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無觀世音菩薩!”清辰在暈迷中斷斷續續稱念。


    “何方妖孽假冒觀音菩薩,還不快露出真容。大慈大悲的觀世音菩薩怎會燒死泉神?”


    “這是用龍宮的火靈珠除去清辰的嗔恨,如此便可使他心清意靜早晉上神之位。”


    空中聲音剛落,就見清辰醒過來忙起身,向天合掌三叩九拜說:“至誠頂禮感恩大慈大悲救苦救難廣大靈感觀世音菩薩!”


    “千處祈求千處應,苦海常作渡人舟。眾口所頌不假!”皇太極邊說邊雙手恭敬合十向天禮拜。


    霎時,天空放出七彩祥瑞之光,潔白的祥雲也變成七彩祥雲在空中緩緩行走。


    “因緣和合,本座就將清辰與沁月之事做個了斷吧!”祥雲緩緩散開,手持綠柳淨瓶的觀世音菩薩坐在紫蓮花上示現空中,兩旁的善財、龍女滿麵含笑。


    在場的人神齊刷刷跪下誠誦觀音菩薩名號。


    “還真有觀音,這形象與大雲寺的觀音倒有幾份像。我等也是福大命大造化大,竟能得見菩薩聖容!但願多爾袞的俗濁之氣不要汙了菩薩的聖眼!”


    天空曇花一現的勝景隨即消失。正在大家望穿雲層時,一個白衣道長領著兩個童子從西麵走了過來。


    “道長,剛見到觀音菩薩了,可轉眼就不見了,您掐算一下觀音菩薩還會顯靈嗎?”多爾袞施禮誠請。


    “還是那個頑皮的樣子,稟性難移呀!”道長望著兩個童子笑著說,似乎多爾袞是他們的舊相識一般。


    “弟子有一事不明,您和東華帝君都好象很熟悉我,可我哪有洪福見過帝君聖者和仙風道骨的您呀!”


    道長從懷中拿出一麵鏡子照了照多爾袞說:“東華帝君每到昆侖山都會帶上司命、轉運兩位上神,你的元神本是轉運上神的侍童易書,常跟到昆侖山去。”


    “哎呦,竟不知自己有這麽好的根基,道長可知弟子在昆侖山的軼事一二?”


    “積善,你講講吧!”道長把鏡子交於左邊的童子說。


    “不是冤家不聚頭,那次昆侖山聚會,善財帶了小白兔隨侍觀世音菩薩,不小心丟失了小白兔,找不到主人的小白兔被你追趕到泉邊百般戲鬧,就在小白兔頭撞向泉邊神石的一瞬間,是清辰救了她。”


    “原來如此!”


    “萬事皆有因果,白兔仙子能放下晉封上神的千載難逢之機遇,死心塌地要陪在清辰身邊的前緣,在二次被救時更加堅定。盡管她下界修行時,已將心房前塵之門關閉,但似曾相識的氣場相遇便相融。”


    “世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呀!我同情白兔仙子是我虧欠過她,我看著泉神不舒服定是當時他告了我的黑狀!”多爾袞說著又對清辰撇嘴。


    “何來告狀?隻是轉運上神正好路過詢問時,泉神如實上告罷了。”道長右邊的童子說。


    “我的判斷如此之準!”


    道長從童子手中接過一個黃色的卷軸打開說:“昨夜觀中降下天書,要貧道於此時趕至此處宣讀,請各位悉聽玉帝旨意!”


    “我等謝過上蒼!”多爾袞帶頭第一個跪下。


    “清辰在此地的使命已完成,感念你履職盡責之誠和對沁月追憶懺悔之真,即可回昆侖山,到小涼山聽封;玄華太子得雙玉之珍寶,當以蒼生為念,讓雙玉的能量都發揮在惠濟蒼生上,切不可有偏頗!易書輔佐好玄華太子塵世濟蒼生的大業,切不可有任何非分之想!”


    “謹記玉帝教誨!”這時,一神四人都跪下行禮謝恩。


    “深知自己福薄德淺,入不了天界法眼,懇請道長為凡俗的哲哲留下珍言!”


    “起心動念純正最為重要!對護法日夜相隨者若起歹想,必遭天譴!”


