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當納林布祿率眾歸順大金之時,卻聽到了要變和平歸順為戰降的聲音。
喊此話者正是代善。此刻他已帶人馬殺進了葉赫城。
與此同時,城內百姓舉著‘’女真葉赫是親兄弟‘’、‘’女真與葉赫永結同心‘’、‘’葉赫是大金的一部分‘’等條幅走向城門。
代善用箭將帶頭的幾個人(包括薩滿神廟住持)射倒在地大聲嗬斥:“你們這些演戲的賊人,讓爺送你們上西天吧!”
葉赫城內頓時亂作一片,百姓如驚弓之鳥惶惶四散。納林布綠站起身脫下身上的白衣扔在地上說:“努爾哈赤,你太卑鄙了!”
然後對城內百姓大喊:“與建州血戰到底!”
“有誤會,我與莽古爾泰兄長願做人質保歸順!”皇太極忙向納林布祿施禮道。
“莽古爾泰,你可別聽皇太極的話,葉赫與我們沾親還是帶骨?難道你能咽下納林布祿辱侮大金和父汗的惡氣嗎?”代善的聲音更大。
情急之下,努爾哈赤大聲喊:“代善,撤兵!莽古爾泰、皇太極負責葉赫順歸!”
百姓不知該聽誰的,亂轟轟跑散,被射倒的幾個人負著重傷被扶到家中療傷。
“大汗,代善擅自擾亂歸順秩序,應受軍法處置。”舒爾哈齊大聲說。
“他也是手足情深,救兄弟心切所為。”
“那後來撥箭亂射無辜百姓應當何論?城門大開著,城內剛發生的一切,大汗應看得很清楚。”舒爾哈齊氣猶未平。
“父汗,就這樣撤兵,兒不甘心。”代善用盡渾身的力氣情緒激動地大喊。
“快撤!難道你要違父命嗎?”努爾哈赤大喊。
代善帶兵撤了回來,狠狠瞪了一眼叔叔舒爾哈齊。
“父汗,納林布祿詭計多端,且數次辱罵父汗,就讓兒要了他的狗命吧!”莽古爾泰大聲喊。
“大汗,老夫願以身家性命擔保葉赫順利歸順!”靈珠的爺爺也用盡了渾身的力氣大喊。
努爾哈赤心中湧起千層浪,抬頭仰望蒼穹良久說:“兩位貝勒回來,舒爾哈齊帶人進駐葉赫城,負責歸順之事!”
“能否讓我和皇太極一起留在葉赫?”舒爾哈齊施禮懇請。
“不行!”努爾哈赤的語氣很堅定。
“大漢,請允許我隨父留在葉赫吧!”舒爾哈齊的兒子阿敏上前跪請。
“賢侄不必擔心,好好陪你母親回程,我會讓何和禮叔叔陪你父親同行。”努爾哈赤說著話,便用雙手扶起了阿敏。
何和禮是隨努爾哈赤以十三付鎧甲起兵時的結義兄弟,也是大金的重臣之一,所有軍國大事都是努爾哈赤與四大貝勒商量後,還要召集一班重臣再商討。其實,與四大貝勒商量之前努爾哈赤早已問過何和禮了。何和禮常會在努爾哈赤與四大貝勒商大事時被召來。
努爾哈赤帶著三個兒子和所有人馬踏上歸程時,速捎信何和禮到葉赫協舒爾哈齊做好葉赫歸順之事。
從葉赫回來後,代善、莽古爾泰、皇太極三人之間的關係發生了微妙的變化,見麵時彼此非常客氣,但互相卻從不說一句真心話。
再後來,代善與莽古爾泰走得很近,偏偏孤立了皇太極。好在皇太極本就把所有的時間都用在幹公和讀書、練武中,是兄弟中最獨立的人,便對此不在乎、更不放在心上。但努爾哈赤卻很在乎也很放在心上。因為他要從他們中間選出最適合的接班人。
知子莫如父,努尓哈赤對三人的秉性和心態非常清楚:代善有本事,也有謀略,但因一母同胞親兄長褚英之死和母親輸給東哥之孤寂,對自己的感情很複雜,甚至是怨恨占主導的,一旦繼位,葉赫定會麵臨災難,致使許多無辜百姓遭殃。莽古爾泰有勇有血性,對自己和大金的感情也很純正,但他少了一些慈悲,加之從小以娘舅家為榮的優越感,把大金交於他實在不放心。唯有文武雙全的皇太極,是智慧與慈悲的完美結合者,大金要走向強盛,皇太極當然是最佳的接班人,但葉赫血統和崇尚漢文化的標簽是他的大阻礙。
