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一淩晨,玄宗帶了皇族宗親去大慈恩寺進香祭天地。與以往不同,此次後宮隻帶了賢淑妃,那些從進入臘月就憋足了勁要去大慈恩寺的嬪妃們自然怨氣衝天,怨皇帝太偏心,為何拿江采萍的錯罰眾呢?
大慈恩寺的佛事活動結束後,玄宗傳旨移駕玄都觀,高力士剛傳完口諭,李林甫忙上前跪拜道:“皇上聖明!”
玄宗愣了一下,遂明白了他的話中之意,便仰望一下天空說:“天色不早,起駕回宮!”說完,頭也不回向前走去,高力士等人急跑著跟過去。
李林甫很尷尬地跪在那裏,不知該起來還是就地跪著,賢淑妃走過說:“為聖上分憂是我等的天職,本宮不願看到聖容再添愁雲。平身吧!”李林甫謝恩站起後,退回到後麵,不敢再到玄宗近前。
回宮的路上,玄宗下旨,讓金仙、玉真兩位公主晚上到宮中參加家宴。家宴縮小的隻有玄宗的嫡親兄弟姐妹和賢淑妃,後宮其餘嬪妃和王爺、公主們的家眷都不在範圍之內。
金仙、玉真兩位公主一進宮就提出讓李林甫參加家宴,玄宗感到很意外,但又怕兩位出家公主多心,便勉強應允。在整個家宴中,賢淑妃和幾位王爺都明顯感受到皇帝的不悅。賢淑妃心裏捏著一把汗,她祈禱這個家宴能平平安安結束。真是心怯處有鬼,偏在此時,玉真公主站起來對玄宗施了個大禮說:“聖上,朝野上下皆知壽王一家到此地步,皆因宸妃恩寵太盛,李林甫乃我李唐宗親為相才會說實話,聖上為何還要怪罪於他呢?”玄宗定定望著玉真,吃驚對江采蘋的不利因素竟有如此強的滲透力,連曾經常常與其在一起談經說道的玉真公主也變得如此有大成見,可見這活得太純粹的宸妃是沒有絲毫維係皇親關係的心機和行動。玄宗的心裏忽然有了一種要保護采蘋的強烈願望。
“聖上也該考慮後宮嬪妃們的感受,在她們後麵有那麽多維係朝廷安危的力量,聖上聖明,應知孰輕孰重。”金仙公主也站起來施大禮道。
“為一個對朝廷無足輕重的江宸妃,惹那麽多後宮嬪妃不痛快,聖上值嗎?”是寧王低沉的聲音。
仿佛是商量好了一般,一母同胞的手足們向玄宗發難。玄宗開始悔恨因自己這兩天的表現給了他們可乘之機。
“聖上,臣早已擬好奏折,奏請聖上降了宸妃的妃位。”李林甫不失時機地竄過來長跪在玄宗腳下說。玄宗厭惡地看了一眼李林甫說:“誰給了你這麽大的膽子?理由何在?”
“我們是聖上的同胞至親,才會替聖上和李唐王朝考慮,是我們的意思,也是眾臣的意思。”玄宗的嫡親同胞們異口同聲。
“祖宗有製,沒有充分的理由是不能隨意降妃位的。請各位王爺、公主再做斟酌。”賢淑妃站起來向大家作禮道。
“第一,高居妃位,卻不能為皇室開枝散葉。”李林甫大聲念著,賢淑妃的臉上閃過一片陰雲。玉真公主立刻反應過來,這條觸到了賢淑妃的短處,便阻止李林甫說:“重在江山社稷永固。”
李林甫根本還沒有反應過來,點點頭繼續念:“第二,江家串通張九齡推薦品行卑劣之人在朝為官,敗壞官德。”
玄宗聽到此,知道所指品行卑劣之人是誰,便心中琢磨:難道這風信子秘密調查之事走漏了風聲?朕難道如此不安全?想著想著,便又念起了張九齡,心中彌漫著深深的失落。
“是誰?丞相能說得明白一點嗎?”申王呷了口茶不緊不慢地說。
“林慕容。”李林甫此言一出,賢淑妃心驚肉跳,微顫抖了一下。賢淑妃待要看玄宗的反應,卻見沈欣走進來跪倒磕長頭。
