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玉轉世的江采萍以過人的智慧和超凡的胸襟處理了林慕容之事,以鬼神共敬的陰功陰德,為江門德塔又添層樓。更重要的是讓觀音倍感欣慰;讓王母的苦心沒有白費;讓張九齡的伯樂之譽不受損減;讓林家的門庭之耀得以保存。對於采萍而言此事隻是一種善心和境界的自然流露,而這種純正純淨的心泉澆灌的諸多饒益,卻為無求的她積聚了厚實的福慧。在芸芸眾生起心動念無不是業無不是罪的萬丈紅塵中,采萍如出淤泥而不染的亭亭清荷,成為喧囂、紛擾的塵世裏一個潔淨而神奇的夢,讓世界因這個美夢而有靜美的生動。


    收到回信的張九齡,對江家的厚德更為敬佩。張九齡何等智慧之人,其實在家宴中對林慕容的觀察中已洞明一切,寫信給江家隻是想得到印證。不想,江家的來信卻是德香溢紙,怨無點墨。張九齡尋思這回信是否經采萍同意,但他分明看到的字體就是江采萍的,為了確認,他又從書櫃裏拿出從江家帶來的采萍瀚墨抒其創作的《八賦》對比,終於確信手中之信是采萍所寫。


    ‘’真乃罕見奇女也!‘’張九齡回想當時采萍拒絕張門提親時的癡心,又看看這封回信,敬佩之語脫口而出。這個閱人無數的賢相,對林慕容心裏有了一種莫名的芥蒂。


    農曆五月端午,玄宗帶著高力士及宮中四名武功超群、智勇忠義的貼身錦衣衛,在武則天為皇後時就培植的秘密組織‘’共唐生‘’死士的護佑下到敦煌鳴沙山下、月牙泉畔的梅影園拜見母後。每年秘密拜見一次母後並看望梅影園的李氏宗親及義臣之後是隆基多年來堅持的習慣,多時是在母後生日或過年前後、中秋前後,今年選在端午是去年臘月二十三在梅影園過小年時,母後竇氏隨口說很盼望他來年端午節來此吃梅花粽子、喝梅花酒。從前來時,隆基總會帶了兩位兄長成器、成義及他們的孩子,後來又加上武惠妃和他與惠妃的孩子們,武惠妃走後,他便一個人來,母後理解他、心疼他,卻不知道如何讓他走出心靈的孤寂,隻有在佛前一次次祈求兒子開心快樂。


    端午來到梅影園,隆基竟有了要長留梅影園的想法。為了打消他的此念,鼓勵他勤政擔當,竇氏與隆基在梅花樹下喝著自釀的‘’梅沉香‘’,以拉家常的貼心語與他回首祖母武則天為保李唐王朝付出的心血、承受的誤解辱罵;以梅影園的誕生為話題,用潤心暖語講祖母為保護繼李唐大統的他費的心血、處的苦心、受的委屈、背的罵名……。一種被喚醒的責任與擔當帶隆基踏上了回長安的路。


    五月十五早朝畢,玄宗喚張九齡留步,柔聲道:‘’愛卿,朕近日得了佳釀名曰''梅沉香'',今天午後朕帶此瓊漿到相府共飲,不知二月二埋在丞相府梅樹下的''梅香遠‘可否與此相媲美?‘’


    ‘’陛下錯愛,常令九齡感激涕零……。臣先告退,回府準備準備,誠候陪下大駕光臨。‘’張九齡麵帶喜悅持笏退下。


    玄宗在禦書房批了一個時辰折子後便又到了昔日與武惠妃共度美好時光的‘’雙棲宮‘’。近日,玄宗在畫一幅畫,就是那幅在夢中出現無數次的紫衣仙女月下踩荷吹長笛的畫,畫已完成了一半,堵在了畫紫衣仙女的臉部上,在畫紫衣仙女的眼睛時,玄宗總覺得不好下筆,那是惠妃的眼晴,但似乎比惠妃的更清澈還帶了點幽怨。自從惠妃進宮後他再沒夢過這個夢,因為他確信夢中的人已來到了身邊。惠妃走後他天天想夢見惠妃在這幅情景畫裏與他互訴衷腸,但卻一直未能如願。此時,玄宗站在攤開在畫案上的半成丹青,尋思如何畫眼晴,但終未下得了筆。