隨著代善、莽古爾泰與富叉家族的不斷走近,加之富叉氏對努爾哈赤的提醒,努爾哈赤下定了要立阿巴亥為大妃的決心,也明白了富叉氏怕娘家以莽古爾泰為由,覬覦大金王朝的難言之隱。
舒爾哈齊回來後,努爾哈赤與四大貝勒的議事在晚上進行。聽完舒爾哈齊關於葉赫歸屬過程及下一步治理建議的詳陳後,又議了立阿巴亥為大妃之事。代善對立大妃之事很平靜,因為立了阿巴亥對自己更有利,對葉赫治理問題他提出了就嚴不就寬的主張。莽古爾泰對毫無娘家勢力的阿巴亥立大妃也很認同,但卻以富叉氏有功大金而葉赫處處與大金作對的比較,提出要嘉獎富叉家族的建議。
努爾哈赤、舒爾哈齊對代善和莽古爾泰的心思非常清楚,會心對視後讓皇太極說話。
對於立大妃之事無異議,對於葉赫治理,皇太極列舉了佛教裏一個很有名的公案,曾有一水怪常在海上做怪,使周圍百姓性命不保、惶恐日夜。各教派法術高明的高手相繼去降伏,均被致死,且死相極慘。後來,一普通比丘為其講了《心經》《金剛經》,以和解之法讓水怪心悅誠服悔過,從此消失不再做怪。
皇太極講的公案智慧而切合當下實際,“水怪”之寓將偏袒之嫌盡除。努爾哈赤和舒爾哈齊以眉眼、嘴角難掩的喜悅,表現了極大的滿意。
代善卻以此大做文章,開始數落皇太極迷信漢文化、削弱女真血性的樁樁件件;莽古爾泰也跟著數落葉赫的種種罪惡。最讓努爾哈赤感到意外的是,他倆竟異口同聲提出四大貝勒中要將皇太極換出的建議。努爾哈赤感受到了他倆背後的支持暗流,這暗流正在侵蝕著大金的權威。
“大汗,我本不該說這些話,但為了大金的未來還是要冒死直言,請立皇太極為大金接班人,以免後患。”舒爾哈齊淚流滿麵長跪說。
努爾哈赤十分感動,因為皇太極就是他心目中最佳的接班人,舒爾哈齊對大金和自己的忠誠和忠心在此刻體現得更為堅定。但形勢和所處的位置不允許他立做決斷。
他俯身輕輕扶起舒爾哈齊說:“本汗春秋正盛,從沒考慮過這樁事,以後再說吧!”
舒爾哈齊臉上一片茫然,代善、莽古尓泰緊張的心理放鬆了下,隻有皇太極表現得十分平靜。
第三天晚上發生的事情,讓努爾哈赤做了一個決定,一個令世人破不開謎團的決定。
多日來的勞碌奔波和思慮使努爾哈赤身心疲憊,這晚他早早入寢,剛進入夢鄉就被一陣嘈雜聲吵醒。原來是代善帶人捉賊,賊被抓到了努爾哈赤麵前,賊是從舒爾哈齊家出來的。從賊身上搜出稀世珍寶的同時,也發現了藏在珍寶中的信,是一封金台石寫給舒爾哈齊的信,信中請舒爾哈齊力薦皇太極為大金接班人。
身經百戰、曆盡滄桑的努爾哈赤對此事一目了然,當何和禮要求細審此賊時,努爾哈赤卻令人杖斃了賊。並親書一封信讓何和禮交於舒爾哈齊。
當晚召來四大貝勒和一班重臣,做了終身囚禁舒爾哈齊讓阿敏接任貝勒之位的決定。
阿巴亥封大妃的儀式如期舉行。
接下來的日子裏,努爾哈赤有要事總是與代善和莽古爾泰商量,也在極力栽培著謹慎的阿敏,皇太極又一次成了冷板凳上的貝勒。
被孤立的鬱鬱寡歡的皇太極,向父汗提出了要帶哲哲到蒙古走親戚的請求,努爾哈赤爽快答應。
誰也沒有想到,此行卻翻開了皇太極人生中的一頁奇緣!
