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宗隻帶了喬欣一人拾級走上女媧廟,門前一副刻在石柱上的對聯吸引他佇足細品:“人間奇珍無數,善為至寶;天上主司有眼,心作福田。”玄宗輕輕念出聲。
進了廟門,玄宗與喬欣直奔主殿,恭敬點燭、上香拜過媧皇後,便起身瞻仰殿堂牆上女媧摶土造人的彩畫故事。
“善人心中結愁腸,何不問卦解愁腸?”女媧座下敲磬的道姑望著玄宗說。
玄宗回頭望了一眼這個慈眉善目的老道姑,覺得很有穩妥感,便說:“請道姑以常利眾生之妙手代為抽吧!”
“貧道恭敬不如從命!”
“血書經咒勝千軍,至誠感天退災瘟。愚人助魔行大礙,冰心反遭惡語損。”道姑重複念著,似乎在努力破解卦意。
玄宗走過來接過卦辭,卻見卦辭旁畫一長發女子跪在地上刺手臂之血,身前的炕桌上放著佛經、毛筆、宣紙、硯台,四周是亭亭的荷花,衣襟上有一樹梅花。玄宗從未見過配畫的卦辭,定睛望著與眾不同卦辭紙,思緒萬千!
“喬卿,你替朕再抽一卦吧!”玄宗將卦辭緊攥在手中,回頭對喬欣說。
“臣遵旨!”
“七層佛塔攀五半,俯視紅塵幾步遠。修行退轉因嗔癡,前功盡棄實可憐。”喬欣將卦辭呈於玄宗,玄宗邊念邊細品卦辭旁的畫,畫中一鳳冠霞帔的貴婦站在七層佛塔第六層的中間木梯上回頭往下看,臉上因驚恐而呈的五衰相非常逼真,再細看這女子胸前的裝飾,竟是隸書的“武”字所成。玄宗明白卦辭和畫的意思,心中極為沉重,不禁看了一眼道姑,卻見這道姑有一種特殊的淡定和無法明狀的超凡脫俗。
“朕可否再親抽一卦?”
“那便最好!請!”
“因情迷心屢遭殃,情執成禍苦劫長。木易若遇山下鬼,此日化戈金環葬。”玄宗邊讀卦辭邊細看旁邊的圖,見一女子吊死在一山坡下的大樹上,周圍是舉戈憤怒的眾兵士,有一座遠山很醒目,隱隱約約有個“驪”字在山石上,再細看女子握著白綾的兩手之腕上皆戴著大鐲子,再細看上麵分別刻著“玉”、“環”兩字。
玄宗忽然想起密藏在宮中家祠的《推背圖》,這本不讓世人看到的皇家秘藏天書,玄宗從位居太子始,每年正月初九必會細看一番,書中第五象所描寫及插圖竟與此卦不謀而合,不禁大為震驚,深感女媧廟之靈感與神奇!《推背圖》因來曆的神奇,成為皇家極少數人才能看到的天書。
太宗時期的兩個曠世奇才袁天罡、李淳風有天晚上做了同樣的夢:在天廷宮殿,玉皇大帝請了東華帝君、媧皇、慈航大士、地藏菩薩、彌勒菩薩共商天地人三盤轉動之事,以便將不同階段下凡、上位之仙早做安排。此會中來了許多仙家,袁、李二人也在其中,夢中他倆還相視一笑。會中定了三界流轉一萬年的大盤,文昌帝君與真武大帝、四大天王、司命神君將每一時段所定三界重大事件用偈子和插圖整理成冊,然後將冊子呈於五佛及文殊菩薩審定。夢醒後二人齊上殿將夢境奏於唐太宗,太宗讓二人憑著記憶將夢中有關人世的偈子與插圖錄於紙上,於是便有了《推背圖》這本奇書的誕生。
“喬欣,著禮部明日早朝提奏擴建女媧廟之事,祈媧皇佑我大唐江山長青、百姓安康!”
“皇上聖明!”
君臣問答剛畢,卻見女道姑變成了身著七彩霞衣、頭飾與塑像一模一樣、腳踩麒麟的女媧娘娘,君臣忙上前跪拜。
“玄華太子,你此番下凡曆劫隻為三世恒昌平,曆煉身心的過程雖艱難,但終會風雨退散彩虹顯。”
“感恩媧皇指點迷津,隆基定不負天恩之浩、蒼生之信。”
“自從盤古開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刺血為墨書寫佛道經典者不足百人,紫玉仙子一片丹心祈國運,血墨所書經咒道交感應,感動佛界為大唐消災息難,誠心之力超過千軍萬馬,太子善待紫玉就是恭敬天地,紫玉血墨之寶抄《楞嚴咒》在大慈恩寺的大雄寶殿,《心經》《地藏經》《金剛經》《白衣觀音靈感神咒》在洛陽宮中,太子若將這些經咒讀一遍,蝗災及所有災難自然消退。”說完,旋即消失。
玄宗複拜過女媧聖像後起身離開。
“梅妃將朕所賜紫玉手鐲摔碎了?”
“臣深感娘娘對聖上用情之真之深,才會有此舉。”
“你背著梅妃從洛陽鬧市到了皇宮?”
“臣深守男女授受不親之戒律,但蕭彤姑姑說緊急情況之下,以仆護主的忠心為重。”
“朝廷打擊的邪教讀誦的佛經怎會與梅妃受持經典一樣?”
