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時間很快就過去了,而也幸虧有了這封介紹信,我們順利地買到了四張臥鋪票。除了老吳震天響的呼嚕聲,這一路上還挺舒服的。
一直到了七天後,火車慢慢駛進了北京西站。
上次走得匆忙,都沒有好好領略過首都的繁華。
一出站,老吳深深地吸了一口氣:“啊,家鄉的味道!”
“別裝犢子了,趕緊的,先送趙平小同誌。”
老吳一手插著腰,一手撫摸著趙平的小平頭:“小鬼,放心,首長們一定安全把你送到地方。”
沒想到,對於我們的熱心,趙平卻拒絕了,他提出要自己回去。
他本就是北京本地人,而且十幾歲了,說是孩子,也比我們小不了多少。
見他一個勁兒地堅持,我們也不好再勸。我隻好拿出了二十塊錢給他:“那你注意安全,有時間來大興安嶺玩,我招待你。”
趙平“嗯”了一聲,轉身消失在了如織的人流中。
“老烈,你比我還能裝犢子啊!”
“你啥意思啊?”
“還啥意思,你連個電話號碼都不給人留,誰他媽找得著你?”
我無話可說,心裏琢磨著,要是有一天我能發財,高低要給家裏裝部電話。
我們轉回身來,忽然發現剛才一直站在旁邊的武小妹不見了蹤影。
找了半天,也不知道她去哪裏了。
不知道是累得還是嚇得,老吳一腦門兒的汗:“老烈,咋整啊,我聽說現在專門有人拐賣婦女,咱們倆不是丟人了吧?”
“別嚷嚷,走,咱們先去找車站的警察同誌。”
我們倆人悶著頭兒找了兩三個小時,毫無結果,現在也隻能求助於警察了。
門口不遠處就有一個治安崗亭,我們正要走過去,忽然見到武小妹打對麵走了過來,她身邊還跟著一個女的。
我和老吳喜出望外,趕緊迎了上去。
“你去哪兒了,怎麽連聲招呼都不打呢,讓我們一頓好找。”一上來,老吳就劈裏啪啦一通數落。
武小妹低著頭,沒有開口。
旁邊那女的四十多歲,戴著一副眼鏡,滿懷歉意地說道:“對不住,二位同誌,我家小妹給你們添麻煩了。”
“你是誰?”
“哦,我是這孩子的二姨。她來了北京好幾天,一點兒消息都沒有。老家人著急,讓我過來找找。正巧,今天在車站遇到了。”
二姨?我心裏起了疑心,武小妹明明說過,武大寶是她唯一的親人了。
我打量著麵前這個女人,然後看看武小妹。
武小妹終於抬起了頭來,臉上擠出了一個笑容:“是呀,她是我二姨。蘇烈大哥,吳大哥,謝謝你們這一路的照顧,我……我要回湖北了。你們記得來找我。”她貼心地拿出了那封介紹信給我,讓我住招待所的時候用。見她也這麽說,我們也沒有理由強留了,便點點頭,算是答應了。
遠遠的,武小妹還在回頭看我們,她還喊了一聲:“一定要來找我。”
老吳嘟囔了一句:“娘的,在羅布泊見到個活人都難,在這兒居然碰到了親戚!也好,省得咱們操心了。走吧。”
我們打聽了一下通往昌平縣的公交車線路,然後上車去了昌平縣。
到了這裏後,又詢問當地人陽坊鎮怎麽走,最後花了兩塊錢,坐上了一當地人的馬車,帶我們前往。
拉車的馬是黑色的,車把式坐在了車轅上,懷裏抱著竹編的馬鞭子,嘴裏吊著煙卷:“聽你們口音,是從東北來的吧?”
“嗯啊,大哥你咋知道呢?”老吳一張嘴就暴露了。
“來北京玩來了啦?那應該去看看天安門什麽的,來這地方幹嘛,要什麽沒什麽。”車把式彈了彈煙灰。
“大哥,陽坊鎮還有多遠啊?”
“不遠了,前麵就是。”
“您是昌平本地人吧?”