“下人不經允許闖皇家家宴是死罪,沈欣你好大的膽子。”賢淑妃的聲音提到了高八度。
“小女子今天敢來此,就沒準備要活著回去,但該說的話還是要說。”沈欣一副視死如歸的樣子。
“你有何話要說?”玄宗皺了皺眉頭問。
於是,沈欣將楊左擁外孫女譚畫纖進壽王府後的一切進行了稟告,並將林慕容糾纏自己之事做了誇大的描述。這些竟然是玄宗沒有掌握到的情況。
“你且退下吧!”玄宗擺擺手,沈欣退出。
“還有第三條嗎?”玄宗斜視著跪在地上的李林甫問。
“老子李耳乃我李氏祖先,江采蘋自入宮以來隻一心禮佛,從不到玄都觀拜謁老子,是對我李唐王朝之大不敬。”李林甫振振有詞。
“宸妃的名諱是你做臣子的能直呼的嗎?你竟把我李唐宗族和王朝的禮數丟得這麽幹淨,祖宗定怪我治家不嚴、用人不當。”玄宗陰雲滿麵道。
“皇上忙了一天也累了,大家也早點歇息吧,此事皇上自有主張,大家退了吧!”賢淑妃為玄宗披上采蘋縫的鬥蓬說。
各位王爺和公主都清楚,賢淑妃現在的地位相當於皇後,所以便也匆匆退了。
賢淑妃與高力士等宮人將玄宗送到了禦書房,兩人在裏麵說了好長時間的話,等玄宗開始打坐默誦《心經》時,賢淑妃對高力士叮囑幾句便離開禦書房向慧賢宮走去。
“寧王和兩位公主已等候娘娘多時了。”賢淑右腳一踏進宮院出來相迎的小宮女說。
“娘娘辛苦!”在賢淑妃踏進客廳的一刹那,寧王忙起身施禮道。
“本宮辛苦是本分,但卻分擔不了聖上心裏的憂,聖上真心惦記的是他的手足和骨肉,手足給他的溫暖會更暖心。”賢淑妃一字一句地說著便開始脫了鬥篷坐下來。
“娘娘也該知道聖上對武家的感情,娘娘也是惠妃娘娘在世時最好的同姓姐妹,今天為壽王一家爭取權力,也該是娘娘的本分所在。”寧王臉上掛著一絲陰笑說。
“本宮隻知道皇上心裏太苦,讓皇上心裏舒服,是本宮本分所在,旁的本宮並不想的太多。”賢淑配左手拿起佛珠邊轉動邊說。
寧王和兩位公主一看這明擺著是要下逐客令,便起身告辭。
大年初四一大早,賢淑妃便接到來自玄都觀的稟報:沈欣上吊自盡於玄都觀外的大榆樹下。這沈欣不同於一般的下人,她的喪命也算是宮廷的一件大事。從初一晚上家宴後到初四淩晨,玄宗一直未出禦書房的門,除了吃飯、睡覺,便是一言不發地抄寫《金剛經》,紫宸宮這邊也是在悄無聲息中日夜誦經、抄經。
賢淑妃穿了鬥篷,提了自己親手做的早膳,帶著兩名宮女和一個小太監出慧賢宮向禦書房走去。昨夜的一場雪,讓皇宮進入了銀裝素裹的世界,走過紫宸宮時,宮牆裏露出來的紫色、紅色的梅花,讓整個皇官都有了一種詩情畫意的清麗之美。賢淑妃佇足良久,幾欲走近叩門,卻終沒有向前邁步。
到了禦書房,看到正在抄經的消瘦了的皇上,不禁難過起來。人非鐵打銅鑄,為何親手足們就不能為背負太多責任的皇上想想呢?不忍心將沈欣之事稟奏,但這麽大的事自己又做不了主,耽擱時間長了還會生出旁的麻煩來。於是,先伺候玄宗用了早膳,然後便將此事稟明。
“逼人太甚!”玄宗的聲音裏有一種無奈的痛。
過了良久,玄宗起身站在窗前,望著窗外,喃喃道:“隻是苦了沈欣這孩子,朕知道她對瑁兒的一片真心,她一直都是拿了命在保護壽王府啊。”
“臣妾總覺得玄都觀的兩位公主表現有點反常,沒有理由對宸妃有如此大的成見呀!”
“朕不明白,一個不爭不搶的弱女子,怎麽會成了眾矢之的,為何總有人要置她於死地呢?”
