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爹怎麽回事,不就是找他要一兩銀子下朝了去買灌湯包嗎?這都舍不得,小氣鬼!】
【嗚嗚,早知道給大寶銀子的時候就拿一兩出來了,那可是我攢了好久的私房錢啊。】
【我當時真的很裝。】
【我爹那個小氣鬼,不就是上次拿了他私房錢嗎?現在都還在和我慪氣,小氣鬼......】
宋沛年埋著頭,雙手交叉在一起,左手扯著右手,右手又反手攥著左手,默默念叨著宋尚書。
宋尚書在前麵無悲無喜,心裏隻有他知道自己罵得有多髒。
臭小子,上次偷他的私房錢將他的家底都掏空了!
還拿著他的私房錢去哄他媳婦兒,哄他的爹娘!
他那段日子還奇怪一家子怎麽都對宋老二這麽和顏悅色,原來是拿了他的私房錢去做‘人情’。
虧他還以為這臭小子偷進他書房是偷什麽機密......
宋沛年一直在碎碎念,導致前麵上奏的官員不時就頓住,吞吐了好一會兒才將一件簡單的事情給講完。
那人上奏之後,宋沛年本想繼續念叨,一道憤恨劃破天的嗓子立即響起,“皇上,這鄒都護簡直就是喪盡天良!皇上您已經對他網開一麵貶其到儋州為官,沒想到他竟不知悔改,拿些有毒的玩意兒來騙功!”
鄒都護就是那個貪汙商人銀子被貶去儋州的前戶部侍郎。
【這孔禦史嗓門挺大的啊,身子看著也好,怎麽前不久還說自己要辭官。】
【哦~我爹說了那是在跟皇上較勁兒~】
宋沛年這被憤恨的聲音嚇到了,原本有些昏沉的頭腦瞬間清醒過來了,瞪大了眼睛聽了好一會兒,終於聽清楚了來龍去脈。
原是鄒都護巡防時在海岸發現了一群胡人,等鄒都護帶人過去時,將那些胡人嚇得夠嗆,急忙就乘船逃跑,隻留下一筐圓滾滾的東西,還有炭火裏剛剛烤熟的。
鄒都護遠遠就看見這些胡人在吃這東西,又聞其香味撲鼻,於是就將其帶回給家畜吃了,發現家畜吃了無誤,人又開始吃也是無誤,後斷定這是新的農作物,急忙就派人將這玩意兒給送回了京城。
仁和帝收到東西之後甚是欣喜,先是喂給牲畜,發現牲畜吃了無誤,後麵又拿給試毒的內侍吃,哪曾想,那內侍吃過沒多久便是上吐下瀉,像是從鬼門關走了一道。
“那鄒都護又不是不知胡人向來愛與倭寇勾結!此番行為說不定就是有詐,故意毒害我永濟人!”
孔禦史的聲音比剛剛更大,一字一句回響在整個殿內。
宋沛年伸長了脖子往前探,想要看看鄒都護叫人呈回來的究竟是個什麽玩意兒,腳都踮酸了,終於看清筐子裏的東西。
一個個都是圓圓的,大小如三歲小孩兒拳頭那般大,帶著泥土,皮上呈土黃色皮,又夾雜著一片片青紫色,一個個小坑裏麵長出一小段新芽。
【我的天,那玩意兒怎麽都看著這麽眼熟,我就像是在哪兒見過。】
宋沛年此話一出,剛剛還竊竊私語的朝廷瞬間變得寂靜,都等著他的下文。
【呃,好像是在夢裏。】
一聽到是在夢裏,朝堂內一個兩個都豎起了耳朵,這麽刺激,這宋編修又開始講他那稀奇古怪的夢了?
