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蕭彤的陪伴和照料,采蘋在東都洛陽的每一天過得很充實愉快!瘟疫對洛陽影響極小,尤其是皇宮所在之處,竟沒有絲毫影響。人們常看到皇宮上空飄動著大如車輪的白雲蓮花祥雲和形態萬千的七彩祥雲,都說皇宮裏的佛堂和藏經閣裏的經書保佑了洛陽百姓。他們哪裏知道是茹素的采蘋每天在暮鼓晨鍾中誦經祈禱、晝忘餐夜廢寢抄經祈禱的功德,十齋日均是過午不食,真誠精進多次感應觀世音菩薩和地藏王菩薩化現托夢。
有一天,上陽東宮來了一位特殊的客人。蕭彤介紹說是一位長住東都皇宮的太妃。采蘋見到這位慈眉善目的太妃,很有親近感,太妃也特很喜歡采蘋。
“早聽說上陽東宮來了天人般的梅妃娘娘,本該早來探望,隻因永慈庵有個重要的法會,哀家去參加法會,喜歡那裏的清淨和暮鼓晨鍾裏的梵音妙韻便住了段日子。才回宮,便急著過來了。”
“采蘋乃受罰之身,實不敢勞太妃如此上心。采蘋實不知太妃在此,竟未盡到拜謁之禮,還望太妃海涵!”采蘋說著就要行跪拜禮,卻被太妃起身攙起說:“三郎真是好福氣,終是覓到了他心中的知己。哀家十三歲進宮還從沒見過如你般清麗脫俗、沉靜淡定的女子,難怪會宮怨深深。”
“太妃抬愛,采蘋受之有愧。民女承蒙陛下錯愛,榮享皇家隆恩,卻不能為皇室出絲毫之力、添一絲喜氣,實有負聖恩、愧對晉封!”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你給了他最大的心靈安慰和精神力量!”
采蘋打量著眼前的太妃,回味剛才的話,深感這個太妃不一般,能將當今聖上直呼小名,對長安皇宮的事了如指掌……。她究竟什麽來頭?
“過兩天我帶你去看看永慈寺的齊雲塔。聽蕭彤說你對大乘經典幾乎都能背下來,佛緣深厚,實乃李唐之幸也!”
“承蒙太妃厚愛,不勝感激!人生難得,佛法難聞。有緣親近佛法,是祖上和父母為采蘋累積的福報,做功課修慧心、祈國泰不敢有須臾之懈怠。能去永慈公主出家的寺院拜繞齊雲塔是采蘋久有的心願!”
“如此甚好!蕭彤,將哀家藏的牡丹菊花茶煮上,哀家要與梅妃品茗對弈。”
太妃對自己的一切如此了解,對蕭彤使喚如此順手……。因為蕭彤的特殊身份,在長安宮中,沒有任何一個人敢直呼其名,連當今聖上也對其客氣有加。采蘋對這個太妃的好奇心又多了層。這個太妃與當今皇上、永慈公主、蕭彤有著怎樣的關係?為什麽她可以常年留守東都洛陽?帶著這些疑問,不禁多看了幾眼對麵的太妃。采蘋進宮的起心動念與別人不同,所以對宮中的人事關心較少,對這個太妃自然一無所知。但她對皇室出家修佛道的公主們一清二楚,她從心底裏佩服這些可以拋下皇室的金衣玉食修行為國為蒼生的勇氣和信念。
“在想我這個老太婆為什麽可以直呼皇上的小名,對嗎?”太妃用慈祥的目光直視著采蘋問。
江采蘋吃了一驚,但很快恢複平靜說:“采蘋在想,太妃定是皇室德高望重之人,采蘋幾世修來的福份,得天賜與您對麵而坐的機會!”
“真是個會說話的孩子,難怪……。”太妃欲言又止。
蕭彤親下廚做的幾樣小菜和點心,太妃和采蘋吃得很舒心。
晚上,蕭彤姑姑稟告采蘋自己好久沒見太妃了,要與太妃說說體己話兒,遂吩咐宮中人照顧好梅妃,便隨了太妃去安歇。
第二天,采蘋在蕭彤的帶引下到了太妃住的地方拜謁。太妃早在門口迎著,采蘋一進門便拉著她的往裏走。
“這是則天皇後住過的地方,那時她會常常來東都宮裏住,皇上出生在洛陽宮中,這裏是他小時候常來的地方,在那麽多的孫輩中,隻有三郎最得祖母垂愛。”
“那時候,您就在宮中?”
