不成。”
候在一旁的內侍聽著仁和帝略帶怒意的話,但又見仁和帝微微上揚的嘴角,措辭片刻後才道,“小宋大人與陛下您一樣,都是為民考慮。”
“哼,宋老狐狸教出來的娃,精著呢。”
仁和帝又撿起桌上的暗報,隨意翻了翻,“我倒要看看明天這宋小兒如何交差。”
又想到上次提到的二皇子發現鐵礦之事,仁和帝忍不住揉眉。
----------
一日暖陽過後,反而變得更冷了,今日上朝宋沛年裹得像個熊一般,如果不是條件不允許的話,甚至隻想露兩個眼睛在外麵。
外麵的風呼嘯地刮著,哪怕有一道簾子攔著,仍感覺那風像是在自己麵前刮。
【老天爺,沒必要這麽誇張吧,你再刮大點兒,皇宮都要被吹起來了。】
宋沛年一邊吐槽一邊又往前擠了擠,柳丞相聽到宋沛年突然響起的吐槽,上奏的聲音一頓,瞟了一眼仁和帝,接著繼續向仁和帝稟告城外南邊好幾個縣接連著了雪災。
仁和帝在上方看著宋沛年的一舉一動,又聽柳丞相說的房屋倒塌、傷亡不明、民間哀聲怨道等,麵色越發黑沉。
柳丞相稟告之後,還沒有等到仁和帝表態,朝上甚至都沒有開展如何救災,就有幾個文臣建議仁和帝寫‘罪己詔’了。
“自冬至後,天降異象,各地雪災不斷,這是天罰啊!”
仁和帝麵色鐵青,罪己詔什麽意思,就是要自己承認自己是個昏君,因為做錯了事,所以老天爺要懲罰自己。
仁和帝雖然是個皇帝,但在這朝堂上也不是他的一言堂,文臣言官與皇帝自古以來就是東風壓西風,西風壓東風。
官員都感覺到仁和帝已經發怒了,大部分都埋頭裝死,小部分建議罪己詔的,一副‘死諫’模樣,唯有宋沛年還在扭,忍不住暴嗬一聲,“宋編修!”
【幹嘛?喊我幹嘛?我就袖子裏的棉衣短了,扯扯我的袖子,我什麽都沒幹吧。】
【我去,我剛剛是不是動了,冤枉啊!我就隻是扯扯袖子啊,我沒有其他意思啊!】
【我爹真的害我不淺,要不是他摳摳搜搜說將多的棉衣捐出去,我怎麽隻會剩兩件棉衣穿?青竹也是個沒用的,將少爺我的棉衣捐錯了,剩兩件小的,扣一個月月錢吧......】
仁和帝聽到宋沛年嘀嘀咕咕,氣已經消了一半了,但還是黑著一張臉,麵若冰霜。
“臣在。”
宋沛年哆嗦著身子出列,麵上一片恭敬,但是心裏已經亂罵一片了。
【皇上沒這麽小氣,應該不是我亂動的事兒吧,難道是罪己詔的事兒?】
【沒事兒吧,是看我爹好欺負所以欺負我嗎?找我當出氣筒嗎?誰讓你寫罪己詔你找誰唄,找我幹啥。】
【劉大人一群人天天真的是吃飽了沒事兒幹,還天罰,這下雪下雨地龍翻身幹旱啥的不都是自然現象嗎?】
仁和帝聽到這話麵上的冰霜已經散開,但看著宋沛年彎著腰行禮,仍沒有喊他起來,反而手指像是有節奏般敲打著龍椅把手。
這弄得宋沛年越發緊張,內心尖叫一片。
【啊啊啊啊啊啊!為什麽倒黴的總是我!皇上啊,臣冤枉啊,又不是我給你鬥法,是劉大人他們啊,你找劉大人吧,嗚嗚嗚......】
【臣年紀小,經不住嚇。劉大人他們皮厚,不怕的。】
劉大人聽到這話,再也忍不住,微微側頭瞪了一眼宋沛年,但到底還是忌憚仁和帝之前的吩咐,不敢過於放肆。
宋沛年像是感應到了般,繼續開始哭吼。
【天殺的劉大人,哪有什麽天罰啊!那前前朝的明樂帝好吃懶做,萬事不管,殘害忠良,十足個大昏君,還不是風調雨順的。那前前前前朝的安莊帝這麽有名的仁君,但是他執政期間還不是各類災害不斷?】
【不想著如何救災,反而逼著皇帝寫罪己詔,這罪己詔要是有用的話,前朝也不用滅國了......】
【嗚嗚嗚,所以到最後,所有的傷害要我這個扯袖子的人來承擔嗎?】
仁和帝聽到這兒算是滿意了,看著都快要急哭的宋沛年總算是開貴口了,“宋愛卿。”
【咦?剛剛喊我宋編修,現在喊我宋愛卿,看來是我想岔了啊,我沒事兒咯。我就說嘛,冤有頭債有主,我就扯個袖子,能犯多大的事兒,皇上又不是小氣鬼,嘻嘻。】
突然響起的心思打斷了仁和帝的話,仁和帝雖然無語,但還是繼續道,“朕看你一直晃動,又欲言而止,可是有要事稟告?”
