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了自己在西北馴養的馬匹,魏笙書頓時來了精神,說:


    “石大人,這可是事關咱們大梁國生死存亡的大事,晚輩適才一聽,心緒大亂,心裏想著晚輩在大梁國朝廷那邊不一定能說得上話,所以隻好懇求太師從中斡旋,防患於未然,不讓戰火禍及大梁國的子民。”


    “魏公子不必擔心,咱們大梁國與後楚國本來就是友好鄰邦,怎麽會相信蠻夷的離間挑撥之計,不過,你既為大梁國的官員,早一點知道這個消息,對你應該是個大大的機會吧?”


    “這個自然,晚輩在大梁國雖然位卑言輕,但這樣重大的消息,晚輩無論如何也要找到什麽途徑,讓陛下或者朝廷重臣知道這個消息。”


    “嗬嗬,這個是魏公子你的事,老夫要問你,作為咱們後楚國,該怎麽答複柔然國的使者呢?”


    這時,芯兒忍不住插話說:


    “爹,咱們後楚國既然和大梁國是友好鄰邦,爹爹讓陛下斥責柔然國使者一通,然後轟走他們便是。”


    自己的心儀人兒便是大梁國的官員,她就免不了替大梁國說話了。


    石進廣看著魏笙書問:


    “魏公子是不是也是這個意思?”


    這個老頭到底想幹什麽,咱剛才也是出言感謝了,他為什麽又要這樣問我,難道他有什麽圖謀?雖然這個老家夥口口聲聲說看重咱,但像他這樣的大官,哪個不是影帝般的存在呢,他們嘴裏說出的話,你有時還真分不出真假呢,咱先不管,咱先裝呆吧。


    “石大人,芯兒小姐所言極是,大人如果能夠義正辭嚴地訓斥柔然國使者一通,然後再轟他們走,此乃咱們大梁國萬民之幸,晚輩這裏替大梁國的百姓先叩謝石大人。”


    說著,魏笙書作勢就要對石進廣行跪拜之禮,被石進廣拉住了。


    “魏公子,本來老夫也是這麽想的,可是,這次來咱們後楚國的乃是柔然國的國師,咱們後楚國是禮儀之邦,怎麽可以隨便訓斥他們的國師呢?這樣吧,你跟著老夫一起赴京城,到時你在老夫邊上見機行事,如何?”


    我靠,咱在大梁國都上不了朝堂,在這邊,這個老頭竟然讓咱們參加他們的國事會見,並且和咱們大梁國有關,這到底真是好心,還是另有所圖呢?不過,眼下咱也沒什麽路可以選擇,隻好見機行事吧。


    “石大人,事關貴國與柔然國的軍國大事,晚輩跟著大人是否方便,萬一有人問起,大人如何說呢?”


    “魏公子,這個你盡可放心,萬一有人問起,老夫自有一番說詞,況且,在咱們後楚國,除了陛下,還有誰敢對老夫說三道四呢?”


    三天後,魏笙書隨著石進廣回到了建康城,一路上兩人說些棋理詩文,倒也是不甚寂寞。


    石進廣的車馬來到了宮門前,他對魏笙書說:


    “魏公子,老夫先進宮麵見陛下,有幾件事要和陛下商量,今晚你且住在驛館,老夫都替你安排好了,明天會有人接你進宮,如何?”


    “晚輩一切都聽石大人安排。”


    後楚國皇宮紫金殿,石進廣對著武帝要行君臣之禮,卻被武帝拉住了,說:


    “太師不必拘禮,朕好久沒有這麽高興了,太師,你明白朕是因為什麽嗎?”


    “陛下即位以後,夙興夜寐,勵精圖治,不敢有絲毫放鬆,意在中原。現在柔然國使者邀請咱們後楚國共同出兵,這對咱們是一個絕好的機會,陛下當然是龍顏大悅啊。”


    “知我者,太師也,想當初,大梁國的太宗帝為了一門心思對付柔然國,主動找先帝結盟,先帝寬厚仁慈,就和他們太宗帝折箭為誓,大梁國和後楚國永為友好之邦,可後來大梁國的一些做法卻是讓朕意難平。太師應該知道這是原因吧?”


    “老臣當然清楚,當初兩國皇帝折箭為誓的時候,他們的太宗帝曾經答應每年向咱們歲貢糧米10萬擔,但僅僅過了兩年,他們就提出因為鬧了大洪災,要求暫緩歲貢,後來,隨著他們太宗帝和咱們的先帝陸續駕崩,歲貢一事再也無人提起了……”


    “對啊,雖然歲貢一事,兩國並無留下書麵契約文本,但是,既然雙方皇帝都認可了此事,大梁國就要世世代代延續這歲貢,這不是10萬擔糧米的問題,這是事關咱們後楚國的顏麵。如若他們仍然每年對咱們歲貢,咱們的百姓就會認為自己國家富強繁榮,從而咱們後楚國的每個子民,都會因為自己生而為後楚國民自豪,這對朝廷是大大有利的啊。”


    “陛下所言極是,10萬擔糧米是小事,可國家信譽是大事,大梁國的景德帝太不厚道。雖然,當初先帝也是因為咱們嶺南兵變,有些後顧之憂,才與他們的太宗帝折箭為誓,可既然承諾過的事,他們大梁國總是應該遵守才是。”


    “所以,朕登基以來,表麵上仍與大梁國交好,但心中總想著有個機會,滅了這個不守信用的大梁國,讓咱們的後楚國一統中原,打造萬裏江山。”


    “陛下的宏圖大誌,老臣十分欽佩,可是這十多年以來,大梁國在他們景德帝的治理下,國家各個方麵發展的很不錯,老臣去年出使大梁國,也到民間走訪,大家對他們朝廷還是稱讚的多。如果,咱們主動與大梁國交惡,時機不對,如果到時弄個兩敗俱傷,不但江南生靈塗炭,與咱們後楚國的基業也是大大不利啊。”


    “太師說的對,所以,這些年朕的這口氣一直忍在心裏,現在好了,柔然國來人,給了咱們一個很好的機會,哈哈哈,看來朕入主中原,指日可待。”


    “陛下雄心勃勃,老臣很是景仰,但依老臣之見,咱們現在還不能操之過急,最好先來個坐山觀虎鬥,等到大梁國精疲力竭之際,咱們再伺機而動,然後一擊而中,到時普天之下,都將是陛下的國土了。”


    “太師言之有理,那據太師之見,咱們如何才能做到坐山觀虎鬥呢?”


    “陛下,這幾天大梁國有個人剛好在咱們這邊,咱們可以好好利用……”


    “此人是誰,他有這麽大的能耐嗎?”


    “此人叫魏笙書,上次在大梁國,就是他在棋盤上勝過老夫,而且今年會稽蘭亭的曲水流觴,他可謂大出風頭,現場吟誦的詩文都可稱字字珠璣,意境深遠,能傳誦千古呢。”


    “大梁國竟有如此 人才,那太師何不許以高官厚祿,把他留在咱們後楚國效力?”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笙書傳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山裏聽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山裏聽雨並收藏笙書傳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