欲知後事如何?且待下章分解!
喊此話者正是代善。此刻他已帶人馬殺進了葉赫城。
與此同時,城內百姓舉著‘’女真葉赫是親兄弟‘’、‘’女真與葉赫永結同心‘’、‘’葉赫是大金的一部分‘’等條幅走向城門。
代善用箭將帶頭的幾個人(包括薩滿神廟住持)射倒在地大聲嗬斥:“你們這些演戲的賊人,讓爺送你們上西天吧!”
葉赫城內頓時亂作一片,百姓如驚弓之鳥惶惶四散。納林布綠站起身脫下身上的白衣扔在地上說:“努爾哈赤,你太卑鄙了!”
然後對城內百姓大喊:“與建州血戰到底!”
“有誤會,我與莽古爾泰兄長願做人質保歸順!”皇太極忙向納林布祿施禮道。
“莽古爾泰,你可別聽皇太極的話,葉赫與我們沾親還是帶骨?難道你能咽下納林布祿辱侮大金和父汗的惡氣嗎?”代善的聲音更大。
情急之下,努爾哈赤大聲喊:“代善,撤兵!莽古爾泰、皇太極負責葉赫順歸!”
百姓不知該聽誰的,亂轟轟跑散,被射倒的幾個人負著重傷被扶到家中療傷。
“大汗,代善擅自擾亂歸順秩序,應受軍法處置。”舒爾哈齊大聲說。
“他也是手足情深,救兄弟心切所為。”
“那後來撥箭亂射無辜百姓應當何論?城門大開著,城內剛發生的一切,大汗應看得很清楚。”舒爾哈齊氣猶未平。
“父汗,就這樣撤兵,兒不甘心。”代善用盡渾身的力氣情緒激動地大喊。
“快撤!難道你要違父命嗎?”努爾哈赤大喊。
代善帶兵撤了回來,狠狠瞪了一眼叔叔舒爾哈齊。
“父汗,納林布祿詭計多端,且數次辱罵父汗,就讓兒要了他的狗命吧!”莽古爾泰大聲喊。
“大汗,老夫願以身家性命擔保葉赫順利歸順!”靈珠的爺爺也用盡了渾身的力氣大喊。
努爾哈赤心中湧起千層浪,抬頭仰望蒼穹良久說:“兩位貝勒回來,舒爾哈齊帶人進駐葉赫城,負責歸順之事!”
“能否讓我和皇太極一起留在葉赫?”舒爾哈齊施禮懇請。
“不行!”努爾哈赤的語氣很堅定。
“大漢,請允許我隨父留在葉赫吧!”舒爾哈齊的兒子阿敏上前跪請。
“賢侄不必擔心,好好陪你母親回程,我會讓何和禮叔叔陪你父親同行。”努爾哈赤說著話,便用雙手扶起了阿敏。
何和禮是隨努爾哈赤以十三付鎧甲起兵時的結義兄弟,也是大金的重臣之一,所有軍國大事都是努爾哈赤與四大貝勒商量後,還要召集一班重臣再商討。其實,與四大貝勒商量之前努爾哈赤早已問過何和禮了。何和禮常會在努爾哈赤與四大貝勒商大事時被召來。
努爾哈赤帶著三個兒子和所有人馬踏上歸程時,速捎信何和禮到葉赫協舒爾哈齊做好葉赫歸順之事。
從葉赫回來後,代善、莽古爾泰、皇太極三人之間的關係發生了微妙的變化,見麵時彼此非常客氣,但互相卻從不說一句真心話。
再後來,代善與莽古爾泰走得很近,偏偏孤立了皇太極。好在皇太極本就把所有的時間都用在幹公和讀書、練武中,是兄弟中最獨立的人,便對此不在乎、更不放在心上。但努爾哈赤卻很在乎也很放在心上。因為他要從他們中間選出最適合的接班人。
知子莫如父,努尓哈赤對三人的秉性和心態非常清楚:代善有本事,也有謀略,但因一母同胞親兄長褚英之死和母親輸給東哥之孤寂,對自己的感情很複雜,甚至是怨恨占主導的,一旦繼位,葉赫定會麵臨災難,致使許多無辜百姓遭殃。莽古爾泰有勇有血性,對自己和大金的感情也很純正,但他少了一些慈悲,加之從小以娘舅家為榮的優越感,把大金交於他實在不放心。唯有文武雙全的皇太極,是智慧與慈悲的完美結合者,大金要走向強盛,皇太極當然是最佳的接班人,但葉赫血統和崇尚漢文化的標簽是他的大阻礙。
