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來的人竟然是馬文才。
魂穿祝英台之戲馬虐梁 作者:虢國大宋人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英台單獨居住的藏書閣內。
英台女子身份全院隻有常夫子夫妻和梁山伯知曉,究其原因就是因為英台和阿水單獨居住這藏書閣。
這藏書閣藏有自春秋以後諸子百家多半手抄本,皆有竹簡所錄藏於此。而這些書皆是梁山伯父親和常夫子曆盡半生才尋得的至寶。
此時期農民能有地種便已是好生活,書是當地大家族裏才有的私藏品。而這藏書閣便是祝母娘家薑氏,出一半錢修建的,所以英台和英台兩個哥哥才來這裏讀書。
來到英台所住藏經閣二樓,祝母推窗遠眺,望著萬鬆書院那片朱竹林不由的出神。
趙阿娘及蔡阿娘開始幫小姐收拾起行李,半屋子的漆木箱子了,幾個粗使仆婦還子在往樓上搬。阿水咂舌道:“這次夫人又帶那麽多箱子來,屋子快沒下腳的地方了。
趙阿娘整理著絹帛笑道:“所以這次夫人又讓常夫人把旁邊那間大的廂房留給小姐。小姐以後便睡間大點的去。”
阿水聽後,高興的跑去旁邊廂房看去了、
祝文文看祝母摸著手腕上的珊瑚還在出神,便撒嬌道:”阿娘,你怎麽不看我,隻看這竹林?“
祝母回神看著她,神色頗為憂慮。對著蔡阿娘幾人擺擺手,幾人聽命出去。祝母走到軟榻坐下,靠著一黑漆曲憑道:”九兒,你臨走時跟娘說的那個梁山伯到底關係如何?”
祝文文絞著自己的袍袖低頭不語。
她暗思那祝英台和梁山伯關係本就差最後一步,祝母如此溺愛祝英台,臨走都是大吵一架,想必也是怕兩人私奔跑了吧。盲猜兩人臨走應該說的已經很多了,現在還是閉嘴為妙。
祝母用手按著太陽穴顯得很是疲憊,從豫州馬不停蹄趕到書院,就怕女兒不辭而別,所以找人先一步來此處打聽梁山伯家世以及為人。
剛和常師母打聽才知,常師母女兒和那梁山伯定有娃娃親,她才鬆一口氣。看女兒平安回來,想必女兒當初說’山伯在哪裏我也在哪裏這話也隻是氣話。“
要緩緩說開才好,男女之事堵不如疏。
祝文文看祝母似乎頭疼,便跪在祝母身後給母親按揉太陽穴。
祝母欣慰拍拍女兒的手溫柔道:”這天底下就屬男子的話不能信,那梁山伯和常夫子的女兒有婚約在前,他們兩人青梅竹馬一起長大。父輩情誼牽連,如師如父的關係,這樣的情誼他怎麽說舍就舍。“
在路上這幾日,祝文文故意遠了梁山伯。但梁山伯對自己還是百依百順。他卻隻字不提自己的婚約。初聽阿水說梁山伯婚約沒感覺什麽,想著隻覺不過是古代娃娃親而已。
現在適應身份後才明白,那是古代父母定下的婚約哪能隨意毀約。若是能毀約,想必常師母便是第一個婚約之人。
心想:”若婚約已解除,為何這一路上梁山伯不說。看來他還有婚約在身。“想到此處,她不自覺的雙指隨著心跳加速而加速,手上的力道也變了。
祝母知道她聽進去了,趁機勸導:”男人心性便如這門外秋蟬,心熱時自然是扯著嗓子叫喚,過些時候也就涼了。“
祝文文心內開始替祝英台不值,暗想,要不是自己闖進來,此刻兩人已經私奔了,古時私奔可是不孝大罪,他有婚約等於有老婆,祝英台不成小三了麽?