“是啊!皇上是她的生母與我共同帶大的,在我心裏他早勝過了親生的兒子。多年來,思念他、回想與他在一起的時光成了我每天最暖心的時刻。”太妃說著眼眶竟濕潤了。
“太妃,快與梅妃娘娘坐下說話,也不枉我半夜三更起來煮茶、做點心的辛苦!”蕭彤忙打了話岔殷情招呼。
采蘋發現太妃這裏的佛堂很特別,大乘經典很多,還有則天皇後抄經的墨寶。太妃與采蘋談《心經》《金剛經》《妙法蓮華經》《地藏經》,相同相似的感悟使她們常常感到在一起的時間過得太快。太妃正在縫繡一件成人的肚兜,肚兜上的龍已繡了一大半,采蘋拿在手裏仔細欣賞,忽然感覺這針腳和風格很熟悉。這裏的每一處都流動著太妃慈心所致的溫暖與溫馨,但讓她不解的是侍奉太妃的兩位宮女始終一言不發,除了默默做事,就是點頭、微笑。
“難道她們是啞巴?”太妃的神秘感在采蘋心裏再度升級……。後來的日子,采蘋與太妃幾乎是形影相伴,誦經持齋、談經論道、對弈切砌女工、為國泰民安祈福。采蘋與太妃的投緣,是因為心性與心境的相似,更是因為共同心向的因緣際合,這因緣便是對皇上和大唐的真誠無私!
話分兩頭,卻說長安宮中的玄宗因為福建水災的迅速有效治理和黃河流域瘟疫的全麵消退,十分高興,遂決定於八月中秋節前對成效顯著的地方官進行嘉獎。考慮到八月十四、十五兩天是十齋日,玄宗便將嘉獎的日子定在了八月十三。李唐王朝自建國以來,尤其是經過了武周時期,製度不斷在改,但長孫賢後提議十齋日宮中吃全素的習慣卻被保留了下來。玄宗執政之前的大唐宮中,八月十五中秋節的宴席上會堆滿各地新鮮水果、各色鮮花點心、各種可口素食,但不會有一丁點的肉食。
八月十三早朝,玄宗坐在金鑾寶座上接受群臣和來京地方官的朝拜,龍心大悅。
“旱災、水患、瘟疫接踵而至,蒼天護佑、群臣及各級地方官員同心,如今災星消退、紅光照拂,實乃我大唐遇難呈祥之福報。朕感恩上蒼無量之厚愛、感恩祖上殷殷之蔭庇,也感謝眾卿之同心。”
“皇上勤政愛民感動天地!”朝堂上跪了一大片齊聲執笏稽首道。
“眾卿平身!”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福建水災來勢凶猛,當時形勢極為嚴峻,福建卻在朝廷欽差未到、救濟資金未到之前就將一切解決妥當,減少百姓苦難和損失,功不可設。”
“為朝廷解憂是臣等的天職。”福建道台忙跪下叩首說。
“河南防禦有力,瘟疫發生率最小,東部洛陽更是黃河流域疫區的淨土,功不可滅。”
“為朝廷分憂、保百姓安康是我等之天職。”河南道台也上前跪在福建道台身邊說。
“朕知道在三大災難來臨之時,各地的皇親國戚們都發揮了很好的作用,二位卿,可否講一講本地皇親國戚抗災的事情。”
於是,兩個道台爭先恐後講本地皇親國戚們抗災的生動故事,玄宗由開始的滿麵含笑變得越來越不耐煩,因為他能聽出來其中的誇大其詞和生扯硬貼。而對真正做了大善事的莆田江家大院隻字不提。之前,玄宗讓喬欣對江家大院的事做過詳細的調查,江家不僅將周圍受水災後無家可歸的百姓安置在家中,還將許多從水中打撈上來的人抬到家中救治;不僅將鄰村逃難的人收留在家中,還每天設棚施粥。今天早朝,他希望聽到這些,但卻事與願違。
“朕聽說莆田江家大院做了許多得人心的善事,你難道不知道?”玄宗望著福建道台勉強笑著說。
“別提江家了,他們不僅招攬許多人到家中治病發國難財,還乘國家大難之時,出資在觀音庵做道場,要讓他家女兒當皇後。”
“血口噴人!”喬欣站出來大聲說。
“喬卿且退下!”玄宗用滿含信任的目光看著喬欣說。
“你作為父母官,對皇親國戚們的情況還不及朕了解,看來,誰的親戚誰走動呀!”玄宗意味深長地說。
福建道台看了看玄宗又看了看李林甫,茫然不知所措地低下了頭。他的這一下意識動作,玄宗深深記在了心裏。
“據朕了解,懸壺濟世是江家的家風,發生災難時施藥施衣施粥行善、出資在寺院做水陸法會是江家一貫以來的傳統,這在先皇之時就天下皆知,為何今天會從你嘴裏冒出這樣的話來。”玄宗再一次盯著福建道台一字一句說。