宋沛年終於直起了自己的腰,不可見地歎了一口氣。
【啊,就這一會兒,點燃根香的功夫,漫長的像是一年,我的心終於歸位了。】
【嘻嘻,我還真有稟告的。】
宋沛年神色正經,開口道,“稟皇上,臣這幾日視察災民點,觀災民們皆無事可幹,俗話說的好,這人閑著總容易惹出事來,這災民們一天到晚大大小小的摩擦不斷。”
說著又瞟了一眼仁和帝,繼續道,“臣覺得不如給災民們找點兒事做,比如燒磚?燒出來的磚不僅可以外銷,還可以幫助災後重建。”
“燒磚用的材料簡單,最近的青要山就有,可就地取材,投入的銀子也少。”
仁和帝略微思考,望向柳丞相和戶部尚書,戶部尚書率先開口,“臣以此法可行。”
柳丞相也緊跟著附和,表示此法可行。
【嗯,這兩老頭還真如我爹說的那般,心懷黎民百姓,隻是都愛坑同僚,還愛……】
戶部尚書忍不住朝宋尚書望去,喲,不僅懼內,嘴還碎。
仁和帝大手一揮,“準!”
接著都沒有和任何人商量,直接下達聖旨,“南邊幾個受災的縣,賑災之事就由宋尚書來調度吧,宋編修輔之。”
【咋又有我,我這兒都沒搞明白呢......】
【這麽多活兒,我的俸祿還沒有發呢……】
宋沛年雖內心吐槽一片,但還是跟著宋尚書老老實實領旨。
仁和帝看完下麵遞交的暗報後,隨意扔在麵前的桌子上,“這宋小兒,還想來個先斬後奏,拿民意壓著我不成。”
候在一旁的內侍聽著仁和帝略帶怒意的話,但又見仁和帝微微上揚的嘴角,措辭片刻後才道,“小宋大人與陛下您一樣,都是為民考慮。”
“哼,宋老狐狸教出來的娃,精著呢。”
仁和帝又撿起桌上的暗報,隨意翻了翻,“我倒要看看明天這宋小兒如何交差。”
又想到上次提到的二皇子發現鐵礦之事,仁和帝忍不住揉眉。
----------
一日暖陽過後,反而變得更冷了,今日上朝宋沛年裹得像個熊一般,如果不是條件不允許的話,甚至隻想露兩個眼睛在外麵。
外麵的風呼嘯地刮著,哪怕有一道簾子攔著,仍感覺那風像是在自己麵前刮。
【老天爺,沒必要這麽誇張吧,你再刮大點兒,皇宮都要被吹起來了。】
宋沛年一邊吐槽一邊又往前擠了擠,柳丞相聽到宋沛年突然響起的吐槽,上奏的聲音一頓,瞟了一眼仁和帝,接著繼續向仁和帝稟告城外南邊好幾個縣接連著了雪災。
仁和帝在上方看著宋沛年的一舉一動,又聽柳丞相說的房屋倒塌、傷亡不明、民間哀聲怨道等,麵色越發黑沉。
柳丞相稟告之後,還沒有等到仁和帝表態,朝上甚至都沒有開展如何救災,就有幾個文臣建議仁和帝寫‘罪己詔’了。
“自冬至後,天降異象,各地雪災不斷,這是天罰啊!”
仁和帝麵色鐵青,罪己詔什麽意思,就是要自己承認自己是個昏君,因為做錯了事,所以老天爺要懲罰自己。
仁和帝雖然是個皇帝,但在這朝堂上也不是他的一言堂,文臣言官與皇帝自古以來就是東風壓西風,西風壓東風。
官員都感覺到仁和帝已經發怒了,大部分都埋頭裝死,小部分建議罪己詔的,一副‘死諫’模樣,唯有宋沛年還在扭,忍不住暴嗬一聲,“宋編修!”