“臣以為是有人蓄意為之,混淆視聽,陷梅娘娘於不正不義。其心可誅!”
“暗訪洛陽有何收獲?”
“河南道台、洛陽刺史借朝廷整治佛道秩序之機,緊盯梅妃不放,似乎是受人指使要逼梅妃自絕或離開皇宮。”
“洛陽宮中沒有再增加下人吧?”
“沒有!”
“難道這些人中有……?”
喬欣正不知如何回答皇上問了半截的話,卻已行至龍輦前。
“回宮吧!”玄宗令下,喬欣即指揮人馬掉頭返回。
上得龍輦,玄宗回想武妃帶回的采蘋之五大罪狀,除了剛問過喬欣的三件外,對“梅妃與一老妖婦在宮內行風作浪”重提,還有一樁就是“興妖術,與龜怪合力造除瘟疫之聲勢,蠱惑人心。”
女媧通過給卦將所有的事情講明,玄宗對一切心中有了底。令他想不通的是武妃的變化,他本想等一切風平浪靜後封武妃為忠義皇後,恢複采蘋宸妃之位,但這出乎意料的變故實令他失望,貴為天子也難逃“計劃不如變化”的無常。
到了宮中,玄宗漫步在通往禦書房的路上問喬欣:“依喬卿之見,河南道台、洛陽刺史是與朕作對呢還是與梅妃過不去?”
玄宗神情凝重的問話使喬欣極為緊張,不知如何回答。喬欣深知在自慎自律的玄宗心裏,江山社稷永遠大於一切,對梅妃的深情中靈魂伴侶的相惜相依大於男歡女愛的世俗煙火,這種情感裏的高山流水、心心相印非紅塵俗世的情愛所比。若河南道台、洛陽刺史對梅妃的緊盯不放是處於對梅妃本人孤標傲世的看不慣和對梅妃盛寵的不理解,玄宗可以理解,也可以通過時間和事件讓他們接受,但如果是想通過千方百計“整治”梅妃讓自己心中不痛快卻又無話可說,這就是另一種性質了,玄宗決不允許他們以這種心態挑戰帝威。
喬欣正在思忖如何回答,卻見玄宗停下腳步,轉過聲盯住喬欣說:“朕問你的話可聽清了?”
“聽清了!依臣之見,河南道台、洛陽刺史對朝廷和皇上忠心耿耿,隻是有人從中作梗才蒙了心智,或許受人左右對聖意的誤解和妄測才導致了他的言行。”
“梅妃為何要將書信和珍珠原封不動退回呢?”
“這……”
“但說無妨,不可欺君。”
“三位娘娘對聖上旨意領會有誤差,對梅妃說了令其不得不選擇原封退回的話。”
恰此時,飛鴿傳來蕭彤書信,蕭彤信中對三位娘娘傷害梅妃的之事略說,卻將她們刺耳的話挑重點轉述。玄宗理解蕭彤不是多事人,隻是怕她們惡人先告狀才這麽做。
“你再走趟洛陽,帶上常忠,查明宮中何人與洛陽刺史暗中有來往。”
“暗訪之事還要繼續嗎?”
“不用了!朕已命姚相督辦抗蝗災之時對河南道台、洛陽刺史進行暗查。卿此去專辦此事。單線聯係姚相,不得與宮中有任何來往。”
“臣定不負聖上信任!”
“早做準備早出發吧!傳賢淑妃到禦書房覲見!”
喬欣退下,高力士命人到慧賢宮傳旨。
“朕知道楊太真進宮後的言行對你刺激很大,但你怎可將這種怨恨轉嫁到視你如親人的梅妃身上,況且楊太真的進宮隻是暫時的權宜之策,一向智慧賢淑的你,難道不明白朕遲遲不圓房的難言之隱?”玄宗對跪在麵前的武妃說。
“皇上為何不將此事與臣妾講明?”
“事成於密,朕為了萬無一失。”
“多年來,臣妾可曾走露過一絲皇上的口風?”
“那就讓朕告訴你吧!”
聽著玄宗對楊太真進宮背景的講說,賢淑妃淚如雨下,跪下叩拜道:“皇上太難心了,臣妾慚愧萬分!”
“朕讓你到洛陽撫慰梅妃並嘉獎道台、刺史,你能竟帶來了梅妃的五大罪狀和她原封不動退回的書信和珍珠,還有她那肝腸寸斷的詩。你難道不為辜負朕的信任而慚愧嗎?”
“臣妾愚鈍!”
“難道一個愚鈍就能遮擋了你起心動念所洐生的罪責嗎?”
“臣妾願任憑皇上發落!”
