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救世的太極盛圖,文殊、普賢以罕有的示現給世人開示,但並未改變人們對海蘭珠的輕視。
“她並無過人之處,隻是持讀《妙法蓮華經》得感應罷了,我會比她讀得更認真,感應也會比她更多更殊勝。”出家人對著眾人侃侃而談,根本不知道海蘭珠的前塵後世和使命。
經曆了這麽多,加上無數突破底維空間的夢境的顯示,海蘭珠已對自己曆劫的宿命深信不疑,所以對一切的逆緣和逆境都能平靜地接受,對別人的態度和言語根本不放在心上,隻想著能以自己的力量多為蒼生消災添福。
人們看到在嘈雜的人群中靜如秋水的海蘭珠,很感佩。
“靜生定,定生慧,慧生福,她是個有貴氣的女子。”人群中一個老者豎起大拇指說。
“有貴氣為何落得個無家可歸的下場呢?你能說清楚嗎?”
“她的家在天上,她隻是萬丈紅塵的過客,若不是接饒益蒼生的地氣,她才不會下凡受這些破罪。”一個高冷的俠士邊說邊走出人群。
海蘭珠依然平靜如水,好像周圍發生的一切都與她無關,望著遠方淡定從容。
“姑娘是要留在此處還是去別處?我等還要到甘州、肅州、涼州、永昌、蘭州等地采購東西,不能在此逗留多時。”
“我隨大夥繼續前行,尋找黃河岸邊的梅園人。”
“好,咱們上路吧!”
望著海蘭珠一行的背影在風揚起的馬尾句號裏消失,人群中忽然傳來一陣驚呼聲:“佛光!七彩佛光!”
原來,背影消失的地方閃出了七彩祥光,把整個天空都照成了祥瑞的圖畫。
“吉人自有天相,善人自有天佑。”
到了肅州,海蘭珠便告別同行人群,獨自向金城飛奔。
風餐露宿、日夜兼程,這日黃昏到了永昌,海蘭珠正準備去聖容寺敬香,忽然一隊人馬四麵湧來將她團團圍住。
“快抓刺客!”
“弄錯了吧?!有這般大模大樣奔馳在大道上的刺客嗎?”
“海蘭珠你別得意,常常以這種天不怕地不怕的德性示人,太令人討厭。會念了幾句佛經和咒語就妄想著會被時時護佑,太幼稚太可笑。老子從不相信這些亂七八糟的東西,現在我要抓你殺你,有本事讓你的佛菩薩來阻擋呀!”一個頭目模樣的人用馬鞭指著海蘭珠狂笑而言。
“不是每個會念幾句佛經和咒語者都有妄想的資格,能得護佑者都是良善利他的心光燦爛者,如你這般為賣主求榮發不義之財的薄德垢重者,會念佛經和咒語隻會提醒佛菩薩對爾嚴懲不貸。”
剛才狂笑的人忽然臉色煞白,拿著馬鞭的手也垂了下來,怔怔望著海蘭珠說:“你信口雌黃,你罪該萬死。”
“需要我把你的所作所為描述一下以證明我沒有信口開河嗎?揭一下你肮髒的尾巴就罪該萬死,你比天王老子還牛嗎?”海蘭珠冷笑而言。
小頭目再次揚起馬鞭大聲說:“大爺我是在沙場上爬摸滾打長大的,不是嚇唬大的,難道怕你不成。”
小頭目盡管聲音很大,但聲音和手都在顫抖,額頭上滲出豆大的汗珠往下流,心中暗想:“這事隻有天知地知我知,她怎會知道?難道她真的如傳說中的那麽厲害嗎?”
海蘭珠望著遠方又冷笑了一聲。
小頭目旁邊的隨從忙拉著馬韁湊到小頭目耳旁說:“好漢不吃眼前虧,對海蘭珠的傳說不可不信,況王爺心思縝密、耳目甚多,言多必失,今日所說一切王爺定會全部知悉。先把她哄到王爺賬中交了差,要殺要剮是王爺的事,大人犯不著惹禍上身。”
小頭目點點頭,然後對海蘭珠說:“看在你是大玉兒皇後幹姊的份上,本官不計較你的胡言亂語,多爾袞王爺請故人一敘,請隨我等前往吧!”
“以這種方式邀故人敘舊,王爺真是挖空心思、獨出心裁呀!”