【幹嘛?喊我幹嘛?我就袖子裏的棉衣短了,扯扯我的袖子,我什麽都沒幹吧。】
【我去,我剛剛是不是動了,冤枉啊!我就隻是扯扯袖子啊,我沒有其他意思啊!】
【我爹真的害我不淺,要不是他摳摳搜搜說將多的棉衣捐出去,我怎麽隻會剩兩件棉衣穿?青竹也是個沒用的,將少爺我的棉衣捐錯了,剩兩件小的,扣一個月月錢吧......】
仁和帝聽到宋沛年嘀嘀咕咕,氣已經消了一半了,但還是黑著一張臉,麵若冰霜。
“臣在。”
宋沛年哆嗦著身子出列,麵上一片恭敬,但是心裏已經亂罵一片了。
【皇上沒這麽小氣,應該不是我亂動的事兒吧,難道是罪己詔的事兒?】
【沒事兒吧,是看我爹好欺負所以欺負我嗎?找我當出氣筒嗎?誰讓你寫罪己詔你找誰唄,找我幹啥。】
【劉大人一群人天天真的是吃飽了沒事兒幹,還天罰,這下雪下雨地龍翻身幹旱啥的不都是自然現象嗎?】
仁和帝聽到這話麵上的冰霜已經散開,但看著宋沛年彎著腰行禮,仍沒有喊他起來,反而手指像是有節奏般敲打著龍椅把手。
這弄得宋沛年越發緊張,內心尖叫一片。
【啊啊啊啊啊啊!為什麽倒黴的總是我!皇上啊,臣冤枉啊,又不是我給你鬥法,是劉大人他們啊,你找劉大人吧,嗚嗚嗚......】
【臣年紀小,經不住嚇。劉大人他們皮厚,不怕的。】
劉大人聽到這話,再也忍不住,微微側頭瞪了一眼宋沛年,但到底還是忌憚仁和帝之前的吩咐,不敢過於放肆。
宋沛年像是感應到了般,繼續開始哭吼。
【天殺的劉大人,哪有什麽天罰啊!那前前朝的明樂帝好吃懶做,萬事不管,殘害忠良,十足個大昏君,還不是風調雨順的。那前前前前朝的安莊帝這麽有名的仁君,但是他執政期間還不是各類災害不斷?】
【不想著如何救災,反而逼著皇帝寫罪己詔,這罪己詔要是有用的話,前朝也不用滅國了......】
【嗚嗚嗚,所以到最後,所有的傷害要我這個扯袖子的人來承擔嗎?】
仁和帝聽到這兒算是滿意了,看著都快要急哭的宋沛年總算是開貴口了,“宋愛卿。”
【咦?剛剛喊我宋編修,現在喊我宋愛卿,看來是我想岔了啊,我沒事兒咯。我就說嘛,冤有頭債有主,我就扯個袖子,能犯多大的事兒,皇上又不是小氣鬼,嘻嘻。】
突然響起的心思打斷了仁和帝的話,仁和帝雖然無語,但還是繼續道,“朕看你一直晃動,又欲言而止,可是有要事稟告?”
宋沛年終於直起了自己的腰,不可見地歎了一口氣。
【啊,就這一會兒,點燃根香的功夫,漫長的像是一年,我的心終於歸位了。】
【嘻嘻,我還真有稟告的。】
宋沛年神色正經,開口道,“稟皇上,臣這幾日視察災民點,觀災民們皆無事可幹,俗話說的好,這人閑著總容易惹出事來,這災民們一天到晚大大小小的摩擦不斷。”
說著又瞟了一眼仁和帝,繼續道,“臣覺得不如給災民們找點兒事做,比如燒磚?燒出來的磚不僅可以外銷,還可以幫助災後重建。”
“燒磚用的材料簡單,最近的青要山就有,可就地取材,投入的銀子也少。”
仁和帝略微思考,望向柳丞相和戶部尚書,戶部尚書率先開口,“臣以此法可行。”
柳丞相也緊跟著附和,表示此法可行。
【嗯,這兩老頭還真如我爹說的那般,心懷黎民百姓,隻是都愛坑同僚,還愛……】
戶部尚書忍不住朝宋尚書望去,喲,不僅懼內,嘴還碎。
仁和帝大手一揮,“準!”
接著都沒有和任何人商量,直接下達聖旨,“南邊幾個受災的縣,賑災之事就由宋尚書來調度吧,宋編修輔之。”
【咋又有我,我這兒都沒搞明白呢......】
【這麽多活兒,我的俸祿還沒有發呢……】
宋沛年雖內心吐槽一片,但還是跟著宋尚書老老實實領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