“眾矢之的來自聖上之至愛呀。”賢淑妃的語氣裏有淡淡的哀怨。
玄宗望了一眼賢淑妃,難為情地低下了頭。
“高力士,傳旨賜沈欣全義公主,以公主之禮厚葬。”玄宗的決斷讓賢淑妃很感動。
李林甫在寧王和兩位公主的支持下,將宸妃降位之事作為重中之重的“天職”不斷推進。
正月十三,金仙、玉真兩位公主再度進宮麵聖,一項決定采蘋命運的聖意在禦書房醞釀而成。正月十四,李林甫和禮部尚書拿來了幾個名稱讓皇帝聖斷。
“鬱、清、芷、蕭、若”,玄宗看到這五個字,心中極為不悅,但還是強忍住憤怒說:“張聊九齡辭歸,朝堂空也!”
說完,將這幾個字用朱筆抹掉,在空白處用墨寶寫了個大大的“梅”字。李林甫忙拿過來遞於禮部尚書,就要謝恩退下。卻聽玄宗說:“等過了正月廿三再啟動此事。”李林甫應答著抬起頭,卻見玄宗低頭在看書,連抬眼皮的心情都沒有。
正月十五的皇宮家宴如期舉辦,氣氛卻極不尋常。不好的消息總會有萬能的翅膀,宸妃將被降為梅妃的事早在宮廷裏傳開了。采蘋因不慣於宮中走動,因之消息極為閉塞。晚宴如期而至的采蘋,看到了眾人異樣的目光。
荷月、嵐芝將采蘋的手爐和鬥蓬放在往日的上席座上,欲扶采蘋坐下,卻聽見有人說:“風凰架上怎可容山雞的泥爪走過?”兩個貼身丫鬟循聲望去,卻是秦亦珍的丫鬟招伺、亥月兩個麵帶嘲諷的怪笑在說。
“你們在說什麽?請遵守宮規!”荷月豎起柳眉說。
“還當自己是塊寶呀,真不知天高地厚。”招伺身子前傾用指頭指著荷月提高聲音說。
“住嘴,不得無禮。”秦亦珍忙攔擋自己的丫鬟。
正在此時,玄宗與賢淑妃駕臨,采蘋與在坐者共施禮後坐在往日的席位上,麵部淡定從容。
玄宗從大家的目光裏讀到了消息傳開的氣息,本來就不悅的心情變得更為沉重。“宸妃身子單簿,大冷的天恐難抵寒氣,高公公將大理國新貢的檀香手爐拿來添福給宸妃。”玄宗此話一出,在坐者極為驚訝,那些嬪妃們剛剛還布滿幸災樂禍嘻笑的臉,忽然像霜打的茄子一樣凝固住了。
皇家正月十五的家宴極為冷清,因為沈欣之事,歌舞取了,猜燈謎和擊鼓傳花因欠和暢的氣氛而沒有了往年的熱鬧。嬪妃們看著采蘋麵前的檀香手爐更加妒火中燒,各個瞪著怨氣衝天的怒眼,采蘋感到那些目光似無數射向自己的箭,極不舒服。
“啟稟皇上、賢淑妃,臣妾身子不適,先行告退,望乞恕罪!”江采蘋連聲咳嗽著雙膝跪下行禮道。
“宸妃每天起早貪黑,六時誦經抄經為國祈福,自比別人辛苦些,自臘月小年以來就沒有睡過一個囫圇覺,讓她也行回宮歇息吧!”賢淑妃轉過身道個萬福對玄宗說。
“好吧!宸妃平身,回去的路上多加小心。”玄宗的話裏滿是憐借的柔情。
采蘋回到紫宸宮便開始寫信,寫的是辭皇宮回閩歸隱的信。信寫好了,便開始收拾東西,思鄉的情緒便也濃重起來。
采蘋走後,玄宗隻是默默坐著並不發一言,偏這時寧、申二王走過來進酒,玄宗接過酒將欲舉杯,寧、申二王忙跪下說:“陛下不可有反悔之心呀!”