隨著代善、莽古爾泰與富叉家族的不斷走近,加之富叉氏對努爾哈赤的提醒,努爾哈赤下定了要立阿巴亥為大妃的決心,也明白了富叉氏怕娘家以莽古爾泰為由,覬覦大金王朝的難言之隱。
舒爾哈齊回來後,努爾哈赤與四大貝勒的議事在晚上進行。聽完舒爾哈齊關於葉赫歸屬過程及下一步治理建議的詳陳後,又議了立阿巴亥為大妃之事。代善對立大妃之事很平靜,因為立了阿巴亥對自己更有利,對葉赫治理問題他提出了就嚴不就寬的主張。莽古爾泰對毫無娘家勢力的阿巴亥立大妃也很認同,但卻以富叉氏有功大金而葉赫處處與大金作對的比較,提出要嘉獎富叉家族的建議。
努爾哈赤、舒爾哈齊對代善和莽古爾泰的心思非常清楚,會心對視後讓皇太極說話。
對於立大妃之事無異議,對於葉赫治理,皇太極列舉了佛教裏一個很有名的公案,曾有一水怪常在海上做怪,使周圍百姓性命不保、惶恐日夜。各教派法術高明的高手相繼去降伏,均被致死,且死相極慘。後來,一普通比丘為其講了《心經》《金剛經》,以和解之法讓水怪心悅誠服悔過,從此消失不再做怪。
皇太極講的公案智慧而切合當下實際,“水怪”之寓將偏袒之嫌盡除。努爾哈赤和舒爾哈齊以眉眼、嘴角難掩的喜悅,表現了極大的滿意。
代善卻以此大做文章,開始數落皇太極迷信漢文化、削弱女真血性的樁樁件件;莽古爾泰也跟著數落葉赫的種種罪惡。最讓努爾哈赤感到意外的是,他倆竟異口同聲提出四大貝勒中要將皇太極換出的建議。努爾哈赤感受到了他倆背後的支持暗流,這暗流正在侵蝕著大金的權威。
“大汗,我本不該說這些話,但為了大金的未來還是要冒死直言,請立皇太極為大金接班人,以免後患。”舒爾哈齊淚流滿麵長跪說。
努爾哈赤十分感動,因為皇太極就是他心目中最佳的接班人,舒爾哈齊對大金和自己的忠誠和忠心在此刻體現得更為堅定。但形勢和所處的位置不允許他立做決斷。
他俯身輕輕扶起舒爾哈齊說:“本汗春秋正盛,從沒考慮過這樁事,以後再說吧!”
舒爾哈齊臉上一片茫然,代善、莽古尓泰緊張的心理放鬆了下,隻有皇太極表現得十分平靜。
第三天晚上發生的事情,讓努爾哈赤做了一個決定,一個令世人破不開謎團的決定。
多日來的勞碌奔波和思慮使努爾哈赤身心疲憊,這晚他早早入寢,剛進入夢鄉就被一陣嘈雜聲吵醒。原來是代善帶人捉賊,賊被抓到了努爾哈赤麵前,賊是從舒爾哈齊家出來的。從賊身上搜出稀世珍寶的同時,也發現了藏在珍寶中的信,是一封金台石寫給舒爾哈齊的信,信中請舒爾哈齊力薦皇太極為大金接班人。
身經百戰、曆盡滄桑的努爾哈赤對此事一目了然,當何和禮要求細審此賊時,努爾哈赤卻令人杖斃了賊。並親書一封信讓何和禮交於舒爾哈齊。
當晚召來四大貝勒和一班重臣,做了終身囚禁舒爾哈齊讓阿敏接任貝勒之位的決定。
阿巴亥封大妃的儀式如期舉行。
接下來的日子裏,努爾哈赤有要事總是與代善和莽古爾泰商量,也在極力栽培著謹慎的阿敏,皇太極又一次成了冷板凳上的貝勒。
被孤立的鬱鬱寡歡的皇太極,向父汗提出了要帶哲哲到蒙古走親戚的請求,努爾哈赤爽快答應。
誰也沒有想到,此行卻翻開了皇太極人生中的一頁奇緣!
欲知後事如何?且待下章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