“那是啊,大清還沒入關的時候,我們家就在這兒了。”
“陽坊鎮你熟嗎?”
車把式笑了:“那太熟了,我家就在陽坊鎮。正好回家,順路捎上你們。”
我頓時來了精神:“大哥,陽坊鎮是不是有個大福製糖廠?”
車把式聽到我說這句話,竟然周身抖了一下,他回過頭來,用一種不可名狀的眼神看著我:“你去那地方幹嘛?”
“找人。”
車把式忽然歎了口氣:“唉,小夥子啊,你難道從來沒聽說過嗎?”
“聽說啥?”
“去前,大福製糖廠一場大火,全都給燒了。”
“啊?”
“當時鬧得可厲害了,村裏嚷嚷著要賠償,到現在都沒著落呢。”
我忽然覺得天旋地轉,大椿樹洞裏的糖紙還好解釋,可能是在火災前生產的;但是給錢的賈仁怎麽說?他留下的地址,明明是這裏啊。
“我說,你們還去嗎?”車把式看著我倆。
老吳也看著我,見我沉思著沒有開口,他便問車把式:“燒成啥樣了?”
車把式的煙抽完了,煙頭兒一丟:“能燒的全都燒了唄,當時說是什麽廠裏的工人操作不當,那些機器設備有的都被燒化了。村裏想要賠償嘛,要保護現場什麽的,反正咱們也聽不懂。”
“走,去看看。”我決定,既然來了,總要眼見為實。
事實證明,車把式沒有忽悠我們。
麵前的確是一座廢棄的工廠。院牆已經塌了,剩下的那座大鐵門毫無意義地緊鎖著,鎖門的鐵鏈都生鏽了。
我們直接從倒塌的院牆進入了院裏,這座院子不小。迎門的旗杆已經被燒得黢黑,後麵有一池子水和一座假山。池子裏麵的水早就幹涸了,幹巴巴的池子裏有三四條魚的骨頭,假山上結滿了蜘蛛網。
大概是被八蚨夫人鬧出了心理陰影,老吳見到蜘蛛直撇嘴,遠遠躲開了。
左右兩邊是低矮的平房,左手邊這間坍塌了一半兒,右邊那間的玻璃全都碎了,屋瓦上長滿了雜草。
正中間的二層小樓,外牆出現了焦黑的痕跡,門窗不見了,隻剩下了孤零零的磚石結構。
走到門口,裏麵依稀還能聞到焦土味兒。
車把式大哥一直跟我們走到了第三間房:“這裏就是生產車間了,聽說大火就是從這裏燒起來的。”
“這裏的廠長叫什麽?”我天真的猜想,賈仁可能是這裏的領導,和我老爹有什麽交情,說不定見我有難,出於朋友道義伸了把手。
車把式摸了摸自己下巴上稀疏的胡茬兒:“好像姓胡吧,我也不知道。咱們平頭老百姓,哪兒能攀得上大廠長?”他說這話的時候,帶著幾分怨氣,似乎和這家工廠有舊怨。
姓胡,不姓賈?我看著滿目瘡痍的火災現場,說道:“鎮子上應該有不少人都在這裏上班吧?”
“嗬嗬,讓你說著了。原來我們這個地方歸河北,後來歸了北京了。首都管著我們,政策肯定少不了啊。但誰能想到啊,好好的,它就著火了,聽說死了十幾個呢。”
我遞上去了一支煙:“那家裏人能答應?”
車把式接過煙,湊著我遞上去的火點著了,抽了一口:“怎麽可能答應呢,我給您說吧,廠子裏想著息事寧人,賠點兒錢算了。但是我們都不答應啊,好好的大活人,來你這兒上班,你就賠仨瓜倆棗的,打發要飯的呢?大夥兒一氣之下,得嘞,衝進來,把設備都帶走了。能拉走的拉走,拉不走的就砸了。”
眼前的場景確實如車把式所說,廠房裏的一些大型設備全被毀了,除了外殼燒黑了,斷折的部分露著原本的鐵鏽色。明顯是先燒後砸的。
老吳開口了:“大哥,我們倆這次來,是來找一個叫賈仁的。你認識嗎?”