玄宗將酒杯放在桌上說:“朕自有主張。”
氣氛在玄宗的沉默與不舒暢中更為凝重。
“皇上為家事國事日夜操勞,很疲倦,大家早些散了也好讓皇上早點歇息。”賢淑妃平和的語氣裏滲透著不滿和責怪。大家都起身準備離開。
“各宮娘娘留一下,賢淑妃有話說。”慧賢宮小太監的聲音讓各宮嬪妃有一種莫明的後怕,麵麵相覷著坐回各自的席位。
“皇上的稟性、用情各位姐妹是知道的,善待宸妃就是善待自己。動心機、善妒、以狐魅示人者乃聖上之大忌。讓聖上不為旁事分心,心情舒暢處理朝政應是後妃之大德。”說完,便先起身徑直走了,晾在那裏的嬪妃們感到一塊無形的石頭壓在了心上。
玄宗剛回到禦書房,便接到了采蘋的辭信。
“妾本民間一凡女,為慕君王到皇宮。初衷隻為常仰聖,蒙聖錯愛受浩恩。怎乃妾出身微,既不能為聖上分大憂,亦不能以廣見之王律、周到之禮數得皇室及後宮之人心。實辜負聖上洪厚之憐心,亦添聖上之負重,還將因妾身之欠缺,為父母家人帶來禍端。為大唐江山之穩固、為聖上眉頭永舒展、為父母有生之年無大礙,妾以真誠之心奏請聖上容妾出宮回閩,妾願將餘生之光陰皆付於持齋誦經,為大唐江山、聖上安康祈福!江氏采萍叩拜”玄宗讀著令自己心痛的話語,看到最後的落款,黯然淚下。想起紫宸宮裏琴瑟和鳴的一幕幕,眼淚竟像斷線的珠子盡情拋灑。一代聖君,竟趴在禦書房的書桌上在傷感中睡去。
“不要,不要丟下我,不要丟下朕。”玄宗從夢中驚醒,眼角還掛著淚痕。定了定神,看到賢淑妃和高力士站在麵前,身上蓋著宸妃縫的長棉袍。玄宗像個孩子搬撲到賢淑妃懷裏飲泣道:“朕身為一國之君,竟不能讓自己心愛的女人活得舒心,朕苦呀!”
淚如泉湧的賢淑妃不知此刻是在為他們的真情感動著,還是在為自己近在咫尺卻無法得到聖心而傷心著。
玄宗忽然感到對賢淑妃太不公平,每個與賢淑妃貼心的時刻總是在訴說對別人的相思之苦之時,對惠妃、宸妃的真情感動著眼前人,也刺痛著眼前人。好在眼前人乃大賢大德,把對自己的一片真情化成了親情般的體貼,給為親情傷透心的他帶來了人世間難得的溫馨與溫暖,這便是他將賢淑妃的宮賜名為“賢慧宮”之緣故。
“陛下早點歇息,有話明天再說,什麽也比不上陛下的貴體重要。”賢淑妃邊幫玄宗整理頭發邊說。
“我有幾句話帶給宸妃,請替為轉告。”
“高公公,筆硯伺候。”賢淑妃吩咐高力士後,回頭說:“見字如麵,宸妃妹妹心與君同。”
“三生石上有誓言,今生才相知。曆盡千辛得重逢,怎可忍心棄我去。留下,便有朕之安康!切!切!切!”玄宗寫完,又在下麵畫了一朵梅花。
此後的日子裏,玄宗一直在禦書房默默抄經,形同閉關修煉。
正月廿三,過年後的第一次早朝,文武大臣看到瘦了一圈的皇上,心中卻不免難過起來。
早朝的第三項事便是宸妃移位之事。“江氏采蘋,自入宮來,厚德賢良,忠孝悌信。才情灼灼,重振六藝。克己慎行,無私坦蕩。實為聖上之知己,六宮之表率。因自疚不能為皇室開枝散葉,加之體弱多恙,複次奏請辭去宸妃之位。朕感念其亮節並為滿足其心願,特準其辭去宸妃之位,賜梅妃殊位,長伴聖駕!”這封由玄宗口述,李林甫擬寫的疏文,在朝堂上朗朗響起。喬欣特意跪奏宸妃的娘家無一人因宸妃而加官進爵,因此宸妃移位之事不存在其它方麵的升降之變。這場皇室宗親與玄宗的尖銳交鋒就這樣在玄宗的智慧運作中趨於平靜。
紫宸宮隻是換了匾額,其餘的一切都沒有變化,采蘋仍住在裏麵一切用度亦如從前,在她看來這“梅沁宮”與“紫宸宮”隻是換了名稱而已,旁的一切不想知道也不想理會,她有她豐盈的內心世界。
二月初一,回老家待奉雙親很久的蕭彤姑姑忽然回宮了,對蕭彤該不該回到江采蘋身邊,皇室、後宮又是一番大爭論,但蕭彤堅決要回到采蘋身邊的決絕,讓爭論自然停息。
二月二龍抬頭的日子,皇宮裏自是一番大慶祝,蕭彤卻在此時選擇了麵見聖上,她給玄宗帶來了竇太後縫的夾襖和一封信。
蕭彤姑姑這麽長時間去了哪裏?她是如何見到竇太後的?竇太後給玄宗的信裏寫了些什麽?敬請下章分解!