“阿娘我和梁山伯沒有什麽。”祝文文抬眼和祝母對視。
祝母莞爾一笑,道:“阿娘明白,也知你心內難過,不如你這段時讀書之際去你舅舅家散心,多看看外麵多見見人,心胸也有所不同了。”
二人正說著,卻聽外麵亂糟糟的,祝母叫來趙阿娘問緣故,趙阿娘隻說像是有人新來投學的。阿水好事心起,聽見動靜早下樓打聽去了。
母女二人聽嘈雜聲變大,起身走到窗戶邊看熱鬧。
院中也已擠滿了看熱鬧的學生,邊看邊議論著這新來人的來頭。一般來投學的都有些家資,可是這樣十幾個男仆,四五女仆的,十幾箱家私得還從未有過。
當年祝英台來書院,帶四個箱子過來,就已經被常夫子罵得狗血噴頭,現如今這般排場,所有人都等著看夫子怎樣訓斥。
但見身著灰褐色短衣的男仆,兩人成對,往這層院落東南角的一處小院搬箱子。十幾個男女仆人叫叫嚷嚷,箱子都是統一雲漆黑錦雲描金木箱。
四五個十四五歲俏麗女仆,笑笑鬧鬧的端著精致小漆盒,不避眾人得眼光往小園中走去。書院中看熱鬧的男學生,看著這幾個佳人,眼珠子都要掉地上了。
祝文文感歎,隻看這仆婦配置便知道來人定是一位有錢人家的公子。
咚咚咚上樓聲音,阿水被高阿娘攔住訓道:“這丫頭真是越來越不懂規矩了,真是跟著小姐在外麵放野了。”這話中有些責怪小姐之意。祝母聽到便讓阿水進來,順便微警高阿娘兩句。
阿水見此便麵色得意,不等夫人問便像倒豆子一般,全說出來了:”夫人小姐新來得人是豫州馬太守的二公子,聽說他隻來此地求學一年,哎呦,外麵的東西全是他的,聽說隻房內貼身侍女就帶了四個。裝箱子的馬車都來了四輛呢!“
阿水說著,移到床邊,指著進進出出那四個嬌俏的女孩子給小姐夫人看。
接著說:”聽說馬公子現在隻是讓人把東西搬來,人去周邊狩獵去了,真想看看太守家公子是什麽模樣。“祝文文聽到來人是太守家的’馬公子‘心裏戈登一聲,難道這是男二號馬文才出現了麽?心裏突突直跳。
但馬上安慰自己:“哪裏這麽巧,天下姓馬的多了去了,哪能姓馬的就是馬文才呢?”
本來隻需自己和梁山伯不死就行了,要是突然再來了一個馬文才,這不是添亂麽?
人群外梁山伯與一梳著螺髻垂鬢,身著琥珀色交領上襦的妙齡女子一瘸一拐同行而語。祝文文本能往窗邊閃了一步,不想讓他們兩人看到自己。
看見這般排場,祝母道:“重鎮太守家次子,這樣的排場還算薄儉了。”
樓下書生都直愣愣看那四位美靈動遊走。
突然一聲訓斥從人群中傳來:”這裏書院,不是酒肆樂坊,哪裏來這麽多人?“
眾人皆知常夫子來了,便紛紛讓路靜列兩邊,等著看好戲。
隻見一虯髯夫子,穿著上簡下豐,窄衣寬袖,頭戴夫子冠,身著玄色衣衫隨幾個小童正色走進人群中央。
那邊一眾仆人中走出一位中年人,躬身作揖道:”夫子,我家公子要在此久住,我們搬的這些是公子日常的衣物和用品。“
常夫子法相莊嚴,拿手指道:“眾人求學,皆是隻有常服三套,筆墨紙硯若幹,有書童的可帶書童一名。你們來時不知道麽?多餘的怎麽搬進去再怎麽搬出來。”
常夫子平生喜追求清談名士之風,雖自身出身寒門,卻機緣湊巧把尋常經典皆已讀完。功曹舉薦縣令他也不受,常年守著書院為己清修,散談老莊玄學。
在部分小民眼中越是他予官不收,越發激發欽慕。再加藏有典籍的藏書樓,常夫子不是權貴,亦不是仕族,卻在本地享有清譽,算是本地清流。
那小管家呆在原地笑道:“這些物品卻是公子日常所需。我家夫人特命小人不許磕碰帶來,若今日帶走,小人回去也不好交代。”
常夫子聽這家仆是拿太守夫人壓自己的話,更覺惱怒,高聲道:“既然如此,我們小小書院是容不得馬公子了,待老夫給馬太守書信一封,告自己無能之罪,你家公子還是請回吧。”
二人正僵持著,馬廄側忽傳一少年聲音:”夫子何故這樣大的火氣,隻是幾箱衣物而已,不讓帶便不帶,何故趕人走呢?“
人群外一身天青色垂胡袖直據袍的高挑青年,滿麵春風大步走來。眾人聽他剛才所言,便知他就是豫州太守次子。
少年見常夫子還在吹胡子瞪眼睛,便上前深施一禮道:”學生豫州馬文才,常夫子安。“
常夫子見他禮數還算周到,氣便消去一半。仍立眉道:”書院常規,你可清楚?”