話音剛落,晴朗的天空忽然雨點紛落,一個如巨峰般高大的身影橫在人群中間,誰稍一動便被巨人踢到很遠的地方。小頭目後麵的士兵剛舉起刀準備衝鋒陷陣,被巨人用劍撿起拋到了山腰。
小頭目見事不妙,便帶上人馬急急逃竄。
“感恩菩薩出手相救,不知該如何尊稱?”
“我乃鴻均老祖所封河神續瑞,聽聞紫玉仙子為尋黃河岸邊的故園鄉親而來,特來相迎。”
“在下何德何能,竟勞您大駕前來?”
“自老祖封我為河神以來,我便掌管、負責天下所有的江河湖海,為了三界平安、蒼生安康,我日夜操勞,可我卻在時間的推移中被天界遺忘,河神、江神、海神、湖神、山神、地神、樹神封了一茬又一茬,我卻在被遺忘的角落裏默默做著護衛三界的事。有了水災水患玉帝隻找龍王商量,凡間蒼生也隻知道禱告祈求龍王,龍王廟的香火很旺,天界巡查時總把風調雨順的功記在龍王頭上,全不知我為海清河晏默默奉獻的一切。”
“不可能啊!即便天界巡查中發現不了您的付出,觀音、地藏二位菩薩定會發現您,為何會有如此光景?”
“我也反思過,主要是自己忙於排患除險,主動到天界溝通少,加之四海龍王要樹水族的威望,便將功都攬過去了。我忙於巡河查江,沒時間到龍王府上走動,龍王們也清楚我沒情商在表功上下功夫,便樂得將功隨手拿去。”
“但行好事,莫問前程。我相信您的默默付出終會得到好的果報。還是不明白,一向與心意至直被打壓眾生最有緣且明察秋毫的觀音、地藏怎會對您的一切毫不知情?”
“與觀音有過一次誤會,三千年前的一次水災中,觀音下凡降魔伏妖,我因之前與水魔激戰受了傷,觀音不見我助戰問起,魔界扮的小神們在旁說我倚老賣老、喝醉臥床,觀音心中十分不悅,又問龍王,龍王默許,觀音從此對我不聞不問。”
“您就該主動做解釋。”
“看不慣的山神、樹神、川澤神、苗稼神都聚來為我報打不平,聯名上書天廷為我討公道,可一封封上書都石沉大海。魔界多次用計離間、挑唆我與天廷的關係,並以高官厚祿引誘我,可我並非為了這些才兢兢業業,我為的是三界安康,為的是我的歸屬感和價值追求與初心融合。”
“我們素不相識,為何對我如此信任?”
“是地藏王菩薩讓我尊重並信任紫玉仙子。”
“地藏王菩薩?”
“近日地藏菩薩巡查三界隱患,恰遇到眾神又一次為我聯名上書,菩薩聽了我的境況,十分感慨,說仙子是能替我伸張正義者。”
“我哪有這個能耐?若有這個能耐,怎會在追殺中蒙您相救?”
“世間的人識不得你,便如天界識不得我一樣,我們真誠利蒼生的心,天地有感,菩薩有知。地藏菩薩告訴我,仙子在唐朝下凡時就為國泰民安持誦《地藏經》,那時就常常問菩薩龍王與河神、江神的關係,還提議天下人在敬龍王時也敬敬河神、江神。後回到天界繼續持誦《地藏經》,有一天在王母的天書架看到關於我被封為河神的記載十分驚喜,一定要王母進諫為我記功嘉獎。今世下凡,依然持誦《地藏經》,並一直在誦經時問菩薩河神與龍王的關係。”
“今世確有此事,可之前的一切我腦中一片空白,不知是真是假。”
“地藏菩薩轉動手中的明珠,讓我看到了他所說一切情景的重現。”
“我如何為您伸張正義?”
“下一世仙子再次作為玄華太子濟世的助緣下凡時,會有一場大的水災,請記得到河邊祭我。有了觀音、地藏二菩薩的提點,仙子的祭文定會成為消災祈福的心光,既能大利蒼生,也能使我為除水患所做的一切得到天廷的認可。”
“來世?還要來此一世?我怎會記得您的約定?”
“我會通過善巧的方式告知,若告知無效,我會托夢。”
“今世會遇水災嗎?”
“不會的,水魔水怪在幹擾七星陣中大傷元氣,已無興風作浪的力氣。當天地大轉盤,七星陣、太極盛圖便是人間世界走向大同的助力,天地之間,唯有心光照亮前方。”
河神說完便消失在了金色的夕陽裏,海蘭珠看著四周很吃驚,竟然在與河神的對話中不知不覺到了金城的黃河邊。
欲知後事如何?且待下章分解!