“朕還是讓你先看一樣東西吧!”玄宗說著便從禦書架上取下一本《女則》,再將裏麵夾的一紙折疊整齊的書信取出遞於武妃。
武妃細細讀過書信後,再叩拜玄宗,輕輕說了聲:“臣妾辜負了聖上的信任和梅妃的真誠,無言也無顏再麵對聖上。”
“從今日起,你就安養慧賢宮吧!朕會安排秦、霍二人移居冷宮。”
盡管玄宗對武妃的禁足說得很巧妙很輕鬆,但武妃卻明白這禁足的沉重,謝恩後悄然退下。玄宗讓她看的書信是梅妃所寫,起筆之因是有人彈劾武妃與楊左擁勾結謀反,梅妃用生命擔保武妃的清白,並在信中曆述賢淑妃對皇上的忠心和對自己的真誠。
話分兩頭,卻說梅妃那夜夢行極樂佛國後走出大雄寶殿已是寅時三刻,宮裏一片寂靜,心裏默誦佛號的她無懼無畏。到得寢宮,聽到蕭姑姑和兩個貼身丫鬟熟睡中的鼾聲,方知這鬥蓬並非她們悄悄披上,上得床來,將鬥篷折疊好放在膝蓋沉思:為何這繡著紫色梅花的白色鬥蓬在夢裏會變成繡了紫色荷花的呢?而且是觀音派龍女送到。莫非是觀音開示自己要從傲霜淩雪的梅花完全走向花果同呈的荷花?想到此,悄悄下床走到佛堂,觀音聖像前的荷花油燈正旺,采蘋雙手合十閉目叩問觀音自己的感悟是否正確,卻聽到油燈發出“嗞嗞”的聲音,睜眼一看,油燈芯的火焰升得好高,燈芯竟呈荷花狀閃動。采蘋知自己與觀音道交感應心相通,便叩拜後回到寢床。
次日一大早,采蘋依然開始了雷打不動的早課,蕭彤在采蘋的叩磬聲中起床開始做早膳,兩個丫鬟開始收拾床鋪。
對前夜采蘋慟哭大雄寶殿之事一無所知的三人,看到采蘋沉默寡言卻眼神透亮,以為是睡了個透覺所致,心中便極為安然。
蕭彤發出飛鴿傳書的第三天晌午,收到了來自長安宮中的飛鴿回書。
“娘娘,皇上聖明,已禁了武、秦、霍三人的足。”蕭彤走到坐在寢床上繡荷花的采蘋跟前說。
“姑姑,把宮中窖藏的美酒拿兩瓶來,晚飯後咱們四人小酌怡情。”采蘋麵無表情、答所非問。此語一出,蕭彤和兩個小丫鬟極為吃驚,飲酒是五戒十善之重,滴酒不沾是采蘋“息滅貪瞋癡、勤修戒定慧”的知行合一,宮中人人皆知,所以宮中有了大慶時皇上總會特赦梅妃喝果酒,此時梅妃提出要喝窖藏美酒,真是破天荒地奇事一樁。
“姑姑,窖藏美酒呢?”晚飯桌上采蘋問蕭彤。
“娘娘曆來滴酒不沾,近來身子又弱,這小酌就等到以後再說吧!”
“過了此刻,采蘋或許連此生嚐一口宮中窖藏美酒的福報都沒有了。”
梅妃不著邊際的話三人聽得雲裏霧裏,隻有采蘋自己知道自己在說什麽。夢中佛菩薩的開示、現實中發生的一切使采蘋深悟情執之苦,自己承受的許多苦難,哪一樁不是情執所致?如果自己完全放下了情執,前朝、後宮的人怎會緊盯自己不放呢?皇上又怎會為保護自己而常處被動呢?為了皇上行事無障礙、為了不給更多的人造孽自毀的機會,她選擇了自己退出,下定了讓心遁入空門的決心。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以當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沉默寡言了一整天的采蘋,喝著美酒竟吟起了曹操的《短歌行》,三人看著神情異乎尋常的采蘋,麵麵相覷,不知該說什麽。
吟完,采蘋又低聲唱起了《洛神賦》,兩個丫鬟便也跟著唱起來。初見隆基時她以《洛神賦》為詞邊唱邊舞《驚鴻舞》的情景曆曆在目,回想前塵往事,不禁清淚落襟。
“人生自是癡情苦,憶君清淚如鉛水。”采蘋舉杯飲盡杯中酒,淚光閃動吟出這麽兩句。
“借酒消愁愁更愁,抽刀斷水水更流。若斷離人心上秋,唯有空門清心走。”采蘋又飲盡杯中酒吟出這四句來。
“積壓在她心頭的苦太多了,讓她醉一回吧!”蕭彤對兩個不停拽自己衣襟示意勸阻的丫鬟說。
“此生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與美酒相伴了。”采蘋說著便伏在飯桌上睡著了,三人急忙來扶,采蘋卻起身一股風似地回到了床上。
“紫玉仙子今天喝了這麽多酒不會有事吧?一旦仙子有閃失,你我難逃護持不力之罪。”
“不會有事的,仙子刺血為墨抄經功德甚大,所失血墨,已被觀音菩薩用淨瓶中七寶池中八功德水補上,莫說是酒,就是毒藥到了仙子口中也會變成甘露。”
“如此甚好!”