馬文才道:“學生在國子學求學兩年,規矩學生知道。”
眾人聽到’國子學‘三字便議論紛紛起來,其中一位書生對旁人低聲道:“他竟然在國子學就讀,怎麽會來我們這裏?”
另一書生也道:“國子學,全是世家子弟,皇帝近親。聽說品階低的仕族都沒有資格旁聽,這太守之子竟能進太子學,不可思議啊。”“
有人接話道:”豫州,重兵要鎮,你當和我們這裏江州一樣啊?馬太守掌有兵權,曾平過三次叛亂呢。”
常夫子自然也聽到此話。
長眉一立,喝止眾人道:“求學讀書,不以身份辯之,你們來此處求學,學會文武藝,上報效朝廷。將來察舉出來,福澤百姓。止金戈於當世,盡忠言於朝堂。既然你知道規矩,便把多餘箱子帶回,更不能留侍女在身旁,你去辦吧。”
馬文才道了句:“是”便向小管家擠擠眼睛,管家知趣去辦了。
常夫子勸散議論學子去做功課。外圍的梁山伯也看清馬文才長相,抬頭鎖眉望向藏經閣。祝文文此時正在窗口和祝母並肩而站。
梁山伯引項高望,身邊女子見樓上窗邊所站之人,也輕輕施禮。那馬文才看二人皆看去,自然也跟著抬頭望去。
他見藏經閣樓上,一美夫人身邊站著俊朗書生。他仔細辨認,猛然那婦人身邊站的竟是路上馬車裏的女子。隻不過此時她穿著男裝,不禁麵扇一扇自語道:”她不是女的麽?怎麽換上男裝也在這裏?”
再看那抬頭的梁山伯,暗叫道:“這不是和樓上女子同車的書生麽?難道他們?”
馬文次初見常夫子便知這書院迂腐得很,想這一年要拿腔拿調做清談,實在疲乏。不曾想竟有女扮男裝的美人,還有竊玉偷香的書生,真是好不熱鬧。
想罷便哈哈大笑幾聲,幾人皆看向他,梁祝二人也認出他來,不由心中一冽。
那馬文才吩咐管家道:“給我留一半物品,其他的你再運回去,春夏秋冬也讓她們回去,這裏且有意思呢。”
說罷雙手背後,大搖大擺回自己小院子去了。
英台女子身份全院隻有常夫子夫妻和梁山伯知曉,究其原因就是因為英台和阿水單獨居住這藏書閣。
這藏書閣藏有自春秋以後諸子百家多半手抄本,皆有竹簡所錄藏於此。而這些書皆是梁山伯父親和常夫子曆盡半生才尋得的至寶。
此時期農民能有地種便已是好生活,書是當地大家族裏才有的私藏品。而這藏書閣便是祝母娘家薑氏,出一半錢修建的,所以英台和英台兩個哥哥才來這裏讀書。
來到英台所住藏經閣二樓,祝母推窗遠眺,望著萬鬆書院那片朱竹林不由的出神。
趙阿娘及蔡阿娘開始幫小姐收拾起行李,半屋子的漆木箱子了,幾個粗使仆婦還子在往樓上搬。阿水咂舌道:“這次夫人又帶那麽多箱子來,屋子快沒下腳的地方了。
趙阿娘整理著絹帛笑道:“所以這次夫人又讓常夫人把旁邊那間大的廂房留給小姐。小姐以後便睡間大點的去。”
阿水聽後,高興的跑去旁邊廂房看去了、
祝文文看祝母摸著手腕上的珊瑚還在出神,便撒嬌道:”阿娘,你怎麽不看我,隻看這竹林?“
祝母回神看著她,神色頗為憂慮。對著蔡阿娘幾人擺擺手,幾人聽命出去。祝母走到軟榻坐下,靠著一黑漆曲憑道:”九兒,你臨走時跟娘說的那個梁山伯到底關係如何?”