“她並無過人之處,隻是持讀《妙法蓮華經》得感應罷了,我會比她讀得更認真,感應也會比她更多更殊勝。”出家人對著眾人侃侃而談,根本不知道海蘭珠的前塵後世和使命。
經曆了這麽多,加上無數突破底維空間的夢境的顯示,海蘭珠已對自己曆劫的宿命深信不疑,所以對一切的逆緣和逆境都能平靜地接受,對別人的態度和言語根本不放在心上,隻想著能以自己的力量多為蒼生消災添福。
人們看到在嘈雜的人群中靜如秋水的海蘭珠,很感佩。
“靜生定,定生慧,慧生福,她是個有貴氣的女子。”人群中一個老者豎起大拇指說。
“有貴氣為何落得個無家可歸的下場呢?你能說清楚嗎?”
“她的家在天上,她隻是萬丈紅塵的過客,若不是接饒益蒼生的地氣,她才不會下凡受這些破罪。”一個高冷的俠士邊說邊走出人群。
海蘭珠依然平靜如水,好像周圍發生的一切都與她無關,望著遠方淡定從容。
“姑娘是要留在此處還是去別處?我等還要到甘州、肅州、涼州、永昌、蘭州等地采購東西,不能在此逗留多時。”
“我隨大夥繼續前行,尋找黃河岸邊的梅園人。”
“好,咱們上路吧!”
望著海蘭珠一行的背影在風揚起的馬尾句號裏消失,人群中忽然傳來一陣驚呼聲:“佛光!七彩佛光!”
原來,背影消失的地方閃出了七彩祥光,把整個天空都照成了祥瑞的圖畫。
“吉人自有天相,善人自有天佑。”
到了肅州,海蘭珠便告別同行人群,獨自向金城飛奔。
風餐露宿、日夜兼程,這日黃昏到了永昌,海蘭珠正準備去聖容寺敬香,忽然一隊人馬四麵湧來將她團團圍住。
“快抓刺客!”
“弄錯了吧?!有這般大模大樣奔馳在大道上的刺客嗎?”
“海蘭珠你別得意,常常以這種天不怕地不怕的德性示人,太令人討厭。會念了幾句佛經和咒語就妄想著會被時時護佑,太幼稚太可笑。老子從不相信這些亂七八糟的東西,現在我要抓你殺你,有本事讓你的佛菩薩來阻擋呀!”一個頭目模樣的人用馬鞭指著海蘭珠狂笑而言。
“不是每個會念幾句佛經和咒語者都有妄想的資格,能得護佑者都是良善利他的心光燦爛者,如你這般為賣主求榮發不義之財的薄德垢重者,會念佛經和咒語隻會提醒佛菩薩對爾嚴懲不貸。”
剛才狂笑的人忽然臉色煞白,拿著馬鞭的手也垂了下來,怔怔望著海蘭珠說:“你信口雌黃,你罪該萬死。”
“需要我把你的所作所為描述一下以證明我沒有信口開河嗎?揭一下你肮髒的尾巴就罪該萬死,你比天王老子還牛嗎?”海蘭珠冷笑而言。
小頭目再次揚起馬鞭大聲說:“大爺我是在沙場上爬摸滾打長大的,不是嚇唬大的,難道怕你不成。”
小頭目盡管聲音很大,但聲音和手都在顫抖,額頭上滲出豆大的汗珠往下流,心中暗想:“這事隻有天知地知我知,她怎會知道?難道她真的如傳說中的那麽厲害嗎?”
海蘭珠望著遠方又冷笑了一聲。
小頭目旁邊的隨從忙拉著馬韁湊到小頭目耳旁說:“好漢不吃眼前虧,對海蘭珠的傳說不可不信,況王爺心思縝密、耳目甚多,言多必失,今日所說一切王爺定會全部知悉。先把她哄到王爺賬中交了差,要殺要剮是王爺的事,大人犯不著惹禍上身。”
小頭目點點頭,然後對海蘭珠說:“看在你是大玉兒皇後幹姊的份上,本官不計較你的胡言亂語,多爾袞王爺請故人一敘,請隨我等前往吧!”
“以這種方式邀故人敘舊,王爺真是挖空心思、獨出心裁呀!”
話音剛落,晴朗的天空忽然雨點紛落,一個如巨峰般高大的身影橫在人群中間,誰稍一動便被巨人踢到很遠的地方。小頭目後麵的士兵剛舉起刀準備衝鋒陷陣,被巨人用劍撿起拋到了山腰。
小頭目見事不妙,便帶上人馬急急逃竄。
“感恩菩薩出手相救,不知該如何尊稱?”