大慈恩寺的佛事活動結束後,玄宗傳旨移駕玄都觀,高力士剛傳完口諭,李林甫忙上前跪拜道:“皇上聖明!”
玄宗愣了一下,遂明白了他的話中之意,便仰望一下天空說:“天色不早,起駕回宮!”說完,頭也不回向前走去,高力士等人急跑著跟過去。
李林甫很尷尬地跪在那裏,不知該起來還是就地跪著,賢淑妃走過說:“為聖上分憂是我等的天職,本宮不願看到聖容再添愁雲。平身吧!”李林甫謝恩站起後,退回到後麵,不敢再到玄宗近前。
回宮的路上,玄宗下旨,讓金仙、玉真兩位公主晚上到宮中參加家宴。家宴縮小的隻有玄宗的嫡親兄弟姐妹和賢淑妃,後宮其餘嬪妃和王爺、公主們的家眷都不在範圍之內。
金仙、玉真兩位公主一進宮就提出讓李林甫參加家宴,玄宗感到很意外,但又怕兩位出家公主多心,便勉強應允。在整個家宴中,賢淑妃和幾位王爺都明顯感受到皇帝的不悅。賢淑妃心裏捏著一把汗,她祈禱這個家宴能平平安安結束。真是心怯處有鬼,偏在此時,玉真公主站起來對玄宗施了個大禮說:“聖上,朝野上下皆知壽王一家到此地步,皆因宸妃恩寵太盛,李林甫乃我李唐宗親為相才會說實話,聖上為何還要怪罪於他呢?”玄宗定定望著玉真,吃驚對江采蘋的不利因素竟有如此強的滲透力,連曾經常常與其在一起談經說道的玉真公主也變得如此有大成見,可見這活得太純粹的宸妃是沒有絲毫維係皇親關係的心機和行動。玄宗的心裏忽然有了一種要保護采蘋的強烈願望。
“聖上也該考慮後宮嬪妃們的感受,在她們後麵有那麽多維係朝廷安危的力量,聖上聖明,應知孰輕孰重。”金仙公主也站起來施大禮道。
“為一個對朝廷無足輕重的江宸妃,惹那麽多後宮嬪妃不痛快,聖上值嗎?”是寧王低沉的聲音。
仿佛是商量好了一般,一母同胞的手足們向玄宗發難。玄宗開始悔恨因自己這兩天的表現給了他們可乘之機。
“聖上,臣早已擬好奏折,奏請聖上降了宸妃的妃位。”李林甫不失時機地竄過來長跪在玄宗腳下說。玄宗厭惡地看了一眼李林甫說:“誰給了你這麽大的膽子?理由何在?”
“我們是聖上的同胞至親,才會替聖上和李唐王朝考慮,是我們的意思,也是眾臣的意思。”玄宗的嫡親同胞們異口同聲。
“祖宗有製,沒有充分的理由是不能隨意降妃位的。請各位王爺、公主再做斟酌。”賢淑妃站起來向大家作禮道。
“第一,高居妃位,卻不能為皇室開枝散葉。”李林甫大聲念著,賢淑妃的臉上閃過一片陰雲。玉真公主立刻反應過來,這條觸到了賢淑妃的短處,便阻止李林甫說:“重在江山社稷永固。”
李林甫根本還沒有反應過來,點點頭繼續念:“第二,江家串通張九齡推薦品行卑劣之人在朝為官,敗壞官德。”
玄宗聽到此,知道所指品行卑劣之人是誰,便心中琢磨:難道這風信子秘密調查之事走漏了風聲?朕難道如此不安全?想著想著,便又念起了張九齡,心中彌漫著深深的失落。
“是誰?丞相能說得明白一點嗎?”申王呷了口茶不緊不慢地說。
“林慕容。”李林甫此言一出,賢淑妃心驚肉跳,微顫抖了一下。賢淑妃待要看玄宗的反應,卻見沈欣走進來跪倒磕長頭。
“下人不經允許闖皇家家宴是死罪,沈欣你好大的膽子。”賢淑妃的聲音提到了高八度。
“小女子今天敢來此,就沒準備要活著回去,但該說的話還是要說。”沈欣一副視死如歸的樣子。