祝文文絞著自己的袍袖低頭不語。
她暗思那祝英台和梁山伯關係本就差最後一步,祝母如此溺愛祝英台,臨走都是大吵一架,想必也是怕兩人私奔跑了吧。盲猜兩人臨走應該說的已經很多了,現在還是閉嘴為妙。
祝母用手按著太陽穴顯得很是疲憊,從豫州馬不停蹄趕到書院,就怕女兒不辭而別,所以找人先一步來此處打聽梁山伯家世以及為人。
剛和常師母打聽才知,常師母女兒和那梁山伯定有娃娃親,她才鬆一口氣。看女兒平安回來,想必女兒當初說’山伯在哪裏我也在哪裏這話也隻是氣話。“
要緩緩說開才好,男女之事堵不如疏。
祝文文看祝母似乎頭疼,便跪在祝母身後給母親按揉太陽穴。
祝母欣慰拍拍女兒的手溫柔道:”這天底下就屬男子的話不能信,那梁山伯和常夫子的女兒有婚約在前,他們兩人青梅竹馬一起長大。父輩情誼牽連,如師如父的關係,這樣的情誼他怎麽說舍就舍。“
在路上這幾日,祝文文故意遠了梁山伯。但梁山伯對自己還是百依百順。他卻隻字不提自己的婚約。初聽阿水說梁山伯婚約沒感覺什麽,想著隻覺不過是古代娃娃親而已。
現在適應身份後才明白,那是古代父母定下的婚約哪能隨意毀約。若是能毀約,想必常師母便是第一個婚約之人。
心想:”若婚約已解除,為何這一路上梁山伯不說。看來他還有婚約在身。“想到此處,她不自覺的雙指隨著心跳加速而加速,手上的力道也變了。
祝母知道她聽進去了,趁機勸導:”男人心性便如這門外秋蟬,心熱時自然是扯著嗓子叫喚,過些時候也就涼了。“
祝文文心內開始替祝英台不值,暗想,要不是自己闖進來,此刻兩人已經私奔了,古時私奔可是不孝大罪,他有婚約等於有老婆,祝英台不成小三了麽?
“阿娘我和梁山伯沒有什麽。”祝文文抬眼和祝母對視。
祝母莞爾一笑,道:“阿娘明白,也知你心內難過,不如你這段時讀書之際去你舅舅家散心,多看看外麵多見見人,心胸也有所不同了。”
二人正說著,卻聽外麵亂糟糟的,祝母叫來趙阿娘問緣故,趙阿娘隻說像是有人新來投學的。阿水好事心起,聽見動靜早下樓打聽去了。
母女二人聽嘈雜聲變大,起身走到窗戶邊看熱鬧。
院中也已擠滿了看熱鬧的學生,邊看邊議論著這新來人的來頭。一般來投學的都有些家資,可是這樣十幾個男仆,四五女仆的,十幾箱家私得還從未有過。
當年祝英台來書院,帶四個箱子過來,就已經被常夫子罵得狗血噴頭,現如今這般排場,所有人都等著看夫子怎樣訓斥。
但見身著灰褐色短衣的男仆,兩人成對,往這層院落東南角的一處小院搬箱子。十幾個男女仆人叫叫嚷嚷,箱子都是統一雲漆黑錦雲描金木箱。
四五個十四五歲俏麗女仆,笑笑鬧鬧的端著精致小漆盒,不避眾人得眼光往小園中走去。書院中看熱鬧的男學生,看著這幾個佳人,眼珠子都要掉地上了。
祝文文感歎,隻看這仆婦配置便知道來人定是一位有錢人家的公子。
咚咚咚上樓聲音,阿水被高阿娘攔住訓道:“這丫頭真是越來越不懂規矩了,真是跟著小姐在外麵放野了。”這話中有些責怪小姐之意。祝母聽到便讓阿水進來,順便微警高阿娘兩句。
阿水見此便麵色得意,不等夫人問便像倒豆子一般,全說出來了:”夫人小姐新來得人是豫州馬太守的二公子,聽說他隻來此地求學一年,哎呦,外麵的東西全是他的,聽說隻房內貼身侍女就帶了四個。裝箱子的馬車都來了四輛呢!“
阿水說著,移到床邊,指著進進出出那四個嬌俏的女孩子給小姐夫人看。
接著說:”聽說馬公子現在隻是讓人把東西搬來,人去周邊狩獵去了,真想看看太守家公子是什麽模樣。“祝文文聽到來人是太守家的’馬公子‘心裏戈登一聲,難道這是男二號馬文才出現了麽?心裏突突直跳。
但馬上安慰自己:“哪裏這麽巧,天下姓馬的多了去了,哪能姓馬的就是馬文才呢?”
本來隻需自己和梁山伯不死就行了,要是突然再來了一個馬文才,這不是添亂麽?