“仙子伏桌上睡著了,合力啟動移風護體大法,送仙子到寢床。一覺睡醒,仙子便會脫胎換骨。”
兩個緊隨采蘋的護法隔空行法將采蘋送至床上便飛向紫竹林。
有了放下情執、自己獨自承受一切的決心,采蘋安然睡去。
“紫玉,本座有兩件事要囑咐你:一是將你刺血為墨所抄經咒須於下月初一辰時焚於香爐交於紫竹林留存,一旦在娑婆世界被毀,五佛麵前的經本也會因成無源之水、無本之本而威力盡失。二是琴棋書畫於你而言隻是雕蟲小技,那些妒火中燒者會因誇大你的才藝而淹沒你的功德和才華,從今後可斬斷塵世才藝,將來佛國會因你的琴聲而使法音廣流。”
采蘋被紅光刺醒,以為是紅日當頭,睜眼卻見是窗外月亮的紅光灼灼生華。采蘋從未見過如此殊勝的月光,心中極為驚喜。細細回想剛才夢中觀音菩薩交代的兩件事,遂起身準備到佛堂趕抄《金剛經》。
“娘娘醒了,快喝點水!頭疼嗎?”一直守在床邊的兩個小丫鬟趕緊遞上熱水和汗巾。
“頭不疼,好像還很清醒,你倆快去休息。”采蘋接過熱水喝過,搖擺了兩下頭說。
以此,采蘋完全變了一個人,她不再撫琴弄笛,也不再起起落落,每天沉默寡言潛心修行,在夜深人靜時便繼續刺血為墨書寫《金剛經》,繡的朵朵紫荷妙韻生動、荷上的蝴蝶栩栩如生。
初一將至,采蘋想起觀音夢中所囑,便請蕭彤飛鴿傳書喬欣,務必於初一時將大慈恩寺血墨寶抄《楞嚴咒》焚於香爐交於紫竹林。蕭彤想了再三,自作主張飛鴿傳書於玄宗。玄宗已從大慈恩寺找到血墨寶抄《楞嚴咒》,每天邊讀誦邊感念采蘋的一片丹心,對采蘋所受之苦心中極為過意不去。看到蕭彤書信,忽然想到女媧娘娘吩咐要將采蘋血墨寶抄經咒都要念一遍,遂決定開啟洛陽之行。
披星戴月加急趕程,到得洛陽已是初一前一天下午,見過姚崇尋問災情後便直奔宮中,采蘋以在則天聖後佛堂閉關為由,沒有麵聖。蕭彤幫玄宗在佛堂找到了血墨寶抄經咒,玄宗跪在佛堂念了一個通宵。當洛陽城所有的寺院敲響初一的晨鍾時,玄宗將采蘋用血墨抄寫的所有經咒連同自己寫的“保狀書”焚於洛陽宮中大雄寶殿前的香爐交於紫竹林。
玄宗期望能於早膳時見到采蘋,卻得到蕭彤“娘娘為滅蝗災閉關十天中,隻喝水吃水果不進五穀蔬菜,不能見任何人”的回複。
玄宗離了洛陽行宮,即命姚崇宣了河南道台、洛陽刺史共查災情,到得洛陽郊外的田邊,看見路邊黑壓壓跪下一片人,原來昨天傍晚開始,已得到遏製的蝗災又反彈回來,老百姓恐慌再添,故集聚於此麵聖。玄宗正欲安撫百姓,卻聽人群中冒出一句:“聖上見了梅妃,蝗災就反彈了。”
玄宗一聽,即明白百姓集聚麵聖之因,便下了龍輦走到人群中說:“朕此番來洛陽,為順天命鏟盡蝗災,必會使蝗魔聞風做最後掙紮,朕願與大家共除蝗魔。”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姚卿,請支口油鍋,捉幾個蝗蟲炸了。”
姚崇命人遵旨照辦,在場者麵麵相覷,不知皇上葫蘆裏賣何藥。
“將蝗蟲撈上端來!”玄宗氣定神閑地說。
就在所有目光齊刷刷聚焦玄宗時,玄宗將炸焦的蝗蟲放進口中咀嚼起來,在場的人個個目瞪口呆。說來奇怪,頓時蝗蟲或就地跌落而亡或紛飛向遠方,頓時洛陽城蝗蟲消失得幹幹淨淨,至午時,河南境內蝗蟲全部消失。
一時,洛陽城中、河南境內對玄宗體恤百姓感天動地蝗災退的英明讚不絕口。
“你真沒用,那個傻子刺血為墨所寫經咒沒找到,這次的蝗蟲陣又讓玄華破了。我看你是對那個傻子有點憐香惜玉。”
“有觀音、女媧做後盾,你我永遠不是對手。我勸你還是收手吧!到頭來,除不掉玄華、紫玉,反將你我的性命搭上,何苦呢?”
“你真是胸無大誌,等他倆坐上了七星大轉盤,魔界就會消失,你今天的婦人之仁,就是明天魔界的喪鍾。”
“佛家普渡眾生,真到了那一天,觀音、地藏也會將魔界放下屠刀者渡到合適的地方。”
“怪不得本公主的計劃一次次失敗,原來有你這個頭腦靈活的魔界太子拖後腿。父王怎麽會立你這個孬種當太子?”
“我立馬推你做王位繼承人,我自愧沒有你的手段。”
魔界二公主與魔界太子看著精心設計的蝗災陣在玄宗的談笑問敗破,在回魔界的路上大聲爭吵。
玄宗在河南體察民情,長安報來節度使安祿山覲見的消息,便決定返程。返程之時,再次來到宮中,仍然沒見到閉關中的梅妃,看見工匠正在裱一幅繡品,一幅梅妃依夢中記憶繡的《極樂佛國蓮池海會圖》,玄宗細觀裱裝成的繡圖,如同天降神畫,室內荷香盈盈,香氣久久不退。
玄宗寫了封書信請蕭彤轉交梅妃,帶著無盡的遺憾離開洛陽直奔長安。
梅妃塵世空門的歲月會有何種波瀾興起?玄宗回長安後會發生什麽?且待下章分解!