“你有何話要說?”玄宗皺了皺眉頭問。
於是,沈欣將楊左擁外孫女譚畫纖進壽王府後的一切進行了稟告,並將林慕容糾纏自己之事做了誇大的描述。這些竟然是玄宗沒有掌握到的情況。
“你且退下吧!”玄宗擺擺手,沈欣退出。
“還有第三條嗎?”玄宗斜視著跪在地上的李林甫問。
“老子李耳乃我李氏祖先,江采蘋自入宮以來隻一心禮佛,從不到玄都觀拜謁老子,是對我李唐王朝之大不敬。”李林甫振振有詞。
“宸妃的名諱是你做臣子的能直呼的嗎?你竟把我李唐宗族和王朝的禮數丟得這麽幹淨,祖宗定怪我治家不嚴、用人不當。”玄宗陰雲滿麵道。
“皇上忙了一天也累了,大家也早點歇息吧,此事皇上自有主張,大家退了吧!”賢淑妃為玄宗披上采蘋縫的鬥蓬說。
各位王爺和公主都清楚,賢淑妃現在的地位相當於皇後,所以便也匆匆退了。
賢淑妃與高力士等宮人將玄宗送到了禦書房,兩人在裏麵說了好長時間的話,等玄宗開始打坐默誦《心經》時,賢淑妃對高力士叮囑幾句便離開禦書房向慧賢宮走去。
“寧王和兩位公主已等候娘娘多時了。”賢淑右腳一踏進宮院出來相迎的小宮女說。
“娘娘辛苦!”在賢淑妃踏進客廳的一刹那,寧王忙起身施禮道。
“本宮辛苦是本分,但卻分擔不了聖上心裏的憂,聖上真心惦記的是他的手足和骨肉,手足給他的溫暖會更暖心。”賢淑妃一字一句地說著便開始脫了鬥篷坐下來。
“娘娘也該知道聖上對武家的感情,娘娘也是惠妃娘娘在世時最好的同姓姐妹,今天為壽王一家爭取權力,也該是娘娘的本分所在。”寧王臉上掛著一絲陰笑說。
“本宮隻知道皇上心裏太苦,讓皇上心裏舒服,是本宮本分所在,旁的本宮並不想的太多。”賢淑配左手拿起佛珠邊轉動邊說。
寧王和兩位公主一看這明擺著是要下逐客令,便起身告辭。
大年初四一大早,賢淑妃便接到來自玄都觀的稟報:沈欣上吊自盡於玄都觀外的大榆樹下。這沈欣不同於一般的下人,她的喪命也算是宮廷的一件大事。從初一晚上家宴後到初四淩晨,玄宗一直未出禦書房的門,除了吃飯、睡覺,便是一言不發地抄寫《金剛經》,紫宸宮這邊也是在悄無聲息中日夜誦經、抄經。
賢淑妃穿了鬥篷,提了自己親手做的早膳,帶著兩名宮女和一個小太監出慧賢宮向禦書房走去。昨夜的一場雪,讓皇宮進入了銀裝素裹的世界,走過紫宸宮時,宮牆裏露出來的紫色、紅色的梅花,讓整個皇官都有了一種詩情畫意的清麗之美。賢淑妃佇足良久,幾欲走近叩門,卻終沒有向前邁步。
到了禦書房,看到正在抄經的消瘦了的皇上,不禁難過起來。人非鐵打銅鑄,為何親手足們就不能為背負太多責任的皇上想想呢?不忍心將沈欣之事稟奏,但這麽大的事自己又做不了主,耽擱時間長了還會生出旁的麻煩來。於是,先伺候玄宗用了早膳,然後便將此事稟明。
“逼人太甚!”玄宗的聲音裏有一種無奈的痛。
過了良久,玄宗起身站在窗前,望著窗外,喃喃道:“隻是苦了沈欣這孩子,朕知道她對瑁兒的一片真心,她一直都是拿了命在保護壽王府啊。”
“臣妾總覺得玄都觀的兩位公主表現有點反常,沒有理由對宸妃有如此大的成見呀!”
“朕不明白,一個不爭不搶的弱女子,怎麽會成了眾矢之的,為何總有人要置她於死地呢?”