福建道台臉上滲出了汗,在場的人都看到他在微微顫抖。這時,他又下意識抬眼看了一下站在身旁的李林甫。玄宗又將這一瞬間收入眼簾。
朝堂上一片寂靜。
“臣還有一要事相奏!”河南道台向前挪跪兩步說。
“但奏無妨!”玄宗望著河南道台微笑著說,想以此緩和一下緊張的氣氛。
“江采蘋以戴罪之身到了東都洛陽並不安分,與一個假冒太妃的妖婦整天纏在一起,還與這妖婦大模大樣一起到永慈寺參加佛事。”
“是蕭彤辦事不慎不力,還是……。”玄宗不敢多想,表情由之前的溫和變得凝重。
“無風不起浪,兩位道台的話還請皇上斟酌。”李林甫跪下稽首言。
“朝廷命官歪曲實事、無中生有也是欺君大罪。”喬欣再次站出來說。
“實在搞不清楚這喬欣和江家有著怎麽樣的特殊關係,為什麽每提到江家的人和事他都激動不已呢?”李林莆的說話藝術比以前巧妙了許多,以江家置換江采蘋,不傷皇上的聖顏,卻也把最惡毒的兒思注入。
“朝堂之上若無張九齡般的正直真心護國賢,李唐何以立天下?”玄宗的話份量夠重,群臣都會心互望著。
玄宗畢竟是玄宗,嘉獎福建、河南等省的活動照常進行,大宴群臣的儀式如期舉辦,且氣氛輕鬆愉快。
八月十四下午,玄宗在禦書房分別秘召了福建、河南道台。一切如他所料,李林甫在八月十二晚分別秘會兩位道台,安排了他們上朝所奏之事,並謊稱是奉了皇上之命行事。李林甫的膽大妄為令玄宗氣憤又奇怪,其人如亡命之徒般的行徑究竟源於何?於是,他決定次日(八月十五)一大早就去玄都觀,或許那裏會找到答案。
晚上,玄宗與喬欣在禦書房對次日活動行程又進行了一番斟酌,並對東都洛陽之事進行了密商。
八月十五中秋節一大早,玄宗帶領回京的各位親王、後宮位高嬪妃、朝廷重臣移駕玄都觀,在此舉行祭天地、祭祖先之盛大活動,因為這個中秋是戰勝三大天災、迎來國泰民安的豐收之季,長安城裏一片歡騰,各大寺院、道觀都如過廟會般唱秋報戲,玄都觀也不倒外。玄宗一行到了觀中,主殿對麵的戲台上已經在輪流清唱,為正式演出營造氣氛,節日的氣氛在文武樂隊的鼓勁中濃厚起來。
大典開始,全觀寂靜,玄宗做為祭天地、察祖先的主祭人,帶領一幹人獻祭品後按觀中主持金葉、玉真兩位公主的引導,將祝香、上香、頂禮儀式一板一眼完成,爾後玄宗親讀自己所寫祭文。讀完祭文,玄宗便帶了賢淑妃、喬欣到觀中特為皇帝設的廂房內品茗,高力士及相關太監、宮女侍奉左右。主殿處金葉、玉真公主帶領皇都各大道觀主持、觀中道姑及王公貴族繼續將誦經、斛食、化帛三個儀式依次進行。
“聖上,這是觀中特意準備的上好的蒙頂山茶,是用昨天各殿供水燒開泡的。”一個一身白道袍、美若天仙的道姑帶了兩個小道姑端茶進來躬身奉茶,兩個小道姑手裏各拿著茶葉和熱水壺。
玄宗看了看道姑,正是太真,在前麵的活動中,為玄宗隨時遞東西的就是她,她是皇室出家人,做這些自然比別人更合適。當時玄宗看到太真比以前清瘦、沉靜了許多,心裏也極為安慰。此時她又走進廂房,玄宗著到她將高束的發髻在中間束了一縷完全披了下來,如黑色瀑布般的秀發與飄飄欲仙的絲質純白道袍成了一種絕配,玄宗分明看到了她言談舉止、眼語神韻間兼有的武惠妃與梅妃的溫婉與優雅。
玄宗示意高力士將茶接過放在自己手邊,用手撫摸了一下茶盞說:“太真道姑辛苦了!跟著兩位公主修行,長進很大。看你如此安定、沉靜,朕和賢淑妃很放心!”
“謝皇上、娘娘隆恩,太真斬斷塵緣潛心修道,感悟甚多,隻是心中對聖上和皇室安危的執念難以放下。”
玄宗感覺眼前說話人的聲音、神情分明就是武惠妃,心中不禁湧起一種莫名的感覺,不禁定睛望著眼前的道姑發楞。
“皇上,太真總是想起壽王府的天倫之樂。”
此話更是武惠妃的翻板,武惠妃彌留之際,拉著玄宗的手總是重複一句話:“皇上,臣妾總是想起我們在壽王府的天倫之樂。”
“太真道姑,皇上需休息,請自珍,以修道為重,退下吧!”賢淑妃走過來拉了拉太真的手說。
“貧道告退!”太真施禮後帶兩位小道姑離開,那搖曳的白色道袍卻走進了玄宗心裏,那轉身的瞬間和削瘦的雙肩,分明是采蘋穿白衣裙的神韻。
玄宗端起太真奉的茶就要喝,突然常忠闖進來跪倒說:“皇上萬不可飲此茶!”