進了廟門,玄宗與喬欣直奔主殿,恭敬點燭、上香拜過媧皇後,便起身瞻仰殿堂牆上女媧摶土造人的彩畫故事。
“善人心中結愁腸,何不問卦解愁腸?”女媧座下敲磬的道姑望著玄宗說。
玄宗回頭望了一眼這個慈眉善目的老道姑,覺得很有穩妥感,便說:“請道姑以常利眾生之妙手代為抽吧!”
“貧道恭敬不如從命!”
“血書經咒勝千軍,至誠感天退災瘟。愚人助魔行大礙,冰心反遭惡語損。”道姑重複念著,似乎在努力破解卦意。
玄宗走過來接過卦辭,卻見卦辭旁畫一長發女子跪在地上刺手臂之血,身前的炕桌上放著佛經、毛筆、宣紙、硯台,四周是亭亭的荷花,衣襟上有一樹梅花。玄宗從未見過配畫的卦辭,定睛望著與眾不同卦辭紙,思緒萬千!
“喬卿,你替朕再抽一卦吧!”玄宗將卦辭緊攥在手中,回頭對喬欣說。
“臣遵旨!”
“七層佛塔攀五半,俯視紅塵幾步遠。修行退轉因嗔癡,前功盡棄實可憐。”喬欣將卦辭呈於玄宗,玄宗邊念邊細品卦辭旁的畫,畫中一鳳冠霞帔的貴婦站在七層佛塔第六層的中間木梯上回頭往下看,臉上因驚恐而呈的五衰相非常逼真,再細看這女子胸前的裝飾,竟是隸書的“武”字所成。玄宗明白卦辭和畫的意思,心中極為沉重,不禁看了一眼道姑,卻見這道姑有一種特殊的淡定和無法明狀的超凡脫俗。
“朕可否再親抽一卦?”
“那便最好!請!”
“因情迷心屢遭殃,情執成禍苦劫長。木易若遇山下鬼,此日化戈金環葬。”玄宗邊讀卦辭邊細看旁邊的圖,見一女子吊死在一山坡下的大樹上,周圍是舉戈憤怒的眾兵士,有一座遠山很醒目,隱隱約約有個“驪”字在山石上,再細看女子握著白綾的兩手之腕上皆戴著大鐲子,再細看上麵分別刻著“玉”、“環”兩字。
玄宗忽然想起密藏在宮中家祠的《推背圖》,這本不讓世人看到的皇家秘藏天書,玄宗從位居太子始,每年正月初九必會細看一番,書中第五象所描寫及插圖竟與此卦不謀而合,不禁大為震驚,深感女媧廟之靈感與神奇!《推背圖》因來曆的神奇,成為皇家極少數人才能看到的天書。
太宗時期的兩個曠世奇才袁天罡、李淳風有天晚上做了同樣的夢:在天廷宮殿,玉皇大帝請了東華帝君、媧皇、慈航大士、地藏菩薩、彌勒菩薩共商天地人三盤轉動之事,以便將不同階段下凡、上位之仙早做安排。此會中來了許多仙家,袁、李二人也在其中,夢中他倆還相視一笑。會中定了三界流轉一萬年的大盤,文昌帝君與真武大帝、四大天王、司命神君將每一時段所定三界重大事件用偈子和插圖整理成冊,然後將冊子呈於五佛及文殊菩薩審定。夢醒後二人齊上殿將夢境奏於唐太宗,太宗讓二人憑著記憶將夢中有關人世的偈子與插圖錄於紙上,於是便有了《推背圖》這本奇書的誕生。
“喬欣,著禮部明日早朝提奏擴建女媧廟之事,祈媧皇佑我大唐江山長青、百姓安康!”
“皇上聖明!”
君臣問答剛畢,卻見女道姑變成了身著七彩霞衣、頭飾與塑像一模一樣、腳踩麒麟的女媧娘娘,君臣忙上前跪拜。
“玄華太子,你此番下凡曆劫隻為三世恒昌平,曆煉身心的過程雖艱難,但終會風雨退散彩虹顯。”
“感恩媧皇指點迷津,隆基定不負天恩之浩、蒼生之信。”
“自從盤古開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刺血為墨書寫佛道經典者不足百人,紫玉仙子一片丹心祈國運,血墨所書經咒道交感應,感動佛界為大唐消災息難,誠心之力超過千軍萬馬,太子善待紫玉就是恭敬天地,紫玉血墨之寶抄《楞嚴咒》在大慈恩寺的大雄寶殿,《心經》《地藏經》《金剛經》《白衣觀音靈感神咒》在洛陽宮中,太子若將這些經咒讀一遍,蝗災及所有災難自然消退。”說完,旋即消失。
玄宗複拜過女媧聖像後起身離開。
“梅妃將朕所賜紫玉手鐲摔碎了?”
“臣深感娘娘對聖上用情之真之深,才會有此舉。”
“你背著梅妃從洛陽鬧市到了皇宮?”
“臣深守男女授受不親之戒律,但蕭彤姑姑說緊急情況之下,以仆護主的忠心為重。”
“朝廷打擊的邪教讀誦的佛經怎會與梅妃受持經典一樣?”