“眾矢之的來自聖上之至愛呀。”賢淑妃的語氣裏有淡淡的哀怨。
玄宗望了一眼賢淑妃,難為情地低下了頭。
“高力士,傳旨賜沈欣全義公主,以公主之禮厚葬。”玄宗的決斷讓賢淑妃很感動。
李林甫在寧王和兩位公主的支持下,將宸妃降位之事作為重中之重的“天職”不斷推進。
正月十三,金仙、玉真兩位公主再度進宮麵聖,一項決定采蘋命運的聖意在禦書房醞釀而成。正月十四,李林甫和禮部尚書拿來了幾個名稱讓皇帝聖斷。
“鬱、清、芷、蕭、若”,玄宗看到這五個字,心中極為不悅,但還是強忍住憤怒說:“張聊九齡辭歸,朝堂空也!”
說完,將這幾個字用朱筆抹掉,在空白處用墨寶寫了個大大的“梅”字。李林甫忙拿過來遞於禮部尚書,就要謝恩退下。卻聽玄宗說:“等過了正月廿三再啟動此事。”李林甫應答著抬起頭,卻見玄宗低頭在看書,連抬眼皮的心情都沒有。
正月十五的皇宮家宴如期舉辦,氣氛卻極不尋常。不好的消息總會有萬能的翅膀,宸妃將被降為梅妃的事早在宮廷裏傳開了。采蘋因不慣於宮中走動,因之消息極為閉塞。晚宴如期而至的采蘋,看到了眾人異樣的目光。
荷月、嵐芝將采蘋的手爐和鬥蓬放在往日的上席座上,欲扶采蘋坐下,卻聽見有人說:“風凰架上怎可容山雞的泥爪走過?”兩個貼身丫鬟循聲望去,卻是秦亦珍的丫鬟招伺、亥月兩個麵帶嘲諷的怪笑在說。
“你們在說什麽?請遵守宮規!”荷月豎起柳眉說。
“還當自己是塊寶呀,真不知天高地厚。”招伺身子前傾用指頭指著荷月提高聲音說。
“住嘴,不得無禮。”秦亦珍忙攔擋自己的丫鬟。
正在此時,玄宗與賢淑妃駕臨,采蘋與在坐者共施禮後坐在往日的席位上,麵部淡定從容。
玄宗從大家的目光裏讀到了消息傳開的氣息,本來就不悅的心情變得更為沉重。“宸妃身子單簿,大冷的天恐難抵寒氣,高公公將大理國新貢的檀香手爐拿來添福給宸妃。”玄宗此話一出,在坐者極為驚訝,那些嬪妃們剛剛還布滿幸災樂禍嘻笑的臉,忽然像霜打的茄子一樣凝固住了。
皇家正月十五的家宴極為冷清,因為沈欣之事,歌舞取了,猜燈謎和擊鼓傳花因欠和暢的氣氛而沒有了往年的熱鬧。嬪妃們看著采蘋麵前的檀香手爐更加妒火中燒,各個瞪著怨氣衝天的怒眼,采蘋感到那些目光似無數射向自己的箭,極不舒服。
“啟稟皇上、賢淑妃,臣妾身子不適,先行告退,望乞恕罪!”江采蘋連聲咳嗽著雙膝跪下行禮道。
“宸妃每天起早貪黑,六時誦經抄經為國祈福,自比別人辛苦些,自臘月小年以來就沒有睡過一個囫圇覺,讓她也行回宮歇息吧!”賢淑妃轉過身道個萬福對玄宗說。
“好吧!宸妃平身,回去的路上多加小心。”玄宗的話裏滿是憐借的柔情。
采蘋回到紫宸宮便開始寫信,寫的是辭皇宮回閩歸隱的信。信寫好了,便開始收拾東西,思鄉的情緒便也濃重起來。
采蘋走後,玄宗隻是默默坐著並不發一言,偏這時寧、申二王走過來進酒,玄宗接過酒將欲舉杯,寧、申二王忙跪下說:“陛下不可有反悔之心呀!”