    哲哲的心情極為糟糕,沒想到道長留給她的竟全是警告!她首先想到的是皇太極會如何看她,然後想到讓她堵心的梅姑娘,心裏如同打翻了五味瓶。


    “小神感恩正大光明、大慈大悲的觀世音菩薩!祈請菩薩成全弟子將封神通票當麵奉還沁月的心願!”清辰對著道長言懇意切跪拜。


    “沁月已被紫竹林大無畏佛光攝受,塵根已斷,萬緣放下,心如止水,清淨無染。封神榜上有其名,蓮池海會有其座,暢行三界無阻礙。此封神通票也是與你有緣,用心珍藏,日後定有大用!”道長帶著兩個童子冉冉升起在空中說。


    清辰在原地轉了三圈,身上即刻閃出白光,不斷放大的光圈在與太陽光相融中,將清辰的身影逐漸模糊,清辰沐光飛起,駕起祥雲直奔雲霄。


    這時皇太極等人才明白過來,是觀音化成了道長下塵理事。不禁大為驚訝與感動,便雙手合十向空恭念觀音名號。


    皇太極對柴桑說:“在貝勒府建觀音殿,在此為泉神立廟塑像,必大益草原。”


    “明白!立刻行動!”柴桑的響應很真。


    “蒙古草原的兒女自有所奉之神,在此造廟立像無人敬,反惹泉神不悅,竊以為此事須三思。”哲哲因被泉神下藥,又被觀音訓誡,心中不快,便以很充分的理由阻止奉泉神。


    本來離貝勒府已不遠的路程,卻因追尋琴聲走到此處,一切天布地設的殊勝之遇,將天人合一的傳奇書寫在科爾沁草原的深處。


    趕向貝勒府的路上,四人各有心事,一路少語。


    皇太極被此番得“雙玉”的幸福籠罩著,總會望著窗外的草原獨自開心微笑;多爾袞第一次聽到自己的前身,第一次真真切切與菩薩、神仙對話,一路之上回味起來十分驚喜,也在偷偷地笑;柴桑是唯一沒有與天結緣的人,他此刻心裏想的是劍月、梅玉的處境,心裏高興不起來;哲哲情緒低落,鬱鬱寡歡,伏在枕頭上寫了個字條悄悄交於兄長。


    皇太極看到哲哲的小動作,以為是她離家越近鄉愁愈濃的女兒常態,並未在意。


    到得科爾沁貝勒府,柴桑、哲哲的父親莽古斯貝勒帶著全家早迎在門囗。已是傍晚,貝勒府在夕陽的映照下華麗倍增,哲哲伏在母親肩頭嗚咽起來,哲哲的母親將女兒緊攬懷中珠淚漣漣。


    “快別這樣,好像大金國薄待了咱家格格似的。”莽古斯拉了一下夫人說。


    “母親日夜思念妹妹,見了妹妹便忘了還有姑爺。雖有失禮卻是常理。”


    “母女血親,天倫之真,哪有什麽失禮不失禮的。可惜,牽心我的母親永遠離開了。”皇太極看到這一幕,想到自己的處境,想起自己曾對母親的虧欠,真誠的說出了這番話。


    “哲哲遠嫁,常為不能盡孝自責,多虧嫂嫂日夜侍奉,才使雙親壽長福綿,哲哲真心謝過嫂嫂。”


    皇太極和柴桑都能感覺到哲哲的這番話是真心謝嫂嫂,也是有意識說給柴桑聽的,看來哲哲對梅姑娘母女的成見很深。


    經過一番整體後晚宴開始。柴桑的一妻兩妾和她們的六個子女都入宴,獨不見梅姑娘母女。


    莽古斯問了一句:“她們母女呢?”


    哲哲的母親立刻說:“你的乘龍快婿是大金國的貝勒,這種場合,怎可容她們同席。”


    柴桑的夫人立刻接過話茬說:“二老在上,今天同著姑爺,我把話挑明了,貝勒府決不允許她們的存在,若要讓她們住下來,我馬上帶我的孩子們回漠北。”


    柴察看到皇太極臉色發青、嘴唇發白,身體在微微顫動,之前的喜悅蕩然無存。他真怕皇太極會拍案而起,心中十分緊張。


    此時,忽見守門仆人急急來報:“漠北蒙古駐科爾沁邊境的軍對來緝拿人犯!說是兩名女飛賊進了咱的貝勒府。”


    欲知後事如何?且待下章分解!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世修得花月圓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慧心融明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慧心融明並收藏三世修得花月圓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