玄宗將茶盞放下說:“不必驚慌,起來說話!”
常忠跪著不起不應答。
“皇上,聽說這廂房後麵有一神奇的荷塘,荷花要開到立冬,臣妾和高公公乘這會子去看看。”賢淑妃說完便帶了高力士和宮人們退出,廂房裏員剩下玄宗、喬欣、常忠。玄宗望著賢淑妃漸行漸遠的背影會心地笑了。
“在下按喬尚書指使,一直在密切注視李林甫與兩位終南山道姑的行徑。昨晚深夜,一名道姑用穿牆術進觀悄悄見過太真道姑後,便在李林甫家的後花院見了李林甫。”
“把門關上!”玄宗站起身對喬欣說。
“在下藏在假山後的花叢裏,聽到了他們的對話。”
“與這茶有關?”
“有關!還與梅妃娘娘有關。”
“噢,快快講來!”
“在下聽到李林甫稱這道姑為公主師傅,還說師傅教他的法術他每日子時都在練。那個道姑並終南山道姑,而是魔界的二公主,她奉了魔王之命,是要將天界玄華太子和紫玉仙子誅殺在人間,使他們魂飛魄散,再無法回到天界。”
玄宗複坐下,回想觀音夢中的話,終於明白為什麽時時處處有人要致采蘋於死地的原因,更知道了自己的前生。
“為什麽不讓他們回到天界?”
“好像是說將來魔界要統治三界,但要是玄華太子和紫玉仙子上了五佛和三清祖師設的七星座,魔界多年的苦心經營就會落空。”
“李林甫為什麽要助紂為虐呢?是陷入了魔界二公主的情網嗎?”
“有點,但不完全是。好像說李林甫是魔界太子的坐騎黑心狼,他今能在我大唐入朝拜相是魔界的精心安排。我還知道了梅妃娘娘就是紫玉仙子。”
“此話怎講?”玄宗裝著一無所知,好奇地發問。
“從他們的談話中我聽明白,那個魔鬼二公主謊稱自己是昆侖虛的靈芝仙子,騙取九尾白狐和一黑狐仙的信任,利用九尾白狐的家仇和對玄華太子的癡情,要離間玄華太子和紫玉仙子,等先除了紫玉仙子,便會讓九尾白狐毀了玄華太子的元神金體。”
“說了半天,你還沒說清楚為何梅妃娘娘就是紫玉仙子。”
“李林甫說聖上在朝堂上鐵了心維護梅妃娘娘,那個魔界二公主便大罵魔界太子太蠢,辦事不力,還詛咒觀音菩薩和女媧娘娘,她說以莆田為重災區的福建水災本是毀了紫玉的最好機會,偏觀音大士多管閑事,用法力退了水患,讓許多死了的人起死回身。更大罵女媧娘娘,說本在江家大院的藥裏、水裏下了毒,那些到江家大院的人和喝了江家大院施粥的人本應全部喪命,卻被女媧的天河水和觀音的淨瓶水化毒為甘露。”
“原來如此!”玄宗沉吟般地說了一句,站起來慢慢踱步。他對福建水災奇跡般治理的原因是有感應的,他當時想到的隻是觀世音菩薩,但不曾想還有女媧娘娘的助力。
“這茶裏有何文章?”玄宗平靜地問。喬欣、常忠都為皇上聽到這些事的平靜百思不得其解。
“在下聽到魔界二公主罵黑狐仙無用,竟然怨她心腸歹毒回到狐族不再出來。送藥之事也要自己親自跑一趟。”
“送藥?”
“皇上,有些話不知當講不當講,若講錯了,乞聖上赦免在下無罪。”
“但講無妨!”
“真正的太真道姑可能已魂歸太虛,現在的太真是九尾白狐入了七竅。昨晚魔界二公主將藥送到了白狐手中,現在就在這茶中,皇上飲了便會陷入九尾白狐的情魘中。”
“難怪!”玄宗出了一身冷汗,口中冒出了兩個字,心裏暗欣喜道:“幸虧幸虧!”
“皇上原來是天界玄華太子下凡,難怪會得蒼天無數次庇佑,真乃我大唐百姓之幸也!”
這天大的秘密今天竟由常忠說出,玄宗對上蒼安排的這一揭秘形式很滿意。
“今日所言,僅限我三人,不得有第四人知曉!”