“我乃鴻均老祖所封河神續瑞,聽聞紫玉仙子為尋黃河岸邊的故園鄉親而來,特來相迎。”
“在下何德何能,竟勞您大駕前來?”
“自老祖封我為河神以來,我便掌管、負責天下所有的江河湖海,為了三界平安、蒼生安康,我日夜操勞,可我卻在時間的推移中被天界遺忘,河神、江神、海神、湖神、山神、地神、樹神封了一茬又一茬,我卻在被遺忘的角落裏默默做著護衛三界的事。有了水災水患玉帝隻找龍王商量,凡間蒼生也隻知道禱告祈求龍王,龍王廟的香火很旺,天界巡查時總把風調雨順的功記在龍王頭上,全不知我為海清河晏默默奉獻的一切。”
“不可能啊!即便天界巡查中發現不了您的付出,觀音、地藏二位菩薩定會發現您,為何會有如此光景?”
“我也反思過,主要是自己忙於排患除險,主動到天界溝通少,加之四海龍王要樹水族的威望,便將功都攬過去了。我忙於巡河查江,沒時間到龍王府上走動,龍王們也清楚我沒情商在表功上下功夫,便樂得將功隨手拿去。”
“但行好事,莫問前程。我相信您的默默付出終會得到好的果報。還是不明白,一向與心意至直被打壓眾生最有緣且明察秋毫的觀音、地藏怎會對您的一切毫不知情?”
“與觀音有過一次誤會,三千年前的一次水災中,觀音下凡降魔伏妖,我因之前與水魔激戰受了傷,觀音不見我助戰問起,魔界扮的小神們在旁說我倚老賣老、喝醉臥床,觀音心中十分不悅,又問龍王,龍王默許,觀音從此對我不聞不問。”
“您就該主動做解釋。”
“看不慣的山神、樹神、川澤神、苗稼神都聚來為我報打不平,聯名上書天廷為我討公道,可一封封上書都石沉大海。魔界多次用計離間、挑唆我與天廷的關係,並以高官厚祿引誘我,可我並非為了這些才兢兢業業,我為的是三界安康,為的是我的歸屬感和價值追求與初心融合。”
“我們素不相識,為何對我如此信任?”
“是地藏王菩薩讓我尊重並信任紫玉仙子。”
“地藏王菩薩?”
“近日地藏菩薩巡查三界隱患,恰遇到眾神又一次為我聯名上書,菩薩聽了我的境況,十分感慨,說仙子是能替我伸張正義者。”
“我哪有這個能耐?若有這個能耐,怎會在追殺中蒙您相救?”
“世間的人識不得你,便如天界識不得我一樣,我們真誠利蒼生的心,天地有感,菩薩有知。地藏菩薩告訴我,仙子在唐朝下凡時就為國泰民安持誦《地藏經》,那時就常常問菩薩龍王與河神、江神的關係,還提議天下人在敬龍王時也敬敬河神、江神。後回到天界繼續持誦《地藏經》,有一天在王母的天書架看到關於我被封為河神的記載十分驚喜,一定要王母進諫為我記功嘉獎。今世下凡,依然持誦《地藏經》,並一直在誦經時問菩薩河神與龍王的關係。”
“今世確有此事,可之前的一切我腦中一片空白,不知是真是假。”
“地藏菩薩轉動手中的明珠,讓我看到了他所說一切情景的重現。”
“我如何為您伸張正義?”
“下一世仙子再次作為玄華太子濟世的助緣下凡時,會有一場大的水災,請記得到河邊祭我。有了觀音、地藏二菩薩的提點,仙子的祭文定會成為消災祈福的心光,既能大利蒼生,也能使我為除水患所做的一切得到天廷的認可。”
“來世?還要來此一世?我怎會記得您的約定?”
“我會通過善巧的方式告知,若告知無效,我會托夢。”
“今世會遇水災嗎?”
“不會的,水魔水怪在幹擾七星陣中大傷元氣,已無興風作浪的力氣。當天地大轉盤,七星陣、太極盛圖便是人間世界走向大同的助力,天地之間,唯有心光照亮前方。”
河神說完便消失在了金色的夕陽裏,海蘭珠看著四周很吃驚,竟然在與河神的對話中不知不覺到了金城的黃河邊。
欲知後事如何?且待下章分解!