人群外梁山伯與一梳著螺髻垂鬢,身著琥珀色交領上襦的妙齡女子一瘸一拐同行而語。祝文文本能往窗邊閃了一步,不想讓他們兩人看到自己。
看見這般排場,祝母道:“重鎮太守家次子,這樣的排場還算薄儉了。”
樓下書生都直愣愣看那四位美靈動遊走。
突然一聲訓斥從人群中傳來:”這裏書院,不是酒肆樂坊,哪裏來這麽多人?“
眾人皆知常夫子來了,便紛紛讓路靜列兩邊,等著看好戲。
隻見一虯髯夫子,穿著上簡下豐,窄衣寬袖,頭戴夫子冠,身著玄色衣衫隨幾個小童正色走進人群中央。
那邊一眾仆人中走出一位中年人,躬身作揖道:”夫子,我家公子要在此久住,我們搬的這些是公子日常的衣物和用品。“
常夫子法相莊嚴,拿手指道:“眾人求學,皆是隻有常服三套,筆墨紙硯若幹,有書童的可帶書童一名。你們來時不知道麽?多餘的怎麽搬進去再怎麽搬出來。”
常夫子平生喜追求清談名士之風,雖自身出身寒門,卻機緣湊巧把尋常經典皆已讀完。功曹舉薦縣令他也不受,常年守著書院為己清修,散談老莊玄學。
在部分小民眼中越是他予官不收,越發激發欽慕。再加藏有典籍的藏書樓,常夫子不是權貴,亦不是仕族,卻在本地享有清譽,算是本地清流。
那小管家呆在原地笑道:“這些物品卻是公子日常所需。我家夫人特命小人不許磕碰帶來,若今日帶走,小人回去也不好交代。”
常夫子聽這家仆是拿太守夫人壓自己的話,更覺惱怒,高聲道:“既然如此,我們小小書院是容不得馬公子了,待老夫給馬太守書信一封,告自己無能之罪,你家公子還是請回吧。”
二人正僵持著,馬廄側忽傳一少年聲音:”夫子何故這樣大的火氣,隻是幾箱衣物而已,不讓帶便不帶,何故趕人走呢?“
人群外一身天青色垂胡袖直據袍的高挑青年,滿麵春風大步走來。眾人聽他剛才所言,便知他就是豫州太守次子。
少年見常夫子還在吹胡子瞪眼睛,便上前深施一禮道:”學生豫州馬文才,常夫子安。“
常夫子見他禮數還算周到,氣便消去一半。仍立眉道:”書院常規,你可清楚?”
馬文才道:“學生在國子學求學兩年,規矩學生知道。”
眾人聽到’國子學‘三字便議論紛紛起來,其中一位書生對旁人低聲道:“他竟然在國子學就讀,怎麽會來我們這裏?”
另一書生也道:“國子學,全是世家子弟,皇帝近親。聽說品階低的仕族都沒有資格旁聽,這太守之子竟能進太子學,不可思議啊。”“
有人接話道:”豫州,重兵要鎮,你當和我們這裏江州一樣啊?馬太守掌有兵權,曾平過三次叛亂呢。”
常夫子自然也聽到此話。
長眉一立,喝止眾人道:“求學讀書,不以身份辯之,你們來此處求學,學會文武藝,上報效朝廷。將來察舉出來,福澤百姓。止金戈於當世,盡忠言於朝堂。既然你知道規矩,便把多餘箱子帶回,更不能留侍女在身旁,你去辦吧。”
馬文才道了句:“是”便向小管家擠擠眼睛,管家知趣去辦了。
常夫子勸散議論學子去做功課。外圍的梁山伯也看清馬文才長相,抬頭鎖眉望向藏經閣。祝文文此時正在窗口和祝母並肩而站。
梁山伯引項高望,身邊女子見樓上窗邊所站之人,也輕輕施禮。那馬文才看二人皆看去,自然也跟著抬頭望去。
他見藏經閣樓上,一美夫人身邊站著俊朗書生。他仔細辨認,猛然那婦人身邊站的竟是路上馬車裏的女子。隻不過此時她穿著男裝,不禁麵扇一扇自語道:”她不是女的麽?怎麽換上男裝也在這裏?”
再看那抬頭的梁山伯,暗叫道:“這不是和樓上女子同車的書生麽?難道他們?”
馬文次初見常夫子便知這書院迂腐得很,想這一年要拿腔拿調做清談,實在疲乏。不曾想竟有女扮男裝的美人,還有竊玉偷香的書生,真是好不熱鬧。
想罷便哈哈大笑幾聲,幾人皆看向他,梁祝二人也認出他來,不由心中一冽。
那馬文才吩咐管家道:“給我留一半物品,其他的你再運回去,春夏秋冬也讓她們回去,這裏且有意思呢。”
說罷雙手背後,大搖大擺回自己小院子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