一直到了七天後,火車慢慢駛進了北京西站。
上次走得匆忙,都沒有好好領略過首都的繁華。
一出站,老吳深深地吸了一口氣:“啊,家鄉的味道!”
“別裝犢子了,趕緊的,先送趙平小同誌。”
老吳一手插著腰,一手撫摸著趙平的小平頭:“小鬼,放心,首長們一定安全把你送到地方。”
沒想到,對於我們的熱心,趙平卻拒絕了,他提出要自己回去。
他本就是北京本地人,而且十幾歲了,說是孩子,也比我們小不了多少。
見他一個勁兒地堅持,我們也不好再勸。我隻好拿出了二十塊錢給他:“那你注意安全,有時間來大興安嶺玩,我招待你。”
趙平“嗯”了一聲,轉身消失在了如織的人流中。
“老烈,你比我還能裝犢子啊!”
“你啥意思啊?”
“還啥意思,你連個電話號碼都不給人留,誰他媽找得著你?”
我無話可說,心裏琢磨著,要是有一天我能發財,高低要給家裏裝部電話。
我們轉回身來,忽然發現剛才一直站在旁邊的武小妹不見了蹤影。
找了半天,也不知道她去哪裏了。
不知道是累得還是嚇得,老吳一腦門兒的汗:“老烈,咋整啊,我聽說現在專門有人拐賣婦女,咱們倆不是丟人了吧?”
“別嚷嚷,走,咱們先去找車站的警察同誌。”
我們倆人悶著頭兒找了兩三個小時,毫無結果,現在也隻能求助於警察了。
門口不遠處就有一個治安崗亭,我們正要走過去,忽然見到武小妹打對麵走了過來,她身邊還跟著一個女的。
我和老吳喜出望外,趕緊迎了上去。
“你去哪兒了,怎麽連聲招呼都不打呢,讓我們一頓好找。”一上來,老吳就劈裏啪啦一通數落。
武小妹低著頭,沒有開口。
旁邊那女的四十多歲,戴著一副眼鏡,滿懷歉意地說道:“對不住,二位同誌,我家小妹給你們添麻煩了。”
“你是誰?”
“哦,我是這孩子的二姨。她來了北京好幾天,一點兒消息都沒有。老家人著急,讓我過來找找。正巧,今天在車站遇到了。”
二姨?我心裏起了疑心,武小妹明明說過,武大寶是她唯一的親人了。
我打量著麵前這個女人,然後看看武小妹。
武小妹終於抬起了頭來,臉上擠出了一個笑容:“是呀,她是我二姨。蘇烈大哥,吳大哥,謝謝你們這一路的照顧,我……我要回湖北了。你們記得來找我。”她貼心地拿出了那封介紹信給我,讓我住招待所的時候用。見她也這麽說,我們也沒有理由強留了,便點點頭,算是答應了。
遠遠的,武小妹還在回頭看我們,她還喊了一聲:“一定要來找我。”
老吳嘟囔了一句:“娘的,在羅布泊見到個活人都難,在這兒居然碰到了親戚!也好,省得咱們操心了。走吧。”
我們打聽了一下通往昌平縣的公交車線路,然後上車去了昌平縣。
到了這裏後,又詢問當地人陽坊鎮怎麽走,最後花了兩塊錢,坐上了一當地人的馬車,帶我們前往。
拉車的馬是黑色的,車把式坐在了車轅上,懷裏抱著竹編的馬鞭子,嘴裏吊著煙卷:“聽你們口音,是從東北來的吧?”
“嗯啊,大哥你咋知道呢?”老吳一張嘴就暴露了。
“來北京玩來了啦?那應該去看看天安門什麽的,來這地方幹嘛,要什麽沒什麽。”車把式彈了彈煙灰。
“大哥,陽坊鎮還有多遠啊?”
“不遠了,前麵就是。”
“您是昌平本地人吧?”
“那是啊,大清還沒入關的時候,我們家就在這兒了。”
“陽坊鎮你熟嗎?”