哦不,現在不能叫他宋編修了,因為城外賑災那事兒辦得好,皇上給他長了一級,現在人可是校書郎。
宋沛年又看了那堆東西好幾眼,一直都微微蹙眉,好久沒有響動。
仁和帝見狀,給柳丞相使了個眼色,柳丞相會意,向前從筐子裏拿了一個,高高舉起,像是在看什麽稀世珍寶。
【啊!我終於想起來了!】
柳丞相舉著那玩意兒又往後走了幾步,明顯感覺到宋沛年的視線一直落在那上麵。
【我的天菩薩啊,那不是西北邊境那邊北夷人吃的玩意兒嗎?怎麽從儋州運了回來,一個在南邊,一個在北邊。】
【咦?我好像夢到那些人叫這玩意兒土豆子,北夷人天天吃這個玩意兒,烤著吃,燉著吃......】
【為什麽內侍吃了會中毒?】
宋沛年又定睛看了好一會兒柳丞相手裏的土豆子,忽然感覺靈光乍現。
【對啦!是不是和花生一樣,發芽了不能吃!】
【上次吃了宋厚幾顆發芽的花生拉得我天昏地暗,他那皮糙肉厚的倒是沒事。】
【臭宋厚,得了五十兩銀子都不知道分我一點兒,嗚嗚,我真的好想吃灌湯包啊......】
宋沛年又在念叨他的早食,柳丞相將手中的土豆子放入筐中,朝著仁和帝看去。
隻見仁和帝努力控製自己想要揚起的嘴角,不時的粗氣更是暴露了他現在的喜悅。
怪不得自前年開始北夷人那麽囂張,原是找到了新的農作物,按照他們囂張的氣焰,這玩意兒產量肯定高。
自己派了一批又一批的人去北夷打探,都沒有得到消息,沒想到這玩意兒卻從儋州傳了過來。
仁和帝朝著宋沛年看去,這家夥可能還真的是福祉。
又見土豆上的泥,不可能是從儋州運到北夷的,隻能說明是北夷人自己種植的,北夷皆沙地,那這玩意兒可能就是沙地種出來的。
仁和帝大喜,吩咐道,“鄒都護將東西千裏迢迢運到京城,總有他的道理。大司農?”
“臣在。”
“朕令你鑽研這農作物種植法,功成,大賞!”
“臣遵旨。”
【咦,皇上竟然下旨吩咐研究這玩意兒,我還說我想些理由說我看過這玩意兒呢......】
【好吧,是我自作多情了。我還是想想怎麽從我爹那兒扣一兩銀子一會兒去吃灌湯包......】
【小白菜啊,地裏黃啊,想吃灌湯包啊,沒人買......】
又是一陣淒涼的歌聲,仁和帝實在忍不住朝宋沛年看去,這小子看著人模人樣一本正經的,咋這麽饞呢,幾乎每天早朝都要想吃什麽。
而宋尚書自知老臉已丟,已經無欲無求了,他是管不了這小子了,隻寄希望於等他哥回來管管他弟了。
【嗚嗚,早知道給大寶銀子的時候就拿一兩出來了,那可是我攢了好久的私房錢啊。】
【我當時真的很裝。】
【我爹那個小氣鬼,不就是上次拿了他私房錢嗎?現在都還在和我慪氣,小氣鬼......】
宋沛年埋著頭,雙手交叉在一起,左手扯著右手,右手又反手攥著左手,默默念叨著宋尚書。
宋尚書在前麵無悲無喜,心裏隻有他知道自己罵得有多髒。
臭小子,上次偷他的私房錢將他的家底都掏空了!
還拿著他的私房錢去哄他媳婦兒,哄他的爹娘!
他那段日子還奇怪一家子怎麽都對宋老二這麽和顏悅色,原來是拿了他的私房錢去做‘人情’。
虧他還以為這臭小子偷進他書房是偷什麽機密......
宋沛年一直在碎碎念,導致前麵上奏的官員不時就頓住,吞吐了好一會兒才將一件簡單的事情給講完。
那人上奏之後,宋沛年本想繼續念叨,一道憤恨劃破天的嗓子立即響起,“皇上,這鄒都護簡直就是喪盡天良!皇上您已經對他網開一麵貶其到儋州為官,沒想到他竟不知悔改,拿些有毒的玩意兒來騙功!”
鄒都護就是那個貪汙商人銀子被貶去儋州的前戶部侍郎。
【這孔禦史嗓門挺大的啊,身子看著也好,怎麽前不久還說自己要辭官。】
【哦~我爹說了那是在跟皇上較勁兒~】
宋沛年這被憤恨的聲音嚇到了,原本有些昏沉的頭腦瞬間清醒過來了,瞪大了眼睛聽了好一會兒,終於聽清楚了來龍去脈。
原是鄒都護巡防時在海岸發現了一群胡人,等鄒都護帶人過去時,將那些胡人嚇得夠嗆,急忙就乘船逃跑,隻留下一筐圓滾滾的東西,還有炭火裏剛剛烤熟的。
鄒都護遠遠就看見這些胡人在吃這東西,又聞其香味撲鼻,於是就將其帶回給家畜吃了,發現家畜吃了無誤,人又開始吃也是無誤,後斷定這是新的農作物,急忙就派人將這玩意兒給送回了京城。
仁和帝收到東西之後甚是欣喜,先是喂給牲畜,發現牲畜吃了無誤,後麵又拿給試毒的內侍吃,哪曾想,那內侍吃過沒多久便是上吐下瀉,像是從鬼門關走了一道。
“那鄒都護又不是不知胡人向來愛與倭寇勾結!此番行為說不定就是有詐,故意毒害我永濟人!”