“臣以為是有人蓄意為之,混淆視聽,陷梅娘娘於不正不義。其心可誅!”
“暗訪洛陽有何收獲?”
“河南道台、洛陽刺史借朝廷整治佛道秩序之機,緊盯梅妃不放,似乎是受人指使要逼梅妃自絕或離開皇宮。”
“洛陽宮中沒有再增加下人吧?”
“沒有!”
“難道這些人中有……?”
喬欣正不知如何回答皇上問了半截的話,卻已行至龍輦前。
“回宮吧!”玄宗令下,喬欣即指揮人馬掉頭返回。
上得龍輦,玄宗回想武妃帶回的采蘋之五大罪狀,除了剛問過喬欣的三件外,對“梅妃與一老妖婦在宮內行風作浪”重提,還有一樁就是“興妖術,與龜怪合力造除瘟疫之聲勢,蠱惑人心。”
女媧通過給卦將所有的事情講明,玄宗對一切心中有了底。令他想不通的是武妃的變化,他本想等一切風平浪靜後封武妃為忠義皇後,恢複采蘋宸妃之位,但這出乎意料的變故實令他失望,貴為天子也難逃“計劃不如變化”的無常。
到了宮中,玄宗漫步在通往禦書房的路上問喬欣:“依喬卿之見,河南道台、洛陽刺史是與朕作對呢還是與梅妃過不去?”
玄宗神情凝重的問話使喬欣極為緊張,不知如何回答。喬欣深知在自慎自律的玄宗心裏,江山社稷永遠大於一切,對梅妃的深情中靈魂伴侶的相惜相依大於男歡女愛的世俗煙火,這種情感裏的高山流水、心心相印非紅塵俗世的情愛所比。若河南道台、洛陽刺史對梅妃的緊盯不放是處於對梅妃本人孤標傲世的看不慣和對梅妃盛寵的不理解,玄宗可以理解,也可以通過時間和事件讓他們接受,但如果是想通過千方百計“整治”梅妃讓自己心中不痛快卻又無話可說,這就是另一種性質了,玄宗決不允許他們以這種心態挑戰帝威。
喬欣正在思忖如何回答,卻見玄宗停下腳步,轉過聲盯住喬欣說:“朕問你的話可聽清了?”
“聽清了!依臣之見,河南道台、洛陽刺史對朝廷和皇上忠心耿耿,隻是有人從中作梗才蒙了心智,或許受人左右對聖意的誤解和妄測才導致了他的言行。”
“梅妃為何要將書信和珍珠原封不動退回呢?”
“這……”
“但說無妨,不可欺君。”
“三位娘娘對聖上旨意領會有誤差,對梅妃說了令其不得不選擇原封退回的話。”
恰此時,飛鴿傳來蕭彤書信,蕭彤信中對三位娘娘傷害梅妃的之事略說,卻將她們刺耳的話挑重點轉述。玄宗理解蕭彤不是多事人,隻是怕她們惡人先告狀才這麽做。
“你再走趟洛陽,帶上常忠,查明宮中何人與洛陽刺史暗中有來往。”
“暗訪之事還要繼續嗎?”
“不用了!朕已命姚相督辦抗蝗災之時對河南道台、洛陽刺史進行暗查。卿此去專辦此事。單線聯係姚相,不得與宮中有任何來往。”
“臣定不負聖上信任!”
“早做準備早出發吧!傳賢淑妃到禦書房覲見!”
喬欣退下,高力士命人到慧賢宮傳旨。
“朕知道楊太真進宮後的言行對你刺激很大,但你怎可將這種怨恨轉嫁到視你如親人的梅妃身上,況且楊太真的進宮隻是暫時的權宜之策,一向智慧賢淑的你,難道不明白朕遲遲不圓房的難言之隱?”玄宗對跪在麵前的武妃說。
“皇上為何不將此事與臣妾講明?”
“事成於密,朕為了萬無一失。”
“多年來,臣妾可曾走露過一絲皇上的口風?”
“那就讓朕告訴你吧!”
聽著玄宗對楊太真進宮背景的講說,賢淑妃淚如雨下,跪下叩拜道:“皇上太難心了,臣妾慚愧萬分!”
“朕讓你到洛陽撫慰梅妃並嘉獎道台、刺史,你能竟帶來了梅妃的五大罪狀和她原封不動退回的書信和珍珠,還有她那肝腸寸斷的詩。你難道不為辜負朕的信任而慚愧嗎?”
“臣妾愚鈍!”
“難道一個愚鈍就能遮擋了你起心動念所洐生的罪責嗎?”
“臣妾願任憑皇上發落!”