“明白!”喬欣與常忠共同稽首作禮後常忠退出……。
玄宗回到宮中得觀音托夢,夢醒後他做了個驚世駭俗的決定:下旨玄都觀楊太真還俗,並進宮晉封貴妃。
與此同時,東都洛陽皇宮內太妃為采蘋留下一份書信不辭而別,說是要到遙遠的佛國閉關修行。
楊太真還俗封貴妃的背後究竟有著怎樣的隱情?太妃給采蘋留下了一份怎樣的書信?楊太真進宮會對江采蘋的人生和大唐產生怎樣的影響?且待下章分解!
有一天,上陽東宮來了一位特殊的客人。蕭彤介紹說是一位長住東都皇宮的太妃。采蘋見到這位慈眉善目的太妃,很有親近感,太妃也特很喜歡采蘋。
“早聽說上陽東宮來了天人般的梅妃娘娘,本該早來探望,隻因永慈庵有個重要的法會,哀家去參加法會,喜歡那裏的清淨和暮鼓晨鍾裏的梵音妙韻便住了段日子。才回宮,便急著過來了。”
“采蘋乃受罰之身,實不敢勞太妃如此上心。采蘋實不知太妃在此,竟未盡到拜謁之禮,還望太妃海涵!”采蘋說著就要行跪拜禮,卻被太妃起身攙起說:“三郎真是好福氣,終是覓到了他心中的知己。哀家十三歲進宮還從沒見過如你般清麗脫俗、沉靜淡定的女子,難怪會宮怨深深。”
“太妃抬愛,采蘋受之有愧。民女承蒙陛下錯愛,榮享皇家隆恩,卻不能為皇室出絲毫之力、添一絲喜氣,實有負聖恩、愧對晉封!”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你給了他最大的心靈安慰和精神力量!”
采蘋打量著眼前的太妃,回味剛才的話,深感這個太妃不一般,能將當今聖上直呼小名,對長安皇宮的事了如指掌……。她究竟什麽來頭?
“過兩天我帶你去看看永慈寺的齊雲塔。聽蕭彤說你對大乘經典幾乎都能背下來,佛緣深厚,實乃李唐之幸也!”
“承蒙太妃厚愛,不勝感激!人生難得,佛法難聞。有緣親近佛法,是祖上和父母為采蘋累積的福報,做功課修慧心、祈國泰不敢有須臾之懈怠。能去永慈公主出家的寺院拜繞齊雲塔是采蘋久有的心願!”
“如此甚好!蕭彤,將哀家藏的牡丹菊花茶煮上,哀家要與梅妃品茗對弈。”
太妃對自己的一切如此了解,對蕭彤使喚如此順手……。因為蕭彤的特殊身份,在長安宮中,沒有任何一個人敢直呼其名,連當今聖上也對其客氣有加。采蘋對這個太妃的好奇心又多了層。這個太妃與當今皇上、永慈公主、蕭彤有著怎樣的關係?為什麽她可以常年留守東都洛陽?帶著這些疑問,不禁多看了幾眼對麵的太妃。采蘋進宮的起心動念與別人不同,所以對宮中的人事關心較少,對這個太妃自然一無所知。但她對皇室出家修佛道的公主們一清二楚,她從心底裏佩服這些可以拋下皇室的金衣玉食修行為國為蒼生的勇氣和信念。
“在想我這個老太婆為什麽可以直呼皇上的小名,對嗎?”太妃用慈祥的目光直視著采蘋問。
江采蘋吃了一驚,但很快恢複平靜說:“采蘋在想,太妃定是皇室德高望重之人,采蘋幾世修來的福份,得天賜與您對麵而坐的機會!”
“真是個會說話的孩子,難怪……。”太妃欲言又止。
蕭彤親下廚做的幾樣小菜和點心,太妃和采蘋吃得很舒心。
晚上,蕭彤姑姑稟告采蘋自己好久沒見太妃了,要與太妃說說體己話兒,遂吩咐宮中人照顧好梅妃,便隨了太妃去安歇。
第二天,采蘋在蕭彤的帶引下到了太妃住的地方拜謁。太妃早在門口迎著,采蘋一進門便拉著她的往裏走。
“這是則天皇後住過的地方,那時她會常常來東都宮裏住,皇上出生在洛陽宮中,這裏是他小時候常來的地方,在那麽多的孫輩中,隻有三郎最得祖母垂愛。”
“那時候,您就在宮中?”