孔禦史的聲音比剛剛更大,一字一句回響在整個殿內。
宋沛年伸長了脖子往前探,想要看看鄒都護叫人呈回來的究竟是個什麽玩意兒,腳都踮酸了,終於看清筐子裏的東西。
一個個都是圓圓的,大小如三歲小孩兒拳頭那般大,帶著泥土,皮上呈土黃色皮,又夾雜著一片片青紫色,一個個小坑裏麵長出一小段新芽。
【我的天,那玩意兒怎麽都看著這麽眼熟,我就像是在哪兒見過。】
宋沛年此話一出,剛剛還竊竊私語的朝廷瞬間變得寂靜,都等著他的下文。
【呃,好像是在夢裏。】
一聽到是在夢裏,朝堂內一個兩個都豎起了耳朵,這麽刺激,這宋編修又開始講他那稀奇古怪的夢了?
哦不,現在不能叫他宋編修了,因為城外賑災那事兒辦得好,皇上給他長了一級,現在人可是校書郎。
宋沛年又看了那堆東西好幾眼,一直都微微蹙眉,好久沒有響動。
仁和帝見狀,給柳丞相使了個眼色,柳丞相會意,向前從筐子裏拿了一個,高高舉起,像是在看什麽稀世珍寶。
【啊!我終於想起來了!】
柳丞相舉著那玩意兒又往後走了幾步,明顯感覺到宋沛年的視線一直落在那上麵。
【我的天菩薩啊,那不是西北邊境那邊北夷人吃的玩意兒嗎?怎麽從儋州運了回來,一個在南邊,一個在北邊。】
【咦?我好像夢到那些人叫這玩意兒土豆子,北夷人天天吃這個玩意兒,烤著吃,燉著吃......】
【為什麽內侍吃了會中毒?】
宋沛年又定睛看了好一會兒柳丞相手裏的土豆子,忽然感覺靈光乍現。
【對啦!是不是和花生一樣,發芽了不能吃!】
【上次吃了宋厚幾顆發芽的花生拉得我天昏地暗,他那皮糙肉厚的倒是沒事。】
【臭宋厚,得了五十兩銀子都不知道分我一點兒,嗚嗚,我真的好想吃灌湯包啊......】
宋沛年又在念叨他的早食,柳丞相將手中的土豆子放入筐中,朝著仁和帝看去。
隻見仁和帝努力控製自己想要揚起的嘴角,不時的粗氣更是暴露了他現在的喜悅。
怪不得自前年開始北夷人那麽囂張,原是找到了新的農作物,按照他們囂張的氣焰,這玩意兒產量肯定高。
自己派了一批又一批的人去北夷打探,都沒有得到消息,沒想到這玩意兒卻從儋州傳了過來。
仁和帝朝著宋沛年看去,這家夥可能還真的是福祉。
又見土豆上的泥,不可能是從儋州運到北夷的,隻能說明是北夷人自己種植的,北夷皆沙地,那這玩意兒可能就是沙地種出來的。
仁和帝大喜,吩咐道,“鄒都護將東西千裏迢迢運到京城,總有他的道理。大司農?”
“臣在。”
“朕令你鑽研這農作物種植法,功成,大賞!”
“臣遵旨。”
【咦,皇上竟然下旨吩咐研究這玩意兒,我還說我想些理由說我看過這玩意兒呢......】
【好吧,是我自作多情了。我還是想想怎麽從我爹那兒扣一兩銀子一會兒去吃灌湯包......】
【小白菜啊,地裏黃啊,想吃灌湯包啊,沒人買......】
又是一陣淒涼的歌聲,仁和帝實在忍不住朝宋沛年看去,這小子看著人模人樣一本正經的,咋這麽饞呢,幾乎每天早朝都要想吃什麽。
而宋尚書自知老臉已丟,已經無欲無求了,他是管不了這小子了,隻寄希望於等他哥回來管管他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