“朕還是讓你先看一樣東西吧!”玄宗說著便從禦書架上取下一本《女則》,再將裏麵夾的一紙折疊整齊的書信取出遞於武妃。
武妃細細讀過書信後,再叩拜玄宗,輕輕說了聲:“臣妾辜負了聖上的信任和梅妃的真誠,無言也無顏再麵對聖上。”
“從今日起,你就安養慧賢宮吧!朕會安排秦、霍二人移居冷宮。”
盡管玄宗對武妃的禁足說得很巧妙很輕鬆,但武妃卻明白這禁足的沉重,謝恩後悄然退下。玄宗讓她看的書信是梅妃所寫,起筆之因是有人彈劾武妃與楊左擁勾結謀反,梅妃用生命擔保武妃的清白,並在信中曆述賢淑妃對皇上的忠心和對自己的真誠。
話分兩頭,卻說梅妃那夜夢行極樂佛國後走出大雄寶殿已是寅時三刻,宮裏一片寂靜,心裏默誦佛號的她無懼無畏。到得寢宮,聽到蕭姑姑和兩個貼身丫鬟熟睡中的鼾聲,方知這鬥蓬並非她們悄悄披上,上得床來,將鬥篷折疊好放在膝蓋沉思:為何這繡著紫色梅花的白色鬥蓬在夢裏會變成繡了紫色荷花的呢?而且是觀音派龍女送到。莫非是觀音開示自己要從傲霜淩雪的梅花完全走向花果同呈的荷花?想到此,悄悄下床走到佛堂,觀音聖像前的荷花油燈正旺,采蘋雙手合十閉目叩問觀音自己的感悟是否正確,卻聽到油燈發出“嗞嗞”的聲音,睜眼一看,油燈芯的火焰升得好高,燈芯竟呈荷花狀閃動。采蘋知自己與觀音道交感應心相通,便叩拜後回到寢床。
次日一大早,采蘋依然開始了雷打不動的早課,蕭彤在采蘋的叩磬聲中起床開始做早膳,兩個丫鬟開始收拾床鋪。
對前夜采蘋慟哭大雄寶殿之事一無所知的三人,看到采蘋沉默寡言卻眼神透亮,以為是睡了個透覺所致,心中便極為安然。
蕭彤發出飛鴿傳書的第三天晌午,收到了來自長安宮中的飛鴿回書。
“娘娘,皇上聖明,已禁了武、秦、霍三人的足。”蕭彤走到坐在寢床上繡荷花的采蘋跟前說。
“姑姑,把宮中窖藏的美酒拿兩瓶來,晚飯後咱們四人小酌怡情。”采蘋麵無表情、答所非問。此語一出,蕭彤和兩個小丫鬟極為吃驚,飲酒是五戒十善之重,滴酒不沾是采蘋“息滅貪瞋癡、勤修戒定慧”的知行合一,宮中人人皆知,所以宮中有了大慶時皇上總會特赦梅妃喝果酒,此時梅妃提出要喝窖藏美酒,真是破天荒地奇事一樁。
“姑姑,窖藏美酒呢?”晚飯桌上采蘋問蕭彤。
“娘娘曆來滴酒不沾,近來身子又弱,這小酌就等到以後再說吧!”
“過了此刻,采蘋或許連此生嚐一口宮中窖藏美酒的福報都沒有了。”
梅妃不著邊際的話三人聽得雲裏霧裏,隻有采蘋自己知道自己在說什麽。夢中佛菩薩的開示、現實中發生的一切使采蘋深悟情執之苦,自己承受的許多苦難,哪一樁不是情執所致?如果自己完全放下了情執,前朝、後宮的人怎會緊盯自己不放呢?皇上又怎會為保護自己而常處被動呢?為了皇上行事無障礙、為了不給更多的人造孽自毀的機會,她選擇了自己退出,下定了讓心遁入空門的決心。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以當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沉默寡言了一整天的采蘋,喝著美酒竟吟起了曹操的《短歌行》,三人看著神情異乎尋常的采蘋,麵麵相覷,不知該說什麽。
吟完,采蘋又低聲唱起了《洛神賦》,兩個丫鬟便也跟著唱起來。初見隆基時她以《洛神賦》為詞邊唱邊舞《驚鴻舞》的情景曆曆在目,回想前塵往事,不禁清淚落襟。
“人生自是癡情苦,憶君清淚如鉛水。”采蘋舉杯飲盡杯中酒,淚光閃動吟出這麽兩句。
“借酒消愁愁更愁,抽刀斷水水更流。若斷離人心上秋,唯有空門清心走。”采蘋又飲盡杯中酒吟出這四句來。
“積壓在她心頭的苦太多了,讓她醉一回吧!”蕭彤對兩個不停拽自己衣襟示意勸阻的丫鬟說。
“此生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與美酒相伴了。”采蘋說著便伏在飯桌上睡著了,三人急忙來扶,采蘋卻起身一股風似地回到了床上。
“紫玉仙子今天喝了這麽多酒不會有事吧?一旦仙子有閃失,你我難逃護持不力之罪。”
“不會有事的,仙子刺血為墨抄經功德甚大,所失血墨,已被觀音菩薩用淨瓶中七寶池中八功德水補上,莫說是酒,就是毒藥到了仙子口中也會變成甘露。”
“如此甚好!”