“是啊!皇上是她的生母與我共同帶大的,在我心裏他早勝過了親生的兒子。多年來,思念他、回想與他在一起的時光成了我每天最暖心的時刻。”太妃說著眼眶竟濕潤了。
“太妃,快與梅妃娘娘坐下說話,也不枉我半夜三更起來煮茶、做點心的辛苦!”蕭彤忙打了話岔殷情招呼。
采蘋發現太妃這裏的佛堂很特別,大乘經典很多,還有則天皇後抄經的墨寶。太妃與采蘋談《心經》《金剛經》《妙法蓮華經》《地藏經》,相同相似的感悟使她們常常感到在一起的時間過得太快。太妃正在縫繡一件成人的肚兜,肚兜上的龍已繡了一大半,采蘋拿在手裏仔細欣賞,忽然感覺這針腳和風格很熟悉。這裏的每一處都流動著太妃慈心所致的溫暖與溫馨,但讓她不解的是侍奉太妃的兩位宮女始終一言不發,除了默默做事,就是點頭、微笑。
“難道她們是啞巴?”太妃的神秘感在采蘋心裏再度升級……。後來的日子,采蘋與太妃幾乎是形影相伴,誦經持齋、談經論道、對弈切砌女工、為國泰民安祈福。采蘋與太妃的投緣,是因為心性與心境的相似,更是因為共同心向的因緣際合,這因緣便是對皇上和大唐的真誠無私!
話分兩頭,卻說長安宮中的玄宗因為福建水災的迅速有效治理和黃河流域瘟疫的全麵消退,十分高興,遂決定於八月中秋節前對成效顯著的地方官進行嘉獎。考慮到八月十四、十五兩天是十齋日,玄宗便將嘉獎的日子定在了八月十三。李唐王朝自建國以來,尤其是經過了武周時期,製度不斷在改,但長孫賢後提議十齋日宮中吃全素的習慣卻被保留了下來。玄宗執政之前的大唐宮中,八月十五中秋節的宴席上會堆滿各地新鮮水果、各色鮮花點心、各種可口素食,但不會有一丁點的肉食。
八月十三早朝,玄宗坐在金鑾寶座上接受群臣和來京地方官的朝拜,龍心大悅。
“旱災、水患、瘟疫接踵而至,蒼天護佑、群臣及各級地方官員同心,如今災星消退、紅光照拂,實乃我大唐遇難呈祥之福報。朕感恩上蒼無量之厚愛、感恩祖上殷殷之蔭庇,也感謝眾卿之同心。”
“皇上勤政愛民感動天地!”朝堂上跪了一大片齊聲執笏稽首道。
“眾卿平身!”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福建水災來勢凶猛,當時形勢極為嚴峻,福建卻在朝廷欽差未到、救濟資金未到之前就將一切解決妥當,減少百姓苦難和損失,功不可設。”
“為朝廷解憂是臣等的天職。”福建道台忙跪下叩首說。
“河南防禦有力,瘟疫發生率最小,東部洛陽更是黃河流域疫區的淨土,功不可滅。”
“為朝廷分憂、保百姓安康是我等之天職。”河南道台也上前跪在福建道台身邊說。
“朕知道在三大災難來臨之時,各地的皇親國戚們都發揮了很好的作用,二位卿,可否講一講本地皇親國戚抗災的事情。”
於是,兩個道台爭先恐後講本地皇親國戚們抗災的生動故事,玄宗由開始的滿麵含笑變得越來越不耐煩,因為他能聽出來其中的誇大其詞和生扯硬貼。而對真正做了大善事的莆田江家大院隻字不提。之前,玄宗讓喬欣對江家大院的事做過詳細的調查,江家不僅將周圍受水災後無家可歸的百姓安置在家中,還將許多從水中打撈上來的人抬到家中救治;不僅將鄰村逃難的人收留在家中,還每天設棚施粥。今天早朝,他希望聽到這些,但卻事與願違。
“朕聽說莆田江家大院做了許多得人心的善事,你難道不知道?”玄宗望著福建道台勉強笑著說。
“別提江家了,他們不僅招攬許多人到家中治病發國難財,還乘國家大難之時,出資在觀音庵做道場,要讓他家女兒當皇後。”
“血口噴人!”喬欣站出來大聲說。
“喬卿且退下!”玄宗用滿含信任的目光看著喬欣說。
“你作為父母官,對皇親國戚們的情況還不及朕了解,看來,誰的親戚誰走動呀!”玄宗意味深長地說。
福建道台看了看玄宗又看了看李林甫,茫然不知所措地低下了頭。他的這一下意識動作,玄宗深深記在了心裏。
“據朕了解,懸壺濟世是江家的家風,發生災難時施藥施衣施粥行善、出資在寺院做水陸法會是江家一貫以來的傳統,這在先皇之時就天下皆知,為何今天會從你嘴裏冒出這樣的話來。”玄宗再一次盯著福建道台一字一句說。