玄宗將酒杯放在桌上說:“朕自有主張。”
氣氛在玄宗的沉默與不舒暢中更為凝重。
“皇上為家事國事日夜操勞,很疲倦,大家早些散了也好讓皇上早點歇息。”賢淑妃平和的語氣裏滲透著不滿和責怪。大家都起身準備離開。
“各宮娘娘留一下,賢淑妃有話說。”慧賢宮小太監的聲音讓各宮嬪妃有一種莫明的後怕,麵麵相覷著坐回各自的席位。
“皇上的稟性、用情各位姐妹是知道的,善待宸妃就是善待自己。動心機、善妒、以狐魅示人者乃聖上之大忌。讓聖上不為旁事分心,心情舒暢處理朝政應是後妃之大德。”說完,便先起身徑直走了,晾在那裏的嬪妃們感到一塊無形的石頭壓在了心上。
玄宗剛回到禦書房,便接到了采蘋的辭信。
“妾本民間一凡女,為慕君王到皇宮。初衷隻為常仰聖,蒙聖錯愛受浩恩。怎乃妾出身微,既不能為聖上分大憂,亦不能以廣見之王律、周到之禮數得皇室及後宮之人心。實辜負聖上洪厚之憐心,亦添聖上之負重,還將因妾身之欠缺,為父母家人帶來禍端。為大唐江山之穩固、為聖上眉頭永舒展、為父母有生之年無大礙,妾以真誠之心奏請聖上容妾出宮回閩,妾願將餘生之光陰皆付於持齋誦經,為大唐江山、聖上安康祈福!江氏采萍叩拜”玄宗讀著令自己心痛的話語,看到最後的落款,黯然淚下。想起紫宸宮裏琴瑟和鳴的一幕幕,眼淚竟像斷線的珠子盡情拋灑。一代聖君,竟趴在禦書房的書桌上在傷感中睡去。
“不要,不要丟下我,不要丟下朕。”玄宗從夢中驚醒,眼角還掛著淚痕。定了定神,看到賢淑妃和高力士站在麵前,身上蓋著宸妃縫的長棉袍。玄宗像個孩子搬撲到賢淑妃懷裏飲泣道:“朕身為一國之君,竟不能讓自己心愛的女人活得舒心,朕苦呀!”
淚如泉湧的賢淑妃不知此刻是在為他們的真情感動著,還是在為自己近在咫尺卻無法得到聖心而傷心著。
玄宗忽然感到對賢淑妃太不公平,每個與賢淑妃貼心的時刻總是在訴說對別人的相思之苦之時,對惠妃、宸妃的真情感動著眼前人,也刺痛著眼前人。好在眼前人乃大賢大德,把對自己的一片真情化成了親情般的體貼,給為親情傷透心的他帶來了人世間難得的溫馨與溫暖,這便是他將賢淑妃的宮賜名為“賢慧宮”之緣故。
“陛下早點歇息,有話明天再說,什麽也比不上陛下的貴體重要。”賢淑妃邊幫玄宗整理頭發邊說。
“我有幾句話帶給宸妃,請替為轉告。”
“高公公,筆硯伺候。”賢淑妃吩咐高力士後,回頭說:“見字如麵,宸妃妹妹心與君同。”
“三生石上有誓言,今生才相知。曆盡千辛得重逢,怎可忍心棄我去。留下,便有朕之安康!切!切!切!”玄宗寫完,又在下麵畫了一朵梅花。
此後的日子裏,玄宗一直在禦書房默默抄經,形同閉關修煉。
正月廿三,過年後的第一次早朝,文武大臣看到瘦了一圈的皇上,心中卻不免難過起來。
早朝的第三項事便是宸妃移位之事。“江氏采蘋,自入宮來,厚德賢良,忠孝悌信。才情灼灼,重振六藝。克己慎行,無私坦蕩。實為聖上之知己,六宮之表率。因自疚不能為皇室開枝散葉,加之體弱多恙,複次奏請辭去宸妃之位。朕感念其亮節並為滿足其心願,特準其辭去宸妃之位,賜梅妃殊位,長伴聖駕!”這封由玄宗口述,李林甫擬寫的疏文,在朝堂上朗朗響起。喬欣特意跪奏宸妃的娘家無一人因宸妃而加官進爵,因此宸妃移位之事不存在其它方麵的升降之變。這場皇室宗親與玄宗的尖銳交鋒就這樣在玄宗的智慧運作中趨於平靜。
紫宸宮隻是換了匾額,其餘的一切都沒有變化,采蘋仍住在裏麵一切用度亦如從前,在她看來這“梅沁宮”與“紫宸宮”隻是換了名稱而已,旁的一切不想知道也不想理會,她有她豐盈的內心世界。
二月初一,回老家待奉雙親很久的蕭彤姑姑忽然回宮了,對蕭彤該不該回到江采蘋身邊,皇室、後宮又是一番大爭論,但蕭彤堅決要回到采蘋身邊的決絕,讓爭論自然停息。
二月二龍抬頭的日子,皇宮裏自是一番大慶祝,蕭彤卻在此時選擇了麵見聖上,她給玄宗帶來了竇太後縫的夾襖和一封信。
蕭彤姑姑這麽長時間去了哪裏?她是如何見到竇太後的?竇太後給玄宗的信裏寫了些什麽?敬請下章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