“仙子伏桌上睡著了,合力啟動移風護體大法,送仙子到寢床。一覺睡醒,仙子便會脫胎換骨。”
兩個緊隨采蘋的護法隔空行法將采蘋送至床上便飛向紫竹林。
有了放下情執、自己獨自承受一切的決心,采蘋安然睡去。
“紫玉,本座有兩件事要囑咐你:一是將你刺血為墨所抄經咒須於下月初一辰時焚於香爐交於紫竹林留存,一旦在娑婆世界被毀,五佛麵前的經本也會因成無源之水、無本之本而威力盡失。二是琴棋書畫於你而言隻是雕蟲小技,那些妒火中燒者會因誇大你的才藝而淹沒你的功德和才華,從今後可斬斷塵世才藝,將來佛國會因你的琴聲而使法音廣流。”
采蘋被紅光刺醒,以為是紅日當頭,睜眼卻見是窗外月亮的紅光灼灼生華。采蘋從未見過如此殊勝的月光,心中極為驚喜。細細回想剛才夢中觀音菩薩交代的兩件事,遂起身準備到佛堂趕抄《金剛經》。
“娘娘醒了,快喝點水!頭疼嗎?”一直守在床邊的兩個小丫鬟趕緊遞上熱水和汗巾。
“頭不疼,好像還很清醒,你倆快去休息。”采蘋接過熱水喝過,搖擺了兩下頭說。
以此,采蘋完全變了一個人,她不再撫琴弄笛,也不再起起落落,每天沉默寡言潛心修行,在夜深人靜時便繼續刺血為墨書寫《金剛經》,繡的朵朵紫荷妙韻生動、荷上的蝴蝶栩栩如生。
初一將至,采蘋想起觀音夢中所囑,便請蕭彤飛鴿傳書喬欣,務必於初一時將大慈恩寺血墨寶抄《楞嚴咒》焚於香爐交於紫竹林。蕭彤想了再三,自作主張飛鴿傳書於玄宗。玄宗已從大慈恩寺找到血墨寶抄《楞嚴咒》,每天邊讀誦邊感念采蘋的一片丹心,對采蘋所受之苦心中極為過意不去。看到蕭彤書信,忽然想到女媧娘娘吩咐要將采蘋血墨寶抄經咒都要念一遍,遂決定開啟洛陽之行。
披星戴月加急趕程,到得洛陽已是初一前一天下午,見過姚崇尋問災情後便直奔宮中,采蘋以在則天聖後佛堂閉關為由,沒有麵聖。蕭彤幫玄宗在佛堂找到了血墨寶抄經咒,玄宗跪在佛堂念了一個通宵。當洛陽城所有的寺院敲響初一的晨鍾時,玄宗將采蘋用血墨抄寫的所有經咒連同自己寫的“保狀書”焚於洛陽宮中大雄寶殿前的香爐交於紫竹林。
玄宗期望能於早膳時見到采蘋,卻得到蕭彤“娘娘為滅蝗災閉關十天中,隻喝水吃水果不進五穀蔬菜,不能見任何人”的回複。
玄宗離了洛陽行宮,即命姚崇宣了河南道台、洛陽刺史共查災情,到得洛陽郊外的田邊,看見路邊黑壓壓跪下一片人,原來昨天傍晚開始,已得到遏製的蝗災又反彈回來,老百姓恐慌再添,故集聚於此麵聖。玄宗正欲安撫百姓,卻聽人群中冒出一句:“聖上見了梅妃,蝗災就反彈了。”
玄宗一聽,即明白百姓集聚麵聖之因,便下了龍輦走到人群中說:“朕此番來洛陽,為順天命鏟盡蝗災,必會使蝗魔聞風做最後掙紮,朕願與大家共除蝗魔。”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姚卿,請支口油鍋,捉幾個蝗蟲炸了。”
姚崇命人遵旨照辦,在場者麵麵相覷,不知皇上葫蘆裏賣何藥。
“將蝗蟲撈上端來!”玄宗氣定神閑地說。
就在所有目光齊刷刷聚焦玄宗時,玄宗將炸焦的蝗蟲放進口中咀嚼起來,在場的人個個目瞪口呆。說來奇怪,頓時蝗蟲或就地跌落而亡或紛飛向遠方,頓時洛陽城蝗蟲消失得幹幹淨淨,至午時,河南境內蝗蟲全部消失。
一時,洛陽城中、河南境內對玄宗體恤百姓感天動地蝗災退的英明讚不絕口。
“你真沒用,那個傻子刺血為墨所寫經咒沒找到,這次的蝗蟲陣又讓玄華破了。我看你是對那個傻子有點憐香惜玉。”
“有觀音、女媧做後盾,你我永遠不是對手。我勸你還是收手吧!到頭來,除不掉玄華、紫玉,反將你我的性命搭上,何苦呢?”
“你真是胸無大誌,等他倆坐上了七星大轉盤,魔界就會消失,你今天的婦人之仁,就是明天魔界的喪鍾。”
“佛家普渡眾生,真到了那一天,觀音、地藏也會將魔界放下屠刀者渡到合適的地方。”
“怪不得本公主的計劃一次次失敗,原來有你這個頭腦靈活的魔界太子拖後腿。父王怎麽會立你這個孬種當太子?”
“我立馬推你做王位繼承人,我自愧沒有你的手段。”
魔界二公主與魔界太子看著精心設計的蝗災陣在玄宗的談笑問敗破,在回魔界的路上大聲爭吵。
玄宗在河南體察民情,長安報來節度使安祿山覲見的消息,便決定返程。返程之時,再次來到宮中,仍然沒見到閉關中的梅妃,看見工匠正在裱一幅繡品,一幅梅妃依夢中記憶繡的《極樂佛國蓮池海會圖》,玄宗細觀裱裝成的繡圖,如同天降神畫,室內荷香盈盈,香氣久久不退。
玄宗寫了封書信請蕭彤轉交梅妃,帶著無盡的遺憾離開洛陽直奔長安。
梅妃塵世空門的歲月會有何種波瀾興起?玄宗回長安後會發生什麽?且待下章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