    仰躺在床榻上,玄宗又想起家宴上見到驚若天人的少女惠妃的往事,淚水順著臉頰流淌下來,玄宗將身子換為右側臥並用枕帕輕拭淚水,這繡著龍鳳呈祥的惠妃的針針線線似乎還存有惠妃纖纖玉手的溫度。將枕帕握在手中貼在胸口迷迷糊糊入睡,夢中清晰出現了一個紫衣仙女坐在水中的紫蓮花上用手捋著胸前的一縷頭發在輕輕吟唱,歌聲婉轉動聽、沁心潤脾,‘’……千春誰與樂,唯有妾隨君。‘’紫衣仙女邊唱邊深情注視著隆基,遂羞澀低下了頭。那雙深情、美麗、滿含嬌羞的眼睛和最後兩句歌詞深深印在了隆基心裏,隆基待要涉水過去,蓮花和紫衣女子便瞬間消失了。這時他清楚聽到有個聲音對他說:‘’天緣人緣,暗去明來,明去暗來,來來去去,自有天數。‘’他抬頭四望卻不見人影,忽然就醒了。醒來之後,細細品味夢境和臨夢醒時聽到的話,走到畫案前,提筆便將夢中的眼晴畫了下來……。


    下午,玄宗隻帶了高力士到張九齡府中。遠離奢華、植被欣盈、檀香撲鼻、充滿文化氣息的張相府,讓每一個踏進的人都有一種遠離塵囂、神清氣爽的感覺。國事家事天下事事事關心,禮樂文章琴棋書畫樣樣精通的張九齡,把治世的才幹和濟世的修行融合得如此得體,讓玄宗打心眼裏欽佩和羨慕。君臣二人既是治國理政上的絕配,又是談史論經上的益友、琴棋書畫上的知己。張九齡對玄宗的懂得不僅體現在治國的方略上,也體現在對其情感世界的理解上。二月二那天玄宗來到新結姻親的張相府,與張九齡暢飲暢談直至一醉方休。張九齡自釀的‘’梅香遠‘’隻有玄宗有口福享受。


    玄宗與張九齡並肩行至後花園‘’梅竹軒‘’,閩南茶香的醇味伴著淡淡的梅香早已飄進心田。司茶的侍女穿著打扮和舉手投足如畫中的仙女,更有一種書香氣流動在周身。坐下來品茗,看著落了梅花瓣的古琴,玄宗歎口氣幽幽道:‘’好久沒彈過《霓裳曲》了。‘’


    ‘’臣偶從閩南發現了一個曲子叫《海上明月共潮生》,竟與陛下的《霓裳曲》音律十分相似。‘’


    ‘’哦,有這等巧事。愛卿可否彈來讓朕聽聽?‘’


    ‘’臣遵命便是!‘’說話間張九齡走到古琴前坐下,拔動琴弦便彈了起來,這曲子如此熟悉又如此暖心,玄宗聽得入了迷,自言自語道:‘’這曲子的作者真是朕的知音啊……。‘’


    曲罷,玄宗即站起來問曲作者姓甚名誰。張九齡將一張琴譜遞於玄宗,‘’江采萍!‘’玄宗驚奇地望著張九齡。


    ‘’她可是福州莆仙江東村江仲遜之女?‘’


    ‘’正是。‘’


    ‘’她才多大年紀,竟能譜出如此之天樂?‘’


    ‘’此女七歲便能作詩,九歲已是琴棋書畫樣樣通。是具有神童之譽的大才女。去年閩南行,我正好帶了她用瀚墨抒寫的自作《八賦》,陛下可有興趣看看。‘’


    ‘’當然要看看!‘’


    張九齡命人從書房拿來了江親萍的墨寶。


    玄宗一看字體即龍顏大悅,待悉讀《八賦》,玄宗在驚歎其文筆的同時,一種似曾相識燕歸來的親切感灑滿心房。一遍又一遍,玄宗讀著、品著、感歎著,似乎是在和一位久別的知己在時空的相隔中談心。


    ‘’臣發現此女與武惠妃極為相像,卻比武惠妃更為清麗脫俗,文才更在武惠妃之上。‘’


    ‘’啊!真如卿言?‘’


    ‘’臣不敢有絲毫欺君之言。‘’


    一種想即刻見到江采萍的心情讓玄宗的臉上露出了久違的開心之笑。


    欲知後事如何?且看下章講述!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世修得花月圓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慧心融明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慧心融明並收藏三世修得花月圓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