福建道台臉上滲出了汗,在場的人都看到他在微微顫抖。這時,他又下意識抬眼看了一下站在身旁的李林甫。玄宗又將這一瞬間收入眼簾。
朝堂上一片寂靜。
“臣還有一要事相奏!”河南道台向前挪跪兩步說。
“但奏無妨!”玄宗望著河南道台微笑著說,想以此緩和一下緊張的氣氛。
“江采蘋以戴罪之身到了東都洛陽並不安分,與一個假冒太妃的妖婦整天纏在一起,還與這妖婦大模大樣一起到永慈寺參加佛事。”
“是蕭彤辦事不慎不力,還是……。”玄宗不敢多想,表情由之前的溫和變得凝重。
“無風不起浪,兩位道台的話還請皇上斟酌。”李林甫跪下稽首言。
“朝廷命官歪曲實事、無中生有也是欺君大罪。”喬欣再次站出來說。
“實在搞不清楚這喬欣和江家有著怎麽樣的特殊關係,為什麽每提到江家的人和事他都激動不已呢?”李林莆的說話藝術比以前巧妙了許多,以江家置換江采蘋,不傷皇上的聖顏,卻也把最惡毒的兒思注入。
“朝堂之上若無張九齡般的正直真心護國賢,李唐何以立天下?”玄宗的話份量夠重,群臣都會心互望著。
玄宗畢竟是玄宗,嘉獎福建、河南等省的活動照常進行,大宴群臣的儀式如期舉辦,且氣氛輕鬆愉快。
八月十四下午,玄宗在禦書房分別秘召了福建、河南道台。一切如他所料,李林甫在八月十二晚分別秘會兩位道台,安排了他們上朝所奏之事,並謊稱是奉了皇上之命行事。李林甫的膽大妄為令玄宗氣憤又奇怪,其人如亡命之徒般的行徑究竟源於何?於是,他決定次日(八月十五)一大早就去玄都觀,或許那裏會找到答案。
晚上,玄宗與喬欣在禦書房對次日活動行程又進行了一番斟酌,並對東都洛陽之事進行了密商。
八月十五中秋節一大早,玄宗帶領回京的各位親王、後宮位高嬪妃、朝廷重臣移駕玄都觀,在此舉行祭天地、祭祖先之盛大活動,因為這個中秋是戰勝三大天災、迎來國泰民安的豐收之季,長安城裏一片歡騰,各大寺院、道觀都如過廟會般唱秋報戲,玄都觀也不倒外。玄宗一行到了觀中,主殿對麵的戲台上已經在輪流清唱,為正式演出營造氣氛,節日的氣氛在文武樂隊的鼓勁中濃厚起來。
大典開始,全觀寂靜,玄宗做為祭天地、察祖先的主祭人,帶領一幹人獻祭品後按觀中主持金葉、玉真兩位公主的引導,將祝香、上香、頂禮儀式一板一眼完成,爾後玄宗親讀自己所寫祭文。讀完祭文,玄宗便帶了賢淑妃、喬欣到觀中特為皇帝設的廂房內品茗,高力士及相關太監、宮女侍奉左右。主殿處金葉、玉真公主帶領皇都各大道觀主持、觀中道姑及王公貴族繼續將誦經、斛食、化帛三個儀式依次進行。
“聖上,這是觀中特意準備的上好的蒙頂山茶,是用昨天各殿供水燒開泡的。”一個一身白道袍、美若天仙的道姑帶了兩個小道姑端茶進來躬身奉茶,兩個小道姑手裏各拿著茶葉和熱水壺。
玄宗看了看道姑,正是太真,在前麵的活動中,為玄宗隨時遞東西的就是她,她是皇室出家人,做這些自然比別人更合適。當時玄宗看到太真比以前清瘦、沉靜了許多,心裏也極為安慰。此時她又走進廂房,玄宗著到她將高束的發髻在中間束了一縷完全披了下來,如黑色瀑布般的秀發與飄飄欲仙的絲質純白道袍成了一種絕配,玄宗分明看到了她言談舉止、眼語神韻間兼有的武惠妃與梅妃的溫婉與優雅。
玄宗示意高力士將茶接過放在自己手邊,用手撫摸了一下茶盞說:“太真道姑辛苦了!跟著兩位公主修行,長進很大。看你如此安定、沉靜,朕和賢淑妃很放心!”
“謝皇上、娘娘隆恩,太真斬斷塵緣潛心修道,感悟甚多,隻是心中對聖上和皇室安危的執念難以放下。”
玄宗感覺眼前說話人的聲音、神情分明就是武惠妃,心中不禁湧起一種莫名的感覺,不禁定睛望著眼前的道姑發楞。
“皇上,太真總是想起壽王府的天倫之樂。”
此話更是武惠妃的翻板,武惠妃彌留之際,拉著玄宗的手總是重複一句話:“皇上,臣妾總是想起我們在壽王府的天倫之樂。”
“太真道姑,皇上需休息,請自珍,以修道為重,退下吧!”賢淑妃走過來拉了拉太真的手說。
“貧道告退!”太真施禮後帶兩位小道姑離開,那搖曳的白色道袍卻走進了玄宗心裏,那轉身的瞬間和削瘦的雙肩,分明是采蘋穿白衣裙的神韻。
玄宗端起太真奉的茶就要喝,突然常忠闖進來跪倒說:“皇上萬不可飲此茶!”
玄宗將茶盞放下說:“不必驚慌,起來說話!”