車把式笑了:“那太熟了,我家就在陽坊鎮。正好回家,順路捎上你們。”
我頓時來了精神:“大哥,陽坊鎮是不是有個大福製糖廠?”
車把式聽到我說這句話,竟然周身抖了一下,他回過頭來,用一種不可名狀的眼神看著我:“你去那地方幹嘛?”
“找人。”
車把式忽然歎了口氣:“唉,小夥子啊,你難道從來沒聽說過嗎?”
“聽說啥?”
“去前,大福製糖廠一場大火,全都給燒了。”
“啊?”
“當時鬧得可厲害了,村裏嚷嚷著要賠償,到現在都沒著落呢。”
我忽然覺得天旋地轉,大椿樹洞裏的糖紙還好解釋,可能是在火災前生產的;但是給錢的賈仁怎麽說?他留下的地址,明明是這裏啊。
“我說,你們還去嗎?”車把式看著我倆。
老吳也看著我,見我沉思著沒有開口,他便問車把式:“燒成啥樣了?”
車把式的煙抽完了,煙頭兒一丟:“能燒的全都燒了唄,當時說是什麽廠裏的工人操作不當,那些機器設備有的都被燒化了。村裏想要賠償嘛,要保護現場什麽的,反正咱們也聽不懂。”
“走,去看看。”我決定,既然來了,總要眼見為實。
事實證明,車把式沒有忽悠我們。
麵前的確是一座廢棄的工廠。院牆已經塌了,剩下的那座大鐵門毫無意義地緊鎖著,鎖門的鐵鏈都生鏽了。
我們直接從倒塌的院牆進入了院裏,這座院子不小。迎門的旗杆已經被燒得黢黑,後麵有一池子水和一座假山。池子裏麵的水早就幹涸了,幹巴巴的池子裏有三四條魚的骨頭,假山上結滿了蜘蛛網。
大概是被八蚨夫人鬧出了心理陰影,老吳見到蜘蛛直撇嘴,遠遠躲開了。
左右兩邊是低矮的平房,左手邊這間坍塌了一半兒,右邊那間的玻璃全都碎了,屋瓦上長滿了雜草。
正中間的二層小樓,外牆出現了焦黑的痕跡,門窗不見了,隻剩下了孤零零的磚石結構。
走到門口,裏麵依稀還能聞到焦土味兒。
車把式大哥一直跟我們走到了第三間房:“這裏就是生產車間了,聽說大火就是從這裏燒起來的。”
“這裏的廠長叫什麽?”我天真的猜想,賈仁可能是這裏的領導,和我老爹有什麽交情,說不定見我有難,出於朋友道義伸了把手。
車把式摸了摸自己下巴上稀疏的胡茬兒:“好像姓胡吧,我也不知道。咱們平頭老百姓,哪兒能攀得上大廠長?”他說這話的時候,帶著幾分怨氣,似乎和這家工廠有舊怨。
姓胡,不姓賈?我看著滿目瘡痍的火災現場,說道:“鎮子上應該有不少人都在這裏上班吧?”
“嗬嗬,讓你說著了。原來我們這個地方歸河北,後來歸了北京了。首都管著我們,政策肯定少不了啊。但誰能想到啊,好好的,它就著火了,聽說死了十幾個呢。”
我遞上去了一支煙:“那家裏人能答應?”
車把式接過煙,湊著我遞上去的火點著了,抽了一口:“怎麽可能答應呢,我給您說吧,廠子裏想著息事寧人,賠點兒錢算了。但是我們都不答應啊,好好的大活人,來你這兒上班,你就賠仨瓜倆棗的,打發要飯的呢?大夥兒一氣之下,得嘞,衝進來,把設備都帶走了。能拉走的拉走,拉不走的就砸了。”
眼前的場景確實如車把式所說,廠房裏的一些大型設備全被毀了,除了外殼燒黑了,斷折的部分露著原本的鐵鏽色。明顯是先燒後砸的。
老吳開口了:“大哥,我們倆這次來,是來找一個叫賈仁的。你認識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