常忠跪著不起不應答。
“皇上,聽說這廂房後麵有一神奇的荷塘,荷花要開到立冬,臣妾和高公公乘這會子去看看。”賢淑妃說完便帶了高力士和宮人們退出,廂房裏員剩下玄宗、喬欣、常忠。玄宗望著賢淑妃漸行漸遠的背影會心地笑了。
“在下按喬尚書指使,一直在密切注視李林甫與兩位終南山道姑的行徑。昨晚深夜,一名道姑用穿牆術進觀悄悄見過太真道姑後,便在李林甫家的後花院見了李林甫。”
“把門關上!”玄宗站起身對喬欣說。
“在下藏在假山後的花叢裏,聽到了他們的對話。”
“與這茶有關?”
“有關!還與梅妃娘娘有關。”
“噢,快快講來!”
“在下聽到李林甫稱這道姑為公主師傅,還說師傅教他的法術他每日子時都在練。那個道姑並終南山道姑,而是魔界的二公主,她奉了魔王之命,是要將天界玄華太子和紫玉仙子誅殺在人間,使他們魂飛魄散,再無法回到天界。”
玄宗複坐下,回想觀音夢中的話,終於明白為什麽時時處處有人要致采蘋於死地的原因,更知道了自己的前生。
“為什麽不讓他們回到天界?”
“好像是說將來魔界要統治三界,但要是玄華太子和紫玉仙子上了五佛和三清祖師設的七星座,魔界多年的苦心經營就會落空。”
“李林甫為什麽要助紂為虐呢?是陷入了魔界二公主的情網嗎?”
“有點,但不完全是。好像說李林甫是魔界太子的坐騎黑心狼,他今能在我大唐入朝拜相是魔界的精心安排。我還知道了梅妃娘娘就是紫玉仙子。”
“此話怎講?”玄宗裝著一無所知,好奇地發問。
“從他們的談話中我聽明白,那個魔鬼二公主謊稱自己是昆侖虛的靈芝仙子,騙取九尾白狐和一黑狐仙的信任,利用九尾白狐的家仇和對玄華太子的癡情,要離間玄華太子和紫玉仙子,等先除了紫玉仙子,便會讓九尾白狐毀了玄華太子的元神金體。”
“說了半天,你還沒說清楚為何梅妃娘娘就是紫玉仙子。”
“李林甫說聖上在朝堂上鐵了心維護梅妃娘娘,那個魔界二公主便大罵魔界太子太蠢,辦事不力,還詛咒觀音菩薩和女媧娘娘,她說以莆田為重災區的福建水災本是毀了紫玉的最好機會,偏觀音大士多管閑事,用法力退了水患,讓許多死了的人起死回身。更大罵女媧娘娘,說本在江家大院的藥裏、水裏下了毒,那些到江家大院的人和喝了江家大院施粥的人本應全部喪命,卻被女媧的天河水和觀音的淨瓶水化毒為甘露。”
“原來如此!”玄宗沉吟般地說了一句,站起來慢慢踱步。他對福建水災奇跡般治理的原因是有感應的,他當時想到的隻是觀世音菩薩,但不曾想還有女媧娘娘的助力。
“這茶裏有何文章?”玄宗平靜地問。喬欣、常忠都為皇上聽到這些事的平靜百思不得其解。
“在下聽到魔界二公主罵黑狐仙無用,竟然怨她心腸歹毒回到狐族不再出來。送藥之事也要自己親自跑一趟。”
“送藥?”
“皇上,有些話不知當講不當講,若講錯了,乞聖上赦免在下無罪。”
“但講無妨!”
“真正的太真道姑可能已魂歸太虛,現在的太真是九尾白狐入了七竅。昨晚魔界二公主將藥送到了白狐手中,現在就在這茶中,皇上飲了便會陷入九尾白狐的情魘中。”
“難怪!”玄宗出了一身冷汗,口中冒出了兩個字,心裏暗欣喜道:“幸虧幸虧!”
“皇上原來是天界玄華太子下凡,難怪會得蒼天無數次庇佑,真乃我大唐百姓之幸也!”
這天大的秘密今天竟由常忠說出,玄宗對上蒼安排的這一揭秘形式很滿意。
“今日所言,僅限我三人,不得有第四人知曉!”
“明白!”喬欣與常忠共同稽首作禮後常忠退出……。
玄宗回到宮中得觀音托夢,夢醒後他做了個驚世駭俗的決定:下旨玄都觀楊太真還俗,並進宮晉封貴妃。
與此同時,東都洛陽皇宮內太妃為采蘋留下一份書信不辭而別,說是要到遙遠的佛國閉關修行。
楊太真還俗封貴妃的背後究竟有著怎樣的隱情?太妃給采蘋留下了一份怎樣的書信?楊太真進宮會對江采蘋的人生和大唐產生怎樣的影響?且待下章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